历史就是一个轮回!领导苏格兰的巴基斯坦裔苏格兰总理优素福(图一)要求领导大英岛国的印度裔大英岛国首相苏纳克同意苏格兰公投,因为苏格兰要独立。印度裔和巴基斯坦裔在大英岛国搞分离,这一幕似曾相识。有人调侃,这是蒙巴顿方案出口转内销。当年英国殖民者搞了一个印巴分治。如今却反噬到自己身上。不得不说历史真的很吊诡!
2、蒙巴顿个人简介“日本人不能来参加我的葬礼。”1979年,英国海军元帅蒙巴顿遭遇刺杀,离世前留下这句遗嘱,他为何如此痛恨日本人?1979年8月,恐怖分子将炸弹绑在了蒙巴顿出行的游艇上,随着剧烈的爆炸声传来,整个游艇瞬间成为火海。蒙巴顿虽然侥幸没有当场被炸身亡,但还是在医院抢救无效离世,临终前他留下的后一句遗言,就是“日本人不能来参加我的葬礼”。蒙巴顿为何这么痛恨日本,就连自己的葬礼都不能看到有日本人存在?这还得从二战说起。日本军官“牟田口廉也”在中国卢沟桥打响了侵略中国的第一枪,可是中国人民顽强抵抗,很快粉碎了日本“一年灭亡中国”的美梦。1944年,牟田口廉也难辞其咎地说:“我打响了第一枪,我有责任必须设法结束这场战争。”于是,为了切断中国南部的补给线,他率领10万日军,强渡印缅边界地区的钦敦江,直逼英帕尔。而当时印度还是英国的殖民地,英帕尔也驻扎着以蒙巴顿为首的英军,双方不可避免地发生交战。蒙巴顿先是撤掉了钦敦江沿岸的兵力部署,让日本顺利渡河,牟田口廉也过于冒进,于是不顾后方补给未到,就深入英帕尔腹地。这也是蒙巴顿希望看到的,蒙巴顿见状,立刻派轰炸机切断了日军补给,日军只能饿着肚子和英军交手。然而,更让日军想不到的是,很快英帕尔就迎来了连绵多天的暴雨,日军又冷又饿,但依旧贼心不改,挖野菜住山洞也要和英军打。4个月后,日军伤亡过半尸横遍野,后只好退出英帕尔战场,英军大获全胜,但日军此战失败后,并没有收敛,反而在马尼拉发起了更为残忍的屠杀。1945年,日军在菲律宾马尼拉进行了屠城,他们烧毁了教堂和图书馆,将手无寸铁的平民赶到大街上,男女分开而站,先将男性杀死,再肆意奸杀所有女子,为了节约子弹,他们全部都是用刺刀,一刀一刀将人刺死的,平均每天有3000人-7000遇害。等到我们盟军赶去解救马尼拉时,日本不但不缴械投降,还歇斯底里的打算拉着所有人同归于尽。他们将数万平民集中在学校和医院,打算用手榴弹将建筑炸毁,骇人听闻的是在圣保罗大学一次杀害994名菲律宾儿童,这已经不是政治上的战争而是报复性的屠杀。蒙巴特曾亲眼目睹了日军在“马尼拉大屠杀”犯下的种种罪行,他认为对日本人根本没有人性,而是还未进化完成的猩猩,生性残暴且毫无人性。蒙巴特说:“战争应当一直进行下去,直到日本天皇本人亲自来投降,只有这样才能摧毁日本这群军国主义机器。”不得不说,蒙巴特已经把对日本人的憎恶根植于心,在蒙巴特眼里,日本人是猩猩,是武器,唯独不是人,所以他在参加日本投降仪式的时候,下令英国所有的军官不允许和日本人握手。除此之外,二战结束后,蒙巴特代表英国访问了很多国家,但唯独不去日本,足以看出他对日本人的憎恶有多深。由于蒙巴特是英国皇室成员,而他的葬礼又是根据高标准国葬进行的,所以全球一百多个国家都会派代表出席他的葬礼。出于对日本人的厌恶,蒙巴特在去世前特意留下遗言,不能让日本人出现在他的葬礼上。英国皇室也是按照蒙巴特的遗言来举办葬礼的,所以没有一个日本人出席这场葬礼,而除了日本,其它所有国家的人都有出席。不得不说,日本这个民族劣根性强,而且军国主义思想极其严重,倘若二战时期没有美国的两颗原子弹,战争至少还要再继续几年。蒙巴特看不上日本,瞧不起日本人,就是因为日本在战争期间惨无人性的屠城行为,而在中国,日本在南京也是如此,不管日本人再怎么否认,他们的罪行已经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永远也无法辩白!
3、蒙巴顿将军1943年12月,宋美龄来到印度观看部队演练。尽管天气炎热,但她还是第一时间摘下了墨镜。在她右边的是东南亚盟军高司令蒙巴顿勋爵,而她左边的则是自己的丈夫。可以看到,她身后还有一名英军的高级指挥官正在给她做讲解。出于礼貌,这名指挥官并没有并排与宋美龄合影。总之,这张照片完全是以宋美龄为焦点拍摄的一张合影,可见她当年的影响力有多大。当然,需要指出的是,英军指挥官之所以这么尊重宋美龄,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不久前中国远征军解救了被困缅甸的英军。(注:印度当地12月的气温可达三十多度)#蒙巴顿简介#
4、蒙巴顿元帅身高[微风]为何把蒙巴顿勋爵描绘为印度后一个总督?正如一位资深记者曾经说过的那样,蒙巴顿似乎是“他自己的公共关系官员”。蒙巴顿的一名助手更加直率,称他的老板是“世上徒劳的人”。总之,蒙巴顿的性格与他的前任韦尔勋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位在韦维尔手下工作的公务员注意到“虚荣心、浮夸和其他这样的弱点从来没有影响过他”。然而,韦维尔应该因为开始结束英国在印度的统治而得到大部分的赞誉。尽管他对政治阶层持怀疑态度,但尽管他对他们表现出了保留性的态度,但他却同情印第安人的愿望。是他在战争结束时启动了讨论和谈判,也是他要求制定一个明确的撤军时间表。但为了宣布这两个新国家的诞生,做出后一个戏剧性的姿态,留给了他华丽的继任者。蒙巴顿离开印度后,他努力地在他的总督任期内发挥出好的一面。他委托或影响了一系列的书,试图放大他的成功,掩盖他的失败。这些书给蒙巴顿的印象是一个明智的裁判,成功地调解了争吵不休的学生,无论是印度和巴基斯坦,国大d和穆斯林联盟,圣雄甘地和真纳,还是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和巴尔拉巴拜·帕特尔。他的信用主张是从表面价值来看的,有时是荒谬的,因为他暗示,如果没有蒙巴顿的建议,尼赫鲁就不会把帕特尔纳入他的内阁。奇怪的是,蒙巴顿对印度和印度的真正贡献被他的圣徒编纂者低估了。这是他在解决地缘政治问题方面的作用,新独立国家从未面临过。1707年奥朗兹布死后,莫卧儿王朝的衰落帮助他们提供了这里。印度的统治者被该公司视为战略盟友,有助于遏制他们共同的敌人——法国人的野心。一位英国观察家在20世纪早期写道,从一个整体来看,这些国家是“反应和无能的水池,以及无节制的独裁权力,有时由邪恶和疯狂的个人行使”。即使在他们的鼎盛时期,王子们也受到了负面报道。他们通常被认为是无能和放荡的,过度喜欢赛马和其他男人的妻子和在欧洲度假。国会和拉吉都认为他们对世俗的行政事务不太关心了。这基本上是真的,但也有例外。迈索尔和巴罗达的王公都捐赠了优秀的大学,反对种姓偏见,促进了现代企业。好或坏,挥霍无度或关心,独裁或部分民主,到了20世纪40年代,所有的王子们现在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他们在一个自由的印度的未来。在1946年的上半年,英属印度举行了一系列决定性的选举,但这些选举都没有触及君主国。结果,人们“对王室政府的反感越来越反感”。然而,他们的宪法地位仍然模棱两可。1946-1947年,全印度各邦人民会议的总统成员是贾瓦哈拉尔·尼赫鲁。他的传记作者指出,尼赫鲁“对各州的这个问题持有强烈的观点”。他憎恶封建专制和对民众的完全压制,以及这些傀儡王子的前景……把自己成为独立的君主使他愤怒。”王子们则不喜欢,甚至害怕尼赫鲁。幸运的是,国会已经把各州的问题交给了务实的行政长官瓦拉巴拜·帕特尔。整个1947年春天,帕特尔举办了一系列的午餐派对,在那里,他敦促他的贵宾们帮助国会为印度制定新宪法。他们可以通过派代表参加制宪会议来实现,制宪会议于1946年12月在德里开始审议。与此同时,帕特尔写信给更有影响力的杜旺人(首席部长),敦促他们要求其统治者与现在将统治印度的政d达成协议蒙巴顿被国会三位一体敦促为他们对抗各州。他做得有效,尤其是在7月25日在王子宫发表的演讲中,总督穿着华丽的服装,胸前别着一排排的军事勋章。一位崇拜他的助手回忆说,他“穿着全套制服,带着一系列的命令和勋章,甚至让这些高贵的从业者也感到惊讶”蒙巴顿首先告诉王子们,《印度独立法案》已经释放了“各州对国王的所有义务”。它们现在在技术上是独立的,或者换句话说,是没有舵的。旧的联系被打破了,但“如果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它,就只有混乱”——一种“将首先打击各州”的混乱。他建议他们与接近他们的新国家建立关系。正如他残忍地说,“你不能逃离你的邻居自治领政府,就像你不能逃离你负责的臣民一样。”它将放弃对外事务,但王子们“几乎不愿意花钱在所有这些外国聘请大使、部长或执政官”。它也将放弃交流,但这“实际上是一种维持整个次大陆生命血液的手段”。蒙巴顿对王子会议厅的谈话是一部杰作。在我看来,这是他在印度采取的所有行为中重要的一个。它终说服了王子们,英国人将不再保护或庇护他们。蒙巴顿在演讲的开头是给重要王子的私人信件。后来,他继续敦促他们签署加入文书。总督说,如果他们在8月15日之前这样做,他可能会让他们与国会达成体面的条件。参考文献:[1] 尼赫鲁与甘地在未来社会设想方面的分歧[J]. 尚劝余.南亚研究,1994(03)[2] 印度通史. 高兴等撰稿;培伦主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3] 印度简史. (印)潘尼迦(K.M.Panikar)著;吴之椿,欧阳采薇译.三联书店.1957
5、蒙巴顿和菲利普亲王是什么关系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1947年英国佬蒙巴顿还在印度当总督,结果到了2022年,印度佬苏纳克去了英国当首相,真就应了香港电影里头的一句话,“出来混的,早晚要还的”。考虑到蒙巴顿在印度总督任上搞了印巴分治,不知道苏纳克这哥们会不会在自己的任上搞英苏分治,真就是天道好轮回!
6、蒙巴顿的妻子关于英国,从幼年的盲目敬畏到现在的憎恨与鄙夷,有一个思想认识的过程。从敬仰特拉加法尔海战中率领“胜利号”等英舰击败西法联合舰队的英雄纳尔逊海军中将,到赞叹领导英人抵抗纳粹的丘吉尔,再冷眼一手导致印巴分治的巜蒙巴顿方案》的蒙巴顿勋爵,再到关注联手里根拉倒苏联、下令英舰长途奔袭阿根廷马岛的撒切尔,再到冷笑无耻的特拉斯的种种傻缺,英国和英国人的形象逐渐清晰。从偏于一隅的英伦三岛而成世界老牌帝国,英国人可谓花了不少的歪心思,出了不少坏主意,干了不少缺德事,林林总总,有明有暗。以商人的面目干着强盗的勾当,以绅士的形象实施害人的伎俩,以文明的标榜,掩盖掠夺、杀戮、阴险、冷酷。先打着经商的正义旗号,却贩卖鸦片毒害中国人,用毒品抢劫中国的白银,中国人只要反抗,就撕下假面具,露出强盗的狰狞,施以炮火和枪弹。他们火同法兰西烧毁抢劫圆明园,抢夺无数珍宝运回国内拍卖,却得到政府的许诺。实际上,英国到现在没有向中国政府对所犯下的罪行道过一个正式道歉。他们甚至还在大英博物馆炫耀掠夺来的中国文物,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恐怕也会如此。难道,这就是自我标榜的文明世界的绅士?前几天,大英博物馆还展出了中英《南京条约》的原件,以一个胜利者的姿态拿出来炫耀,令人愤怒。从无历史负罪感的英国,此举,不仅伤害了中国人的情感,而且有极大的侮辱性和挑衅性。看清楚英国这个国家,就明白英国人所做的一切了:有利就来,脸皮可以多厚;一旦感到你有威胁,便视你为敌,便想方设法削弱迫害你,所谓正义、道义、友善、同情便不复存在。我倒是要看一看傲慢、虚伪、贪利、阴毒之后的走向。
7、蒙巴顿电影查尔斯三世全名叫查尔斯·菲利普·亚瑟·乔治·蒙巴顿-温莎,他的教会名字是查尔斯·菲利普·亚瑟·乔治,按照英国王室规定,他可以从以上四个名字中任选一个作为国王头衔。如果选择查尔斯,他只能叫查尔斯三世,因为前面已经有查尔斯一世和查尔斯二世。如果选择菲利普,他可以叫菲利普一世,之前无人使用该名称。如果选择亚瑟,他同样可以叫亚瑟一世,这会让人想起传说中的亚瑟王。如果选择乔治,他就是乔治七世,之前已经有乔治一世、二世….六世。终,他选择了查尔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