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镇社区简介(集镇社区如何发展集体经济)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27 03:08:57 浏览
1、集镇社区如何发展集体经济

【梁永镇】“四化建设”推动创文工作走深走实阵地建设标准化。按照“一所一站一员”标准,依托文化服务中心进行标准化改造,增添投影设备、健身器材、科学教育书籍等,拓展服务功能;所内专区设置志愿服务站,长期保持至少有1名志愿者提供服务。坚持“由点及面”推进,参照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风格设计、功能设置、设配配置等标准,建设宏福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福文化馆、村史馆“三位一体”示范点,组织开展村(社区)干部现场观摩培训,推动达标建设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服务点26个。迁建镇便民服务中心于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旁,打通连接通道,将办事群众“引流”至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人流量增长270%。镇村两级依托文明实践阵地,不定期组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d的政策进基层、惠民惠农政策集中放榜等活动96场次,累计参与群众6000余人。环境治理一体化。坚持“平战结合”,建立“1+1+1+N”保洁机制,在街社区成立7支由1名社区常职干部、1名居民小组长、1名保洁员组成的清洁队伍,常态开展环卫整治;成立由N名保洁人员组成的攻坚队,在任务重的时段参与集镇清扫保洁工作。采取镇级争取一批、社区自筹一批的方式,增加经费8万元,保洁人员工资待遇由1400元提高至2000元,并按照“基本薪资+考核薪资”的模式进行考核。持续美化巴玉路金浪段、巴玉路鹦鹉段、梁鼎路梁广段、梁鼎路斑竹段、梁曾路宏福段等主干道沿线形象,组建路段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队9支43人,村d组织书记任队长,分工负责常职干部、环卫人员为队员,重点治理沿线随意倾倒、杂物乱堆乱码、“五烧”等突出问题。秩序管理精细化。针对执法力量不足问题,组建“五个一”综合执法队,明确1名综合行政执法干部、1名市场监管执法人员、1名公安干警、1名社区常职干部、1名集管人员,按照“常态+攻坚”两类情形综合执法。针对占道经营问题,制定市场主体经营行为规范,明确门前“三包”责任。按照“滴水为界”标准,新划禁止占道经营指示标线1755米,店铺经营行为控制在标线以内。农贸市场内开设交易专区,外来摊贩、各村群众进入农贸市场集中交易。针对违章停车问题,采取“向上争取+镇级补助+经营收费”的方式,筹划建设智能停车场2处,提供充足泊位。发挥交通巡查作用,按照赶集日全天候巡查、非赶集日重点时段巡查两种模式,开展交通巡查执法。鼓励在街住户对违停车辆进行监督,“水印化”拍照取证,辅助交警惩处,惩处后给予补助,以抵扣清洁费的形式兑现。宣教引领多样化。落实区委“市民诉求大起底”要求,开展“政策大宣讲、民情大走访、诉求大化解”活动,镇d委书记亲自带队,逐村宣讲d的政策、倾听群众声音、解决具体问题。全镇13个村(社区)中已有3个村(社区)开展活动,村干部、聚居点点长、联户长、一般群众参加活动400余人次,收集处理群众反映问题63个,受益群众360余人。清单化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日”活动,每月制定清单,每次参与群众不少于10人,群众参与累计1400人次。推行“每周一条短信”计划,建立政务短信平台,向群众推送创文公益短信,累计推送短信21800条。搭建“村村响”联播宣传平台,全镇每周联播2次,实现宣传对象的全覆盖。组织聚居点群众观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护环境卫生、建设文明社区等内容公益视频,潜移默化转变群众观念。(巴州区梁永镇 创文办)

2、社区概况简介

【淅川县盛湾镇:多方联动 筑牢防溺水安全网】随着暑期来临,中小学生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近日,淅川县盛湾镇结合“观念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上级防溺水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宣传教育、预防为主的工作思路,建立了“政府+教育+社会+家长”共同联动的工作机制,为中小学生生命健康保驾护航,筑牢防溺亡安全网。及早谋划 扎实部署加强领导,明确责任。镇d委、政府迅速召开预防中小学生溺水工作会议,充实完善中小学生防溺水安全教育工作小组,制订切实可行的应急处置预案,明确职责、责任到人、细化方案,建立健全“政府+教育+社会+家长”四位一体工作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在集镇街道、学校周边、入村道路、库区沿线、沟汤河渠等显著位置悬挂宣传标语。利用宣传车、乡村大喇叭、微信工作群等方式,全天候宣传防溺亡警示教育案例和自救抢救措施。深入排查,消除隐患。组织镇直相关部门、各村干部,深入开展地毯式排查,对辖区内河流、水塘、沟渠、水井、工地等溺水事故易发地段进行全面巡查。对于排查出的安全隐患,通过设立安全警示标牌、拉防护安全网等举措,及时整改落实到位。精心组织 筑牢防线镇中心学校要求各学校充分利用班会例会时间,多层次召开防溺水主题班会,观看防溺水宣传教育片,在学生中开展“怎样有效预防溺水、遇到溺水如何高效自救”大讨论活动。同时,利用校园广播、网络媒体等方式,播放防溺水安全教育宣传片。利用家校微信群、致家长一封信、家长会、宣传横幅、发放宣传单等多途径,做实防溺水宣传教育工作,使每一位学生、家长将防溺水安全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志愿服务 守护屏障镇团委组织返乡大学生,深入集镇街道、社区、学校、库区沿线等场所,开展防溺水安全知识宣传及库区沿线巡河活动。 志愿者们在集镇街道悬挂宣传标语,发放《珍爱生命 预防溺水》宣传彩页,耐心细致地向家长和学生讲述了防溺水知识。通过主题班会,结合典型案例教育学生们严禁在水库、池塘、河流等区域内打闹、游玩、戏水、游泳,谨记防溺水的“六不准”知识,提高自身防溺水意识。增强教育 担负责任各学校先后多次对家长进行防溺水安全知识教育,增强安全和防范意识,切实肩负起监护人责任。合理安排好学生学习计划,督促好学生按时完成暑假作业,过一个快乐有意义的暑假。与学校共同做好学生的防溺水安全教育工作,形成家校合力。在全镇上下营造浓厚宣传氛围,筑牢“政府+教育+社会+家长”四位一体的防护体系。(李雪山 黎伟)⑮

3、集镇社区与村委会有何区别

扩省(个数50~60)、撤地(管县的市)、实县(人口100万左右,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和县城建设,县级市改回县称,县由省直管)、并村(多村为一集镇,称镇或社区,县直管,撤销现有行政乡镇)

4、广场社区简介

请到河南省固始县黎集新桥新型社区旅居租房,那里紧靠固始县大的集镇“黎集镇”只有两三公里,东靠安山森林,西靠吏河滚水坝。空气优美,物质丰富,居住环境好。离河南省第一大县三十公里,“西九华山”景区二十五公里。农家社区内设有超市及休闲广场。而且煤气、水、电网落具通,房租便宜,(-百二十平米的房子月租金六百元左右)价格低廉,是闲时旅居的佳选择。

5、城市社区简介

吴江八坼地名的来龙去脉,太湖新城八坼社区,原先是运河边的一个小集镇。“八坼”地名的来历有多种说法。一说:八坼集镇原先在运河西岸,唐朝(公元810年前后)苏州刺史范传治理运河,见八坼旁边的运河呈“弓”字形,于是下令劈河取直,斥土为二,故名八坼。还有一种说法是:明朝末年,民族英雄戚继光为抗击倭寇,在嘉兴至吴江的沿运河一带,设立十二个瞭望敌情的土堡。土堡古时候被称为坼堠。八坼正巧排到第八个,因而得名。以上说法或存在史料或流传在民间。还有一种说法,八坼曾经称作八尺,在明代礼部尚书朱国祯所著的《涌幢小品》一书中记载着呢!八尺的来历竟然和一位皇妃有关。故事发生在明成化年间。1464年,18岁的朱见深登基,成了宪宗皇帝。皇帝自然要有三宫六院。宪宗皇帝知道江南出美女,于是他派遣宦官到江南一带选妃。选妃宦官来到嘉兴县,地方官吏不敢怠慢,四处寻找,不久向选妃宦官推荐了一个小女孩。她叫姚妙庄,年方十五。姚妙庄不但生得秀丽端静,而且一头乌发如瀑,长达一尺有余。面对楚楚动人的小美人,选妃宦官如获至宝,当即选取。姚妙庄拜别父母亲友,登上官船一路北行。船过吴江平望之北20里处,选妃宦官见天色已晚,下令停靠过夜。次日一早,妙庄起床,梳妆时吃惊地发现,自己的头发一夜暴长,一下子拖到船板上。她用尺一量,竟有八尺长。选妃宦官见了,笑道:“小姑娘,你头发这么长,越来越漂亮了。皇上肯定会喜欢你,你生了皇子不要忘了我们啊!”妙庄含羞地点点头。消息传到吴江县衙门,知县说道:“伍子胥一夜白头是愁出来的,可皇妃一夜之间头发长了八尺,那是喜事啊!皇妃停船的地方就叫八尺。”八坼从此又被称作八尺。实际上,那时的姚妙庄还不能称为皇妃。她到京城后,和全国其他几千名年轻女子集中在一起,接受各种严格的挑选。一批又一批年轻女子被淘汰,含泪踏上归途。但一头长发的姚妙庄显得十分出众,经过一轮一轮的选拔和礼仪培训,终入宫。但妙庄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得到宪宗皇帝的宠幸。说起来很简单,宪宗皇帝终日沉湎于后宫,与比他大19岁的万贵妃享乐。但万贵妃不争气,她除为宪宗皇帝生了一个刚出生就夭折的儿子外,肚子再无动静。万贵妃不能眼睁睁看着宪宗皇帝的儿子朱佑樘成为太子。明成化十一年(1475),宠冠六宫的万贵妃为了让宪宗多生儿子,以动摇朱佑樘的尊位,她让宪宗皇帝频频召见妃子。妙庄成为其中之一,不久被封为安妃。1481年,妙庄为明宪宗生下了皇九子朱佑榰(封为寿王)。妙庄的地位骤然上升,她的娘家一下子成了皇亲国戚。妙庄的弟弟姚福,原本是集市上卖菜的,在姐姐的推荐下,后来官拜锦衣卫指挥同知。妙庄的娘家渐渐发迹,在嘉兴拥有不少产业,人们称姚家为“姚半天”。后来姚妙庄死了,给她带来传奇和荣耀的一头长发也随之带进棺木,但“八尺”却成了“八坼”。

6、集镇社区是什么意思

绵竹名村之四——玉泉镇圣母泉村圣母泉村位于玉泉镇集镇周围,东邻涌泉村, 距绵竹城区11公里,距德阳市区38公里,面积1平方公里。圣母泉村解放前为绵竹县玉泉乡一保,解放后属于玉泉乡第一管区,20 世纪70年代改名为东风大队,1987年3月玉泉撤乡建镇更名为圣母泉村,2020年5月,村级建制调整,与玉泉路社区合并,成立圣母泉社区。一、特色特产(一)玉泉板鸭玉泉板鸭是绵竹特色食品,分为卤板鸭和腊板鸭,历史悠久,早在明清时期就有相当规模。自明清时期,因绵竹市玉泉镇多泉凼,当时玉泉便有养殖鸭子的农户,以其加工鸭类副产品,深加工为业。到50年代玉泉老街有一欧姓夫妻(欧远扬)经营玉泉板鸭在当时物质极其匮乏的时间里,来自成都、德阳、绵阳等地的食客云集到川西小镇,购买板鸭。板鸭系以其在晾晒和腌卤过程中,均采用竹骨绷撑,成品成板状而得名;皮色金黄、肉色红润、肥而不腻、嫩而化渣、耐久咀嚼、鲜香味独特。至90年代初,绵竹玉泉镇郭板鸭夫妇,便以继承发扬欧远扬等一批老师傅卤菜制作技术,经过20余年研究创新,得到当地群众的喜爱与称赞,也是绵竹地区首批卤菜行业样板作坊户。获得了制作销售卫生许可证,个体户工商营业执照,主要加工猪肉、牛肉、鸡、鸭等起副产品上百种产品。(二)玉泉羽绒绵竹市玉泉镇因泉眼众多、泉水清冽甘甜,出产的鸭、鹅不仅又肥又大、肉质好,连羽绒也是洁白如雪、光滑如丝,玉泉的羽绒制衣行业也因此兴盛。从上世纪到现在,玉泉的羽绒加工产业,从原料流通到技术人员的培训都得到长足发展,羽绒制衣成为玉泉镇的传统特色产业。因为玉泉羽绒质量优良,所以生产出的羽绒产品含绒量高,保暖效果较好。现在玉泉镇的羽绒制衣企业从原材料到成品,从设备到技术,从配件到主件,已经实现完整的产业链展销。全镇6000户农户中有上万名熟练缝纫工,平均每5户农户中就有1户在四川省内外经营羽绒服装定制生意。因为圣母泉村位于绵竹市玉泉镇集镇周围,镇乡结合部的地理优势让村上大多数农户在羽绒产业的带动下,参与到禽鸭养殖、羽绒加工、成衣制作、产品销售之中来,羽绒生产增加了圣母泉村人民的就业机会,所以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三)杜氏腌卤杜氏腌卤为玉泉镇腌卤产品知名品牌,其创始人为圣母泉村1组村民杜夕弟。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杜夕弟就根据传统的腌卤技术,选用上品的中药材,加上长期的经验,开始制作独具特色的腌卤加工食品。卤汁配制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卤菜的色泽和口味质量。杜氏腌卤在配制卤汁方面下足功夫,同时精心保存卤汁,随着卤汁使用次数的增加,卤制加工的食品味道就越美。上等的卤汁加上圣母泉村独有水质养殖出肉质鲜美的家禽和生猪,所以杜氏腌卤加工出来的食品,表皮金黄油亮、咸淡适宜、香味浓郁、皮糯肉烂、皮脆肉香、肥而不腻,受到老百姓喜爱。二、民间传说圣母姜姑的传说圣母泉处于玉泉镇下场,系一古泉,形成年代不可考证。据传,西汉末年外戚王莽篡夺政权,建立“新”朝,当时刘氏皇族以刘秀为首,起兵反抗,结果兵败。王莽要斩草除根,于是画了人像,派人四处缉拿刘秀,刘秀逃往西川避难,以图东山再起。当刘秀被追到玉泉这带时,在一个泉凼边遇见姜家姑嫂,刘秀向她们俩求救,许诺事后必有报答。姑嫂二人正在洗衣,于是急中生智将刘秀藏于水中,上面盖以衣服。追兵来时,寻问于姑嫂二人,姑嫂二人引追兵至相反方向。追兵走后,刘秀来不及问姑嫂姓名,便仓惶逃走,但是姜姑却牢牢地将刘秀记在心中。等待10余年,刘秀却杳无音信,其父多次逼嫁,姜姑不从,并于农历三月十八日投泉而死。刘秀建立东汉后回忆起这件事,准备厚赠和封赏姑嫂二人,派使者来访,得知姜姑已死,使者只好如实回奏,刘秀即下旨封姜姑为“圣母娘娘”,当年藏身的泉凼被赐名为“圣母泉”。回龙庙回龙庙位于圣母泉村4组和石牛村2组交界处,又名瓢儿泉。相传刘秀在泉边(现圣母泉)被姜氏姑嫂援救后,向南逃走,到此地时才想起应该问及救命恩人的姓名以后方好酬谢,于是马上回转泉边找救他的人。但是刘秀到了泉边已不见姜氏姑嫂二人身影,又怕遇见追兵只好再次逃走。后来为悼念姜氏姑嫂,除玉泉寺外,当地人们还在刘秀回转处立庙,称为“回龙庙”。三、村景撷英白胡子泉位于圣母泉村1组,形成年代不可考,相传因泉水流淌酷似老人的白胡子,故名白胡子泉,后改为沉井,沿用至今。王家泉位于圣母泉村2组,形成年代不可考,据说此泉以前水质极好,清凉甘甜。因泉凼为王姓财主修建而得名。熊家泉位于圣母泉村6组,形成年代不可考,相传此泉因水质较好,周围熊姓住户较多,故名熊家泉。瓢儿泉位于圣母泉村4组,形成年代不可考,此泉虽很小,形状如同一个取水的木瓢,但此处泉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舀完一瓢,马上又渗一瓢。时取时盈,盈而不溢。此泉所在位置原有一座寺庙名回龙庙,相传为刘秀为纪念姜氏姑嫂对他的救命之恩所建。#集镇社区简介#

7、县城中心社区简介

致敬一线基层工作人员。长沙县路口镇路口社区联合多部门开展安全生产、消防安全、交通安全、文明创建、营商环境等检查,有效提升路口集镇规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