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不就是孟森明史讲义的白话版吗?
2、孟森个人资料北大教授、明清史专家孟森讲课时手持讲义,拇指插在讲义中间,然后照本宣科,从来不看台下。下课铃响后,他把讲义合上,拇指仍然插在中间,转身就走。他的这个讲义后来确实用《明清史讲义》的名义出书,成为业内学者绕不过去的名著。
3、孟森老师史学家孟森如是说——明朝有两大祸患,第一是太监,其次是言官。大言不惭,没事玩人,逮谁咬谁,见谁踩谁,骂声可圈可点的言官是文化流氓的2.0版本。可怕的是,这里面没准掺杂有煽风点炮d同伐异拱火滋事的蝶。
4、孟森明史孟森教授上课,白手帕包讲义孟森先生,明清史学家,清末在睦南关(当时称镇南关)当幕僚,练过兵。1931 年前后来到北大任教。这时先生年近 70 岁,仍热心教育及史学研究。先生为人端庄谦谨,沉默寡言,但讲话和蔼可亲。他在群众会议中很少讲话,却很注意听旁人发言。谦虚从善,但不苟同他人。先生衣装朴素,冬戴瓜皮帽,夏戴白帽盔,布衣、布鞋、白布袜,总是走路来,走路归,从未见他坐过车。上课时,用白手帕包一本讲义,不像旁的教授,上课时总是挟一大皮包。抗日战争爆发,北大南迁。先生年已 70,和几位老教授留在北平。他爱国心切,订了英文报纸,边查字典边看报。希望看到较正确消息。后来积忧成病,1937年冬逝世。先生学识渊而博,对同学要求亦严。考试时,颇严格。如打下课钟,仍不交卷者,则不客气地批评。他上课从不迟到。但不大擅长讲课,往往照自编讲义念讲,又兼江苏土音较重,有的同学就不大注意听讲。这些同学以为他的讲义编得好,课后研究即可以了。为防止同学不到,他常要自己点名。他从未谈过反对白话文,但用文言答卷的同学往往得高分数,用白话答的得低分数,这也是先生一小缺点吧!
5、孟森个人能力排名为什么说明朝和汉朝得国正?清代历史学家孟森在《明史讲义》中说“中国自三代以后,得国正者,惟汉与明。匹夫起事,无凭籍威柄之嫌;为民除暴,无预窥神器之意。”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中国自从夏商周以后,得国正的只有汉朝和明朝。因为都是底层匹夫起事,没有凭借已有的威权;目的都是为民除暴,并不是一开始就奔着皇位去的。相对而言明朝朱元璋更正一点,一、朱元璋底层乞丐出身,完全白手起家;二、不是前朝重臣或者割据军阀意欲取而代之;三、起初打的口号也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结束蒙古在中原的残暴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