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简介宫(宫介绍)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27 06:13:21 浏览
1、宫介绍

主持人问故宫院长单霁翔:“故宫每年游客2000万,门票收入9个亿,文创收入15亿,你为什么还要申请40亿的财政补贴?”单霁翔直言:“故宫缺钱,而且永远都缺!”故宫博物院成立已经九十六年,历经6位院长,前5位没有一个好下场,到了单霁翔这里实现了逆转。做了7年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感叹:“这是一个高危职业。”故宫有9371间房,1200座建筑,各种珍文物180多万件,每一件都是珍宝。看看院史就知道,每一位院长都付出了极大的艰辛和努力,但每一位院长都没有好下场。一次失火或者盗窃就可以让他们丢官失职,受到万人指责。因为故宫里的文物都太珍贵了,没人能担起这个责任。所以,为了保险起见,历任院长的原则就是:少开放,少展览。不让游客进来,就没有危险,把藏品都锁在仓库里,就不会丢失。2012年,单霁翔上任第六位故宫院长前,故宫对外开放的面积不到30%,对外展出的文物,不到1%。单霁翔这才明白,为什么北京人不来故宫了,因为小时候来过一次,再来也没什么可看了。一上任,单霁翔就带着助理,一间一间地检查故宫里的房子。他们来到著名的玄雄宝殿,发现院内的杂草已经没过了腰,房顶院墙也长满了草。老员工告诉他,进去前要先大喊几声,让小动物先跑。他们走进库房,成堆的文物被包裹的严严实实躺在地上。他们走完了9371间房,走破了20多双布鞋,将所需要修缮的地方全部记录下来。经过初步估算,修缮需要40亿,但这笔巨款从何而来呢?故宫在当时每年只有四百多万的游客,而且门票的收入都是直接上交国库的。所以,故宫每年的开支主要靠上级拨款。为了拿到更多的补贴,每次有领导来参观,单霁翔都捡破败的地方让领导看,激起了领导的责任心,然后再提出修缮计划,这一招屡试不爽,给故宫拿到很多修缮资金。随后,单霁翔带领工作人员开启了为期三年的治理工程。他们将故宫外面所有的市政管道全都下沉到地下,堆满二百多间房子的储物箱全都搬到仓库,破损的门窗和文物进行修复,被烧掉的建福宫花园,也被重新建了起来。三年后,故宫焕然一新,1200栋古建筑上没有一根杂草,9371间房全部清理干净,故宫又恢复了它往日恢弘威严的一面。做好准备后,单霁翔便开始大规模开放故宫面积,之后的四年里,故宫开放面积由30%提高到80%,并且将锁在仓库里的文物拿出来每年举办各种各样的展览。故宫的游客飙升,到2019年已经突破了2000万。更让单霁翔欣慰的是,这2000万的游客里,超过一半以上都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因为单霁翔的努力,让故宫圈粉了一大批年轻人。他把故宫当作一个大IP,创造出各种各样的文创产品,口红、调味瓶、扇子、笔记本、冰淇淋,虽然都是小东西,但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每一个都承载这很强的故宫文化符号,引得年轻人一阵阵追捧。曾有人问单霁翔,故宫出的口红怎么才能买到,单霁翔回答,故宫口红大的缺点就是供不应求,缺货!除了口红,故宫文创还有一个爆品,就是故宫日历。每年精选百余件国宝的画册,组成日历,介绍故宫藏品,传播传统文化。2022年就要到了,故宫推出虎年《故宫日历》,选取故宫馆藏的表现虎与武备、骑射、运动相关的文物藏品,从不同角度呈现了365件不同朝代、不同类型、不同材质的珍贵文物。同时融入现代AR技术,可以全方位近距离查看文物细节。虎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是山兽之君、百兽之长,寓意吉祥平安,是活力和荣耀的象征。新年到,这里为大家推荐这本《故宫日历》,送长辈送朋友,或是放在自己家寓意深长,彰显品位。点击下方看一看即可购买。

2、宫简介

暑假来了,很多人都想带孩子和老人去北京旅游。今天,我想分享一下北京的旅游景点,包括天安门、故宫、八达岭、恭王府、颐和园、圆明园,以及许多动物园、科学馆和野生动物园。总的来说,北京有很多景点,需要提前预约门票。今天,我想分享一下这些景点的注意事项。关于预约门票的注意事项:现在,每个景点都有自己的网上预约系统,可以通过小程序预约门票。今天,我想特别介绍一下故宫。由于故宫的门票比较紧张,每天限流3万人,所以需要提前一周预约,每周一闭馆。因此,在行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安排游览故宫的时间。北京的许多景点都有免费或优惠政策,比如18岁以下和60岁以上的老人可以免费参观。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的景区政策,请在评论区留言。如果您喜欢这些信息,请收藏起来。尊敬的用户,感谢您的阅读。

3、故简介

故宫是去北京必打卡的地方,没到故宫等于没到北京,乘着暑假带上你的孩子去打个卡吧 #故简介宫#

4、

故宫屹立600多年,经历过200多场地震,为何丝毫不动?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2017年,来自英国的工匠按照1:5的比例,打造了一个“小故宫”,将其放在地震模拟平台展开测试。初的时候,工作人员将地震等级调节至4.5级,可是这一地震模型只是发生了轻微的摇晃,根本没有坍塌的迹象。随后又将地震等级调节至6级,老外发现故宫模型的摇晃程度和此前一样,经过30秒的时间,终依旧没有坍塌的迹象。然后老外将地震等级调节至7.5级,内部墙体坍塌,而主体结构丝毫不为之所动。终,老外将地震等级提升至9.5级,甚至调节至10级,故宫模型却依旧岿然不动。因此也彻底让老外折服,为何没有使用一根螺丝钉的故宫模型,能够承受10级地震?也许很多人以为故宫是不是没有地基?事实上故宫不仅有地基,同时对于地基要求极为严苛,之所以没有采用水泥,就是因为古人讲究“刚过易折”。因此在故宫太和殿的立柱之下有磉盘,磉盘之下有磉墩,磉墩周边才是地基,而且故宫的地基如同夹心饼干一样,土层之间是水泥,一层一层覆盖。之所以能够屹立不倒,就是因为这座古建筑采用了大量卯榫结构,采用这种结构的复杂之处就在于零部件极多。如果在地震期间,上万个卯榫结构就拥有足够多的活动空间,相当于可以抵消来自地震晃动的压力。当然,仅仅是一个卯榫结构,不足以让故宫岿然不倒,还有一个关键部位就是斗拱。要知道,斗拱属于立柱、横梁、屋顶三者的交汇处,大的作用就是增强建筑物稳定性。说白了,故宫能够屹立不倒,背后满满的都是来自7000年前的黑科技,这也是为何能承受10级地震的原因所在。故宫作为皇家所在之地,几百年来发生了无数的故事,让老百姓充满了想象。帝制结束后,人们才能走进故宫,欣赏那些珍贵宝贝。但是,时间是无情的,多么珍贵的宝贝,如果没有精心保护,也会蒙上灰尘,光彩不在。故宫里多达186万件文物,都需要不断地呵护和保护。后来的故宫院长,为了保护好这些文物珍宝,也都是用尽了心思。故宫院长中,我喜欢第六任 院长单霁翔,他让故宫重新焕发了生命力。从2012年担任第六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一次又一次地给舆论制造惊喜:清点藏品、限流参观,要让文物和参观者都有尊严;“驱赶”人员、还地于宫,连外国来都得下车进午门;推广文创、红遍网络,从此故宫出品有了“太好易丢”的美名……单霁翔接手时,故宫对公众开放的区域只有30%,很多地方立着“非开放区,游客止步”的牌子,99%的藏品都沉睡在库房里,观众看到的不到1%。单霁翔上任后,先是建起了雕塑馆,让之前“沉睡”在库房里的雕塑重新“活”了起来:2014年故宫开放区域达到了52%,2015年达到了60%,2016年达到了76%,2019年初已经达到了80%。在他的支持下,故宫的微博成了网红,“雍正卖萌图”被疯狂转载;书签、T恤、钥匙扣、口红等近万种文创产品诞生,“光是手机壳就有百种”;《胤禛美人图》《韩熙载夜宴图》《每日故宫》等9款APP,下载量累计突破450万……单院长一手打造了故宫文创,小到胶带,大到茶具,物品包罗万象,既有文房四宝,又有家具配饰,方便不同人群剁手。让高冷威严的故宫博物院“飞入寻常百姓家”。一年十五亿的营销额,堪称文博界的圈钱典范,连大洋彼岸的大英博物馆都要对标着它的商品来分一杯羹。故宫为了向人们介绍故宫文化,在1933年推出了一款《故宫日历》,一时洛阳纸贵,政界显要和文化界名人都对其爱不释手。作家周作人和梁实秋都收到过故宫日历,可见其社交价值。但这么好的日历,由于时代混乱,只出了5年就停了。2010年,《故宫日历》又被复活了,广受欢迎。如今,2023年的《故宫日历》也如约出版发行,它以精美的外表,厚实的外壳,以及娟秀的字体再次引起了我们的关注。日历是按四季的主题来设计的,它以“千秋佳人”“林下风雅”“众生百态”“庙堂仪范”为主题。通过一幅幅名画,为我们展现了古代佳丽、归隐田园的文人雅士、以及明君贤臣、帝王将相的故事与生活。故宫日历制作上大气精美,涵盖了艺术+文博+历史的日历书与精美图录,以“国宝日读”的形式将海量藏品系统梳理,把国宝文化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故宫日历》是故宫博物院的老牌文化产品,一年推出一套,2023版故宫日历延续了“国宝日读”的理念,365天每天推出一件藏品,讲述一个国宝背后的故事。这套故宫日历装帧精美,用材讲究,内容厚重而丰富,整体设计大气上档次,令人赏心悦目。365天日读夜伴成为了解历史、读懂传统文化的殷实积累。自用有品位,送人有档次。现在订购,还额外赠送2023年兔年“玉兔徽章”一枚。

5、

北京故宫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大皇宫建筑群,体量巨大好像有九千九百间半,参观者进入尤如刘姥姥进大观园,分不清东南西北。燕子功课做得很细,三言两语将故宫分块分区介绍的条理清晰,故宫内的往事发生地点一一点明,有了燕子的指南,按图索骥再进故宫就不会找不着北了。

6、

1925年,日本人突然曝光了清末时在盛京皇宫(沈阳故宫)拍到的两只大“怪兽”,结果引起轩然大波。有人猜测,照片中“怪兽”可能是史前动物。日方在报道中也语焉不详,这更加引起人们的疑惑,不过也有人质疑照片的真实性。查阅资料发现,这张照片当时是刊登在上世纪初创刊于东京的日文版画刊《历史写真》上。起初,《历史写真》是一本以文史题材为主的画册,可到了日本发动侵略战争后,逐渐成为宣传“战绩”的“战争写真”刊物。当时为了获得一手照片,《历史写真》杂志社派出大量记者来到中国东北,而这张“怪兽”照片早拍摄于1908年,所以真实性毋庸置疑。另外,根据这张照片的备注,照片中一共有两只“怪兽”,都是动物的标本。左边的一只体长2.5米,右边只露出一只爪子的则更大,体长2.62米,推测它们活着的时候体重超过千斤,当时它们被摆放在沈阳故宫清宁宫。沈阳故宫,起初是清朝初期的皇宫,也是中国目前保留下来比较完整的皇宫,它跟北京故宫有很大不同,其建筑有鲜明的满族文化特点。作为沈阳古城区重要的建筑,沈阳故宫始建于清太祖天命十年(1625年),建成于清崇德元年(1636年),后来经过康熙、乾隆时期的大规模改建、增建,逐渐形成了如今占地6万多平方米的布局。据官方资料,沈阳故宫如今的布局是:东路主要建筑:大政殿和两侧呈八字形排列的十王亭,包括左翼王亭、镶黄旗亭、正白旗亭、镶白旗亭、正蓝旗亭和右翼王亭、正黄旗亭、正红旗亭、镶红旗亭、镶蓝旗亭,构成一组视野开阔的庭院;中轴线主要建筑: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清宁宫及关雎宫、麟趾宫、衍庆宫、永福宫等,其建筑风格多为硬山殿顶五开间式,其居高临下的高台寝宫与相对平地建造的金銮殿,出现了特有的“宫高殿低”的现象,这与北京故宫“三大殿”建于高台基之上而后宫建于平地的“殿高宫低”形成鲜明的对比;西路主要建筑:皇帝东巡驻跸盛京行宫时举行宴会和赏戏的戏台、嘉荫堂以及收藏《四库全书》的文溯阁等建筑。道光之后,沈阳故宫逐渐遭到破坏。史书记载,“始有沙俄霸宫暴掠于前,继有日人窥盗金匮之秘于后,更有英酋图索骥入宫搜宝之举。民族瑰宝,亦为帝国主义列强攫取之物,宁不悲乎?”反观日本人拍摄的两只“怪兽”,当时所在的位置就是清宁宫。清宁宫是皇太极和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住所,仅凭这一点就足以说明这处建筑的规格。清宁宫为五开间前后廊硬山式,室门开于东次间,屋内西侧形成“筒子房”格局,东梢间为帝后寝宫。皇帝起居的地方放着“怪兽”?东北民间一个传说把“怪兽”指向了熊。说的是皇太极狩猎时捕捉到了两只熊,因为它们力大无穷,又颇有灵性,便把这两只熊带回去守护皇宫大门。有一天,皇太极从外面回来,就在即将进入皇宫大门时遭到刺客袭击,这时两只熊冲了过来将刺客扑倒,救了皇太极一命。皇太极大为感动,当即封两只熊为“镇殿侯”,以感谢它们的救命之恩。当两只熊死后,皇太极又命人将它们制作成标本永远珍藏起来。也有一种说法,说的是这两只熊是乾隆十九年(1754年)一位将军进贡朝廷的,死后被乾隆皇帝命人制作成标本后,专门送到沈阳皇宫收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日本人拍摄的“怪兽”照片只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直到2010年一则报道引起人们的关注。当年6月12日,《沈阳晚报》以《故宫展出清宫巨大熊皮》为题,对展出了两张巨大熊皮进行了报道。这篇报道说,“两张已有百年的特大熊皮悬挂在沈阳故宫的镇殿熊馆,吸引了不少游客观看。这两只熊一雌一雄,据说,它们生前因护驾有功被皇太极封为‘镇殿侯’。二熊死后,又被制成模型,陈列在金银库内,为皇上看守金银珠宝。”报道还说,“这两张熊皮巨大,雄的高度为2.45米,宽为2.03米;雌的高度为2.47米,宽为1.05米。尽管随着岁月变迁,熊皮黑色的毛发已慢慢脱落变成棕黄色,但从这魁梧的身材和凶煞的面孔,仍然可以看出当时‘镇殿候’的风采。”从报道中我们终于知道,这两张熊皮是罕见的东北黑熊。至于两只熊的体重,负责这次展览的工作人员也给出答案,每一只熊的重量都在千斤以上。可能又有人疑问了,当年日本人拍的照片中两只熊看起来好像是刚死的,这是怎么一回事?据工作人员推测,当年制作这两只熊的标本时,很可能因为水平有效,人们就是将熊皮剥下来塞进填充物。因为没有头骨支撑,所以我们从照片中可以看到熊脸是长的。也是没有骨架,导致后来填充物腐烂后,人们干脆将两张熊皮卷起来保存。当然,这也是一种猜测。

7、

看到一位德国的旅游博主做节目介绍中国故宫,她用磅礴大气、蔚为壮观来形容故宫,讲得属实挺激动。评论区一位韩国网友提问:中国的故宫难道比韩国的景福宫还壮观吗?强烈建议视频作者来韩国做客,好好参观一下景福宫!视频作者回复:韩国的景福宫我也去过,但我敢打赌你能问出这种问题就代表你没去过中国的故宫,因为如果你去过的话就不会这么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