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解缙(解缙之死)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27 06:52:06 浏览
1、解缙之死

1415年,大明才子解缙被锦衣卫灌下一壶老酒,酩酊大醉,然后埋在雪地里,活活被冻死。其实,解缙本可以逃过一劫,成为善终的大明首位内阁首辅,但他控制不住自己的嘴巴,死于话多,爱多管闲事。解缙,江西吉水人,与徐渭、杨慎并称明朝三大才子,文化水平自然没得说。解缙十岁就熟读四书五经,且过目不忘,被誉为神童。1388年,解缙中进士,年仅二十岁,深受朱元璋赏识,被选入翰林院。二十岁出头,免不了年轻气盛,解缙经常弹劾其他官员。只要解缙看不惯,或者他认为不符合孔孟之道的官员,都要上书痛斥一番。如此,解缙在官场的人际关系差。朱元璋为了保护解缙的安全,让他父亲来京师,把解缙领回家休养几年,等成熟懂事了再来汇报。朱元璋想培养解缙,想让他冷静一下,但朱棣就没有惯着他。1402年,燕王朱棣率兵杀入南京,方孝孺宁死不屈,解缙则主动示好。此时,朱棣打算编著《永乐大典》,需要解缙主持大局。如此,解缙得以参与机密,成为首任内阁首辅。解缙工作能力强悍,《永乐大典》编纂顺利。1405年,朱棣召见解缙,跟他商议册立太子之事。朱棣喜欢汉王朱高煦,并想立他为太子,希望得到解缙的支持。册立太子,在历朝历代都是敏感话题,岳飞就是在这个问题上栽跟头,被赵构杀了。文化水平高,不代表政治觉悟就高,解缙奉行孔孟之道,直言:“为长,古来如此。皇太子仁孝,天下归附,若弃之立次,必兴争端。先例一开,怕难有宁日,历代事可为前车之鉴。”意思是,太子只能是嫡长子,否则会天下大乱,朱高煦是次子,不能当太子。“嫡长子继承”,道理虽如此,但解缙不能明说,否则下场很惨。首先,朱棣喜欢朱高煦,解缙直接反对立汉王,这不是打朱棣的脸吗?再则,解缙支持朱高炽,会不会是太子亲信,他暗中与太子往来呢。后,朱高煦会记恨解缙,并找他麻烦。事实证明,解缙终栽在朱高煦手中。解缙反对册立朱高煦,朱棣怏怏不乐,却也无可奈何,只好将换太子一事搁置一边。接下来,解缙又犯了错误,让朱棣对其相当难恼火。朱高煦没能当太子,朱棣觉得对不住他,便给他很多赏赐,算是安抚他受伤的心灵。谁知,解缙再次犯错,他反对给朱高煦厚重赏赐,说是会助长汉王的野心,挑起天下大乱。反对册立太子也就罢了,连赏赐也要反对,朱棣不高兴,直言解缙是在离间骨肉,挑起兄弟纷争。此后,朱高煦更加痛恨解缙。1407年,《永乐大典》编纂完成,朱高煦乘机弹劾解缙,说他在阅卷时违背公平原则。此时,解缙又反对朱棣征讨越南,朱棣一怒之下将解缙贬谪,让他去越南待着。被贬谪后,解缙理应低调做人,但他又犯了错误,喜欢多管闲事。1410年,解缙进京汇报工作,朱棣正好出征蒙古,还没回来。此时,解缙应该在宾馆等候,老老实实做人。但是,解缙居然去拜见太子朱高炽,然后不等朱棣回来就离开京师。这就不对了,皇帝讨厌大臣私底下与太子见面,这是抢班夺权的节奏。更加过分的是,解缙与太子会面后,居然直接离开京师,这不是无视朱棣(皇帝)的存在吗?朱棣回朝后,朱高煦将此事告发,朱棣大怒,直接将解缙关进监狱。解缙在监狱里呆了五年,朱棣从未问起他的情况。1415年,锦衣卫指挥使纪纲将监狱囚徒名单给朱棣阅览,朱棣看到解缙的名字,便问:“解缙还在啊?”言外之意,你们干嘛还让他活着呢?纪纲领会皇帝的意思。纪纲回到监狱,将解缙灌醉,然后拉到雪地里埋了,让他活活被冻死。

2、解缙一生的简介

1415年,明成祖朱棣在检查囚犯名单时,突然看到了解缙的名字。他眉头一皱,然后意味深长地问道:“解缙还活着呢?”一旁的纪纲吓得支支吾吾,回到监狱后立马用酒将解缙灌醉,然后把他埋进了雪堆。解缙是江西吉水人,当地有名的大才子,18岁时参加乡试,不仅成功中举,还拔得头筹,成为解元,后来考中进士。解缙自小便有神童之名,众人追捧他为“大才子”。朱元璋很欣赏解缙,曾对他说:“我们虽是君臣,但感情上,我们情同父子,你有任何事情要及时告诉我。”对于这样的话,朱元璋也就是说说而已,但偏偏解缙却当真了。于是他回到家后,激动地写下了万字“建议书”,劝说朱元璋不要采用那么重的刑罚。朱元璋看后“勉强”表示赞赏,以示重视,可没想到解缙还来劲了。回去之后又写下一份 太平十策,这可令朱元璋恼火了,心想这小子怎么不知好歹呢?于是,朱元璋将解缙贬出京城,担任一道监察御史,不过,这解缙可不是个消停的人。洪武二十二年,李善长受胡惟庸谋反案牵连获罪,解缙写了一封奏疏为李善长辩护,这可惹恼了朱元璋。但朱元璋认为杀了他太可惜,于是把他父亲叫来说:“大器晚成,若以而子归,益令进学,后十年来,大用未晚也。”让他父亲把他领走。七年后,朱元璋病逝,解缙前来吊唁,顺便想要重新谋求官职。谁知,这朱允炆听信诲言,将解缙贬为河州卫吏,回朝路漫漫啊!又过了三年,有大臣为解缙申冤,他才被重新调回,担任翰林待诏。可这解缙刚回到朝堂之上,屁股还没热,朱棣便打着靖难旗号,一路打到了南京城外。在朱棣进来的前一天,解缙与好友胡广、王艮一起讨论此事。解缙率先表示自己要追随建文帝赴死,而后胡广也一副视死如归的样子,只有王艮默默地坐在椅子上流泪。结果戏剧性的事情发生了,就在燕王朱棣占领南京后,解缙和胡广率先投降,反倒是王艮自杀殉国,表示自己的忠诚。而且解缙在朱棣进入南京城时,亲自开门迎接,算得上第一个归降朱棣的建文旧臣。解缙上任初期,朱棣就让他来编一部图书,来证明自己比建文帝更称职,更伟大。可解缙这人呢,认为皇帝让他编书,是大材小用,所以就随便编了一本。朱棣看完此书后大发雷霆,狠狠地骂了解缙等人,要求他们重写此书,终在数年后才完成了定稿,命名为《永乐大典》。朱棣登基三年后,朝局逐渐稳定,大臣们纷纷上表请立储君,朱棣开始犹豫不决了。他本人是倾向于二儿子朱高煦的,因为这个儿子像他,勇武过人,能征善战。可古往今来一直都是嫡长子继承制,大儿子朱高炽也有不少支持者。于是朱棣便把首辅解缙找来,希望听听他的看法。这件事本是皇上的家事,任何人都知道无论说谁,都会得罪另一个,这是赔本买卖啊!但解缙却直言道:“应该立长,古往今来都是这样的,皇太子仁孝,不能抛弃他选择别人,否则空无宁日。”听了这话,朱棣有些不悦,因为朱高炽虽然仁厚,可是体肥多病啊!解缙见状赶紧加了一句:“好圣孙!”听到这话,朱棣立马转怒为喜。确实,只有让朱高炽当太子,皇位才能传给朱瞻基。终,立嗣之事被敲定,解缙却因此得罪了汉王朱高煦。本来太子之位已定,也没啥大事了,朱棣本来也偏爱汉王,可是解缙一看到,就出来进言,不让朱棣亲近二儿子。汉王得知后,自然是更加恨他,朱棣也开始疏远他,他认为解缙在离间自家骨肉亲情。眼见父亲已经逐渐厌恶解缙,汉王朱高煦也趁机出手,将各种事情嫁祸到他身上,朱棣愤怒,直接将他贬到交趾。四年后,解缙入京奏事,朱棣北征未归,他却跟太子朱高炽见了一面。朱棣回来后,朱高煦立即上书:“解缙图谋不轨,私自密会太子。”朱棣勃然大怒,大臣们暗中与太子结交,十有八九是在造 反,趁机做个从龙之臣。于是,朱棣就以解缙“无人臣之礼”的罪名,将其下判刑到了诏狱。后来由于国事繁忙,朱棣多次出征漠北,也逐渐忘记了这件事,一次朱棣突然查看囚犯名单,解缙进入了他的视线。朱棣看到他名字后,感觉十分不爽,于是他便问出了那句著名的:“缙犹在耳?”纪纲听后支支吾吾,但瞬间体察上意,心领神会。回去后,纪纲匆匆去牢中提了解缙。纪纲拿了壶酒,给解缙喝下去,灌醉以后,把他拉到雪中埋了,让他在醉梦中,冻死于雪中,也算是干干净净。解缙死后,家产被查抄,妻儿被流放,不得不说,朱棣是恨透了解缙。【小鹏历史故事馆】纵观解缙的一生,他才华横溢、刚直不阿,是个忠臣,直臣,纯臣。可结局却十分凄惨,因为他太刚正,不懂得明哲保身。在朱元璋时期,若不是朱元璋特意保他,他早就死无葬身之地了。可多年后,解缙一点也没变,还是卷入了立嗣之争,卷入了皇家内斗,终被朱棣恨之入骨,残忍杀害。解缙侍奉过三代君王,可都疏远过他。可见情商比才华要重要的多。为官一生,连“君子不立危墙”都没有做到,实在可悲!

3、讲解解缙

1405年,解缙建议立朱高炽为太子,朱棣不悦,解缙只用三个字,便让朱棣回心转意。汉王朱高煦因此怀恨解缙,将他诬陷进监牢。一天,朱棣突然问:“解缙还活着吗?”第二天,解缙就被活活冻死了。说起明朝的三大才子,解缙是当之无愧的榜首,他是朱元璋都赏识的臣子,也是为朱棣编修出《永乐大典》的才子。但是,一生被两任皇帝信任又贬官,可见有智商的人未必有情商,解缙就毁在了他的耿直个性上了。解缙自幼就有“神童”之称,人生第一次参加乡试就名列第一,而后又一举考中进士,让朱元璋都刮目相看。一天,朱元璋语重心长地对谢缙说:“从表面上啊,朕与你是君臣关系。但是从情义上来讲,朕可是把你当亲生儿子一样看待,所以,这日后你对朕是不是得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呢?”谢缙也是实心眼,第二天就送给朱元璋一份万字谏言书,痛斥当朝政局弊端。好奇的小伙伴可以在《明史·解缙传》中赏析一番,真的是字字珠玑,文才斐然。不久,解缙给自己下了个绊子。当时,李善长因为受胡惟庸牵连,被朱元璋判处了死刑。解缙觉得李善长纵有千般错,也曾为大明江山立下不世之功,怎么着也罪不当诛。当时的朱元璋已经为朱允炆把功勋之臣清理得差不多了,跟着自己血战沙场的兄弟都没落得好下场,何况是一个解缙呢?不过,朱元璋只是训斥了解缙几句,并没有惩处他。解缙这个人,只要是他觉得品行好的人,都会无条件帮对方举荐。只要他看到了别人的问题,一定毫不留情地指出。正是因为他这种耿直,树敌不少,也遭到很多人的弹劾。后来,朱元璋干脆对解缙的父亲说:“让你的儿子先回家吧,十年后再重用他也不迟。”其实,这是朱元璋对解缙的变相保护,他觉得解缙的个性只会不断遭受陷害,莫不如让他学习一下所谓的为人处世之道。解缙回乡8年后,朱元璋病逝,听闻太祖驾崩的消息,解缙悲伤不已。不过,因为有人在朱允炆面前打小报告,解缙又被贬了官。后来,又有人为他求情,解缙这才重新回到了京城。直到靖难之役后,才被朱棣所重用。你就说说,解缙的人生多波折。登上皇位的朱棣,一心想要抹掉“篡位”的阴影,开始效仿李世民,希望百官谏言。为此,朱棣组建了文渊阁,这也是明朝内阁制度的雏形。而解缙,就成为了内阁首辅。朱棣信任解缙,常常叮嘱他不能忘记初心,一定要经常谏言。这个时期,也是解缙为官之后的人生高光时刻。1403年,朱棣命令解缙牵头,编修一本百家丛书,从天文到地理,从僧道到医卜,应有尽有。起初,编修人员只有147人,后来队伍一度扩大到2196人。终,耗时近4年完稿,朱棣为其赐名为《永乐大典》。《永乐大典》被《不列颠百科全书》赞为“世界有史以来大的百科全书”,而这部著作的功臣之一正是解缙。除此之外,如今常被用来研究朱元璋的一本《太祖实录》,也是由谢缙主编的哦!朱棣有多信任解缙呢?他甚至会私下征询解缙,关于立储的意见。1404年的一天,朱棣召解缙入宫,商讨册立太子一事。其实,当时的朱棣内心是倾向于二儿子朱高煦的。可是解缙却说:“自古以来,都是立长不立幼,只有册立长子,天下才能归心。如果册立幼子,则是逆天而行,一旦有了这样的先例,后果将不堪设想,天下也许就会大乱啊!”朱棣难道不清楚这个道理吗?他的老父亲朱元璋在太子朱标死后,不在儿子中择优选择继承人,偏偏让自己的孙子继承皇位,不然哪里来的朱棣与侄子争夺皇位呢?听了解缙的话,朱棣面露不悦,解缙这个人虽说是性格耿直,但是也是有眼色的,立刻就跪下来说了三个字:好圣孙。朱棣一听,与解缙君臣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了。解缙所谓的“圣孙”正是朱棣长子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朱棣虽然不太喜欢朱高炽,但是却对这个天资聪慧的孙子喜爱。让朱高炽当太子,就意味着将皇位传给朱瞻基。唯有如此,大明江山才能稳固。正是解缙的这三个字,让摇摆不定的朱棣坚定了决心,将朱高炽册立为了太子。但是,解缙的谏言却得罪了朱棣的嫡次子朱高煦。自此,他三番五次构陷解缙。而朱棣也是越发地宠爱朱高煦,以至于对待朱高煦的规格和等级,一度超过了太子。为此,解缙再次谏言,而朱棣一反常态地勃然怒斥:“挑拨我们父子亲情,你该当何罪!”在朱高煦三番五次的陷害下,朱棣果然上钩了,先是将解缙贬官,后干脆将他关进了监牢。那是1410年,解缙已经41岁了,大好的年纪从此将在暗无天日的监牢中度过。五年后的一天,锦衣卫纪纲向朱棣呈送囚犯名单,朱棣一眼就看到了解缙,于是问了句:“解缙还活着呢?”纪纲一听,回去之后就用酒灌醉了解缙,而后将他扔进了雪堆中。可叹一代名臣,天之骄子解缙就这样被冻死了。他的家族被抄没,妻儿均被流放。看来,只有朱元璋为明智,也懂人心。倘若解缙未曾出仕,他的名字也会留在青史之中。而他偏偏满怀报国之心,终反而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实在是让人叹息啊!

4、少年解缙

这草书写的就是心性!让人高山仰止!解缙(1369-1415),江西吉安府吉水(今江西吉水)人,明代大臣、文学家、书法大家。解缙书法小楷、行、草皆佳,尤其擅长狂草,与徐渭、杨慎一起被称为明朝三大才子。今天看到的这个帖子是他书写的草书《千字文》,为便于大家识读加上了楷书注释。#简介解缙#

5、评价解缙

解缙(1369年—1415年),江西吉安府吉水(今江西吉水)人,祖籍代州雁门(今山西代县),是明代有名的才子,曾经梦笔生花。据说在他5岁时曾梦见一支五色笔,笔头生花,如同含苞待放的荷花。一天,他的一位本家爷爷把他抱在膝上,问他梦什么。他随口作一首诗,记述了梦笔生花的事:小儿何所爱,夜梦笔生花;花根在何处,丹府是吾家。他五六岁的时候,一天上街遇到了一场雨,地皮湿了,路面有些滑,解缙不小心摔了一跤,行人见了直乐,解缙又羞又气,随口做一首诗:细雨落绸缪,砖街滑似油。凤凰跌在地,笑煞一群牛。他7岁时父亲死了,解缙家孤儿寡母还要服徭役,他的母亲就叫他县府诉说自家的不幸,以免除徭役。当县官向他是否有冤要伸,他说没有,只是来诉苦。于是把自家的苦处说了一遍,讲完了还作了一首诗:母在家中守父忧,却教儿子诉原因。他年谅有相逢日,好把春风判笔头。这首诗前两句是说父亲死了,母亲守寡,家中无成年男子,别说去服徭役,就是连到县里诉苦的人都没有,所以派个小孩子来。后两句是县官开恩,免除他家的徭役,将来还有相逢的时候,希望你现在留情。县官怀疑这首诗不是他写的,便想当面考他。县官指着堂前的小松树,让他当场作诗一首。解缙略加思索,诗意有了,便吟出一首:小小青松未出栏,枝枝叶叶耐霜寒。如今正好低头看,它年参加仰面难。县官惊奇,连声叫好,当即就免除了解缙家的徭役。#简介解缙#

6、解缙对联

一天,朱棣问解缙:“你认为我该立谁为太子?”解缙答:“世子仁厚,应该立为太子。”朱棣没说话,但解缙又说了一句话,这句话坚定了朱棣的决定。解缙,江西吉安府人,自幼聪明好学,1388年,一举夺魁,考中进士。朱元璋亲自接见了解缙,解缙误以为得到朱元璋的垂青,就有些飘了。1390年,朱元璋杀掉了李善长,解缙居然上书为李善长申辩。朱元璋发怒了:“你回去吧!十年之后再用。”解缙凉凉了,回家一呆就是七年。1398年,朱元璋去世,建文帝登基,解缙虽然还没到十年,但他马上托人疏通关系,总算在翰林院当了一名小官。解缙已经变了,只要能往上爬,可以不要脸。建文帝下台,燕王朱棣登场,解缙连夜收拾包袱,跑到城外投降朱棣,朱棣刚刚杀了读书人方孝孺,解缙的投怀送抱来得正是时候,解缙成了朱棣身边的第一宠臣。1403年,朱棣将主编大典的艰巨任务交给了解缙。事实证明,朱棣没有看错人,解缙充分发挥自己才学,合理安排,采购,辨析,校队,亲自审阅,并且提出修改意见,他带领着一个由上千人组成的编撰队伍,有条不紊地运转着,解缙做的很出色。1407年,这部宏伟大典终于完成,此书收录了自先秦至明初各种书籍7800种,共计11095册,22877卷,字数达3亿7千万字,全部由人手一个字一个字抄写而成,这是一座中华文明史上的金字塔,以解缙为首的明代知识分子,为中华留下了一笔巨大财富。然而,庆功宴上,没有解缙的身影,因为他做了一件蠢事,瞬间从高峰跌落下来。朱棣刚登上皇位,需要解缙这样的人才,所以委以解缙重任,还在内阁给他留了重要位置,甚至还做媒给解缙的儿子定了娃娃亲,除此之外,朱棣经常单独找解缙谈话,甚至公开场合夸奖解缙:“得到解缙,真是上天垂怜于我呀!”解缙觉得当初投靠朱棣是明智的选择,他认为选择大于努力,只要看准方向,才能自己的权利和地位,他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政客。他想:朱棣再器重他,迟早会死,要想保住自己的位置,必须早做打算,他选中了自己的目标——拥立朱高炽。可是,太子朱高炽和朱高煦的权位之争很激烈,朱棣也一直犹豫不决,他拿不定主意到底立哪个为太子,就问解缙。解缙不愧是明代第一才子,他只说了两句话,就让朱棣做出了决定。朱棣问:“你认为该立谁?”解缙道:“世子仁厚,应该立为太子。”朱棣不说话了。解缙并没有慌乱,马上使出“撒手锏”,他说道:“好圣孙!”朱棣笑了,解缙笑了,他知道达成了目标。所谓“好圣孙”是指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明宣宗),深得朱棣喜欢。解缙就是抓住了关键的地方,他为朱高炽登基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是,大局未定,变数太多,何况朱棣还没死,朱高炽还没当上皇帝,解缙高兴的太早了。解缙还不知道,他的行为已经成了朱高煦的眼中钉,一场灾难即将袭来。这一天,来得很快!朱高煦总是在下面进行一些活动,解缙做出了错误的一个决定,就是跑去向朱棣打小报告,劝他应该阻止朱高煦的越礼行为,否则会引起争议。朱棣冷冷地说:知道了。这件事发生,解缙在朱棣的心里多了一个缺点,干涉家庭内政,你解缙是什么东西,我们家的事情啥时轮着你来管了?此后,解缙的地位一落千丈,失去朱棣信任,朱棣渐渐讨厌这个多嘴多舌的人了,一个《永乐大典》的主编,在朱棣眼中变成了一个多余的人。可叹的是,解缙对此一无所有,还继续沉浸在一代宠臣的美梦中,仍旧我行我素,朱棣终于无法忍受解缙的过于嚣张,不知进退,于是,解缙还没等来庆功宴,就被打发到广西当参议员。解缙很郁闷,但皇命不可违,只能去了。在广西熬了四年,等来了一个化州督饷的工作,其实,不管干什么,只要平平安安就得了,如果解缙能这么想,结局不会太差。可是,他偏偏不安现状,非要搞点事儿,然后就把自己搞到监狱里了。1411年,解缙获得进京汇报工作的机会,解缙好不容易进城,偏偏朱棣正带着兵在蒙古打仗,解缙自以为人不知鬼不觉,在没有请示的情况下,私自见了太子朱高炽。私自见太子,已经够糊涂的了,还不等朱棣回来,也不报告,就走了。果然,朱高煦等朱棣回来,告了一状。朱棣大惊,认为解缙有结交太子图谋不轨的迹象,即可下令,逮捕解缙。就这样,解缙把自己送到了监狱,他的一生彻底没戏了。1415年,锦衣卫指挥长纪纲向朱棣过目囚犯名单,朱棣看到了解缙的名字,他说了一句话:“解缙还在吗?”这句话,纪纲一听就懂:解缙不该活着。纪纲来到监狱,说要请解缙喝酒。解缙欣然接受,正当喝得大醉时,锦衣卫打开牢房,把他拖了出去,扔在雪地里,那一夜雪很大。解缙,白茫茫的大雪掩埋了他的尸体,享年47岁。解缙的一生,令人唏嘘,不管他做了什么,他的功绩不该遗忘,当我们看到那些宝贵的典籍时,我们应该记住一个叫解缙的人曾为此付出心力。

7、介绍解缙

解缙,这家伙真是一个天才,传说他小时候聪颖绝顶,有小“神童”之称。但也归于后天的父母培养,在襁褓之中他母亲就在地上让他认字;五岁时他诗文听一遍就能记住;七岁时就能写文章;十岁一天背诵千言的文章,终身不忘;十二岁读尽《四书》、《五经》,而且还能贯穿它们的义理,真是做到融汇贯通。这样的优异表现你说他是不是天才,简直甩我们这样的普通人两条大街!象解缙这样人,不出意外肯定进士及第,终成明朝大臣、文学家、书法家。解缙书法诸体皆擅,尤其是小楷、行、草皆佳,更是擅长狂草,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大草《千字文》,出神入化,行云流水,一泄千里,逶迤跌荡,气势磅礴。他创造了千字文草书的又一经典。

8、历史评价解缙

【古今书画鉴赏】明代才子、文学家——解缙|《端阳诗帖》解缙(1369-1415),字大绅,一字缙绅,号春雨、喜易,江西吉水人。书法小楷精绝,行、草皆佳,尤其擅长狂草,与徐渭、杨慎一起被称为明朝三大才子。著有《解学士集》、《天潢玉牒》等;主持编纂《永乐大典》;墨迹有《自书诗卷》《书唐人诗》等。附释文:去岁端阳奉御筵,金盘角黍下遥天。黄封特赐开家宴,迴首薰风又一年。右广西感旧。荔枝子结虫窠绿,倒黏花开女脸红。望见石城三合驛,便分岐路广西东。右过三合驛。上将勲庸动百蛮,偏裨威略重如山。市桥一堠将(此字点去)当千里,横槊青天白昼闲。右交阯市桥。永乐庚寅五月二十三日夜。京城寓舍书与祯期。缙绅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