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老人讲全真道南北派南怀瑾老人是当代一个很奇怪、博学的人物,他年轻时候就对中国传统文化很感兴趣,尤其是对于学仙、练武、修道几乎是到了痴迷的地步。他老人家为了寻找善知识,年轻时不辞辛苦走遍南方很多名山大川就是为了找到一个真真正正有道的善知识。可惜一直没有什么收获。后来遇见高人袁焕仙先生才算是入了正途。他老人家虽说是禅宗曹洞宗出身,但是他老人家对道门的一位朱云阳祖师的《参同契阐幽》很是推崇,他认为其中的道理很高妙,是真真正正的正法正宗。可是他老人家对于全真道南北宗的认识显然是大错特错了,在他的著作《我说参同契》里面,他只说出北宗的总坛北京白云观,北宗以清修为主,严格禁绝婚娶,是出了名的清修。这些表述和认知是几乎没有问题的。但是他对南宗的说法就大错特错了,他误以为南宗是提倡男女双休的,这个言论就是很盲目了,因为南宗一直提倡先命后性,性命双修。所以后人产生了误解。但是南宗五位祖师都是清修派,这五位祖师中尤其以白玉蟾、张紫阳为出名。其中张紫阳著有《悟真篇》,白玉蟾著书无数,而且名声大噪,和同时代的大儒朱熹还有交往。算得上是南宋时期一位历史巨人。可见南怀瑾老人虽然很渊博,但是有些见解还是要甄别采用。
2、南北宗作品民国山水画第一人——吴湖帆吴湖帆,江苏苏州人,(1894年—1968年)。吴湖帆作品清新俊逸,以笔墨、意境夺人。山水从“四王”、董其昌上溯宋元各家,冲破南北宗壁障,以雅腴灵秀、缜丽清逸的复合画风独树一帜,尤以熔水墨烘染与青绿设色于一炉并多烟云者具代表性。吴湖帆的山水画作品,张大千曾将他誉为“民国画坛第一人”#南北宗简介#
3、南北宗是由谁创立的画坛50度灰,双面老董变异史。董其昌,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擅山水画,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主要代言人,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在书法方面,行草书造诣很高,合众家风格自成一体,状态,在职场上,34岁才中进士爬上去,教过天子读书,官至一品,既结交东林d,又与反东林d人暗中搞暧昧,明哲保身老董真会玩。董其昌有名,名气很大,死后几百年仍高居流量顶端,各种名人皇室都推崇其书法,没办法,也不看看他的人品。在历史上,董师是典型的分裂人格,安全退隐后富可敌国,还不安分养老,平时敲诈勒索放高利贷,大白天欺男霸女胜常威,谁敢多嘴就灭口搞失踪……明朝有记录以来荒谬的地方恶势力,所以也才有了后来的万人围攻事件,震动朝野。以墨之名传韵艺坛,作变枭孽血染人间。#南北宗简介#
4、南北宗马远仨月纪念日,mark一下:题材:山水、花鸟、人物;用色:水墨、设色(青绿、浅绛),罩色、分染;技法:南北宗等,名家的都被诱惑;合计153幅,尺寸34✘46cm。书籍:中国山水教程、梦幻居书画简明、芥子园、名家画册等;疫情让一些人学会了做饭,一些有人学会刷某音。咱会做饭又不爱刷视频,就只能学绘画啦。[偷笑]
5、南北宗主要内容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和人类学研究表明,我们文明的源头是复杂的。有一种看法认为,我们文明的源头大致有三个分支,分属于不同的地域和集团。第一支是炎黄集团,以炎帝和黄帝为代表。它起源于陕甘黄土高原,后来顺黄河东进,分布在华北一带,成为后来华夏族的祖先。第二支是风偃集团,是太嗥(风姓)、少嗥的后裔,散布在淮、泗、河、洛等东方平原,蚩尤出焉,后成为东夷诸族的祖先。第三支是苗蛮集团,属南方民族,居住在洞庭湖、鄱阳湖之间。如果我们把这一理论与中国文化的地域划分和特征结合起来考虑,也许对解析中国古典美学观念的历史成因有所助益。我们经常听到中国文化的南北差异问题。不仅风俗习惯不同,甚至审美观念亦有差异。林语堂曾风趣地谈论过南方人与北方人的差别。北方人身材高大,性格热情幽默,他们是自然之子;南方人勤于修养,头脑发达,身体退化,喜爱诗歌。粗犷豪放的北方,温柔和婉的南方,各自的特点在语言、音乐和诗歌中可以看到,比如陕西的秦腔和苏州的评弹,可谓天壤之别。[插图]中国绘画史上有所谓“南北宗”。南宗画派以“天真自然”为主,即追求所谓“淡”的风格,王维乃南宗代表;北宗画派以“著色自然”为目标,崇尚“精”,李思训为其典范。不但绘画有南北不同,文学亦复如此。刘师培的“南北文学不同论”颇有影响。他认为,南北地域自然环境迥异,人文氛围不同,语音亦有所不同,进而导致了南北文学的差异:声音既殊,故南方之文亦与北方迥别。大抵北方之地,土厚水深,民生其间,多尚实际;南方之地水势浩洋,民生其间,多尚虚无。民尚实际,故所著之文不外记事、析理二端;民尚虚无,故所作之文或为言志、抒情之体。……春秋以降,诸子并兴。然荀卿、吕不韦之书为平实,刚志浃理,[插图]断以为纪,其原出于古礼经(孔孟之言亦平易近人),则秦、赵之文也。……唯荆、楚之地僻处南方,故老子之书,其说杳冥而深远。(老子为楚国苦县人)及庄、列之徒承之,(庄为宋人,列为郑人,皆地近荆、楚者也。)其旨远,其义隐,其为文也,纵而后反,寓实于虚,肆以荒唐谲怪之词,渊乎其有思,茫乎其不可测矣。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段话里,隐含了一个重要的区分,即将儒家思想视为北方文化的产物,而将道家精神看作是南方文化的结晶,当然这只是在粗略的比较意义上说的。如果我们对中国古典美学作进一步的探究,就不可避免地涉及儒道精神与美学的关系问题。显然,较之于其他学说,儒家和道家思想在中国文化中占有十分显著的地位,以至于有些学者坚信,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就是儒道互补所塑造的。林语堂发现,儒家和道家在许多方面恰好是对立互补的。儒家思想是积极入世的,而道家思想则是消极避世的,“这两种奇怪的东西放在一起提炼,则产生出我们称为中国人性格的这种不朽的东西。……所有中国人在成功时都是儒家,失败时则是道家。我们中的儒家建设、奋斗;道家旁观、微笑。一个中国人在位时说道论德,闲居时赋诗作词,并往往是颇为代表道家思想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