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嵩简介(萧嵩读音)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27 07:43:46 浏览
1、萧嵩读音

开元二年(714),九岁的王训被授任尚辇御奉,入宫见唐玄宗,伏地大哭。唐玄宗抚慰说:"这相当于霍去病的遗孤啊!等到壮年拜尔为将!"赐名忠嗣,收养在宫中。王忠嗣是丰安军使王海滨的儿子,出自太原王氏一脉。开元二年七月,吐藩进犯陇右,陇右防御使薛讷(薛仁贵)奉诏出征。王海滨骁勇善战为先锋,这次会战,唐军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不幸的是,先锋王海滨战死。唐玄宗婉惜,追赠王海滨为左金吾卫大将军,并让他九岁的儿子王训入宫,好生安慰,赐名忠嗣,收养宫中为义子,与忠王李享关糸密切。王忠嗣成年后,勇猛刚烈,寡言少语,富有用兵谋略。唐玄宗和他谈论兵法,对答如流。唐玄宗更加器重王忠嗣,对他说:"你今后必然为良将!"王忠嗣试守代州别驾时,大姓豪强皆闭关门户,收敛行迹,不敢犯法。王忠嗣常率轻骑出塞,李亨上奏说:"王忠嗣勇于战斗,恐怕损失了他!"因此,王忠嗣被召回。开元十八年(730),信安王李祎在河东,萧嵩在河西,多次引荐王忠嗣为自已的部下。唐玄宗担心王忠嗣年轻,心怀为父复仇的怨念,下诏说让他不可以为重将。开元二十一年(733),王忠嗣已二十八岁了,还没有立过大功,萧嵩奉诏入朝。王忠嗣对老上司说:跟随您三年了,没什么回报天子!"于是,请求率精兵数百袭击敌虏。此时,吐藩赞普大酋正在郁标川练兵,王忠嗣部下想回去,王忠嗣不听,单骑闯入敌阵,部下顿时士气大增,随后掩杀,获羊马数以万计。王忠嗣首战大捷,唐玄宗大悦,十年磨一剑,发硎放光芒,累迁为左威吾将军,封爵:清河县男。吐藩进犯河西,唐军寡不敌众,人皆畏惧。王忠嗣单人独骑杀入敌阵,左冲右突,杀死数百。吐藩阵脚大乱互相践踏,唐军趁势侧击,取得大胜。唐玄宗封王忠嗣为左金吾卫将军,羽林上将军,河东节度副传,大同军使。王忠嗣三十五岁时任河东节度使,人生高光时刻,配四种将印,任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四个地方的节度使,控制万余里边境线,这在大唐历史上史无先例。王忠嗣的战例也辉煌,北伐契丹的桑干河之战,三战三捷,奚,契丹联军覆没。大败突厥叶护部落,诛杀乌苏米施可汗。青海湖之战大败北线吐藩军主力,吐谷浑依驸大唐。唐玄宗晚年好大喜功,在石城堡之战上,与王忠嗣产生矛盾,开始不信任王忠嗣。王忠嗣功勋日盛,宰相李林甫嫉恨他,竟然诬陷王忠嗣要拥立太子李享为帝,唐玄宗大怒,对王忠嗣严刑拷打,准备处以极刑。哥舒翰舍命苦求,王忠嗣才捡了一条命,贬为汉阳太守,不久暴毙,享年四十五岁。王忠嗣是那个时代的战神,许多桀骜不驯的将领对他都服服帖帖。王忠嗣还有前瞻性,曾预料安禄山会造反。果然,王忠嗣死后六年,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自断手足,改变了大唐历史。#萧嵩简介#

2、萧嵩是哪里人

浅析吐蕃期间政治权利失衡的局面在721年乞力徐(dBa’skhrigzigs)谢世之后,大相之职由另一名韦氏家族领袖韦·赤松杰藏热(dBa’skhrisumrjebrtsangbzhes)继任。由此,长达五年之间,在几乎不存在其他足以制衡韦氏的力量的情况下,韦氏抵达其权力之巅。一时间,吐蕃朝中呈现政治权力严重失衡的局面。《吐蕃大事纪年》载,723年,大论赤松杰藏热将其由于曾任仲巴所负责的财务职责移交给新任命的尚族成员尚赤聂门松。实际上,这一有关财务之职的转移,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在此期间韦氏权力缺少制衡之势所引发的王室和尚族方面的焦虑。不过,随着725年韦·赤松杰藏热身死,与珞(lHo)氏齐名而较早跻身于悉补野王室六大属民家臣世系之列的埃氏的家族领袖埃·芒祥达嚓接任大相。这一焦虑暂得缓解。前文论及,随着没卢氏在703—708年间对王族进行清洗,此前于670s年间被噶氏严重削弱的王族尚未及恢复元气,即再受重创。在此背景下,725年蕃廷对当时幸存的具父民六族背景的埃氏(rNgegs)之成员的这一启用(命相),可视为尚族在局势特殊之际的一种权宜性的让步策略。毕竟,一方面,当时因尚无有足够影响力的领袖登台,尚族尚未完成直接登台主政的准备。另一方面,作为曩日论赞时崛起并因王室父系和母系执政乘势地位飞跃的家族,韦氏已经成为当时实力强的显贵大族之一。在此背景下,埃氏的受命任相折射了当时正处于权力过渡期的尚族和正如日中天的韦氏之间尖锐斗争下的妥协结果。然而,埃氏任相对时局的舒缓之利稍纵即逝。两年以后(727),埃氏大相病故。随着韦·达扎恭禄于727年出任大相,韦氏再据相位。从《新/旧唐书·吐蕃传》中可知,新任大相还是一名威名显赫的将军。正是他于当年攻占了唐之瓜州。《吐蕃赞普传记》于赤德祖赞时期的叙事中,特意强调,因他占领瓜州,很多蕃人自此得以袭用华丽的丝绸。据汉藏两种文献可知,韦·达扎恭禄在唐方的反间计之下,很快被以不忠之罪处决1。细看相关记载,对韦氏的处决据其任相仅时隔一年。抛开唐将萧嵩对他所施的反间计,他之所以被处决,归根结底源于韦氏长期以来,尤其是八世纪二十年代(720s)以来过于煊赫的声势。毕竟,韦氏长期把持相位,一时无可匹敌,在此背景下,随着韦达扎恭禄任相,韦氏在政界和军界令人生畏的全方位的影响力,颇类噶氏掌权期间的情形。在三十年前噶氏的阴影仍未散尽背景下,不难理解,在埃氏任相带来的短暂的心理舒缓期消失之后,随着这一令人生畏的将军任相,不难理解他带给王室和尚族的压力。可以说,如果说此前721——725年间,韦氏不受牵制下吐蕃政坛的权力失衡令尚族和王室紧张,那么,韦达扎恭禄将军在埃氏任相两年之后再次为韦氏夺回相位一事,已经将韦氏、尚族和赞普之间的冲突推至临界点。正是在此背景下,随着韦氏大相于728年被处决,其时的尚族领袖没卢·琼桑斡尔芒(’Brocungzang’Ormang)旋即获命为相。而随着这一局势的转换,主政权自此正式从韦氏转移至尚族手中。细查《吐蕃大事纪年》,不难发现,当时韦氏和尚族(尤其是没卢氏)之间的权力斗争的激烈程度。其影响所及,甚至波及730年代的一系列人事任免。据《吐蕃大事纪年》,723年,韦氏大相(大论)召集盟会之后,当时负责财政的仲巴一职发生了重要人事更替。当时,来自朗卓(Langgro)和僧哥(Senggo)家族的两大财政官——岸本(mNgandpon)均被罢黜,代之以来自属卢(Cogro)和努(sNubs)氏家族的两名继任者。属卢(Cogro)和努(sNubs)氏二族在噶氏霸业时期长期活跃于政坛,颇具影响力,而韦氏甫一摆脱掣肘而获掌大权随即提拔此二族成员,足见韦氏对其的重视程度及其与之合作的意图。韦氏这一意图还表现此一时期韦氏与属卢·赤色囊恭(Cogrokhrigzigssnanggong)一同分别负责召集卫藏(dBusrtsang)地区和多麦(sTodsmad)地区的盟会的分工与合作中。参考文献才 让.俄氏世系谱中的吐蕃史料考辨[J].民族史文丛,2019, 1.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戴密微著,耿昇译. 吐蕃僧诤记[M]. 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1.

3、萧嵩为什么能善终

公元730年,吐蕃人到唐朝国境投递国书,向唐玄宗李隆基请求讲和。吐蕃人这个时候提出讲和,是因为他们打不起了。在两国边境上,他们先后被萧嵩、张守珪三次痛打,近一次又被李祎攻克了石堡城,吐蕃曾经的不可一世已经被唐军打没了。吐蕃想和,但战与和的主动权掌握在李隆基皇帝手里,他犹豫了。这时忠王李亨的咨询官皇甫惟明来了,他是主张讲和的。李隆基皇帝不同意,他说:“吐蕃国王曾经给我写信,傲慢不已,怎么能轻易原谅?”皇甫惟明回应说:“开元初年时,吐蕃国王还小,他怎么可能写那样的书信。这一定是下面的边将干的,为的是激怒陛下。一旦边境开战,那些边将就可以盗用藏匿公物,还可以自我表功领赏,这都是奸臣的做派,不是国家之福。两国兵火不断,日费千金,河西、陇右由此贫穷困敝。陛下可以派一个使节以探视金城公主的名义前往,与吐蕃国王面谈,让他们俯首称臣,这难道不是驾驭夷狄的长久之策吗?”皇甫惟明的话说到了李隆基皇帝的心里,与吐蕃的战争打到这时,吐蕃打不起了,李隆基皇帝也有些打不起了。况且石堡城一战开边一千多里,大唐是占了便宜的,见好就收未必不可。不久,皇甫惟明前往吐蕃,吐蕃国王果然表示臣服,在给李隆基皇帝的信中一改往日傲慢,变得无比谦卑。在信中,他自称外甥,称大唐为舅,历来汉族政权与外族和亲都是这个辈分,外族是外甥,汉族是舅。吐蕃国王的信是这样写的:外甥一家两代娶的都是公主,情同一家。不料唐朝边将张玄表等人入侵,因此两国交恶。外甥深知尊卑礼仪,怎么敢失礼?正是因为边将的离间,才得罪了舅舅;屡次派遣使者到长安朝拜,结果都被边将挡回。今天蒙舅舅派来使臣,探望公主,外甥喜不自胜。倘若能重修旧好,死而无憾。从吐蕃国王的信中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功劳都是领导的,过错都是属下的。看完吐蕃国王的信,李隆基皇帝的心情平复了许多,如此看来,吐蕃国王已经知道尊卑了,这或多或少就达到目的了。也罢,就准了他们的求和吧!李隆基皇帝批准吐蕃求和,其实并非念及舅舅与外甥的情谊,而是另有打算,因为此时此刻,北边的契丹部落已经成了他的心腹大患,他要进行战略转移,把重点放到北边。(安禄山呼之欲出)吐蕃的这次求和并非一劳永逸,而是设定有效期限的。这次求和的有效期为七年!

4、萧嵩为什么要辞职

曾国藩「挺经」《勤敬》摘要 | 虚怀若谷,恪尽职守。本章阐述古人修身治国的方法,不外乎“勤于政事、胸怀广大、谦虚谨慎”几点。而勤于政事、谦虚谨慎两点,更要从始至终地贯彻到底,一刻也不能背离。【9.1】「为治首务爱民,爱民必先察吏,察吏要在知人,知人必慎于听言。」从事政务,首先在于爱民,爱护人民必须先督察官吏,察访官吏要点在于知人,而知人必须慎于听取言论。(分享:唐玄宗任用韩休当做皇帝近侍、同平章事。韩休为人严峻刚直,事无钜细,直言敢谏,所做所为很得当时民心。唐玄宗侍从曾以“陛下忧多乐少”为由提议罢免韩休。玄宗回答说,“我虽然瘦了,但天下却肥了!萧嵩每次奏议都顺着我,我退朝后常睡不安稳;韩休劝谏虽多,我退朝之后反而睡得安稳。我用韩休为相,是为国家社稷考虑。”正因有韩休这样的宰辅劝谏“不休”,盛唐余晖才得以延续,待到宋璟、张九龄、韩休等一干直臣相继归休离世,开元盛世也就此终结。善始者众,善终者寡。很多人立志建功立业,刚开始都会励精图治、勇猛精进,但是能坚持到后的人很少,往往虎头蛇尾、功亏一篑。)

5、萧嵩造反了吗

可惜树欲静而风不止,斗争与否也无关乎能力。此后多年,宰相班子就像走马灯,却没有一个是团结的。皇帝按下葫芦起了瓢,不胜其烦。直到开元二十一年(733)三月,中书令萧嵩推荐韩休搭班子,大家才觉得可以松一口气。——《易中天中华史:安史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