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香疏影北宋仁宗时期著名的隐士林逋,曾在江淮一带漫游,后隐居杭州西湖孤山。他的著名诗篇《山园小梅》表现出他那超凡脱俗的气质:“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林逋是北宋初年著名隐逸诗人,通经史百家。史书记载他性情孤高,喜恬淡,自甘贫困,勿趋荣利。林逋一生没有娶妻生子,经常做的事情就是种植梅树和养仙鹤,被当时的人们称他为是用梅树当妻子,仙鹤当儿子,即:梅妻鹤子。四人赛中,“林逋”是直选项,当时记的“梅”和“林”都是木字旁。看完这个故事,印象就更深了。#西湖林简介#
2、杭州西湖灵隐寺的介绍周末难得家里小孩肯陪我出去走走,年,在期待中滑过,在盼望中已走完行程。清晨走在静静的西湖林阴道上,那远处即将扬帆的湖中小船,一抬头,却也看见百年古树上的鲜艳花朵,美丽配图,一起分享。#西湖林简介#
3、杭州西湖林海亭过了早,已经九点,天空微雨,查看百度地图,去路交通拥堵,便待过了半点钟后,打辆车出门。东湖梅园,其实在磨山。磨山景区不仅有梅园,亦有个樱花园。东湖梅园,并不在东湖主景区内,两者相差距离应该有四、五十分钟的车程。出租在景区外被园区保安拦下,只能步行上坡,园门外几丛梅树,修剪得很有章法,繁花盛开,在青翠的树木映衬下,美丽,不喜照像的少爷竟用手机自拍留影。围园外转了几番,他问,梅花品种就这些?如果这样,赶路去南昌。这怎么可能,旣来之则安之吧,已经不年轻了,没必要留下些后悔,或许今后没有时间来弥补。入园门,靠近院门围房几棵蜡梅,花开满枝,缀饰着雨滴,蜡黄蜡黄鲜亮得煞是醒目绚烂。梅树均经过精心的照看,树树存天然而胜天然,错落有致,木干枯、瘦、焦,临到宣纸上便是国画中的精品。爱梅,此前曾光临多地的梅园,与东湖梅园相比,逊色不只一点,并非种类稀少,品种欠佳,花色不好,那里的梅树似乎未经修剪或因园艺师的技艺所限,任由天性,野蛮生长,枝杈横七竖八斜,比较紊乱。据说,梅,枝干以曲、以奇、以疏为美,贵稀不贵繁、贵老不贵嫩、贵廋不贵肥。东湖梅玉树临风,几尽。从未能够在月下赏梅,实为憾事。幻想西湖岸边林处士的快意,曾有某夜,月色如水,清寒几许,携只玉笛,轻踱梅边,泥软草新,千树花开,红萼无言,笛音渐高,微风渐起,翠花红粉,片片朵朵、缓缓飘远,江城寂寂,黄鹤楼上,玉人心仪,寻声眺望,人间清欢,几时得见?
4、保利西湖林68号小区山园小梅二首(其一)林逋 〔宋代〕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译文及注释译文百花凋零,独有梅花迎着寒风昂然盛开,那明媚艳丽的景色把小园的风光占尽。稀疏的影儿,横斜在清浅的水中,清幽的芬芳浮动在黄昏的月光之下。寒雀想飞落下来时,先偷看梅花一眼;蝴蝶如果知道梅花的妍美,定会消魂失魄。幸喜我能低声吟诵,和梅花亲近,不用敲着檀板唱歌,执着金杯饮酒来欣赏它了。注释暄(xuān)妍:景物明媚鲜丽,这里是形容梅花。疏影横斜:梅花疏疏落落,斜横枝干投在水中的影子。疏影,指梅枝的形态。暗香浮动:梅花散发的清幽香味在飘动。黄昏:指月色朦胧,与上句“清浅”相对应,有双关义。霜禽:羽毛白色的禽鸟。根据林逋“梅妻鹤子”的趣称,理解为“白鹤”更佳。偷眼:偷偷地窥看。合:应该。断魂:形容神往,犹指销魂。狎(xiá):玩赏,亲近。檀(tán)板:檀木制成的拍板,歌唱或演奏音乐时用以打拍子。这里泛指乐器。金樽(zūn):豪华的酒杯,此处指饮酒。鉴赏其一林逋种梅养鹤成癖,终身不娶,世称“梅妻鹤子”,所以他眼中的梅含波带情,笔下的梅更是引人入胜。首联以梅不畏严寒、笑立风中起句,“众”与“独”字对出,言天地间只有此花,这是何等的峻洁清高。然而梅品虽高,却不骄傲,只在一方小园而且是山间小园实际是空中楼阁中孤芳自赏,这又是一种何等“丰富的宁静”与充实的美丽。颔联是为世人称道的,它为人们送上了一幅优美的山园小梅图。上句轻笔勾勒出梅之骨,“疏影”状其轻盈,“翩若惊鸿”;“横斜”传其妩媚,迎风而歌;“水清浅”显其澄澈,灵动温润。下句浓墨描摹出梅之韵,“暗香”写其无形而香,随风而至,如同捉迷藏一样富有情趣;“浮动”言其款款而来,飘然而逝,颇有仙风道骨;“月黄昏”采其美妙背景,从时间上把人们带到一个“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动人时刻,从空间上把人们引进一个“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似的迷人意境。首联极目聘怀,颔联凝眉结思。林逋这两句诗也并非是臆想出来的,他除了有生活实感外,还借鉴了前人的诗句。五代南唐江为有残句:“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这两句既写竹,又写桂。不但未写出竹影的特点,且未道出桂花的清香。因无题,又没有完整的诗篇,未能构成了一个统一和谐的主题、意境,感触不到主人公的激情,故缺乏感人力量。而林逋只改了两字,将“竹”改成“疏”,将“桂”改成“暗”,这“点睛”之笔,使梅花形神活现。上二联皆实写,下二联虚写。颈联“以物观物”,“霜禽”指白鹤,“偷眼”写其迫不及待之情,因为梅之色、梅之香这种充满了诱惑的美;“粉蝶”与“霜禽”构成对比,虽都是会飞的生物,但一大一小,一禽一虫,一合时宜一不合时,画面富于变化,“断魂”略显夸张,用语极重,将梅之色、香、味推崇到“的美”。尾联“微吟”实讲“口中梅”也,“微”言其淡泊雅致,如此咀嚼,虽不果腹,然可暖心、洁品、动情、铸魂,表达出诗人愿与梅化而为一的生活旨趣和精神追求,至此诗人对梅的观赏进入了冯友兰所说的“天地境界”,人们看到的则是和“霜禽”“粉蝶”一样迫不及待和如痴如醉的诗人——一个梅化的诗人。苏轼曾在《书林逋诗后》说:“先生可是绝伦人,神清骨冷无尘俗。”《四库全书总目》说:“其诗澄澹高逸,如其为人。”可知其言不谬,该诗之神韵正是诗人幽独清高、自甘淡泊的人格写照。从意象构造的角度言,单言山园小梅,实非易事,但诗人借物来衬,借景来托,使其成为一幅画面中的中心意象,此一绝也。诗人具体写梅画梅时,虚实结合,对比呈现,使得全诗节奏起伏跌宕,色彩时浓时淡,环境动静相宜,观景如梦如幻,充分体现了“山园”的绝妙之处,这一点也是为许多赏家所忽视的,正是通过这一点,作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弗趋荣利”、“趣向博远”精神品格。此二绝也。作者以梅自况,虽展现了中国传统文人的一贯追求,然而也颇具特色。单就“疏影”一联而言,欧阳修说:“前世咏梅者多矣,未有此句也。”陈与义说:“自读西湖处士诗,年年临水看幽姿。晴窗画出横斜影,绝胜前村夜雪时。”(《和张矩臣水墨梅》)他认为林逋的咏梅诗已压倒了唐齐已《早梅》诗中的名句“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王士朋对其评价更高,誉之为千古绝唱:“暗香和月人佳句,压尽千古无诗才。”辛弃疾在《念奴娇》中奉劝骚人墨客不要草草赋梅:“未须草草赋梅花,多少骚人词客。总被西湖林处士,不肯分留风月。
5、西湖水杉林九溪十八涧,一条轻松、休闲的徒步线路,酷暑下想玩水又不暴晒的避暑地。九溪烟树是西湖新十景之一,俗称"九溪十八涧"。位于西湖西边群山中的鸡冠垅下。北接龙井,南贯钱塘江。起点翁家山杨梅岭下,曲折隐忽,流入钱江。十八涧系指细流之多,流泉淙淙。古时候人们常喜欢用“九”字来表示数量的众多,其实,这条山区的溪流一路上穿林绕麓,不知汇合了多少细流。十八涧,原是指这条山区溪流的源头龙井一带的无数山涧泉流而说的。所以,十八涧也是古时人们用“九”的倍数来形容山涧泉流众多的意思,并非只有十八条山涧。从杭州市区出发,乘坐地铁在水澄桥下车,出地铁即可看到不远处的公交站——闸口站。搭乘39路或308路,可以到达九溪公交站,下了车走30-40分钟可以打到达九溪烟树。也可以坐公交或打车到杨梅岭,从杨梅岭开始往九溪烟树方向徒步,约2公里的路程。山涧里一路重峦叠嶂,峰回路转,流水淳淳,山鸟嘤嘤。大路旁的溪流随时可以涉水,今年杭州天气炎热,降水少,水流小了不少。一路都是家长带着孩子玩水的,可以用原始的方式戏水,也可以自带水枪。还可以自带休闲椅,在林间纳凉野餐。在溪水里泡西瓜、柿子等水果,有冰镇的效果。玩水容易湿身,不妨多带两套衣服。林间蚊虫稍多,驱蚊药可以考虑带上。溪水里碎石多,光脚在溪水里行走容易硌脚,准备好拖鞋或凉鞋。杭州持续41、2度的那几天,九溪十八涧的温度也要比市区低上几度。坐在溪水边,把脚泡在溪水里,戴上耳机听听音乐,沉浸在自己的世界。或者听听自然的声音,很快心就静了下来。
6、风景林简介西湖美景之一—雷峰夕照
7、西湖林【道济禅师剃度地:灵隐寺】杭州灵隐寺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至今已有约一千七百年的历史,为杭州早的名刹。灵隐寺地处杭州西湖以西,背靠北高峰,面朝飞来峰,两峰挟峙,林木耸秀,深山古寺,云烟万状。灵隐寺开山祖师为印度僧人慧理和尚。他在东晋咸和初,由中原云游入浙,至武林(即今杭州),见有一峰而叹曰:“此乃中天竺国灵鹫山一小岭,不知何代飞来?佛在世日,多为仙灵所隐。”遂于峰前建寺,名曰灵隐。提起灵隐寺,人们自然会想起一位历史上著名的和尚:济公。济公是历史上真实的人物,生于南宋绍兴十八年(公元1148年),卒于嘉定二年(公元1209年),原名李心远,法名济公,浙江台州人,是当时天台临海都尉李文和的远房孙。他剃度出家的地方就是灵隐寺。他的行径被传说渲染得离奇古怪。事实上,济公是一位性格率真而颇有神通功能的名僧。但济公行径与一般出家僧人大不相同。据记载,济公性格不居常规,偶尔饮酒食肉,行若颠疯,与一般寺僧格格不入,监寺不能相容他,被迫离开灵隐寺而到了净慈寺。道济和尚是得道高僧亦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被列为禅宗第五十祖,杨岐派第六祖,撰有《镌峰语录》10卷,还有很多诗作,皆收录于《净慈寺志》和《台山梵响》。民间社会对济公事迹耳熟能详了。早先电影《少林寺》里有一句“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其实是就是他写的一首诗中的上半句。这个上半句后来成为人们自我辩解的依据。其实人们并不知道,这只是上半句,还有下半句:“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这样就十分清楚了,可见断章取义真是害人不浅。济公殿中供奉着道济和尚的塑像,四周是木质浮雕,详细记述了降龙罗汉下凡,化身济公救世济民,圆满之后重回上天的历程。摘录两段,以示警醒:其一,寺中僧人向主持告状,说道济酒肉破戒,疯疯癫癫,应该逐出寺院,主持答复他:佛法无边,要是连个疯僧都容不下,还如何弘扬佛法?其中深意,岂止寺院之事,世事莫不如此。其二,降龙罗汉于人间善德圆满,写下一首辞世偈,便合眼垂眉,圆寂了。此偈云:六十年来狼藉,东壁打到西壁。如今收拾归来,依旧水连天碧。记得王阳明辞世之际,弟子问师还有什么嘱托,王阳明也只有一句:我心光明,夫复何言?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我们一生,狼藉处颇多,临走之时不免惶恐,如何做到“视死如归”?没有疑悔,心之坦然就好!
8、保利西湖林韩秋岩老与父亲的艺术缘1.1978年父亲记:韩老练了八十年身体然后让我们给他画速写2.1988年韩老西安行时画(王炬速写)3.韩老画梅花4.一枝春色到谁家5.秋来满篱菊花黄6.疏影横斜7.疏影一枝斜更好8.辛稼轩词意节录:未须草草,赋梅花,多少骚人词客。总被西湖林处士,不肯分留风月。9.枇杷樱桃图韩秋岩(1899—2001)原名士元,字君恺,泰兴市黄桥镇人,著名机械工程学家、书画家、诗人,生于清光绪二十五年,殁于2001 年,一生跨越三个世纪。韩秋岩是一位世纪老人,也是一位华夏奇人,他信奉科学,崇尚教育,早年远渡重洋,寻求报国真理,回国后历任中央大学、苏州工专、江南大学、河南大学教授;壮年西行,支援国家西北建设;晚年退而不休,创办诗社、写字作画,奔波一百余年,纵横三个世纪,诗、书、画、印,精湛斐然,耄耋之年仍坚持冬泳、长跑等体育锻炼,获“全国健康老人”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