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松安中国书画篆刻家徐松安先生是汉上著名书画篆刻家,先生原名徐石,号木公、鲁汉、木长、松厂、松岩居士,斋名松风堂。1911年出生在汉口,先生幼年家贫,在一家字画店当学徒,因特殊的缘分结识张大千并拜其为师。经过大千先生的指导,未到弱冠之年的徐松安在汉上声名大噪,正式鬻画汉上。徐松安先生是民国至建国初期活跃于汉上印坛的传奇人物,张大千认其为徒,齐白石称其为弟,这种传奇集中体现在先生对艺术的执着探索、对人生的执着追求。 人物简介徐松安幼年家贫,在一家字画店当学徒,他悉心观摩店里经营的名家字画,于中又特别倾心张大千的山水之作。每天繁忙落地,徐松安便在如豆的灯下,临习笔墨间的超然之气。一日,店老板偶然到徐松安住处,见其山水习作酷似张大千的风格,甚是惊喜。精明的老板执意让徐松安在习作上题张大千的名款,作品装裱后又悬挂在抢眼之处,常令商贾甚至书画同道驻足流连。事有凑巧,时逢大千先生客次武汉,由国民d官员张道藩陪同逛武汉三镇的字画店。无意间瞥见题有大千名款的作品,其笔法峻朗,设色清雅。大千先生满腹疑惑,在他一再追问下,店老板推说:是小店的学徒,为求生计,仿冒先生大作糊口。大千先生闻之是名不见经传的少年所为,更是惊讶,定要仿者现身。当他看见少年徐松安气宇轩昂,举止谦诚时,遂在汉口六渡桥德华酒楼设席收为弟子。张大千先生的指导,未到弱冠之年的徐松安在汉上声名大噪,正式鬻画汉上。1927年,武昌美术专门学校创始人蒋兰圃与该校教师张肇铭、王霞宙、欧志先等成立“梅社”,旨在“阐扬国故、振起艺术”,徐松安以青年书画家、收藏家身份被邀加盟,成为“梅社”重要成员。湖北美术学院举办“湖北近现代名家书画展”展品中,有一幅由张肇铭、王霞宙、徐松安合作的花鸟立轴,并钤有“梅社之印徐松安交游甚广,与湖南篆刻家黄铁庵的金兰之谊竟长达四十余年,黄铁庵曾用五厘米见方的封门青为先生篆“松岩居士”白文印赠之(边款为:铁厂制为,松厂正句)。两人或相约同游南岳,或把杯夜话于松风堂。“文革”期间,晚年的黄铁庵受到迫害,病体支离,徐松安先生亲为黄老76岁造像题字,两位艺术家在困难时期,仍不忘相互勉励,此间情谊着实令人难忘。“木公”为“松”之别名,也是和西王母并称的东王公之名,徐松安先生以“木公”为号,以“松风堂”为斋名,可忖其志。《史记》曰:“松柏为百木长,而守门闾。”“木长”是先生后期常用之号,流露出的执着和无奈萦绕在他后期的艺术生涯中。“文革”前,先生与一些书画家欲振兴汉派书画,曾积极筹备成立“葵社”,未料“文革”的到来,非但终止了“葵社”的运作,徐松安先生也因为和定居台湾的张大千有师徒关系而屡遭厄运。这时的先生很少画山水,他取法蒲华、老缶,花鸟画率意纵笔,满纸苍茫,心境沧桑,以吾笔画吾心,不刻意取悦世人,艺术风格更趋完善。徐松安先生印章中,发现部分自用名章有“秋江”(何墨)、“辛谷”(徐三庚)、白石的边款。或许是先生后期经济困窘,难以买到中意的石料?也或许是先生对他人的应酬之作不予肯定,磨去原来印文,改刻自用?徐松安对名人是不盲目崇拜的。经过唐醉石的力荐,徐松安任东湖印社副社长。唐醉石先生长徐松安先生25岁,却佩服徐松安的真性真情,对其艺术天赋尤为赞赏,还让自己的儿子唐大康师从徐松安。两人莫逆之交在一方印章上可见端倪,唐醉石先生用上好的冻石刻“木长书画”白文印赠徐松安,(边款为:松厂道兄正篆,辛丑上巳,醉石。)不难想见于莺飞草长的三月,两人切磋艺术的融融氛围。1961年,东湖印社成立,徐松安先生作为汉上本地篆刻家的加盟,就任副社长,标志着汉上印人和客汉印人的合流。 东湖印社一九六一年九月成立于武汉,是继西泠印社之后,新中国成立以来早的印学组织。 一九六一年九月,中国美协武汉分会主席张肇铭和邓少峰, 徐松安等有识人士,倡议成立一个和西泠印社相类似的书法篆刻组织,这个倡议得到了湖北省委宣传部的支持。东湖印社成立之后,公推唐醉石为首任社长。一九八六年冬,中国书法家协会湖北分会召开了第二届理事会。会上,选举杨举办了多种形式的书法篆刻创作和印学研讨活动,印行了《东湖印社社员作品集》。一九九五年九月,东湖印社推选谷有荃先生为社长,张明明、刘欣耕,黄德琳为副社长,在庆祝印社成立四十周年时,成功地举办了全国篆刻大赛。二○○四年十二月,印社编辑出版了《东湖印社篆刻作品集》。松安先生没有经过正规的书画教育,生前没有办过画展,没有单独发表过作品,却以书画闻名,解放前受聘在武昌艺专任教,解放后很多人跟他学画,有人称上世纪五十年代能在湖北书画界呼风唤雨的,有以“三老”为代表的学院派和社会上的非学院派。松安先生便是后者中名头盛的。湖北新三老之一的鲁慕迅_先生在简历中就记有师承谢瑞阶、石磊园、张肇铭、徐松安。
2、今天读了唐朝著名诗、词人花间派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此首写闺怨,章法极密,层次极清。首句,写绣屏掩映,可见环境之富丽;次句,写鬓丝撩乱,可见人未起之容仪。三、四两句叙事,画眉梳洗,皆事也。然“懒”字、“迟”字,又兼写人之情态。“照花”两句承上,言梳洗停当,簪花为饰,愈增艳丽。末句,言更换新绣之罗衣,忽睹衣上有鹧鸪双双,遂兴孤独之哀与膏沐谁容之感。有此收束,振起全篇。上文之所以懒画眉、迟梳洗者,皆因有此一段怨情蕴蓄于中也。(图片来自网络)。
3、南社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大规模革命文化团体,1909年,同盟会会员陈去病﹑高旭和柳亚子在苏州虎丘张公祠发起成立。南社以研究文学、提倡气节为宗旨,弘扬爱国热情,光大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时有“文有南社,武有黄埔”之盛誉。作为中国后一批传统意义上的书生,南社人热爱中国优秀文化,主张振起国魂、弘扬国粹,不单单是新闻、教育、戏剧和科学,还包括艺术、文学、音乐、体育等各个方面,同时他们也积极吸收西方先进文化,有力推动了近代文化的发展。
4、晨读历史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ōu yáng xiū](接续5)脱脱、阿鲁图等:“三代而降,薄乎秦、汉,文章虽与时盛衰,而蔼如其言,晔如其光,皦如其音,盖均有先王之遗烈。涉晋、魏而弊,至唐韩愈氏振起之。唐之文,涉五季而弊,至宋欧阳修又振起之。挽百川之颓波,息千古之邪说,使斯文之正气,可以羽翼大道,扶持人心,此两人之力也。愈不获用,修用矣,亦弗克究其所为,可为世道惜也哉!”谢肇淛:“宋之人物,若王沂公、李文正、司马温公之相业,寇莱公、赵忠定之应变,韩魏公之德量,李纲、宗泽之拨乱,狄青、曹玮、岳飞、韩世忠之将略,程明道、朱晦庵之真儒,欧阳永叔、苏子瞻之文章,洪忠宣、文信国之忠义,皆灼无可议,而且有用于时者,其它瑕瑜不掩,盖难言之矣。”贺裳:“宋之诗文皆至庐陵始一大变。顾有功于文,有罪于诗。其自为诗,害诗犹浅,论人诗害诗实深。”石韫玉:“论道议事,追韩继陆。归田集古,学问淹博。”尤侗:“六一婉丽,实妙于苏。”刘熙载:“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修得其深。”曾国藩:“古人称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立德难,自周汉以后,罕见德传者。立功如萧、曹、房、杜、郭、李、韩、岳,立言如马、班、韩、欧、李、杜、苏、黄,古今曾有几人?”陈淡野:“人亦一器也,莫不各有其量。如天地之量,圣贤帝王之所效焉。山岳江海之量,公侯卿相之所则焉。古夷齐有容人之大量,孟夫子有浩然之气量,范文正公有济世之德量,郭子仪有福量,诸葛武侯有智量,欧阳永叔有才量,吕蒙正有度量,赵子龙有胆量,李德裕有力量,此皆远大之器。”欧阳修画像冯煦:疏隽开子野,深婉开少游。(欧阳修)与元献(晏殊)同出南唐,而深致则过之。蔡东藩:“宋臣专喜迂论,与晋代之清谈,几乎相同,其不即乱亡者,赖有一二大臣为之主持耳。英宗虽入嗣仁宗,缵承大统,而其本生父则固濮王也。以本生父称皇伯,毋乃不伦!欧阳修援引礼经,谓应称亲降服,议固甚当,韩琦即据以定议,于称亲之议,则请行之,于称皇称后之议,则请辞之,得公私两全之道……微韩魏公诸人,宋室恐早不纲矣。盖舆论与清谈,其足致乱亡一也。”钱基博:“自宋初柳开、穆修以迄石介、尹洙、苏舜钦、欧阳修、梅尧臣、王安石、曾巩、苏洵及其子轼、辙兄弟、秦观、张耒、黄庭坚、陈师道,气必疏快而力祛茂兴,与发宋文之机利,而以殊于唐格者也。……然惟欧阳修,碑传议论,兼能并擅。……惟欧阳修之容与闲易,苏轼之条达疏畅,虽是急言竭论,而无艰难劳苦之态;大而万言之书,短则数行之记,一以自在出之,抑扬爽朗,行所无事;此则宋人之所特长,而开前古未有之蹊径者也。然欧阳修早习四六以取科第,而排比绮靡,心有不慊;遂以古文之顿挫,用之俪体之整对,而异军别张,语必老到,无一毫妩媚之态;妙造目然,无用事用句之癖。……诗则欧阳修以韩学杜,以文为诗,仗气爱奇。……词则欧阳修以蜀词化南唐,抒深婉以疏俊,清新闲逸。……然则有宋文学之所以继往开来,而自成一代者,欧阳修、苏轼,或推之,或挽之,后先济美以有成功也。”顾随:“宋代之文、诗、词,皆奠自六一,文改骈为散,诗清新,词开苏、辛。欧文学之不朽,在词,不在诗、文。……‘晏欧清丽复清狂’。……或以为苏、辛豪放,六一婉约,非也。词原不可分豪放、婉约,即使可分,六一也绝非婉约一派。大晏与欧比较,与其说欧近于五代,不如说大晏更近于五代,欧则奠定宋词之基础。……盖以文学不朽论之,欧之作在词,不在诗文。”吉川幸次郎:“他在学问文章方面的名声,以及在政治上的地位影响,与日俱增,至于众莫能及的地步。……不但在政治上,在文化上也是当代高的领袖人物。”宇文所安:“欧阳修的渊博和睿智,可与英语文学中的塞缪尔·约翰逊相提并论。”轶事典故年少轻狂欧阳修任洛阳留守推官时,与梅尧臣、尹洙结为至交,互相切磋诗文。当时他的上司为吴越忠懿王钱俶之子、西京留守钱惟演。钱惟演厚待欧阳修等青年才俊。这些青年才俊喜爱游宴,毫无节制,但在吃喝玩乐之余,也会吟诗作赋。当时文坛上流行华丽工整的骈文,欧阳修等人不满于骈文的卑靡拘谨,而是凭借自己丰富的学识,以效法先秦两汉的古人为手段,力图打破当时陈腐的文风,推行“古文”。在钱惟演的支持下,欧阳修等人有了充分的时间去琢磨古文创作。今人绘欧阳修像后来,钱惟演离开洛阳,由名臣王曙接任。王曙管束部下严格,不满于这些人的散漫。有一天,王曙严厉地对欧阳修等人说:“诸位知晓寇莱公(王曙的岳丈寇准)晚年遇祸的缘故吗?正是因其纵酒过度。”众人都唯诺应允,只有欧阳修起座答道:“据我所知,寇公之所以遭祸,正因其老而不知止(意在讥讽王曙‘老不知止’)!”王曙听后,只是默然不应,终不发怒。等到他任枢密使后,首先举荐欧阳修等人,使其得以进入馆阁供职。(待续6)
5、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被贬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二十三年就如同弃置在道旁一样。刘禹锡想改革时弊,遭到打击,被贬的地区古代都很荒凉,所以用“巴山楚水凄凉地”来概括。“凄凉地”,指寂寞冷落的地区。这两句写出了作者长期被贬的愤慨心情。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用典,“闻笛赋”,指向秀的《思旧赋》。刘禹锡借这个典故寄托了他对因参与政治改革而被害致死的老友的怀念。“烂柯人”的典故见《述异记》。作者借这个典故来比喻自己长期贬谪在外,乍回京城乡,仿佛有隔世之感。沉舟侧畔干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之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从白诗中翻出这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他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达出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其中包含了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后人多赋予此诗句以新生事物无比美好,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哲理意蕴。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今天听到您唱的这支歌曲(指白居易赠给他的诗),就暂且凭借酒的力量,来增长我继续努力的精神吧!诗人没有一味消沉下去,他笔锋一转,又相互劝慰,相互鼓励了。他对生活并未完全丧失信心。诗中虽然感慨很深,但读来给人的感受并不是消沉,相反却是振奋。诗歌整体写作特色:首联自叙长期被贬的遭遇,为全诗定下了愤激的基调。颔联写对已故友人的悼念,以及诗人回到故乡竟恍如隔世的情景,使愤激之情进一步深化。颈联突然振起,一改前面伤感低沉的情调,显示了诗人豁达的胸襟。尾联顺势而下,以自勉自励结束全诗。全诗层层深入,言简意深。愤激而不浅露,感慨而不低沉,惆怅而不颓废,沉郁中见豪放。
6、郑簠的怪癖:不放炮仗不写字淘到两本小书——《郑簠研究》和《郑簠隶书美的字》。确实是小书,且售价极为便宜:第一本是标准32开本,15元钱;第二本基本就是个口袋书,64开本,3元钱。加上快递费,两本书一共花了29.7元钱。我常去淘书的那个网站很神奇,只要是出版社出过的书,即使再小众,大多都能在上面找到。那个网站的各个书摊儿的摊主对书籍的标价,基本按照市场规律走:印数越少、出版时间越久远,价格就越贵。出版时间比较近,存世数量比较多,又属于比较小众的书,价格就奇低。我买的这两本书就属于这一类。从这两本小书的市场价位来看,郑簠在书法圈子里,确实不如颜柳欧赵、苏黄米蔡那样名闻古今,但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郑簠却是不折不扣的书界牛人,且以一身怪癖名世。郑簠,字汝器,号谷口。江苏上元(今南京)人。出生于1622年,卒于1693年。原籍福建莆田;明洪武年间,其祖父一辈迁至金陵(今南京)。其父郑之彦为当时名医。郑簠幼受家学,也以行医为业,终生不仕。工隶书,善收藏碑刻,尤喜汉碑。郑簠的书法为人熟知的特点,是在隶书中融入了行草笔法。他初学明代宋珏,后专于《曹全碑》,终形成疏宕纵逸、顿挫飞扬的独特的隶书风格;后学公认他对清代隶书有振起之功,对清代隶书的发展也起到了十分巨大的作用。清代书法评论家包世臣将其书列为逸品上,当时有“谷口八分古今第一”之誉。他的书风与艺术思想,对扬州画派的代表人物如高凤翰、金农、高翔、郑板桥等的影响为直接。有人说郑簠的隶书创作,影响了他之后的一个世纪。郑簠知名的,是他有一身怪癖。比如,他极爱碑刻,为访汉碑,散尽家财,走遍天下;家藏汉碑拓片无数,整整装满了四个大橱柜。再如,他一生只写隶书,极少涉及其他书体,尽管他的行草也属顶流。又如,他虽以行医为生,却因求医者众多,竟产生了躲避患者、藏匿不出的念头,好友李渔为此还写了一首诗讥讽他。更神奇的是,每临池,郑簠不仅要饮酒,还必放炮仗,以爆竹爆炸的巨响,激发其创作欲望和意趣。歙县知县靳治荆曾经亲自观瞻过郑簠作书的风采,他在《思旧录》记述:“常见酒酣起舞,白雪在窗,红烛在几,墨池鱼龙,跃跃欲飞,更发爆竹数声,以作其气,然后攘神濡辜,对客谈笑,挥酒所积大小若干幅立尽,犹盘礴有余勇,坐容叹服。”古人临书必饮酒者众多,如王羲之、张旭、怀素、苏轼、徐渭等,此类嗜好,史书之中俯拾即是;而每挥毫必放炮仗,有此怪癖者,除了郑簠,恐怕世无其二了吧。人无癖,不可交;人无癖,则无趣!李白一生嗜酒,张籍爱花成魔,嵇康痴爱打铁,陆游撸猫上瘾,米芾嗜石成痴;北宋名臣司马光痴于收藏墨锭,郑板桥则“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白居易在《山中独吟》的长诗中开篇便说:“人各有一癖,我癖在章句。万缘皆已消,此病独未去。”更离谱的是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王粲竟然一辈子沉迷于驴叫,以至于他去世后,贵为魏帝的曹丕,居然提议大家一起跟他学驴叫来为王粲送行。人无癖,则无真我;人无癖,则无真情。但癖好也有良莠十分。辜鸿鸣痴迷恋女人小脚之臭,马丁·路德热衷于吃屎,卢梭痴于陌生女人打自己的屁股,丘吉尔酷爱一个人在办公室里一丝不挂,狄更斯更恐怖,恋尸癖发展到了疯魔的地步。这类莫名其妙的怪癖,简直令人匪夷所思,有些甚至混蛋透顶。所以,我们喜欢的,是那些有良癖的君子。一个有良癖之人,必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而有一良癖而终生事之,那就是名士无疑了。所以说,有良癖的人,都值得我们托付真诚,值得我们交往一辈子。附:郑簠的隶书#振起书法简介#
7、五律 · 看老电影《洪湖赤卫队》水阔绿萍苍,洪湖浪打浪。当年人梦断,长夜辈哀伤。碧血兵民戍,青山鱼米乡。驱愁春力勁,振起夙心扬。文 / 王俊才
8、养身莫善于习动,夙兴夜寐,振起精神,寻事去作,行之有常,并不困疲,日益精壮。——颜元#振起书法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