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郡简介(武威郡是现在的哪里)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27 09:54:05 浏览
1、武威郡是现在的哪里

七月份准备去武威玩一玩,玩个三四天,来个深度游,好好感受一下古凉州的魅力。西汉政府设置了河西四郡,即武威郡、张掖郡、酒泉郡、敦煌郡,四郡归属当时的凉州。武威郡为啥叫武威,就是汉朝很威武,汉武帝给予汉朝军队“武功军威”的赞誉。去了武威想逛一逛夜市,吃一吃著名的三套车,就是行面,茯茶,腊肉,据说和左宗棠有关。再去武威博物馆,天梯山石窟,文庙,鸠摩罗什寺,雷台汉墓转一圈。

2、凉州武威郡

北魏年间,在一间残败的草舍里,弥留之际的父亲看着27岁的张猛龙,说道:“家道中落,此事甚难,但也是为父后的嘱托。”说完便溘然长逝,张猛龙嚎啕大哭,望着家徒四壁,心中一阵茫然。张猛龙祖上也曾经阔过,世居河西武威郡,曾祖、高祖、祖父都曾在北凉阻渠出仕,是武威太守级的官员。可到了张猛龙父亲一代,北魏太武帝拓跋寿兴师灭北凉阻渠,将北凉二十余万户口收入北魏管理,张猛龙的父辈们也一同迁徙到北魏平城生活,张猛龙后来也在北魏平城长大。来到北魏后,张猛龙的父亲终生未能得到北魏的重用,一辈子郁郁不得志。好在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虽然家道中落,家学却未断绝,作为河西望族的张氏一直都保持着汉代经学的渊源,张猛龙父亲外出生计之余便为张猛龙讲授儒学。所以张猛龙家中虽贫,北魏时期也没有学馆,但得益于家学传承,他本人不仅饱读经书,写得一手好文章;更是有孝顺之名,对待父母双亲朝夕承奉。在张猛龙27岁这一年,父亲溘然长逝,父亲的遗志便是希望张猛龙重振家门,可面对家徒四壁,张猛龙心有茫然之感,而且此时母亲尚在人世,张猛龙始终牢记“父母在不远游”的儒学教诲,在母亲身边朝夕陪伴。可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12年后,在张猛龙39岁这一年,母亲也撒手人寰。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张猛龙痛哭流涕,守丧期间勺饮不入,乡里乡亲看到短短几天就形神枯槁的张猛龙,都为他的孝行所感动。否极泰来,张猛龙数十年如一日的孝行一传十,十传百,传到了北魏朝廷。北魏朝廷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对儒学日渐尊崇,以品行为标准选拔官吏也逐渐成为导向。于是,年近不惑之年的张猛龙被北魏朝廷相中,以举孝廉的方式入朝为官,没几年,便提拔做了鲁郡太守,在这里,他成就了一番当世不显、却在千百年后为人所传颂的事业。张猛龙任职时的鲁郡,面临着一个难题。鲁郡正好处于南北朝交界之处,太武帝时,南朝宋鲁郡守将崔邪利率属城降魏,才纳入北魏势力范围内。因为处于南北交界之处,鲁郡望族为保存家族势力,大多时违时依,加上鲁郡处于交通要道,商业发达,以利为先,民间古朴的儒学传统已荡然无存。张猛龙是自幼深受儒学熏陶的文人,父亲对他的从小教导在他内心烙下深深的印记。看到鲁郡儒学不彰、耕田荒废、民心浮躁,深感痛心。于是他在任期间,着力在鲁郡内兴办学校,大兴教育之风,很快就取得了成效,民风民俗逐渐好转。虽说这是功在千秋的好事,但在历史长河中类似的事情史不绝书,真正让张猛龙名传千古的,是一块刻碑。在北魏正光三年,即公元522年,为了纪念张猛龙的政绩,一位不知名的乡亲为他用楷书书写了一面《魏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之碑》,让张猛龙成为现代书法界一个绕不开的名字。这块张猛龙碑现藏于山东曲阜汉魏碑刻陈列馆内,《张猛龙碑》为历代书法家所推崇,古人盛赞其“正法开欧虞之门户”,可以说是书法界承上启下的一个经典之作,被誉为“魏碑第一”,是学习书法的人绕不开的经典作品。那么问题来了,张猛龙其人在历史记载中未见只言片语,官声并不显扬,而书碑之人后世甚至不知姓名,为什么张猛龙碑会在当代有如此高的地位呢?我们先来看看碑文的内容,《张猛龙碑》高2.8米,块1.23米,碑阳上有46字,主要是对张猛龙在鲁郡兴办学校事迹的赞扬,碑阴有12列题名,共156行,记录了立碑关系诸人的关系姓名。《张猛龙碑》用笔以方为主,由侧锋切入,沉稳畅快,有断金切玉的酣畅淋漓之感,体现了北魏时期尚武的风范。在遒劲苍健的同时,也能做到刚柔相济,注重方起圆回或者提笔送出,在刚毅之中还有一股圆润和秀雅之气。从碑的字体结构上看,此碑为斜画紧结,大胆倾斜,在欹侧取势中打破了隶书过于板正的规范,在取法晋人的同时有了新的气象。北魏瓦解后,南方帖书盛行,北朝刻碑书法地位不如帖书,而张猛龙碑虽在宋代就被人发现,但将其推至书法界今天的地位,成为可追溯到晚清,康有为等文人对其钟爱有加,。这其中,除了碑文本身的艺术价值,还有一定的历史时代因素。清代大兴文字狱,文人始终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考据学、金石学便成了许多清代文人穷经皓首的一个重要领域。同时,由于明代开始使用生宣,要在生宣上写出笔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书法材料的变更让明清以来的书法笔力越写越弱。康有为等晚清文人希望世人不要像抽了鸦片一样软弱,而要有一种铁骨铮铮的风范,所以特别提倡文人学习碑版,在书法练习中找到骨力。《张猛龙碑》恰是魏碑中的精品,所蕴藏断金切玉的劲道和精神,不仅是文人练习书法需要的,更是被列强欺辱的晚清时代所需要的。正因此,清代以来《张猛龙碑》地位逐渐抬高。《张猛龙碑》作为一座文化丰碑,不仅碑文内容承载着张猛龙作为鲁郡太守飞花逐月的光辉经历,作为儒学传承者振兴教育的有力践行,碑文风格更是展现着中华铁骨铮铮的劲道风范,历经千年仍闪耀着中华文化的光芒。

3、武威郡是什么样子的

武威雷台墓主人新考证——张绣张绣何许人也!武威郡张氏,本为凉州豪族。张绣是骠骑将军张济的侄子。边章、韩遂在凉州作乱之时,金城的麹胜袭杀祖厉长刘隽。张绣当时为县吏,不久就寻找机会刺杀了麹胜,本郡的人都认为他很讲义气,于是张绣招合少年,成为凉州豪杰。初平三年(192年),董卓被吕布所杀,张济与李傕、郭汜等人进攻长安,为董卓报仇。张绣跟随张济,以军功升至建忠将军,封宣威侯。

4、武威郡是现在哪个位置

唐代大诗人元稹曾有诗云:“吾闻昔日西凉州,人烟扑地桑柘稠。”武威市古称如臧,又名凉州,位于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东端。这里既是古代中原与西域经济、文化交流的重镇,又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一度为北方佛教的中心,自古有“金张掖,银武威”之称。举世闻名的艺术瑰宝铜奔马就在这里出土。全市土地总面积为5081平方公里,总人口92.3万人,是甘肃省人口多的县级市,市内有汉、回、藏、土、满、蒙古、维吾尔、东乡、撒拉、保安、裕固、壮、锡伯等13个民族。 武威市的历史悠久。据考古证明,早在4000年前,武威居民的文化发展情况已与中原地区相接近。春秋以前属西戎驻地,战国至秦为月氏民族活动地区,秦末匈奴赶走月氏,为休屠王辖地。西汉时期,霍去病征西,为显示军功军威,由此得名“武威”,设武威郡。汉武帝时为河西四郡之首。十六国时期,前凉、后凉、南凉、北凉都曾建都于此,隋、唐、宋、明、清先后设置过郡、府、州、卫、道。2000多年来,武威一直是“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郡之咽喉”的要隘,是古代中原与西域经济、文化交流的都会之一。1985年由县建市,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历史名城和对外开放城市。 武威市的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南靠祁连山,北依腾格里大沙漠,东和古浪接壤,西和永昌相连,中间是一片绿洲沃野,平均海拔为1632米。祁连山顶峰,常年积雪,是农田灌溉用水的天然水库,夏季冰雪消融,汇集成河流。全市有黄羊、杂木、金塔、西营四大水系,灌溉着全市大部分农田。中部肥沃的绿洲宜种小麦,素有“塞北江南”之称。良好的地理环境,使武威市的物产十分丰富。农作物有小麦、大麦、谷子、玉米、高梁、洋芋、大豆等,产量高,质量好,自古有“凉州不凉米粮川”之说,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被农业部授予“菜篮子产品生产先进市”称号;经济作物主要有胡麻、油菜籽、甜菜、大麻、葵花籽、烟叶、发菜等,还有西瓜、白兰瓜、苹果、桃、梨、杏、葡萄等瓜果。其中海藏村的大麻、洪祥乡的大蒜、发放乡的辣椒、高坝镇的西瓜等都久负盛名,远销全国各地,而无壳瓜籽更为世界所仅有。在境内祁连山东坡,还有大片的水源林和天然草场,出产鹿茸、麝香以及羌活、大黄、甘草、麻黄等多种药材。 武威市地方工业基本形成了以纺织、酿造、煤炭、建材、化工、机械、食品、造纸、印刷、制革、粮油、加工等行业为主体的地方工业体系。自古以来,武威就是商贾云集,贸易发达的地区。古人曾有“市麈人语殊杂,道路车声百货绸”的赞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流通渠道的拓宽,武威市城乡市场繁荣,成为甘肃省河西地#武威郡简介#

5、武威郡是今天的哪里

武威真“霸道”啊,逛一趟甘肃省博物馆,感觉武威出土的文物把C位都占完了,连镇馆之宝铜奔马都是武威出土的。武威是汉河西四郡之一,西汉时霍去病击败匈奴,自此河西走廊纳入版图,为彰显大汉武功君威,汉武帝设置武威郡,博物馆看到的武威出土文物都很大气,与武威这大气的名字真是相得益彰啊。当然这也反映武威这个地方,物华天宝,钟灵毓秀,勤劳智慧的人民创造了古今灿烂的文化,所以我们才得见这么多精美绝伦的文物。#武威郡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