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歌行体(歌行体作品)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27 10:53:25 浏览
1、歌行体作品

二十一天的坚持,抄诗学习。感叹❗诗人李白,唐朝青莲居士,祖籍甘肃秦安,创造了古代浪漫主义文学高峰,歌行体和七绝达到很高境界。一生酷爱饮酒,岁月蹉跎,但作品雄奇飘逸,语言轻快,立意清晰,想象丰富,笔法多端,风格雄奇奔放清新脱俗,达到了任谁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艺术成就极高。各位喜欢诗词的友友有时间可以看看学学,通过古人先贤的作品,欣赏名篇,有所收获!

2、歌行体读音

这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一首爱国诗。“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统称“歌行体”,是乐府诗的一种体裁。陆游的这首诗,气壮山河,直冲云霄,是较为接近李白的一首诗。南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正月,47岁的陆游应四川宣抚使王炎聘请,从奉节赴南郑,担任宣抚使司干办公事兼检法官。在那时,陆游就提出了收复中原的主张:“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汉中)始。” 这段 “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从军生活,给了陆游实现梦想的机会。“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这两句是说,用黄金装饰的宝刀,用白玉装饰的剑鞘,夜间它穿透窗户,发出光芒,直冲云霄。这是写“宝剑之出鞘”。“黄金错刀”表面上看是写宝刀的价值,实际上则是写诗人之才华,等待受到重用那一天。“出光芒”,表现了诗人立志报国的决心与勇气。“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这两句是说,大丈夫五十岁了尚未建立功业,手提战刀独自站立回顾神州。这是写“年华之老去”。“丈夫五十功未立”,颇有“冯唐易老 李广难封”之感慨,时间一天天过去,可是却无能为力。“顾八荒”,言诗人之孤独。“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这两句是说,京城里结交的尽是奇侠义士,意⽓相投期待共同为国战斗,同生共死。这是写“奇士之志同”。“义气相期共生死”,不过是诗人的一厢情愿罢了,事实上能够赞同与他一起抗金的人士已经不多了。虽然人不多,但收复山河的志气不能改,哪怕只有那么几个人,也一定要实现收复山河的愿望。“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这两句是说,千年史册,为没有留名感到羞耻;一片丹心,始终想收复河山,报效天子。这是写“报国之志向”。“丹心”二字,可谓全诗诗眼,亦奠定了全诗感情基调,与文天祥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其感情是一致的。“史册留名”,同样是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光辉写照。“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这两句是说,“我”来到汉⽔边从军,终南山顶白雪耀眼,山石嶙峋。这是写“人格之高洁”。“从军”二字,不可错过,诗人一生的志向是收复中原,收复中原不能依靠文章,而是要依靠从军。从唐朝以来,诗人就有“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报国传统,至陆游更甚。究其原因,是收复中原的迫切性使然。“天汉滨”三字,道出了诗人所处的环境,以及第一次离梦想之近的激动。“南山晓雪”四字,不可放过,你以为是虚写一笔,实际上则是诗人高洁志向的一种体现。他收复中原,不为自己显贵,而是从国家民族大义出发,是坚贞爱国的一种精神表达。“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后是说,啊,楚国即使只剩下三户大姓,也一定能灭掉秦国。难道“我”泱泱华夏,竟无一个人把金虏赶出边关!这是写“南宋之必胜”。“楚虽三户能亡秦”,其表面看是咏史,实际上则是为南宋偏安一隅,不思进取而愤慨。楚国哪怕只剩下三户大姓,也能灭秦,何况南宋有百万雄兵呢?“空无人”三字,足见诗人的悲愤之心,以及报国无门的失望。纵览全诗,诗人的一颗报国之志,爱国之心,跃然纸上,千载而下,感动着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国家的统一前赴后继,赴汤蹈火,是爱国诗中的名篇佳作。

3、歌行体有哪些形式

歌行体古诗洋楼为秋雨所漏歌张行炎曾记旅游遇故交,形容憔悴眼神消。忡忡诉说烦忧事,路人驻足任凭他唠叨:老屋安居几代人,忽闻圈地要封门。只许回迁不划地,烂尾八年抽得高层。女儿报怨房间小,媳妇包摊难转身。孙子读书十里远,买菜也需一早晨。门窗扭曲蚊蝇窜,墙壁裂开缝隙深。想付有司又怕儿孙被殃及,闷声暗把苦果吞。都夸春雨贵如油,岂料秋霪漏我楼。公司质量优良招牌挂,我屋雨穿裂缝滴无休。日苦淋漓孙女啼,夜烦嘀哒直闻鸡。休闲更比上班累,善脸总遭笑面欺。私家房产放心讹,减料偷工奈若何。虎虫作祟无休止,腐败犯科有伞遮。邻居群童欺我老,见我孤守公然闯进家。接水盘盆踢翻转,任踏泥浆溅我满身花。维修工匠几批临,小补大敲漏更勤。如是三天两头换,工头只管数钱昧良心。都说安居安不了,贱卖全休烦事消。且购蜗居虽勉强,为了儿孙把余年熬。我安慰他别心伤,风物长宜放眼量。中央政策日日好,虎虫陆续进班房。君不见,已建安居楼房千万间,大庇职工百姓尽欢颜。全力打击炒房除腐败,神州又见艳阳天。

4、歌行体特点

谁在台上泣千古(下)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攻陷营州,武则天派建安王武攸宜前往征讨,陈子昂随军参谋。武攸宜一再显示出其无能与轻率,次年兵败,举军震恐。陈子昂慨然进言,提出战略,请求分兵万人以为前驱,武攸宜不允。第二日,他又去进谏,且“言甚切至”(卢藏用《陈氏别传》),触怒武攸宜,被降职为军曹。陈子昂满腔愤怒,登上幽州台,写下了传诵千古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诗的形式已脱落殆尽。除了大约整齐的句式外,押韵都不要了。一般登临之作,总先写登高远望所见,再接以见后所感,景与情都有了。而陈子昂的这首,却是登高之后,一无所见: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前后古今,岂是转头就可见的?这古人来者,岂是登高就可见的?真是无理得很。他做事常不按牌理出牌,他作诗思想也没有一个常道。原来他登幽州台,不是要观风景,是要找知音,找古往今来的明君贤臣。他的心胸已然高出我们,超出我们平庸的期待之上。他要在这幽州台提供的空间坐标上,找寻时间的过客。噫!无理之极!但这正是“诗”的思路。难怪他“不见”,活该他“不见”,他怎么就不知道他的这种登览企图有多愚蠢?是别人把他气糊涂了,还是他在愚弄我们?我们读了那“登幽州台歌”的题目,是满心以为他要写出他的登高所见,来与我们共赏的——却不料他另有企图,且是注定没有结局的企图。幽州台下满目的风景全都不见了,不,他胸中本来无物,他目中本来无人,他站在那里,发愣:我怎么就没看见那些明君贤臣?历史上曾经有过的,如燕昭王与乐毅一般的,哪儿去了?未来也还会再有,可我怎么也看不到?他怔在那里,他,陈子昂,站在幽州台上,把自己弄得糊涂了:人都到哪里去了?此时他已全然忘却自身的环境和处境,一切消逝,没了背景,只余自己和天地宇宙:“念天地之悠悠”——他在独语,他在玄想,天地悠悠,过客匆匆,我在何处?“独怆然而涕下”——终于热泪夺眶而出!一个“独”字,正是一篇之魂。古人吾不见,来者不见吾,今人何屑屑?天地何其大,时光何其久,唯我独立;胸中有万古,眼前无一人,唯我独尊。这是孤独,不也是自大?陈子昂一直是自大的。我是在中性甚至褒义的色彩上用“自大”这个词。在这首诗里,他好像写出了个人之渺小、之无助,让自己面对如此宇宙洪荒,荒到人踪绝灭,然后再潸然泪下,这正是他内心极坚韧弘博、极自尊自负的表现。渺渺众生,茫茫万有,都已不能做他伴侣,甚至不配做他陪衬,在面对无边无际无始无终的宇宙时,它们都如潮水般退去,只余他一人独立广漠,他的背后已无世俗支撑,他只有自己的心灵与意志。——苍茫的时空与独立的人影,其巨大的反差,本来就是一幅英雄主义的画面。陈子昂的诗与初唐其他诗人不同的是:其他人是顺承六朝的,而他是上接汉魏的。唐人贬六朝而褒汉魏,他是宗祖。他对自我的强烈关注,对自我实现的强烈诉求,也与其他诗人抒发一般性人生感慨不同。别人是横向拓展的连类而及,因为对生活苦痛的关注由己及人而呈现一种人道的精神与世俗关怀;而他则是纵向开掘的,他向自己个性的深处掘进,发掘出强大个体的独立精神与自我实现的顽强意志。这样的个体当然是孤独的,是与社会不合拍甚至冲突的,不仅他的《登幽州台歌》,他的一组《感遇》更是这种主题的集中体现。就艺术特色而言,顺承六朝的“四杰”、刘希夷、张若虚等人,是文采繁缛而稍欠骨骼的;而他的诗则正相反,是骨骼嶙峋而稍欠风韵的。从卢照邻到张若虚,他们都是平面展开的,他们的诗情是泛滥的,他们有滥施同情的倾向,有对人生苦痛的过敏反应和过度开掘。同时,他们让我们感觉到在面对人生苦痛时,个体的无奈和脆弱。读他们的作品,真如平畴远风,良苗怀新;又如长江起波,漫漫浩浩。他们教给我们同情,教给我们对人生有了一副悲哀的仁慈的眼光。读他们的作品,我们是感怀万端的,击节三叹的,那是一种畅达的感受,我们内心中郁积的情感随着他们流畅的歌行而一泻无余。但陈子昂不一样了,他不大用歌行体了。歌行体是适合于“歌”唱的,但不大适于“行”动。陈子昂是一个行动的人,他可能认为感慨人生的苦难不如创造人生的幸福,坐而论不如起而行。读他的诗,我们开始觉得个体的自尊傲慢,觉得个体在命运面前尚有可为。韩愈说:“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子昂给我们指出了向上的一路,我们开始攀升,往高处走了。如同一个年轻人,在青春期的迷恋、感伤和过分的多情之后,在浪漫甚至荒唐、纯洁甚至脆弱、善善恶恶甚至尖刻顶撞之后,开始不骄不躁,脚踏实地,向着一个既定的人生目标前进。失去了一些纯善,却多了一些宽容;精神的穿透力钝了些,但语言的尖刻也少了些;心胸豁达了许多,为人处世通达了不少。一个度过了激情岁月的青年,走上了他理性睿智的盛年,是的,盛唐就要来了,我们接着往下看吧。#简介歌行体#

5、歌行体代表人物

李颀(690-约751),东川(今四川三台)人,开元二十三年进士及第,天宝中曾任新乡县尉,后弃官退隐,又曾游历洛阳、长安。《古从军行》、《古意》等几篇歌行体的边塞诗以悲壮而奔放的格调为他赢得了声誉,但他的另外一些着力刻画人物性格、有人物特写意味的诗篇尤其具有特色。如《别梁锽》诗开头,“梁生倜傥心不羁,途穷气盖长安儿。回头转眄似雕鹗,有志飞鸣人岂知”,神气摄人;《送陈章甫》中“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颡。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豪迈有精神;《赠张旭》“露顶据胡床,长叫三五声,兴来洒素壁,挥笔如流星”,将这位“草圣”的神貌写得十分动人。李颀写这些人物时好表现他们的骨鲠之气和狂傲性格,用笔奇诞,这同时宣泄了他自己胸中的愤激不平之慨。从中人们也看到唐诗中对个性自由、个人尊严的赞美日渐突出。

6、简述歌行体

歌行体·将进酒时将进酒文/沂蒙小诗君不见、山高水阔千年在,窖中好酒为谁存!君不见、高楼林立人如海,十里桃花是春。长亭外、瘦柳垂青随风摆,微波清映兰花裙。金樽满、邀君不见君来早,将进酒时千杯少。对风吟、对天笑,人生何必总如人?酒间诗、酒间词,我为诗词几成痴。此时月照三分醉,朋友劝我更精神。花正好,月正好,再饮一杯还不倒。半醉半醒酒气高!将进酒时将进酒,杯到停时莫恨少,何愁壮年白发梢?愁翻古诗三百首,首首依然动我心。同是几行长短句,为何古人胜今人?纵看满山春草碧,却是好景年年有,今春更胜往年春,话到此时无人听,扶栏送客似仙飘,终是朋友帮我锁柴门!此时应是窖中空,唯有轻轻抖落衣上尘,半掩珠帘数星月。无人来笑我,笑我已梦中。

7、解读歌行体

李白不擅长律诗,歌行体是其所长,将进酒,蜀道难……浪漫、豪放,想象力丰富。#简介歌行体#

8、歌行体的开创者

歌行体·酒神曲文/高纪明都说做人难,难也不说难。快乐在人前。人生在世谁不难?难也放心间!风风雨雨一百年。人道不堪怜。都说有君贤,君贤有几月无边。人外有人十万千。谁人敢为天下先?把酒问青天。都说写诗难,难与上蒙山,蒙山顶上风光好,蒙山脚下有桃源。桃源深处醉故园。醉里出新篇。题壁云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