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张咏简介(讲解宋朝张咏的人生)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27 10:58:29 浏览
1、讲解宋朝张咏的人生

宋朝知益州的张咏,在听说寇准当上了宰相后,对其部下说:“寇准奇才,惜学术不足尔。”这句话一语中的。张咏与寇准是多年的至交,他很想找个机会劝劝老朋友多读些书。因为身为宰相,关系到天下的兴衰,理应学问更多些。恰巧时隔不久,寇准因事来到陕西,刚刚卸任的张咏也从成都来到这里。老友相会,格外高兴,寇准设宴款待。在郊外送别临分手时,寇准问张咏:“何以教准?”意思是对自己有何见教。张咏对此早有所考虑,正想趁机劝寇公多读书。可是又一琢磨,寇准已是堂堂的宰相,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怎么好直截了当地说他没学问呢?张咏略微沉吟了一下,慢条斯理地说了一句:“《霍光传》不可不读。”当时寇准不明白张咏这话是什么意思,可是老友不愿就此多说一句,言讫而别。回到相府,寇准赶紧找出《汉书·霍光传》,他从头仔细阅读,当他读到“光不学亡术,谏于大理”时,恍然大悟,自言自语地说:“此张公谓我矣!”(这大概就是张咏要对我说的话啊)是啊,当年霍光任过大司马、大将军等要职,地位相当于宋朝的宰相,他辅佐汉朝立有大功,但是居功自傲,不好学习,不明事理。这与寇准有某些相似之处。寇准读了《霍光传》,很快明白了张咏的用意,感到从中受益匪浅。可见张咏的委婉辞令,实在是高明。人,虽然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但在社会上,地位等级观念使得人在某些方面其实并不平等。所以,依对方的身份、地位不同,你说话的语气、方式以及办事的方法也应有异。但这里不是教你低三下四地去求人。职位低,人格不能低,相反,有些高官,人格也不一定高。因此,“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不要把别人的职位不放在眼里,这是不尊重别人的表现。如果不明白这一点,对什么人都是一视同仁,则可能会被对方视为没大没小,无尊无卑。尤其是对方身份地位比自己高的人,会认为你没有教养,不懂规矩,因而肯定不愿帮你的忙,或者有意为难你,这样就可能阻碍自己办事的路子,使所办之事一波三折。聪明人懂得看对方的身份、地位来办事,这也是办事能力与个人修养的体现。平常我们所说的“某某人会来事”,很大程度上就体现在“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的才智上。这样的人不只领导器重他,同事也不讨厌他,其办事的成功率当然要高。#宋朝张咏简介#

2、宋朝张咏

北宋时期,张咏在钱阳担任县令,有一次,一个小吏在库房偷了一文钱,张咏提起剑就将小吏砍了。张咏出生在贫寒之家,十九岁时,才开始学文。由于家里太穷,没有书读,于是他到处借书,手抄下来,再苦苦研读。家里没有书桌,张咏就在院子里背靠着大树读书,他读书十分勤奋,一篇文章读不完,决不进屋歇息。张咏曾写有一首《劝学》,诗中有言:“玄门非有闭,苦学当自开。”这其实就是他青年苦读的写照。皇天不负有心人,张咏后来中了进士,做了官。张咏杀伐果断,铁面无私,他在钱阳担任县令时,就做过一件让人叹为观止的事情。事情是这样的,有一天,张咏手下一个小吏匆匆忙忙地从府库中溜出来。张乖崖见他神色有异,便喊住小吏,随后在他头巾内发现一枚钱。一经盘问,才知道这一文钱是小吏在库房里偷的。张乖崖大怒,将小吏押口大堂,叫人拷打他,让他长点记性。可谁知小吏竟然不服气,反而理直气壮地说:“一文钱有什么了不起,至于打我吗?你有本事把我杀了!”张咏见小吏不知悔改,还大言不惭,于是拿起朱答判道:“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意思是一天偷一文钱,一千天就是一千文钱,绳子能锯断木头,水能滴穿石头!话音刚落,张咏把笔一扔,抄起宝剑当场就斩了偷钱的小吏。这便是“滴水穿石”的来历。问题来了,偷了一文钱就被砍?难道张乖崖是个酷吏?恰恰相反,张乖崖不仅不是酷吏,反而还是是宋初颇有影响的官员,名声不错,有人甚至将他与赵普、寇准并列。这个小吏之所以被斩,主要是他撞上了枪口。当时,社会风气不太好,大量存在小兵折辱将帅、小吏侵犯长官的风气。张咏向来看不惯,一直都想找个机会严惩这种行为,杀杀这股邪风。当然,如今看来,小吏多少有点冤枉,但在古代,在那种背景下,张咏的判决没什么毛病,甚至,还能起到杀一儆百的效应。

3、北宋初期传奇人物张咏

移风易俗。宋朝的张咏在镇守成都时,考虑到百姓可能因生活困难而铤而走险当强盗,便采取了平抑米价的措施。自实施该政策以来,尽管遇到荒年或收成不佳,百姓也不再面临饥饿之苦。陈尧佐担任广南漕运时,发现当地土人的风俗有病不就医,反而向鬼神祈祷求病好。结果许多人因此丧命。陈尧佐搜集了许多调节疾病的验方,刻在驿站馆舍的石头上供人参考。土人按照药方服用后病情好转,改变了土人生病求神的不良习俗,当地百姓的健康状况也因此得到了改良。苏东坡担任杭州知府时,疏通了两条河流,修建了6口深井,并在长堤上种植杨柳树,以增加堤防的功能和益处。当地百姓因此将长堤命名为苏公堤。喻仲宽担任顺昌知县时,当地的风俗是生了女儿后多将其溺死。喻仲宽写了一篇劝诫文章,并邀请当地父老到府中,热情款待,并发表了劝诫文章。他诚恳地劝导父老们,希望他们能协助改变这个不良的习俗。果然,当地溺死女婴的习俗得以改变。

4、宋朝张咏的故事视频

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宋朝的张詠在崇阳为官时,见一名官员从府库出来,张詠见他鬓发下夹带一枚钱币,经质问,官员承认钱币取自府库,张詠命人鞭打这名官员。官员生气地说:“一枚钱币有什么了不起,竟然要鞭打我!你能打我,却不能杀我!”张詠提笔判道:“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写完,亲自提着剑走下台阶,斩下了那名库吏的头,然后又到府衙自我弹劾、陈述罪状。后张詠任益州知府,有一名小吏冒犯张詠,张詠命人给他戴上刑具。小吏嚣张地叫道:“你要我戴上刑具容易,但要我脱下就难了。”张詠说:“我看不出要你脱下有何难处?”说完就砍下仍戴着枷锁的小吏的脑袋,其他官吏都很吃惊。吕公弼任成都官员时,由于为政宽松,人们笑话他处理政务不够威严果断。有一名小吏犯法该打,他却耍赖说:“我宁可被杀,也不愿意挨打。”吕公弼说:“鞭打是按国法,死是你的自愿!”于是下令先打后斩,从此再也没有人敢批评吕公弼无能了!恶人还需豪杰处置,当初韩信能忍胯下之辱,是因为他没权没势,不需要向这种痞子、垃圾人证明是英雄。一旦权势在握,如果令行不止,难以服众,怎么能领导一方呢?《素书》中说:行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可以使守约,廉可以使分财,此人之豪也。上面这些人物可以称得上人中的豪杰。他们恪守自己的职责,而能智慧地处理遇到的难事,当机立断。临难尽力尽责,遇事敢作敢为,所以这些人都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榜样。

5、宋朝张咏的故事

994年,48岁的张咏奉命去蜀地平乱,临行前,宋太宗赵光义破例授予张咏特权:“你到蜀地后,凡事都可以随机处置,不必上报。”但张咏刚到成都,就遇上了一个大麻烦:士兵没有吃的了!张咏,寇准的同榜进士兼好友,以才华横溢,能力出众著称。但和其他文人不同的是,张咏的性格里有着武人的剽悍。在湖北做县令的时候,张咏曾发现一个管钱的小吏每日偷一文钱藏在头巾里带出。张咏依法予以惩戒时,小吏满不在乎地说:“我只不过偷了一文钱,你凭什么罚我?我触犯了哪条律法?”张咏毫不客气地写了四句判词:“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随后杀掉了小吏,以儆效尤。因为精明强干,雷厉风行,政绩突出,张咏一路从通判、转运使干到了枢密直学士,成为了朝廷的三品大员。993年,蜀地大旱,民不聊生,王小波、李顺等人揭竿而起,带领起义军到处杀贪官、开粮仓,声震整个四川。赵光义震怒之下,派心腹宦官王继恩去蜀地平叛。但起义平息后,王继恩正事儿不干,纵容手下吃喝玩乐,抢掠百姓,四川很快又乱成一片。赵光义便想派一个靠谱些的人去治理四川,但挑来挑去,都没有合适的。后来,赵光义抱着试试看的态度,选择了文人张咏。张咏出发前,为了帮其减轻阻力,赵光义破例给了张咏特权:“你此去蜀地,重在安民。凡事可以随机处置,不必事事上报。”赵光义这么交代,足可见对张咏的信任。要知道,赵光义是连大将曹彬、潘美去打仗,都要提前绘制阵图,遥控指挥的。张咏到易守难攻、很容易自立为王的蜀地去做一把手,却可以想怎么管就怎么管,这属于非一般的重托。但是重托,也意味着艰难险阻。刚到成都,张咏就得知了一个惊悚的消息——士兵快断粮了。士兵断粮可不是小事,几万大兵在城市里没有饭吃,他们绝不可能啃草根树皮等着第二年秋收,而会把老百姓抢到家徒四壁。如此一来,新一轮起义号角将很快吹响。蜀地,将彻底陷入抢掠——起义——镇压——抢掠——再起义的魔咒,无法自拔。眼看着治蜀的差事要办砸,张咏并没有被困局限制住思维,他经过调研,了解到当地官府垄断了盐的销售,普通百姓买不起盐的现状。张咏马上出台措施:降低盐价,允许百姓用手中的粮食换取食盐。百姓为了吃盐早就受尽煎熬,一看现在能买到便宜盐了,纷纷想尽办法去凑粮食换盐。如此一来,士兵的缺粮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皆大欢喜。头号难题解决了,第二号难题很快来了。眼下的蜀地之乱全拜赵光义的心腹王继恩所赐,不给王继恩一点颜色看看,事情很难收场。于是张咏派人捉拿到处抢掠的士兵,抓到后就投入井中淹死。士兵见张咏行事狠决,不敢再造次。王继恩看抢不到东西,对张咏怀恨在心,一心想给张咏找茬。一日,王继恩捉了30个俘虏来找张咏,请张咏定罪。张咏不以为意,直接把俘虏给放了。王继恩大怒,指责张咏放纵反贼。张咏淡定地回答:“前段时间李顺(起义军领袖)逼迫老百姓做贼,今天我把‘贼’变成百姓,这有什么问题?”一句话把王继恩噎得哑口无言。经过几轮交锋后,张咏终于把王继恩赶回了开封。此后,张咏开始大刀阔斧地实施改革:他鼓励参加过起义军的百姓免罪归田;他鼓励西域商人入四川经商;他为贫民发放购粮凭证,允许贫民在粮价上涨时以原价购粮;他开创蚕市、灯会等娱乐活动;他鼓励蜀地的学子参加科举考试;他甚至还发明了早的纸币——交子。这些措施让饱受战乱的四川重新焕发生机,百姓们也终于过上了梦寐以求的安定生活。宋真宗曾亲自表扬张咏说:“咏在蜀,吾无西顾之忧”。张咏成功“治蜀”,为他积累了崇高的声望,后人经常把张咏和李冰、诸葛亮相提并论,足可见百姓对张咏的认可程度。【晴朗文史阁】张咏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既有文人的才华,又有武人的血性,他个性刚硬,宁折不弯,却又宽厚爱民,通情达理。无论是同时代的人,还是后世之人,都对张咏有着颇高的评价。韩琦评价张咏:“魁奇豪杰之材,逢时自奋,智略神出,勋业赫赫,震暴当世,诚一代之伟人也。”苏轼评价张咏:“以宽得爱,爱止于一时。以严得畏,畏止于力之所及。故宽而见畏,严而见爱,皆圣贤之难事而所及者远矣。”张咏厉害的地方,在于他不但政绩卓著、嫉恶如仇,无愧于民,无愧于心,还能保护自己平稳顺利,不受奸佞小人所害。他的人生,就像一条水平线,平平顺顺,无波无澜,却建树颇丰,后世流芳,实乃是士大夫的至高境界。你怎么看待张咏呢?欢迎留言~

6、宋朝张咏的墓地在哪里

客家历史(289)古成之任职朝廷秘书省校书郎后,从过去的地方官员成为中央官员。一方面他要尽快进入角色,处理日常工作;另一方面他如饥似渴阅读图书馆内珍藏的过去从未阅读过的书籍。这时候他的顶头上司秘书丞是北宋名臣张咏。张咏,濮州鄄城县(今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人。古成之任职以后引起了张咏的关注,一是两人年龄相仿差不多属于同龄人,这年张咏四十六岁,古成之四十五岁;二是了解到古成之曾担任青州益都县(今山东省青州市)县令,并且刚从青州益都县而来,距离他的家乡不是很远同属京东东路,更主要的是张咏有一个很要好的发小同学傅霖是青州人,由此产生一种亲切感,更比别人格外多了一份亲近感。张咏逐渐发现:古成之由于具有多年县令基层工作经验,办事能力强;善于处理和协调中央各部门之间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在本职岗位上兢兢业业,经他之手整理堆放的书籍分门别类特别容易检索查找;他参照罗浮山炼制“百草油”的方法、配方,自己出钱就地取材炼就百草油,使用小碗盛上放置在藏书楼、图书馆内的各个角落,用于驱散各类蚊虫、蛀虫、蚂蚁、老鼠等等有可能损坏书籍的害虫。然而百草油气味人们闻起来感觉具有淡淡的花香清清爽爽。(古成之在罗浮山隐居读书十多年中,曾经向罗浮山的道士学习医术。他的医术以后在四川为官时进一步发挥,战乱中救人无数。)张咏逐渐发现:古成之做学问的兴趣比做官的兴趣还要大。由于工作关系,古成之认识很多高官而且相处相谈甚欢,但他从来不主动攀附,如到高官家中串门送礼联络感情或到公共娱乐场所高消费趁机给高官递上一颗糖衣炮弹。对于这些他不是不懂为而是不屑为。这时候的京城开封府,是世界上繁华的大都市。一应娱乐场所诸如茶楼酒肆、舞厅歌厅、说唱(小唱)表演木偶表演、相声表演杂技表演等等俱全。对于这些古成之从不涉足,倘若有人邀请也是婉言谢绝。他常常一个人独自在藏书楼、图书馆阅读、整理书籍;书写读书笔记,整理他自己的文稿。困了累了来到放置百草油的地方端起小碗使劲嗅嗅清清爽爽。张咏逐渐发现:古成之性格坦率豪爽,与自己极为相似。古成之人前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但也不在人后议论他人是非。他公开表明自己交朋结友的观点:“得其类,虽千里伏流相通;非其类,则经过十字旁午而不相入”。他的一手狂草写得潇洒奔放龙飞凤舞,豪爽之气尽显字里行间。(现在广州五仙观内至今仍保留有古成之手书真迹草书宋碑《游羊城五仙观》诗两首。)张咏喜欢上古成之了,开始有意识的主动接近古成之。一天,张咏来到只有古成之一个人的图书馆:“在忙什么呢?”古成之看见张咏来到,停止手中的工作回答:“在整理书籍。” 张咏:“哦,要注意劳逸结合,不要整天坐在办公室。” 古成之:“谢谢领导关心。”张咏随便大幅度的挥挥手:“诶,不用客气。我平生怕别人对我客气,如果有人向我下跪,我也要还他一个下跪,两不相欠。哈哈哈,哈哈哈………。向你打听个事,你在青州担任知县多年,认不认识青州一个叫傅霖的人,年纪跟我们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