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斗生平简介(阿斗一生有多厉害)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27 11:02:08 浏览
1、阿斗一生有多厉害

历史上的今天:·一、公元221年6月8日,刘禅在这天正式被册封为蜀汉太子,小名为阿斗的刘禅。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是个只会吃喝玩乐的主,他不仅葬送了刘关张和诸葛亮一手打造的蜀汉,还在蜀汉灭亡后为了苟活于司马昭刀下落下了乐不思蜀这样的千古笑柄,到底是为了保全臣民性命不忍刀剑加身,还是真的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此间真相又有谁能真正参透?·二、1938年6月8日,纳粹d人约翰拉贝给希特勒写了一封信:拉贝是德国在南京的商务人员,亲眼目睹了日军在南京犯下的罪行,并且由于收留南京的中国难民。而不久前刚被召回国,他试图向政府汇报南京的情况,而报告如泥牛入海,无奈之下他选择直接给元首写信,但一直寻求与日本结盟的希特勒为了保护日本的国际形象命令国家秘密警察逮捕了拉贝,要求他对南京的一切见闻保持沉默,并在监狱一直待到德国战败。·三、一五零五年6月8日,明孝宗朱佑樘去世。他是明朝的第九位皇帝,也就是大明战神朱祁镇的孙子。他为人宽厚在位期间施行仁政,史称弘治中兴,这是继土木堡之变之后明朝国力的一次振兴。由于他父亲宠幸的万贵妃不能生育并且还残忍地杀害其他妃嫔的孩子,所以朱佑樘是被宫里的太监和宫女偷偷摸摸抚养长大,直到6岁才被立为太子。正是因为这种经历,所以他对身边人都很好,并且也是一个推崇一夫一妻制的皇帝。

2、阿斗历史

世人都听过一句话:扶不起的阿斗。这是指刘备的儿子刘禅。然而,刘禅是真如人们所说的那样不堪吗?其实不然,笔者认为以下方面足以证明刘禅此人并非如人们口中所说的如此不堪,他还是有些可取之处的。第一,要知道刘备其实共有四个儿子,但为什么却要立刘禅继承帝位呢?除了他是长子的原因外,更大的可能是因为他比其他三个弟弟要强一些,这说明,刘禅在其兄弟之中并不是差的,而是合适做皇帝的那个人。第二,要知道刘禅继位后共做皇帝42年,而诸葛亮辅佐时期只有13年,诸葛亮死后,刘禅仍然坚持了29年,这个时间不短啊!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冷兵器时代,独立主政一个国家并能坚持29年之久,也算是不容易了。第三,即便是有诸葛亮辅佐时期,蜀国在薄弱的国力支持下和曹魏的强大压力下,也是艰难的前行,只不过诸葛亮是以进攻作为好的防守,看似不断的北伐,但却没有一次是成功的,这也折射出蜀国终必将亡国的必然。诸葛亮是千年奇才,他都不能扭转的事,怎么能以此作为标准来评判刘禅呢?第四,多数人只知道扶不起的阿斗是指代表一个令人失望的人、一个懦弱的人、一个懦夫,后人称没有发展前途的事情或者人,称之为扶不起的阿斗。而实际上阿斗这个词并不是什么坏词,这是刘禅的小名,并没有其他指向。第五,刘禅个人才能虽不算甚高,然而他的豁达从容,气量如海,秉承了其父昭烈皇帝刘备的恢弘大气。在诸葛亮生前身后,可说是孝顺如子,事若亲父,始终如一,确实不负刘备和诸葛亮对他“气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天资仁敏,爱德下士”的好评。第六,刘禅,小名阿斗。据传刘禅之母甘夫人因夜梦仰吞北斗而怀孕,所以刘禅的小名叫做“阿斗”。后人常用“阿斗”或“扶不起的阿斗”一词形容庸碌无能的人。然而有句话叫:对着赵云摔阿斗——收买人心。这说明阿斗当时是为刘备立了功的,正是有了阿斗被摔这出戏,让更多人坚持了要跟着刘备打天下。可以说,在刘备团结兄弟和团结下属方面,阿斗的功劳不可谓不大。第七,世人都以为乐不思蜀这个成语是证明刘禅是个庸君,是个不求上进的人,但多数人却不知道其实这是一种大智慧,要知道当时是司马昭在试探投降的刘禅,如果刘禅不表现出乐不思蜀的状态来,就会招来杀身之祸的。刘禅在人们的心目中成了庸主的典型。“扶不起的阿斗”成了对庸人的戏称。事实果真如此吗?在充满着诡计与狡诈的三国斗争形势之下,有时候聪明反被聪明误,例如曹操,例如周瑜……我们常说大智若愚,这句话可以用在一直被小看的阿斗身上。可见,刘禅也是有一定智慧的人,也许在开疆扩土方面他有所欠缺,但在维持和延续方面他却也独具自己的智慧。做一位好皇帝本来就很难,需要很多常人所不具备的品性修养。而刘禅作为一个普通人,自然就看起来显得无能。过去的无法更改,无论刘备怎样选择,蜀国的国力也注定了他们北伐的成败,不能怪刘禅。

3、阿斗生母是谁

刘禅是个很有故事的历史角色。作为后主,在位长达40年。不管是说他“扶不起的阿斗”还是“乐不思蜀”,都其实不是他的真实样子,他其实只是为了活着,做出了很多让人理解不了的样子。刘禅出生之时,屋顶上出现一只白鹤,神奇至极。那时候,父亲刘备正为了恢复汉室,招贤纳士,正在三顾茅庐。后来得到诸葛亮的辅佐,成就非凡。东吴之战后,刘备不太行了,便交代后事给诸葛亮。让他尽力辅佐刘禅,实在不行,就替换他也可以,一定要保江山稳定。后人评说,其实因为诸葛亮把持所有大权,刘禅无所作为,跟这也有关。安静地待着,比出头要好,诸葛亮对他也不错,养尊处优就好了。所以表面上,刘备去世后,刘禅像变了个人一样,也不显示聪明了,事事往后退,而人们后来才恍然大悟,他是故意的,为了不跟诸葛亮争,保住局面。北伐多次失利的诸葛亮,很快身体也不行了。病倒后,刘禅哭的很伤心。甚至问诸葛亮,你死后,家人可怎么办啊。诸葛亮这时候才醒悟,这小子对自己一直有顾忌。但他只说了句:家里有800棵桑树,够他们吃的了,没表露出任何野心。诸葛亮走后,刘禅完全凭借自己,又做了30年君主。而还有一件事,就是刘禅被司马昭俘虏后,问他想不想蜀地,没想到刘禅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甚至还有点开心。司马昭不再戒备他。所以,很难说这不是刘禅的策略,他只是想活着做自己而已。

4、阿斗背景

扶不起的阿斗原来一直在装傻。诸葛亮临终前阿斗提了一个问题让他大吃一惊,原来你一直在装傻。阿斗本名刘禅,蜀汉后主,是昭烈帝刘备之子。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位皇帝,在位42年,期间拜诸葛亮为相父,后又支持姜维北伐。蜀汉政权似乎从来都不是他说了算的,执政后期更是宠幸宦官皇后,致使蜀汉逐渐走向衰弱,终被魏国所灭。我们常以扶不起的阿斗来形容他的懦弱无能。但其实并非如此。在诸葛亮临死前阿斗问了他一个问题,诸葛亮大吃一惊,这才明白他一直在装傻,这是怎么回事呢?首先刘备死后,诸葛亮遵循刘备一掷,尽可能的辅佐刘禅。为了收复中原,诸葛亮多次北伐被各种政务战士所拖累日夜操劳。终于在第五次北伐之中,诸葛亮心力交瘁,一病不起,弥留之际他把刘禅叫到自己的跟前,想嘱咐他一些事情,正在诸葛亮为自己死后,蜀汉未来忧心忡忡之时,刘禅的一句提问却让他猛然惊醒起来。刘禅轻描淡写的问了一句:丞相百年后子嗣安江若河,您去世后您的子孙要如何安排呢?诸葛亮这才惊觉阿斗原来不傻呀!这句话的潜在意思是你走了。那治理国家的大权要交给您的子孙吗?这是在担心诸葛亮的子孙与他争权,这哪里还是那个什么都不懂,痴傻呆萌的阿斗。看似是一句对丞相后人的关怀,背后却隐藏着对诸葛亮身后事的试探。乘客病榻中的诸葛亮这才发觉自己一直以来小看了刘禅,刘禅一直在装傻他,知道刘禅在忌惮什么。于是告诉刘禅,自己家里还有几百棵桑树几亩薄田,自己的子孙可以依靠这些桑树养活自己,不必担心。这是在告诉刘禅放心,我不会让我的子孙借管大权的。得到诸葛亮子孙不参与正式的承诺后,刘禅这才心满意足的离开。在诸葛亮死后刘禅善待了他的子孙。之后蜀汉政权在刘禅手中延续了30年,30年间稳坐皇位。在那个战乱纷飞的年代,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君不见曹魏孙吴政权一个接一个的出现阴谋家,一个个的妄图颠覆当朝政权,而蜀汉政权却一直没有出现这样的动荡。由此可见,刘禅虽然并不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开拓执主,但也是一个守城持众的君王,并非世人眼中的昏庸之人。只不过在战乱年代守城即是罪过,终还是难逃大一统的时代趋势。#阿斗生平简介#

5、阿斗鉴赏

八个与历史人物有关的经典歇后语,每一个都的经典,且附带背后的历史故事,看完之后,真是大涨知识,家有孩子的,保存下来,一定要让孩子看一看!第一个:阿斗当皇帝——软弱无能释义:阿斗,三国蜀汉后主刘禅的小名。阿斗为人软弱,没有作为,诸葛亮也辅佐不了。形容人个性软弱,没有发展前途,扶持不起来。第二个:安禄山起兵——反了释义:安禄山,本来是唐朝节度使,后来发动“安史之乱〞,起兵造反,自立政权。指和处于 支配或统治地位的对象进行对抗。第三个:牛路上杀出个程咬金——措手不及释义:程咬金是唐朝开国名将,演义小说中,他曾手持板斧埋伏在半路突袭敌人,让敌人来不及反应,以此取得了胜利。形容事发突然,来不及应对。第四个:霸王被围——四面楚歌释义:西楚霸王项羽被刘邦围困在垓下,无计可施,四面又响起了楚地的歌声,项羽大惊失色,以为刘邦已攻占了楚地。形容面对很多困难、孤立无援的状态。第五个:包公断案——铁面元私释义:包公,指包拯,北宋大臣,历史上著名的清官,包公为官康洁公正,不畏强权,敢于为百姓鸣不平。形空不讲情面,公正严明。第六个:曹操败走华容道——不出所料释义:小说《三国演义》中,曹操和孙刘联军作战,诸葛亮料到曹操失败后会从华容道撤退,所以事先安排了伏兵,后来果然不出他所料。形容事情的发展变化在预料之中。歇后语是小学语文必学的知识点,也是考试必不可少的考察点,平时让孩子多看一看歇后语,尤其是这些经典歇后语,不但能积累歇后语知识,还能了解后的历史故事,以后考试也能随时用上,真是一举三得。

6、阿斗绝命毒师

“阿斗”只是蜀汉后主刘禅给自己立的一个保命人设罢了,真当他低能愚蠢那么小丑有可能是你自己。刘禅这个人挺有意思的。首先,他的心胸是很豁达,性格也一定是乐观的,不然他老爹临终对着诸葛亮托孤时说的那句“可辅则辅,不可则取而代之”的话语一出口,他就要喷出一口老血来。有这么坑儿子的嘛。自兹以后直到诸葛亮死去的这十一年里,刘禅可以说是一直生活在一个巨人的“阴影”里,而诸葛亮虽然忠心不会篡位但对待刘禅应该就是把他当小孩子看了。这放在其他皇帝身上真的容易心理扭曲等着他死后报复呢,明朝的张居正不就是典型的例子嘛。可刘禅怎么做的呢,诸葛亮死后有个叫李邈的将军自以为能揣度刘禅的心思参了诸葛亮一本,但万万没想到刘禅看过奏折之后勃然大怒下令斩了李邈,还将诸葛亮的家眷加官晋爵了。在心胸气度上刘禅做的完全没得说。其次,刘禅是个很听劝且有自己想法的人,公元263年5月,曹魏大举攻蜀之时,大敌当前,刘禅急召群臣商议对策,有人主张南迁,有人主张归附东吴,光禄大夫樵周力排众议主张降魏。反复琢磨之后,刘禅接受了降魏的建议。在他看来,南迁没意义,归吴没好处,将来吴搞不好也难逃覆亡命运,不如直接降魏,免受两回辱。由于刘禅的“识时务”深受曹魏优待,在刘禅肉袒出降的当场就被宣布任命为骠骑将军。刘禅的审时度势当机立断让自己的子民少受了战争之苦,自己和一干降将也得到了不错的待遇。还有,刘禅是个能放的下面子懂得韬光养晦的人,到了洛阳之后,刘禅发现事情很微妙,曹魏皇帝封他安乐公,可曹魏王朝的实权派人物晋王司马昭对他却是充满戒备,刘禅此时知道要想活命必须把“阿斗”人设一次性立住了。不久,司马昭设宴款待刘禅,席间特意请人演出蜀地技艺,由于司马昭暗中布置,有些人假作触景生情,暗暗抽泣。坐在司马昭身边的刘禅本也哀伤于心,可看到司马昭阴晴不定的面孔时,顿时提高了警惕,因而强装笑脸,喜笑自若,司马昭见状放下心来,悄悄对身边亲信贾充说:“这人真是无情啊,天生如此,哪怕有诸葛亮那样的大才也辅助不了,更别说姜维这些人啦!”贾充凑趣回到:“不这样,主公怎么能收服他呢!”戏艺终了之时,司马昭向刘禅戏谑的问出了那句传世名句:“颇思蜀否?”刘禅惊吓之后笑着答道:“此间乐,不思蜀也!”这话居然骗过了司马昭,也骗过了蜀汉旧臣卻正。宴会后,卻正对刘禅进言说:“主公刚才回答不妥,如在被司马昭问这类话,您要流泪难过地说 祖先的坟墓都在蜀地,怎能不想念呢 ”刘禅听后思索片刻点了点头。几天后,司马昭果然没有完全消除疑心,又一次问刘禅是否想念故国,刘禅按照卻正教的依葫芦画瓢的对着司马昭一顿输出又哭又叹的,司马昭见了,心中有数(和卻正打过交道)突然说道:“你这话怎么这么像卻正的腔调?”刘禅假作一惊擦着眼泪说:“先生怎知,这就是卻正教我的!”听完此话,司马昭哈哈大笑,自兹以后忙于篡魏大业,完全没去搭理刘禅,靠着这一出韬光养晦之计完全立住了自己“阿斗”的人设,刘禅有惊无险的在洛阳度过了余生,终年64岁。诸葛亮曾经评价过刘禅是个有肚量有智慧的君主,用两个字形容就是“仁敏”,他对刘禅的评价很高,甚至超出了他的期待。蜀汉政权更迭不是刘禅一个人的过错,他已经做到了他能做到的一切,作为降帝在乱世中可寿终正寝安享余生这份智慧和心计可见一斑。而你是不是也被他的一句“此间乐,不思蜀也!”骗了千年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