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辅,越南人眼中的恶魔,十恶不赦的刽子手,残忍地杀害了数以万计的越南“义军”。越南的《大越史记全书》对张辅有过数段的记载,“輔所至多行殺戮,或積尸爲山,或抽腸繫樹,或煎肉取,或炮烙爲戲,至有剖胎為二馘以應令者。諸京路以次受降。其遣民尽掠為奴婢,及轉賣去而四散者矣。”“帝(陈季扩)幸化州,命臺官阮表充求封使,賫方物至乂安,張輔留之,表怒罵輔曰:「內圖改取之計,外揚仁義之師,既許立陳氏子孫,又設置郡縣,不惟掠取貨寶,抑且残害生民,真虐也。」輔大怒殺之。”在越南人的记载中,张辅不仅杀人无数残杀无辜,竟然还吃人肉。对于这样的记载,无非是越南人丑化他们眼中的”侵略者“而已,我们不妨微微一笑,当作笑话看看就行了。为什么越南人这么痛恨张辅,这还要从张辅的生平说起。张辅是张玉的长子,张玉战死后,张辅跟随燕王朱棣转战四方,有从龙之功。朱棣入京师后,封张辅为信安伯。张玉、张辅父子有大功,但是因为张辅的妹子是贵妃的缘故,朱棣对张辅的封赏过低,同为靖难功臣的朱能、邱福也劝谏过朱棣,终不了了之。安南外戚黎季犛篡夺了皇位 ,永乐四年还杀了大明使臣薛岩。朱棣大怒,派遣朱能为主将张辅为副将率兵八十万讨伐安南。在讨伐安南的途中,朱能病死,张辅代之。张辅做主将之后,展现出了自己超人的军事指挥能力。永乐四年十二月,克安南东都,俘斩无算,季犛焚宫室仓库逃入海 。永乐五年春, 击破季犛舟师于木丸江,斩首万级,擒其将校百余人,溺死者无算。五月,获季犛及其子苍,槛送京师。安南平。 张辅以平安南的战功获封英国公。永乐六年冬,安南简定复叛 ,张辅挂征虏将军再征安南。永乐七年捕获简定。永乐十一年冬,捕获安南伪帝陈季扩。对于国人来说,张辅四征安南,每战必胜,立下了赫赫战功。为大明立下赫赫战功的张辅,晚年跟随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在土木堡之变惨死,时年75岁。永乐年间第一战神,竟然惨死于土木堡,实在是可惜可叹。
2、张辅生平简介张辅:为君安天下,惟恨猪队友,大明朝第一勋贵,到底死于谁手?(4)1449年,瓦剌收服整个北方游牧民族,更是乘机南下进犯明朝边土。英宗被王振怂恿欲御驾亲征以彰显自己帝王威严,想要以此树立威信,让那些看不上他的老臣看看自己的帝王之才。当时的英国公张辅已是75岁高龄,却还是被要求陪驾左右。陪驾的目的不是因为他的领军才能,只是为了让其见证少年天子的威严。与张辅同行的还有100多位能征善谋的文臣武将,这些都是被命令去看英宗“表演”的。在一次捷报之后英宗以为自己战无不胜,不顾众多能臣的劝谏一意孤行北山,更是在撤退时不顾50万大军安危,听取王振之言率军东行路经宣化回京。可想而知明军的败局,大军见到瓦剌军便立马溃败,但很快又被瓦剌大军追上,更是气势萎靡。终这位75岁的老将,为了护送明英宗逃离被乱军砍死。四朝名将,一辈子功勋卓越,没想到到头来,75岁时却被信任的人连累,落得惨死荒野,尸骨无存的下场。虽然英宗和王振并未有好下场,一个作为第一个被俘虏的明朝帝王贻笑万年,另外一个被护卫将军樊忠当场爆头身亡,但却换不回来那五十万亡魂的安宁,也慰藉不了那颗75岁劳苦功高的忠心。宁可战死沙场,也不要窝囊地活着,这估计也是对这位75岁高龄还奋战在一线武将的安慰吧。至少他不愿看到自己一心维护的君王成为阶下囚,不愿面对50万子民皆因一场闹剧而葬送。
3、张辅后的下场【朱棣是怎么死的?】第一种说法:因病而死明朝正史记载,永乐二十二年七月,朱棣在后一次北征途中病情突然加重,随后便紧急召见了当时的军中主帅之一、英国公张辅。朱棣向张辅口头传达了遗命:传位给皇太子朱高炽,一切后事完全按照太祖朱元璋的规矩办。见过张辅,一天后,朱棣病死于榆木川,享年六十五岁。让后世感到困惑的是,朱棣死前没有留下正式的遗诏,也没有召见心腹重臣杨荣等人,所谓遗命,只有张辅一人听到,再联系到朱棣死后杨荣等人从容不迫、滴水不漏地“应急处理”,不免让人产生一丝怀疑,好似倾向太子朱高炽的朝中势力,对朱棣之死早有周全准备。更有甚者认为,那时候,包括朱棣心腹在内的朝中重臣,多是希望朱棣能够早点死。原因很简单,朱棣的统治太过严酷残暴。但盼着朱棣早死,并不代表太子势力从中做了手脚。历史中的朱棣是个威武雄健的帝王,其实不然,朱棣的身体很不好。早在洪武十九年,二十七岁时,朱棣在北平燕王府中就生了一场大病。当时燕王府四处延请名医诊治,均不见效果。后还是朱元璋专门派著名御医戴思恭前往北平诊治,才将朱棣的病情控制住。从那以后,朱棣虽多次受命率师出塞,却始终没有摆脱病症。这是当时朝中人所共知的事。也正因为如此,朱棣在起兵反叛建文朝廷前,才能够以”病重“为由,骗建文放回在京做人质的三个儿子,进而又以疯病骗过了朝廷的眼线。朱棣到底犯的什么病?后来不能生孩子只是其一,除此之外,他应该还有更严重的病。据学者考证,朱棣可能犯有神经性的癫痫病,永乐后期就时常犯病,间歇越来越短,晚年几乎不能临朝办公,政务大都交给了太子处理。也就是说,朱棣以带病之躯,征伐一生,终能活六十五,已属不易了。第二种说法:忧心致死这种说法出自朝鲜李朝实录中的记载。朝鲜人说,据前方的传言,朱棣率明军同北方蒙古部队打了一仗,损失不小。这时候,朱棣驻地忽然又下起了冰雹,雹子粒大如砖头,许多人被砸断了胳膊,砸破了脑袋,许多战马也被砸断了脖子。想到晚年紫禁城三大殿被焚,朱棣认为永乐朝连遭天谴,忧惧过度,终暴死。朝鲜官方的这种说法,未免夸大其词了,其原因大概是出于对朱棣北征的不满,因为朱棣为了北征曾多次大量地向朝鲜索要战马,弄得朝鲜朝野怨声载道。第三种说法:猛虎咬死这是朱棣死后民间广为流传的一个说法。说是朱棣北征,兴师动众,却没有遇到蒙古敌人。朱棣觉得很没有面子,于是就边行军边打猎,结果在榆木川遭遇猛虎,朱棣不仅被咬死,而且尸体也被叼跑了。据说,十三陵朱棣的长陵中,安葬的只是朱棣的衣物和弓箭,根本没有尸体。民间的这个传说,细细品来,更像是历史寓言。朱棣残暴如虎,杀了多少人,制造了多少惨案,末了暴死虎口,也算是遭了报应。
4、张辅和谁关系好张辅:为君安天下,惟恨猪队友,大明朝第一勋贵,到底死于谁手?(1)都说“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这句话用来形容张辅的遭遇再恰当不过了。张辅作为大明朝第一勋贵,历经四朝,在朱棣还未称帝时便陪伴左右,而后更是战功赫赫,为朱棣的帝业立下汗马功劳。可以说永乐时期张辅的权势已经达到了巅峰状态。在永乐帝朱棣死后,继位的明仁宗朱高炽依然对昔日父亲的宠臣恩宠有加,可见张辅作为臣子的合格。更不要说仁宗走后继位的宣宗,哪怕是御驾亲征都点名张辅陪驾左右,可见对其之信任。如果说前面三朝领导是张辅的伯乐,那么明英宗就是张辅的催命符。张辅一个历经四朝的老司机为什么带不动明英宗这一个菜鸟皇帝?不仅葬送了自己的性命,更是让自己尸骨无存!有一个好的出生,拼爹的同时也不忘自己努力张辅,字文弼。河南祥符(今河南省开封市)人。明朝初年重臣、名将,河间王张玉长子,可见张辅有个显赫的家室。作为军二代的张辅有个牛逼的爹,但他没有选择做一个二世祖。张辅早年便随父参加靖难之役,其父张玉在东昌之战中战死,张辅继承父亲的职位,而后一直追随朱棣在夹河、藁城、彰德、灵璧等地战斗,屡立奇功,更是因功于永乐三年被封新城侯。永乐四年,被朱棣任命为右副将军随成国公朱能南征安南,大败敌军之后立即接任主帅之位。在屡战告捷之后,于次年灭亡胡朝,改安南为交趾并设交趾布政司。战后因功受封英国公,予以世袭。#张辅简介#
5、张辅有多厉害1449年9月,数十万明朝军队遭到瓦剌骑兵的围追,被困于土木堡。这里距离北京城的直线距离只有85公里,可是明朝却在此上演了一幕历史悲剧。数十万明军完全陷入混乱,兵败如山倒,遭到瓦剌骑兵的追杀,许多高级官员都命丧于此,连明英宗都成为俘虏。在这些殉难的官员之中,有一位人物比较特殊,可以说是一代名将,此人就是英国公张辅!张辅是靖难功臣张玉的儿子,他参加了靖难之役,先后被封为信安伯、新城侯。1407年五月,张辅率兵平定安南,“沦于蛮服者四百余年”的交趾至此终于“复入版图”。明成祖朱棣高兴,加封张辅为英国公。此后,安南多次发生叛乱,只要派张辅出兵,都能将其顺利平定,“交人所畏惟辅”。可是说张辅是永乐、仁宗、宣宗年间的第一名将。可是张辅晚年却未能善终,被明英宗、王振坑死于土木堡,终年75岁。其实,张辅的军事经验十分丰富,可是他也畏惧王振的权势,“默默不敢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