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王简介(汉文王是什么样的人)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27 14:32:52 浏览
1、汉文王是什么样的人

《三辅黄图》卷五台榭(一)周文王灵台,在长安西北四十里。《诗序》曰:“灵台,民始附也。文王受命,而人乐其有灵德,以及鸟兽昆虫焉。”郑玄注云:“天子有灵台者,所以观祲象、察氛祥也。文工受命而作邑于丰,立灵台。”《诗》曰:“经始灵台,庶民子来。经之营之,不日成之。”刘向《新序》云:”周文王作灵台及为池沼,掘得死人之骨,吏以闻于文王。文王曰:更葬之。吏曰:此无主矣。文王曰:有天下者,天下之王;有一国者,一国之主。寡人者,死人之主,又何求主。遂令吏以衣冠更葬之,天下闻之,皆曰:文王贤矣,泽及枯骨,又况于人乎。”周灵台,高二丈,周回百二十步。汉灵台,在长安西北八里。汉始曰清台,本为候者观阴阳天文之变,更名曰灵台。郭延生《述征记》曰:“长安宫南有灵台,高十五仞,上有浑仪,张衡所制。又有相风铜乌,遇风乃动。一曰:长安灵台,上有相风铜乌,千里风至,此马乃功。又有铜表,高八尺,长一丈三尺,广尺二寸,题云太初四年造。”柏梁台,武帝元鼎二年春起。此台在长安城中北关《三辅旧事》云:“以香柏为梁也.帝尝置酒其诏群臣和济,能七言涛者乃得上。太初中。台灾。渐台,在未央宫太液池中,高十丈。渐,浸也,言为池水所渐。又一说:渐,星名,法星以为台名。未央宫有沧池,池中有渐台,王莽死于此。神明台,见建章宫。#汉文王简介#

2、汉文王软件

【闲读古籍•南宋•胡宏•《知言》】文王胡子曰:文王之行王政,至善美也,孟子之言王道,更详约也。然不越制其田里,导之树畜,教之以孝悌忠信而已。自五霸之乱以至于今,田里之弊无穷,树畜之业不修,孝悌之行不着,忠信之风不立,治道日苟,刑罚日烦。非有超百世英才之君臣、与文王、孟氏比肩者,其孰能复之?养民惟恐不足,此世之所以治安也,取民惟恐不足,此世之所以败亡也。江河之流,非舟不济,人取其济则已矣,不复留情于舟也。涧壑之险,非梁不渡,人取其渡则已矣,不复留情于梁也。人于奉身济生之物皆如是也,不亦善乎!澹然天地之间,虽死生之变不能动其心矣。生本无可好,人之所以好生者,以欲也;死本无可恶,人之所以恶死者,亦以欲也。生,求称其欲;死,惧失其欲。冲冲天地之间,莫不以欲为事,而心学不传矣。行源之水,寒冽不冻;有德之人,厄穷不塞。以反求诸己为要法,以言人不善为至戒。行谨,则能坚其志;言谨,则能崇其德。下之于上德,不待声色而后化。人之于其类,不待声色而后从,祸福于善恶,不待声色而后应。诗云:民之秉彝,好是懿德。是故君子笃恭而天下平。人固有远迹江湖、念绝于名利者矣,然世或求之而不得免。人固有置身市朝、心属于富贵者矣,然世或舍之而不得进。命之在人,分定于天,不可变也。是以君子贵知命。知命,然后能信义。惟患积德不足于身,不患取资不足于世。执斧斤者听于施绳墨者,然后大厦成,执干戈者听于明理义者,然后大业定。仁心,立政之本也。均田,为政之先也,田里不均,虽有仁心而民不被其泽矣。井田者,圣人均田之要法也。恩意联属,奸宄不容,少而不散,多而不乱。农赋既定,军制亦明矣。三王之所以王者,以其能制天下之田里,政立仁施,虽匹夫匹妇,衣一食,如解衣衣之,推食食之。其于万物,诚有调燮之法以佐赞乾坤化育之功,非如后世之君不仁于民也。桀、纣、秦政,皆穷天下之恶,百姓之所同恶,故商、周、刘汉因天下之心伐而代之,百姓亲附,居之安久,所谓仁义之兵也。魏、晋以来,天下莫不假人之柄而有隳三纲之罪。仁义不立,纲纪不张,无以缔固民心,而欲居之安久,可乎?或问:周室衰,诸侯更霸数百年,及秦累世穷兵极势而后定天下。天下已定,其十三岁而亡,何也?曰:秦之亡也久矣。秦自用孝公、商鞅之法,势日张而德日衰,兵日振而俗日弊,地日广而民心日益散,秦之亡也久矣。然则贾生谓攻守之势异,非欤?曰:攻守一道也。是故汤、武由仁义以攻,由仁义以守,汉、唐以仁义而攻,以仁义而守,子孙享之各数百年,盖得其道也。曰:秦失其道,其能定天下,何也?曰:时也。六国之君,其愚又甚于秦,故秦能欺之,以侥幸一时之胜而亡立至矣。曰:然则汉、唐兴义师,不五六岁得天下、定中国者数百年,季世一失其道而亡,如此其速,何也?曰:井法不立,诸侯不建,天下荡荡无纲纪也。后世不改其辙,欲如周获天年,终难矣哉!三代而后,汉、唐之盛,谓爱民而富民之君则有之,谓爱民而教民之君则未之有也。汉、唐以来,天下既定,人君非因循自怠,则沈溺声色。非沈溺声色,则开拓边境。非开拓边境,则崇饰虚文。其下乃有惑于神仙真空之术。曷若讲明先王之道,存其心,正其情,大其德,新其政,光其国,为万世之人君乎!后世必有高汉、唐贤君之聪明者,然后能行之矣。而汉、唐贤君志趣识量亦未易及也,可轻弃哉?又况三代之盛,王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不为者,其仁何可及乎?人君,联属天下以成其身者也。内选于九族之亲,礼其贤者,表而用之,以联属其亲,外选于五方之人,礼其英杰,引而进之,以联属其民。是故贤者,众之表、君之辅也。不进其亲之贤者,是自贼其心腹也,不进其人之贤者,是自残其四肢也。残贼之君,鲜不覆亡哉!#汉文王简介#

3、汉文王

《梁书·武帝纪上》卷1:策曰:二仪寂寞,由寒暑而代行,三才并用,资立人以为宝,故能流形品物,仰代天工。允兹元辅,应期挺秀,裁成天地之功,幽协神明之德。拨乱反正,济世宁民,盛烈光于有道,大勋振于无外,虽伊陟之保乂王家,姬公之有此丕训,方之蔑如也。今将授公典策,其敬听朕命:上天不造,难钟皇室,世祖以休明早崩,世宗以仁德不嗣,高宗袭统,宸居弗永,虽夙夜劬劳,而隆平不洽。嗣君昏暴,书契弗睹。朝权国柄,委之群甗。剿戮忠贤,诛残台辅,含冤抱痛,噍类靡余。实繁非一,并专国命。嚬笑致灾,睚眦及祸。严科毒赋,载离比屋,溥天熬熬,置身无所。冤颈引决,道树相望,无近无远,号天靡告。公藉昏明之期,因兆民之愿,援帅群后,翊成中兴。宗社之危已固,天人之望允塞,此实公纽我绝纲,大造皇家者也。永明季年,边隙大启,荆河连率,招引戎荒,江、淮扰逼,势同履虎。公受言本朝,轻兵赴袭,縻以长算,制之环中。排危冒险,强柔递用,坦然一方,还成藩服。此又公之功也。在昔隆昌,洪基已谢,高宗虑深社稷,将行权道。公定策帷帐,激扬大节,废帝立王,谋猷深著。此又公之功也。建武阐业,厥猷虽远,戎狄内侵,凭陵关塞,司部危逼,沦陷指期。公治兵外讨,卷甲长骛,接距交绥,电激风扫,摧坚覆锐,咽水涂原,执俘象魏,献馘海渚,焚庐毁帐,号哭言归。此又公之功也。樊、汉阽切,羽书续至。公星言鞠旅,禀命徂征,而军机戎统,事非己出,善策嘉谋,抑而莫允。邓城之役,胡马卒至,元帅潜及,不相告报,弃甲捐师,饵之虎口。公南收散卒,北御雕骑,全众方轨,案路徐归,拯我边危,重获安堵。此又公之功也。汉南迥弱,咫尺勍寇,兵粮盖阙,器甲靡遗。公作藩爰始,因资靡托,整兵训卒,蒐狩有序,俾我危城,翻为强镇。此又公之功也。永元纪号,瞻乌已及,虽废昏有典,而伊、霍称难。公首建大策,爰立明圣,义逾邑纶,勋高代人,易乱以化,俾昏作明。此又公之功也。文王之风,虽被江、汉,京邑蠢动,湮为洪流,句吴、於越,巢幕匪喻。公投袂,事惟拯溺,义声所覃,无思不韪。此又公之功也。公御此乌集,陵兹地险,顿兵坐甲,寒往暑移,我行永久,士忘归愿,经以远图,御以长策,费无遗矢,战未穷兵,践华之固,相望俱拔。此又公之功也。惟此群凶,同恶相济,缘江负险,蚁聚加湖。水陆盘据,规援夏首,桴鳷一临,应时褫溃。此又公之功也。奸甗震皇,复怀举斧,蓄兵九派,用拟勤王。公棱威直指,势逾风电,旌旆小临,全州稽服。此又公之功也。姑孰冲要,密迩京畿,凶徒炽聚,断塞津路。公偏师启涂,排方继及,兵威所震,望旗自骇,焚舟委壁,卷甲宵遁。此又公之功也。群竖猖狂,志在借一,豕突淮涘,武骑如云。公爰命英勇,因机骋锐,气冠版泉,势逾洹水,追奔逐北,奄有通津,熊耳比峻,未足云拟,睢水不流,曷其能及。此又公之功也。琅邪、石首,襟带岨固,新垒、东墉,金汤是埒。凭险作守,兵食兼资,风激电骇,莫不震叠,城复于隍,于是乎在。此又公之功也。独夫昏很,凭城靡惧,鼓钟鞺鞜,慠若有余。狎是邪甗,忌斯冠冕,凶狡因之,将逞孥戮。公奇谟密运,盛略潜通,忠勇之徒,得申厥效,白旗宣室,未之或比。此又公之功也。公有拯亿兆之勋,重之以明德,爰初厉志,服道儒门,濯缨来仕,清猷映代。时运艰难,宗社危殆,昆岗已燎,玉石同焚。驱率貔貅,抑扬霆电,义等南巢,功齐牧野。若夫禹功寂漠,微管谁嗣,拯其将鱼,驱其被发,解兹乱网,理此棼丝,复礼衽席,反乐河海。永平故事,闻之者叹息;司隶旧章,见之者陨涕。请我民命,还之斗极。悯悯搢绅,重荷戴天之庆;哀哀黔首,复蒙履地之恩。德逾嵩、岱,功邻造物,超哉邈矣,越无得而言焉。……王道淳洽,刑措罔用。覆政弗兴,历兹永久,如毁既及,晋、郑靡依。惟公经纶天地,宁济区夏,道冠乎伊、稷,赏薄于桓、文,岂所以宪章齐、鲁,长辔宇宙。敬惟前烈,朕甚惧焉。今进授相国,改扬州刺史为牧,封公为梁公。……任兼内外,礼实宜之。

4、汉文王翻跟头

为什么伟大的遗作大多在绝境中完成?难不成古代监狱真的是思考圣地?记得小时候,有位能人跟我说,狱中出豪杰,开始我还不解,也不能够明白,直到后来长大,我才渐渐了解到这句话的真谛历史告诉我们,很多能人异士都是在绝境的时候,方才悟得天地之道西周时期,文王姬昌深得百姓爱戴,他所统领的周族日渐崛起,商纣王忌惮文王势力,恐自己天子之位不保,便下令逮捕姬昌,将他囚于狱中七年商纣王对姬昌施以各种酷刑,甚至将其儿子伯邑考杀害做成肉羹,逼迫姬昌吃下即便面对种种酷刑,姬昌依然没有怨天尤人,他致力于振兴周族,推翻残暴的商纣王他在狱中推演伏羲八卦,并将其演变为六十四卦,后人更是根据文王六十四卦编撰了传世之作《周易》无独有偶,西汉时期,太史令司马谈致力于撰写一部上及轩辕下至于汉的历史纪实著作,他为此精心筹备了许久,却不幸身染重病,将不久于人世临终之际,他叫来儿子司马迁,把这一项重任交给了司马迁司马迁不负父亲重托,整日研究史料,深得汉武帝器重原以为司马迁会在汉武帝的支持下顺利完成史料编撰,却不想,一场巨大的灾祸正在悄悄来临彼时,李陵受汉武帝之命为在前线抗击匈奴的爷爷李广运送军用物资,李陵年轻气盛,认为自己也可以和李广一样深入前线抗击匈奴,便向汉武帝请命自带5千步兵深入作战不曾想,李陵寡不敌众,出兵没多久就被匈奴制服,李陵无奈之下投降于匈奴,汉武帝为之大怒就在群臣一边倒的商议如何惩治李陵这个叛徒时,司马迁冒天下之大不韪为李陵求情,彻底激怒汉武帝,被处以残忍的宫刑司马迁受刑后曾一度萎靡不振,但想到父亲的遗愿还没有完成,只能化悲痛为力量,耗费十余年写下了经典之作《史记》虽然司马迁的《史记》并非完全在狱中所写,但这也是司马迁在经受了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打击后的绝处逢生之作你还知道哪些绝境中不放弃的英雄事迹呢?

5、汉文王八卦铜镜

司马迁说“文王拘而演《周易》”,又说“西伯囚羑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郭沫若先生考证,太史公此言值得商榷。因为依照文王姬昌的文化程度,并不是能够作出《易经》那样高深义理的文化人。周人在姬昌的祖父太王一代,还是穴居野处的原始民族,并没有怎样进步的文化。就是文王自己,每天的日常工作也是看牛放马,种田打谷。强求这样一个农牧民族的酋长演绎出《易经》,就是强人所难了。《尚书·无逸》:文王卑服,糠功田功。文王穿着粗陋的衣服,每天在地里挥汗如雨。《楚辞·天问》:伯昌荷蓑,秉鞭作牧。文王披着破旧的蓑衣,挥舞着鞭子放牧牛羊。虽然《周易》的确写了一些殷商之际的事,比如: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就是殷商一位帝王武丁,征伐鬼方这个部落,三年搞定。再如:帝乙归妹。殷商一位帝王帝乙,把自己的妹妹嫁给周文王。还如:箕子之明夷。就是殷商的一位贵族箕子(纣王的叔叔),殷商灭亡后跑到朝鲜当了国王。但是《周易》也写了一些春秋时候的事,周文王是不可能知道几百年以后之事的。也有人说《周易》是孔子写的,其实也不确。虽然《论语》说:“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可是这句话只能证明孔子研究过《周易》,不能说明现在的《周易》就是他写的。那么《周易》是谁写的呢?跟孔子也有关系。孔子虽然自己没写《周易》,却把《周易》传给一位弟子,名叫商瞿。《史记》:商瞿,鲁人,字子木,少孔子二十九岁。孔子传《易》于瞿。《汉书》:鲁商瞿受《易》于孔子。《周易》的主要思想是“变”,万事万物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时刻变化的。只有顺应变化的人才能活得更好。“易”是蜥蜴的象形文,善于变化,因此商瞿借了易字来作为变化的象征。《周易》开篇就说了“龙”这种动物。龙善于变化:潜龙勿用,见龙在田,龙跃在渊,飞龙在天,亢龙有悔,群龙无首,龙战于野,等等。龙就是蜥蜴,就是“易”。......几千年来,研读《周易》者不可胜数。己亥年冬到庚子年春,全民居家防疫,窗外的道路天天阒静无人。这让余秋雨遥想到了更为古典的年月。古典中的更古典,应该把心灵安顿在哪里?他在学理上已频频出入先秦的丛林,就连艰深的老子、孔子、庄子、屈原都进行了译释,那么,还有哪一座先秦的山岗有待于再度攀援呢?答案便是《周易》。它一直被人们称为“群经之首”,是一座名分极高的神秘山岗。攀援这一座山岗,要安静,而且是长时间不受骚扰得安静。全民居家防疫,提供了这种机会。他的这次攀援,态度极为虔诚。他以毛笔为杖。由书法来贴近典籍,常常比注释、翻译、论述更加亲切,更关及生命。这部《周易录》书法,他用的是行草,没用楷书。他要让“易”返“易”,回到简疏自由的状态。但是,《周易》又是一种规范,不适合个人发挥,因此不能用狂草。对于这幅书法,他满意,自己认定为平生代表作之一。老子说,“大道至简”。《周易》就是要把我们日常遇到的所有复杂问题简单化,从纷繁复杂的表象中看到事物的本质,从而找到直接的解决办法,占卜便是简明的表现。上古先民遇到一件事,徘徊在歧路,不知道怎么选择,只能向上天祈祷,让天神代替自己思考。占卜,便是向上苍问道。余秋雨说,《周易》起于占卜。上古时代的祖先在艰难生存中相信,世事的凶吉祸福,是由上天安排的,因此要用一些特殊方法向上天探问。他们的惯用方法,是先提出一个问题,然后在龟甲和兽骨上钻孔,再用火烧,从烧出的裂纹中来判断答案。有时,也会在一把蓍草中抽捏转换,来寻找答案。这一些做法,就叫占卜。初一看,这种方法很原始,甚至很盲目。但是,占卜的资料积累越多,渐渐看出了某种规律。很像现代的概率论和大数据,在没有逻辑的一大堆行为因果的组合中,出现了大逻辑,发现了一些出乎意料的神奇秘密。原因还没有找到,理由还没有呈现,事实却神秘地重复了。重复概率愈高,愈引起人们重视,相比之下,“原因”和“理由”反而不重要了。如果硬要找“原因”和“理由”,那也应该面对大数据慢慢捉摸,进入高等级的排列、组合、旋转、定位,构建起一整套特殊的学理模式。如果把道比作海洋,人类的求知和探索就是用木勺在海洋里舀水。占卜就是舀水的木勺,《周易》便是如何舀水的操作指南。余秋雨说,《周易》具有三大内涵:简易,容易,变易。余秋雨“解决了当代人读周易的大痛点:难懂;提炼了当代人读周易的大价值:应变”。用现代观念教你把握《周易》的核心价值,“只有懂得变化之道,才能从容应对未来”。这本《周易简释》适合零基础的读者阅读,用广为读者喜爱的余式散文娓娓道来,提升读者思维,锤炼读者德行,更有余秋雨先生行云流水的亲笔行书抄录,烫金精装,实为阅读收藏赠人之佳品,喜欢的朋友赶紧入手一本看看吧,点击下方链接即可直接购买。

6、惠文王的墓

【修订稿】12.“文王拘而演《周易》”考证——日·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汉司马迁《史记·周本纪》说:“西伯盖即位五十年,其囚羑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唐张守节《史记正义》说:“《乾凿度》云:‘垂皇策者羲,益卦演德者文,成命者孔也。’《易·正义》云,伏羲制卦,文王《卦辞》,周公《爻辞》,孔《十翼》也。“按:太史公言‘盖’者,乃疑辞也。文王著演《易》成功,作《周纪》方赞其美,不敢专定重《易》,故称‘盖’也。”日·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说:古钞、南本“益”作“演”。《易·系辞传》云:“《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又云:“《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事邪?”崔述曰:“近世说《周易》者,皆以《彖词》(金栋按:指卦辞)为文王作,《爻词》为周公作。朱子《本义》亦然。“按:《易传》但言其作于文王时,不言文王所自作也。但言其有忧患,不言忧患为何事也。且曰‘其当’、曰‘其有’、曰‘邪’、曰‘乎’,皆为疑词,而不敢决。则是作《传》者,但就其文推度之,尚不敢决言其时世,况能决知其为何人之书乎?至司马氏作《史记》,因《传》此文,遂附会之以为文王羑里所演,是以《周本纪》云‘西伯之囚羑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自序》亦云‘西伯拘羑里演《周易》’。自是遂以《易卦》为文王所重。及班氏作《汉书》,复因《史记》之言,遂断以词为文王之所系。是以《艺文志》云‘文王重《易》六爻,作上下篇’。又云‘人更三圣,世历三古’。自是遂以《易·彖、爻》之词为文王所作矣。然其中有甚可疑者。《明夷》之五称‘箕子之明夷’、《升》之四称‘王用享于岐山’,皆文王以后事,文王不应预知而预言之。《史》《汉》之说,不复可通,于是马融、陆绩之徒不得已,则割《爻词》谓为周公所作,以曲全之。而郑康成、王弼复以卦为包羲、神农所重,非文王之所演,然后后儒始独以《彖词》属之文王,而分《爻词》属之周公矣。由是言之,谓文王作《彖词》,周公作《爻词》者,乃汉以后儒者因《史记》《汉志》之文展转猜度之,非有信而可徵者也。”金栋按:《周易·系辞传》说:“《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又说:“《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事邪?”这两句话(是说《易》卦筮法)未见于帛本《易传》(帛本《要篇》有类似内容),乃汉代后儒之所为!据上所考,“文王拘而演《周易》”,非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