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注字简介(转注字大全对照表)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27 14:51:59 浏览
1、转注字大全对照表

文字学是一门深奥的学门,有些学者研究一生,也不可能通解所有文字。建议年靑人从汉字的造字方法入手,也就是象形,会意,形声,假借,转注,仔细领会每个字的本意。比如穷,它是个简化字,从字面上看不出本意了。说多了你肯定听不明白。不懂不要紧,要紧的是不要装懂,贻笑大方。

2、转注字有哪些

五是“转注”,就是互训。两个字或两个以上的字,意义全部相同或一部相同,可以互相解释的,便是转注字,也可以叫作同义字。如“考”“老”等字,又如“初”“哉”“首”“基”等字,前者同形同部,后者不同形不同部,却都可以“转注”。同义字的孳生,大概是各地方言不同和古今语言演变的缘故。——《经典国学合集(领略国学之美,掌握国学精髓)(套装共18册)》

3、转注字的流行时期

任(rén,一音rèn)形声。从人,壬(rén)声。甲骨文字形。壬是任的初文。壬即担荷的担子的竖立形。本义:挑担;荷;肩负。任,委任状。字形采用“人”作边旁,采用“壬”作声旁。任是壬的后起字。“壬”、甲骨文作图2、3,像儋物之木,表示担物器具之义。引申为凡荷担载持之义,以壬借为记日之名,故自壬而孳乳为任,乃所以示别于假借之转注字(《文字析义》,P315)。甲骨文作图4,由“人”、“壬”二字构成。金文(图5)承自甲骨文,而增益小点。战国文字二例(图6、7),承自金文,变作短横画,皆冗文。篆文(图8)、隶书(图9)、楷书(图10)承之而定体。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兼会意。详细字义rèn1. 相信,信赖:信任。2. 使用,给予职务:任命;任人唯贤。3. 负担,担当:担任;任课。4. 职务:就任;到任;任重道远。5. 由着,听凭:任凭;任性;任意;任从;任随;听任;放任自流;听之任之。6. 不论,无论:任何;任人皆知。rén1. 中国古代女子爵位名。2. 中国古代南方的一种民族乐曲。3. 姓。(书法欣赏:图11.欧阳通楷书;图12.欧阳询行书;图13.李世民草书;图14.赵孟頫隶书;图15.《说文》篆书;图16.顾仲安钢笔字)

4、转注字的特征

(45)释“倍”倍是会意兼形声字。诅楚文作(图片3)从人,从咅(图片4)(表否定),会人背过面反向之意。咅亦表(tǒu)声。小篆作(图片5)《说文·人部》:“反也。从人咅声。”段注:“(倍),反也。此倍之本义。”马叙伦认为:“倍为负之转注字。”(《说文解字六书疏证》)本义:背向,背着。 (1)倍的本义为背向,背着。如《管子·中匡》:“管仲反,入,倍屏而立,公不与言。”“倍屏”,背靠屏风。《史记·淮阴侯列传》:“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汉书》作“右背山陵。”(2)背向,背着与正向,正面相对,故引申为违背,背叛。此义后写作“背”,倍,上古音並纽之部字,背,帮纽职部字。之职对转,帮並邻纽。语音上可以通用。如《墨子·非儒》:“倍本弃事而安怠傲”“倍本弃事”意即违背根本抛弃农事。《论语·泰伯》曾子言曰:“出辞气,斯远鄙倍矣”。“斯远鄙倍”意即这样就可以远离粗野和背理。鄙,粗野。倍同背,背理。《荀子·天论》:“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史记·鸿门宴》:“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3)背向与正向,一正一反,两面相对,故引申为加倍。《说文解字》段注:“又引伸之为加倍之倍。以反者覆也。覆之则有二面,故二之曰倍。”如《韩非子·五蠹》:“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晁错《论贵粟疏》:“乘上之急,所卖必倍。”又引申为倍数,量词。如《唐雎不辱使命》:“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贾谊《过秦论》:“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洪亮吉《治平篇》:“然言其户口,则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4)由加倍引申为增加,《烛之武退秦师》:“焉用亡邻以倍郑。”杜预注:“倍,益也。”《墨子·节用》:“其倍之,非外取地也。”(5)由加倍义虚化,引申为更加。副词。《三国志·魏志·曹洪传》:“乃得免官削爵土。”裴松之注引《魏略》:“老惛倍贪,触突国网。”“倍贪”就是格外贪婪的意思。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6)通“背”。背诵。倍,上古音並纽之部字,背,帮纽职部字。之职对转,帮並邻纽。语音上可以通假。《周礼·春官·大司乐》:“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郑玄注:“倍文曰讽”。韩愈《韩滂墓志铭》:“读书倍文,功力兼人。”元程端礼《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每大段内,必分作细段,每细段必看读百徧,倍读百徧,又通倍读二三十徧。”“倍读”,背诵阅读。清刘大櫆《郑氏节母传》:“ 牧( 郑牧 )六岁,则使就从兄受书,夜归,复亲督之倍讽。”

5、转注字定义

《正心堂随笔》:羊大为美,鱼羊味鲜,地生万物,祖为本源——汉字里的文化吴映寰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高度的文明。汉字就是我们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高度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老祖宗给后代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老祖宗从结绳记事到创造出汉字,是一大飞跃。汉字的书写,从刻在龟甲、兽骨上,到刻在竹简、木简上,再到用墨写在丝帛上,再到写在纸上,是接续的飞跃。正因为有了汉字,才极大地便利了文化的传播、文明的传承。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中有两项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一是造纸术,一是印刷术。造纸术的发明,极大地拓展了书写材料,使文化的广泛传播成为可能;印刷术的发明,极大地拓展了文化载体——书籍的受众。学习汉字,其实很有意思。因为汉字里面有文化、有学问。仓颉造字,对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传承,居功至伟。他造字的“六法”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象形字如:日、月、水、马、目、酉(瓦罐)、也(女性的子宫)、且(男根)。指事字如:刃(刀口锋利处)、上(纵横坐标轴相交的上方)、下(纵横坐标轴相交的下方),本(一棵树的根部)、末(一棵树的树梢处)、中(上下左右分割皆居中处)。会意字如:休(人靠在树上歇息)、鸣(鸟叫)、采(手在树上摘果子)、旦(太阳升上地平线)、酒(瓦罐里盛着的液体——酒)。美(羊大为美,原始人打猎,捕到一只大羊,够一家人吃几天,你说美不美? )鲜(鱼肉、羊肉的味道,你说鲜不鲜?)、“也”+“土”组成“地”,大地的泥土生养了万物,应该感恩大地,因为大地生养万物,直接或间接为人类提供了吃穿用度的一切;“示”+“且”组成“祖”,案上放置贡品祭祀祖先,引申义为本源,做人千万不可数典忘祖。形声字如:樱(左边木字旁表形,右边“婴”表读音)、齿(上半边“止”表音,下半部表形)。转注字如:“考”、“老”本义都是指长者,“颠”“顶”本义都是指头顶,“窍”“空”本义都是指孔。假借字如:“自”字,本来是“鼻”的象形字,后来借作“自己”的“自”。传说,仓颉造字时由于粗心大意,把“鱼”和“牛”弄颠倒了,“鱼”字实际是牛的形状,有四条腿,而“牛”字实际是鱼的形状,有一条尾巴。他把“出”与“重”(zhong)也弄反了。两座“山”摞在一起(“出”)表示分量重,而行走“千里”(“重”)之外,才表示“出远门”。搞清了汉字的来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汉字,从而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985字)(图:明杨继盛书法:好寻奇字到云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