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的大字之作《研山铭》,传世珍品!《研山铭》是北宋米芾创作的澄心堂纸本手行书卷,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研山铭》沉顿雄快,跌宕多姿,结字自由放达,不受前人法则的制约,抒发天趣。是米芾书法精品中的代表作,也是米芾大字作品中罕见珍品。
2、澄心堂张翔五代十国时期对唐代造纸业的继承和发展唐代时期的造纸业造纸业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自西汉时就产生了早的纸,经东汉蔡伦的改进,使纸的生产逐渐规模化。到唐代,造纸逐渐发展成为古代社会一个主要的手工业生产部门。《唐六典》就记载:唐少府监下属右尚署职掌“凡刀剑、斧钺、甲胄、纸笔、茵席、履舄之物,靡不毕供。”唐代官府中不同的公文所用纸张也是不同的。《云仙杂记》记载:贞观时,唐太宗诏令“用麻纸写敕诏”,高宗时又以“白纸多虫蛀”为由,下诏“尚书省颁下州县,并用黄纸”。唐代纸的种类也很多,常见的有白纸、黄麻纸、藤纸、茧纸等。唐初书法家欧阳询之子欧阳通“纸必坚紧白滑者方书之。”李肇《唐国史补》也记载:“纸则有越之剡藤苔笺,蜀之麻面、屑末、滑石、金花、长麻、鱼子、十色笺,扬之六合笺,韶之竹笺,蒲之白蒲、重抄,临川之滑薄。又,宋亳间有织成界道绢素,谓之乌丝栏、朱丝栏,又有茧纸。”由此可见,唐代纸张产地主要在杭、越、衢、婺、宣、歙、池、江、衡、均、蒲、扬、韶、抚、宋、亳、邢、潭、浔、罗等州,多数都分布在江南地区,这与造纸原料及水质有密切的关系。舒元舆《悲剡溪古藤文》记载剡溪藤纸的生产过程时,云:“剡淡上绵四五百里,多古藤……溪中多纸工,刀斧斩伐无时,擘剥皮肌,以给其业。……异日过数十百郡,洎东雒西雍,历见言书文者,皆以剡纸相夸。”武周时,杜暹任婺州参军,秩满将归,当地吏民“以纸万余张以赠之”,可见当地造纸业产量之大。段成式在九江造“云蓝纸”,赠给温庭箱。北方地区造纸地区相对较少。永徽时,定州僧修德打算写《华严经》,“先以沈香渍水种楮树,俟其拱,取之造纸。”安史之乱期间,回纥军队助唐军收复洛阳,大肆掠夺纵火,导致“比屋荡尽,士民皆衣纸”,这也说明当地造纸规模颇大。此外,唐代造纸业也创造出许多彩纸,如薛涛笑、金花牋"、彩牋12、鱼牋、花牋13。这些笺纸,制作精巧,颜色、花纹鲜丽,在我国造纸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历代均有仿制。五代十国时期的继承和发展至五代时,造纸业的分布及生产水平较唐代有了更大的发展。在产地上增加了不少州郡,在产品上则造出不少新纸品。这一时期的北方造纸业变化不大。南唐所产著名的纸是澄心堂进,澄心堂本为金陵南唐宫廷内苑中的一处殿宇,造纸作坊即在澄心堂附近,故称其所造之纸为“澄心堂纸”,为后主李煜所爱,与李廷珪墨、龙尾研,三者号称“为天下冠,当时贵之”。《文房四谱》记载:南唐“常较举人毕发榜日,给会府纸一张,可长二丈,阔一丈,厚如缯帛数重,令书合格人姓名。”能造出这样宽大的纸张,也说明了当时造纸技术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临川是南唐时的另一处造纸地。陶谷《清异录》记载:“先君子蓄纸百幅,长如一匹絹,光紧厚白,谓之‘衝阳白’。”临川指临川郡,治所在今江西临川市,五代时称抚州,这种纸很可能是五代时期临川所造的新产品,号称“临川白”;又载有:舒雅有才华,甚得南唐韩熙载之欢心,一日,他的一奇特的海螺“用滑纸,以简献于熙载。”这里的“滑纸”当是唐代“临川之滑薄”,由此可见直到五代时,临川仍在继续生产纸。南唐与北宋交战时,有民众自发拒敌,“以纸为甲,农器为兵者”,因号称“白甲军”。南唐造纸业之所以发达,与南唐政权的重视有关,一方面设置专门的机构“纸务”管理造纸,另一方面积极引进先进制造技术。《后山谈丛》记载:南唐曾于饶州置墨务,歙州置砚务,扬州置纸务等专门机构,“各有官,岁贡有数”,并派人前往海东寻求墨工,往西蜀求纸工,中主李璟喜好使用蜀纸,“既得蜀工,使行境内,而六合之水与蜀同。”此外,还有学士牋,以百韵牋好,因其幅长比平常纸张宽三分之二,可写百韵诗而得名。这种宽长幅纸的生产,在技术上肯定难度要大得多。吴越也是当时南方地区的造纸中心之一。《天中记》载:“温州作蠲纸,洁白紧滑,大略类高丽纸。东南出纸处多,此当为第一”,“蠲纸”是因为吴越钱氏时,制造进贡此纸之人可以蠲免其赋役,故号“蠲纸”气五代十国时期的造纸业。笔者观点自唐代以来造纸业就发达,五代时期又有新的发展,无论从产地分布看,还是从新产品的制造看,都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参考文献1《全唐文》。2《旧唐书》。3《文房四谱》卷四《纸谱三》,清十万卷楼丛书本。
3、澄心堂字帖风雅·澄心堂纸。纯信之士,骨鲠之臣,忧国如家。——唐·韩愈《论今年权停举选状》
4、澄心堂怎么读蔡襄《澄心堂帖》#澄心堂简介#
5、澄心堂地址米芾《研山铭》,绢本手卷,行书,卷纵36厘米,横136厘米,用南唐澄心堂纸书写行书大字三十九个。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澄心堂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