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集:郑和西洋。你为何要代人受过?郑和被明军抓进宫中当太监,高炽高煦用炮仗教育胡诚。郑和替二人受过,奴才没有代人受过,你还在撒谎。眼前逃跑的小孩名叫马和,他就是将来大明王朝著名的航海家。外交家三宝太监郑和。那你杀了我吧我宁si也不当太监。好小子你有种你不怕si是吧?郑和早年经历不详,据推测于云南之战中为明军所虏,随行的还有一群小孩,因为马和的逃跑所以被绑起来拖走以儆效尤,等待这群小孩的将是阉割,然后送往各个部门服役。本来爷是想收你做我的亲兵,没想到那天晚上喝醉了一觉醒来晚了。铁平将军想收马和可马和根本不买他的帐,并说了有一天他混的比铁平将军强,爷记住你这句话这酒赏你了。全体出发。就这样所有小孩都送往了宫中各处。因为朱棣平定漠北,朱元璋赏赐了一名小太监,此时公公带着燕王王妃来挑人,并说了这名小孩有点与众不同,所以单独留给王妃过过目。老家在什么地方云南,一个荒蛮不化的地方云南不是荒蛮不化云南有苍山洱海,云南是天下美丽的地方。王妃大概了解了一番,知道马和还有点小文化,不仅识文断字还会回文,立刻叫人拿来了笔墨纸砚。嗯不错这回文,连我都没见过算是有学问了。王妃对马和甚是满意,便把自己贴身玉佩赠于马和。就这样马和跟着燕王车队来到了北平,成为了燕王府的家奴。为什么不把坏衣服脱掉?马和从云南来到了京师随即又来到了北平,一路上还si了几个小伙伴。马和可是和他的小伙伴一起走过鬼门关,自己身无长物,只剩件破衣服想留下来当做念想,那其他人都分哪去了?王景洪分到了秦正殿,十三喜分到了坤宁宫。李平山分到了司礼监,马和的超强记忆令王妃感到惊厄。马和把跟他一块来的小伙伴名字,和所在的部门基本报了一遍,那些小太监和你关系如何。马和告诉燕王,这些小伙伴和他那可是过命交情,不然他也记不住。朱棣问马和的那句话意味深长。如果能把马和培养好,那宫中24衙们不都有自己的眼线。朱棣眼光真是长远,王爷布政使胡诚求见。燕王这么热的天也不到府外凉快凉快,北平布政使,张玉都没正眼瞧他,区区一个布政使没有王爷的同意。燕王站在一旁布政使胡诚却坐了下来。胡诚的行为被朱棣两个儿子看到了。朱高煦性格冲动,朱棣次子,要给胡诚一个教训。朱高炽性格温和不想惹事,但是在他弟弟的挑动下,两人开始了他们的计划落轿落轿,原来他们的计划就是放鞭炮吓唬胡诚,可这时候的胡诚却露出鬼魅般笑容,因为他有把柄可以整治燕王,母后大丧期间燃放鞭炮。你知道这多大的罪吗?两小孩把一切罪责都推给了马和,声称不是他们干的,结果无辜的马和被关了起来。朱棣根本不信两小孩的一套说辞。王妃也知道此事必须要解决,得有个人出来担责如果朱家的人出来,恐怕到时候会连累整个燕王府。王妃让燕王息怒他自有办法处理,你怎么能往布政使大人的轿子里放鞭炮。王妃我我问过高炽高煦了,他们说是你干的,没有没有。王妃突然来了一句灵魂拷问,如果不是你干的,那就是高炽高煦两个主子干的。马和一时不知如何回答。王妃给马和疯狂洗脑,终马和愿意出来给高炽高煦顶罪。今天我要罚你罚你替主顶罪为家消灾。朱棣带上马和去布政使胡诚府上赔罪。毕竟朱棣还是燕王,胡诚也不敢太造次此事作罢,马和安然无恙回来也就不了了之。王爷正在军中刚才传话来请大师。稍作片刻王爷就来。姚广孝随即问到马和你一个下人,怎么敢往布政使大人轿子扔鞭炮。真是太奇怪了,你为何要代人受过,奴才没有代人受过,你还在撒谎。
2、郑和名字的由来1956年7月,南京祖堂山精神病院的几个病人,意外溜到了弘觉寺内玩耍,发生了蹊跷的事!就在他们玩跺脚时,忽然地下传来一阵空洞的回响!难道佛塔下面有洞穴吗?这天,牛首山的宏觉寺来了几个奇怪的客人,这客人不是别人,而是附近祖堂山当地精神病医院的病人。原来,他们趁着医院工作人员繁忙的空隙,偷偷地溜了出来,然后,在不知不觉中,走着走着就来到宏觉寺。当进入宏觉寺内,闲来无事的几人,就跑到了塔内底层进行嬉闹玩耍,玩得不亦乐乎。谁知,其中的一个精神病人闲得无聊就使劲地用脚跺地面,没想到,这一跺脚不要紧,意外却发生了。这时,突然间“轰隆”的一声闷响,地面出现了一个大窟窿,而这窟窿还深不见底。当然,随着地面的塌陷,这个跺脚的精神病人,也随之掉进了这黑乎乎的大洞中。原本,就精神不正常,这下子在漆黑的地方更加的不正常了,紧接着,就传来了他的大喊大叫,谁知,另外的几个疯子觉得好玩,于是,跟着就跳了进去。然后,几人就是失去了控制开始在里面呼声呐喊得大叫。也正因此,寺庙的和尚被这鬼哭狼嚎的声音惊到了,当他们追随着声音走过去的时候,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于是,寺庙的和尚赶紧将几位病人救出来,控制住他们,不让他们继续闹下去,并通知警方,将其送回精神病院。那么这大洞中究竟会是什么呢?此时,感觉带不对劲的和尚赶紧将此事汇报给了当地的文物部门。过了一会,文物部门派出一支考古队迅速前往,当考古专家到达现场后,经过勘察,这里并不是什么洞穴,而是,经过确认这下面竟然是一座地宫。很快地在上级文物部门的批准下,考古专家们开始了对宏觉寺塔进行考古挖掘。经过专家们的一番努力挖掘,宏觉寺的地宫终于得以重见天日,而且,这地宫下面全是文物,基本上都是明朝时期的文物,比如,铜器、玉器、瓷器等。不过,在这些文物中,值得一提的就是一件明鎏金喇嘛塔。这一件明鎏金喇嘛塔,塔体是由基座,鎏金塔以及四个青瓷壶构成的,并且珍藏有着宝石、水晶、玛瑙、玉石、珍珠等名贵文物。而且,座位正面刻有着二力士像,右边刻着双狮戏球,左边刻着双鹿斗角,后面刻着云龙,简直是的神奇。不过,更让人惊奇的是,这件明鎏金喇嘛塔,不仅是一件精美绝伦的神秘佛教至宝,还是佛教的“金棺银椁”。除此之外,这“金棺银椁”内竟然还有这一尊铜铸镀金释迦涅槃像,而且,方形四角的其中一个瓷罐里面还放着一颗老人的牙齿以及骨灰。之后,专家在仔细研究中,在明鎏金喇嘛塔底部还发现刻有着的红色笔迹,根据内容记载,供奉这个鎏金喇嘛塔的人叫李福善。那么,话说回来,这个福善究竟是谁呢?后来,经过查阅史料记载以及博览群书,专家们终于在《佛说摩利支天经》发现了蛛丝马迹。上面记载着:“今菩萨戒弟子郑和,法名福善”,也就说福善是郑和的法名。既然如此,郑和为什么不用真名呢?原来,当年朱棣病逝,郑和失去了大的知音。他也预感到了继位的宣德皇帝对他并无多少好感!于是,为了不免祸端便改了名字。不过,提起郑和,那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尤其是他曾经代表大明帝国,先后七次下西洋,可谓是在世界航海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是,不管怎么说,这弘觉寺地宫的发现不仅具有非凡的意义,而且,对于研究弘觉寺的历史也有着重要的价值。如今,这件明鎏金喇嘛塔被收藏在南京博物院,并成为了镇院之宝,不仅如此,这件明鎏金喇嘛塔,还是世间唯独仅有。
3、郑和名字郑和下西洋背后的秘密(二)。上期我们解密了明朝朱棣派出郑和下西洋背后的真实目的,今天我们就郑和参与下西洋的心机作出分析。我们知道郑和也叫马和,很多人从名字上会误以为郑和是普通的汉族,而真实的情况则并不是这样。郑和并非汉人历史记载他是色目人,而当时的色目人也就是如今的回族。我们知道回族信仰穆斯林,所以郑和也是信仰穆斯林的。而在穆斯林的信仰之中,有一个目标就是要到麦加去朝圣。而下西洋在当时虽然条件艰苦,而且风险大但是对于郑和来说,正好能够去寻找心中的圣地麦加,所以也就是说他在下西洋的同时,也是在追求他心中的信仰其目的并不单纯。那么他到底有没有找到他自己心中的圣地麦加呢?这个不得而知。因为历史记载在他第七次下西洋时,就再也没回来并不是说他去世了,而是他不愿意回来。因为明成祖朱棣死了新的皇帝登基了,新的皇帝不再愿意支持郑和下西洋,但是郑和依然想要去寻找他心中的圣地麦加。所以他再三思虑过后决定不再跟随舰队回来。
4、郑和简介11岁,他成了战俘,跟随部队南征北战,成为优秀的指挥官;34岁,他带领历史上大的船队远航,创造了一段历史,让他的人生载入史册。他叫马三保,因建功卓著,明成祖赐名郑和。马三保出生于云南昆阳,家境优渥,他的家族是虔诚的伊斯兰教徒。马三保在滇池湖畔长大,看着碧波荡漾的滇池,他想扬帆远行,为实现这个理想马三保从小积极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并探寻航海知识,然而命运捉弄人。1381年朱元璋下令蓝玉和傅友德平定云南元朝残余部队,两路人马仅用半年时间拿下云南,而马三保的家人除了他,全都死于战乱。11岁的马三保失去了家,成了战俘,而当时对于战俘的惩处,的残忍——阉割;身体的伤痛并没有让马三保沉沦,反而让他对生活充满了斗志。失去亲人的马三保,跟随部队南征北战,学会照顾好自己同时也在积极地积累作战经验。人生磨难的历练,成就了后来的马三保。五年的军旅生涯后,马三保遇到了改变他一生命运的人——朱棣。朱棣,朱元璋的儿子,由于不满朱元璋把帝位传给孙子朱允炆,起兵造反,后成功上位;只是在这之前,他还经历长达十多年的征战。朱棣一眼就看中这个眉清目秀,目光中透着灵动的少年,于是马三保成为朱棣的亲兵,从此陪着朱棣东征西伐。马三保在朱棣后来的征战中献计献策,立下了汗马功劳。通过战争的洗礼,马三保得到朱棣信任的同时也成了一名优秀的指挥官,为他后来七下西洋奠定了基础。1403年,朱棣成功上位,马三保因战功赫赫,朱棣封他为正四品官员。1404年,朱棣为马三保赐名郑和,这个名字成为千古传颂。历史上改朝换代,帝王总要做出一些让天下人信服的举措,就如同汉朝的丝绸之路等等。而明成祖朱棣要做的是把这个朝代先进的、强大的船队展示给世人看,让世人看到明朝的强大和友好。于是1405年7月11日,郑和开启了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远洋航行。这支船队有27800余人,大的船名为宝船,有史以来大的船:长约150米,宽约60米,中等船只长约123米、宽约50米,还有几米长的联络小船。这支船队分别有专门的粮船,运马船,还有负责联络的小船。整个船队生活物资准备充足,足够一年的食物;包括万一中途打仗所用的马匹都有。一共600余条船只,浩浩荡荡从福建五虎门起航,一路南行。郑和站在船头,想着早年的梦想,心潮澎湃,他终于要实现自己的梦想了。郑和此次远航的使命:一、达成明成祖朱棣树立大国帝王形象的举措;二、和欧洲国家建立友好邦交,加强贸易合作;三、递交古里国王诏书;还有一点,不为人知,探寻朱允炆下落,斩草除根。带着使命,郑和到达了第一站:古城,现在印度尼西亚爪哇岛,是马六甲海峡的重要地点。从马六甲去非洲的必经之地——爪哇。让郑和没有想到的是,会在这里发生意外。当时爪哇岛有两股势力在进行交战,其中一方竟然把刚刚上岸的郑和舰队的170余名士兵当作对方人员杀掉了。郑和知道消息后很吃惊,为那些无辜死去的将士而难过。郑和手下的将士觉得这个小小的岛国很嚣张,对方的实力和大明船队的实力相比,那就是蚂蚁和大象,简直是痴人说梦,将士们只等郑和一声令下,直接灭了他。但是郑和深知自己的使命,阻止了将士愤怒情绪。郑和派出了使臣,得知杀错人的头领惊慌失措。头领亲自向郑和请罪,作为对死亡将士的抚恤费,郑和要求对方赔偿6万两黄金,对方无奈答应了。后来爪哇岛派出使臣,只带了1万两金子去觐见朱棣。史臣惶恐不安,生怕朱棣怪罪,因为他们太穷,根本拿不出那么多金子。出乎爪哇使臣的意料,朱棣并没有怪罪,并好言安抚;之后这个爪哇国自愿称臣,每年向大明进贡,朱棣成功收买了爪哇,并赞许了郑和的做法。而郑和带领舰队继续一路南下,在穿越马六甲海峡时,遇到了海盗,这恐怕是史上盲目的一次抢劫。此人是明朝的一个逃犯陈祖义,看到大明船队如此庞大的船队,想着又可以抢到一笔财富,以诈降的方式,想趁机拿下郑和,结果反被拿下后被送回北京,后被斩首。对马六甲海盗的缉拿,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海盗的行为,保护了过往商船的利益,促进了贸易,从长久来看利国利民的好事。郑和一路南下,和西太平洋沿岸国家进行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邀请使臣随同船队到达了郑和此次航行的终点,进行后的使命,对早已自愿称臣的古里国王送达诏书。完成此次任务,郑和和古里国王在此立下一个碑亭,见证这次伟大的航行。此次航行,虽没找到建文帝,但是历史意义非凡:郑和带领大的船队,历时一年多,和多国建立友好关系。所到之处,深受欢迎,对于贫穷的国家予以支持和帮助,彰显了一个大国的实力,宣扬民族文化、促进了商业贸易。从古至今,中国都是一个致力推行世界和平的国家。#郑和名字简介#
5、郑和是太监吗石岛故事会:瓷上文化 七下西洋的郑和身世之谜郑和(1371-1433)的名字,不只是掷地有声,即便掷向海洋,也当铿锵作响。他是中世纪人类早的伟大航海家,和平外交家、经济贸易学家、军事家,知行合一。纵论古今,环顾中外,试看有几人能与君比肩而立?自1405-1433,前后28年,即15世纪的前三分之一时期,他七次率大明舰队浩浩荡荡远洋出航,踏平东亚与西亚东非间的重洋阻隔,开辟了从中国经印度洋直通西亚和非洲东海岸北海岸的远航记录。郑和原姓马,籍贯云南昆阳州,父系母系家族皆回族信奉回教。祖父马拜颜、父亲马哈只,而“哈只”是回族人对去过麦加朝圣者的敬称。父亲魁岸奇伟,有侠义心。母亲温氏贤良,生有两男四女,郑和是小马。所谓三保,或三宝,是小名?佛号?官名?皇帝所赐?至今争论不休。洪武十四年(1381),朱元璋命沐英、傅友德、蓝玉征讨云南,仅半年,平定了云南全境。班师回朝时带回一批战俘,其中就有11岁的小马。小马被阉割后进入朱棣燕王府,并有机缘博览群书。从此,少年跟随燕王征战四方,从树木蓊郁的南方去到大漠黄沙的北疆,在血流成河,尸横遍野中死里逃生,无畏成长。直到靖难之役河北郑村坝之战中,南北军僵持无计可施时,小马的军事天赋崭露头角,让朱棣另眼相看,做了他的贴身侍卫。永乐二年(1404)正月初一,朱棣赐小马姓“郑”,名“和”,当有纪念之意。并封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郑和可称朱棣的臂膀。兴建南京瓷塔、两下东洋,三下安南,六下西洋远航,皆委派郑和担纲。永乐二十二年(1424),当郑和正准备七下西洋时,朱棣驾崩于北征返途,下西洋戛然而止。洪熙派郑和任南京守备。至宣德三年(1428),宣德先令郑和三年内将南京报恩寺完工;又于宣德六年(1431),派其第七次下西洋。此时,郑和已过花甲之年。郑和这一次行至非洲时,一说他像其祖父、父亲一样,实现了穆斯林终生的愿望——麦加朝觐;但更多的说法,认为郑和自己并没有去,而是派了7个下属前往麦加朝觐。早在永乐元年(1403),姚广孝收33岁的郑和为菩萨戒弟子,法名福吉祥。郑和自己也曾言:“凡奉命于四方,经涉海洋,常叨恩于三宝”。在第七次返航途中,郑和病逝于印度古里。什么叫“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郑和的一生当为贴切的诠释。郑和七次七回,基本上是有去有返,有化险为夷,有转危为安,赢得大平安。一路和平,几次武装解决实属光明磊落,目的还是疏通海上商道,繁荣经济保和平。郑和终把握住了机遇,赢得了时间,这是千年之绝唱。部分内容节选自胡辛《瓷行天下》
6、郑和下西洋名字郑和下西洋 明代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7月11日,一支庞大无比的远洋船队,在人山人海的欢呼声中,徐徐离开了中国的苏州刘家河港(今江苏太仓浏河镇),向着大洋驶去······。这就是当时世界上空前未有的大远洋船队,“下西洋”时的出航情景。 这支船队,包括宝船、坐船、粮船、战船在内,由一百多艘船只(有说208艘)组成。其中,大的“宝船”,长150. 5米,宽约61.6米,重可达1500吨(也有人估计是2500吨)。郑和下西洋,拥有“宝船”,就有62艘,规模之大,天下无匹。 郑和代表明政府下西洋(指加里曼丹至非洲之间的海洋),先后共有七次。从1405年起,到1433年止,前后28年,他们历经千险,先后到达了南海、爪哇海、马六甲海峡、安达曼海、孟加拉湾、波斯湾、亚丁湾、红海,以及印度洋的许多海域。访问了大致相当于今天越南、印度尼西亚、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马尔代夫、孟加拉、印度、斯里兰卡、巴基斯坦、伊朗、阿曼、沙特阿拉伯、民主也门、索马里、肯尼亚等30多个亚非国家。他们在秋冬季节,利用东北信风出航西洋;盛夏时节,又利用西南季风由西洋返航中国。郑和的船队,比以后西方所称的“地理大发现”时的哥伦布、达迦马、麦哲伦等的航行,时间要早半个或一个世纪。船队规模之大,航程之远,均为世界。 郑和的船队,是和平友好使者。在郑和访问之后,亚非许多国家,纷纷派遣使节来我国建立友好邦交和通商贸易。这种相互往来的举动,进一步增强了我国人民和亚非人民间的友谊,意义深远。今日,在当年郑和航行过的地方,仍保留有许多以他名字命名过的纪念物。如在马来西亚,有三宝城、三宝井;在泰国,有三宝港、三宝庙、三宝塔;在印尼,有三宝垅、三宝墩、三宝洞等等。这里的“三宝”,即郑和本名。
7、郑和下西洋船叫什么名字“航海旅行家”郑和究竟去过哪些国家呢?郑和是明朝伟大的航海家和外交家,在15世纪初带领珍宝舰队进行了七次海上探险。他们穿越印度洋,前往东南亚、波斯湾、印度和非洲。考察的目的是与外国建立外交和贸易关系,同时传播中国文化和影响力。牛津大学亚洲研究教授简·泰勒博士说:“郑和下西洋为东西方之间提供了一座重要的桥梁。”。“通过开辟新的贸易路线和将中国文化引入外国,郑和对全球关系的发展产生了持久而重大的影响。”郑和下西洋时间表1405年至1433年间,郑和从中国出发,共进行了七次重要的航行。这段时间也见证了明朝由盛转衰。第一次远征(1405-1407):不挑战事、维护和平珍宝舰队的第一次航行于1405年从中国出发。它们沿着东南亚海岸航行,远到达爪哇和苏门答腊,然后于1407年返回中国。第二次远征(1407-1409):东西贸易、礼尚往来珍宝舰队的第二次航行始于1407年,历时两年。它们沿着印度和阿拉伯海岸航行,远到达红海和麦加,然后于1409年返回中国。第三次远征(1409-1411):险象环生的锡兰山国谋害珍宝舰队的第三次航行始于1409年,历时两年。它们航行到印度、波斯湾和东非,远到达摩加迪沙(索马里的第一大城市)和马林迪(位于肯尼亚),然后于1411年返回中国。第四次远征(1413-1415):没有殖民和侵略非洲,而是互换必需品珍宝舰队的第四次航行始于1413年,历时两年。它们航行到印度、波斯湾和东非,远到达莫桑比克,然后于1415年返回中国。第五次远征(1417-1419):大量沿途贸易珍宝舰队的第五次航行始于1417年,历时两年。它们航行到印度、波斯湾和东非,远到达桑给巴尔和科摩罗群岛,于1419年返回中国。第六次远征(1421-1422):送16国使者回家珍宝舰队的第六次航行始于1421年,历时一年。它们航行到印度、波斯湾和东非,远到达斯瓦希里海岸和马达加斯加,然后于1422年返回中国。第七次远征(1430-1433):日渐衰弱的国力,后的航行珍宝舰队的第七次也是后一次航行始于1430年,历时三年。它们经过占城、爪哇、苏门答腊、满剌加、锡兰山、古里、忽鲁谟斯等国。但自1433年后郑和的名字就消失在了文献典籍之中,很有可能他那时已经去世了,而具体的时间却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自郑和之后,中国的航海事业好像一瞬间就不复存在了,苦心经营的国际关系和贸易通道也就此中断。反观西方世界,正是利用了新航路的开辟,不断进行国际贸易,甚至是殖民统治,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为日后成为强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