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狱简介(破狱疏文)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27 16:37:39 浏览
1、破狱疏文

曹钦程,魏忠贤十狗之一。史载:于群小中尤无耻,日夜走忠贤门,卑谄无所不至,同类颇羞称之。是否真羞,另当别论,估计是此人的无耻和谄媚远胜群小,众人羡慕嫉妒恨而已。后来,魏忠贤厌倦了曹钦程,责以败群革职,逐出狗门。可是此狗在被赶出门时,还向忠贤叩头说:“君臣之义已绝,父子之恩难忘。”大哭一场而去。魏忠贤死后,此獠也被判为死刑,关在牢里等着行刑。估计当时战事紧张,被遗忘在牢房。天长日久,家人也厌烦,不给送饭。这货居然有本领抢别人的牢饭,成天醉饱。李自成陷北京,破狱出降。自成失败西走,此狗也跟着,不知所终。

2、断狱人物简介

说起长征,在老一辈的革命家的印象里,那算得上艰苦卓绝。没有经历过长征的人,或许无法理解胜利后的喜悦。都说长征是块试炼石,留下的人大多成了开国后举足轻重的人。但在这么多的开国元勋当中,陶铸算是特殊的。他是仅次于主席和总理的人物,官至正国级,却从未踏上长征旅途。陶铸原名陶际华,出生在湖南祁阳县的农村。虽说家境贫寒,但父母却是知识分子,父亲是村里的教书匠,所以从小对儿子的培养相当用心。当时的国家山河破碎,老百姓流离失所无处安身,陶铸在父亲的教导下开创了新的思想,一心一意想为国家做出些贡献。知道儿子的远大抱负,父母凑足了钱将其送进了黄埔军校学习。在那里遇到太多革命同志,终在叶挺的推荐下加入了共产d。然而,第二年就遭受到了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政变”,导致大革命彻底失败,国共合作破裂,开始走向了对立。为了建立革命根据地,发动人民群众,陶铸积极参加了广州起义和南昌起义。在这期间,他结识了周总理,两人成为革命挚友。1928年1月上面任命陶铸为祁阳县的军事委员。十个月后他又被派到了福建担任市委书记。在职期间,陶铸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利益,可现实的打击一波接着一波,国民d反动派并没打算放过他。在福建一带大力抓捕共产d员。当时我军在厦门成立了30多个工会,工人力量已经达到了数十万人。我d优秀人员经常组织人员进行罢工罢课,要求政府将反帝反封和打击军阀进行到底。汪伪政权和蒋介石一个为了日本,一个为了权力,总有太多说辞,不过目标一致地通过了“剿共”的策略。这样的社会动荡不安,动辄就是一场腥风血雨。整整三年的每一天,都能在街上看到刀光剑影的场景,那些军警充当了政府的刽子手,对着工人阶级、农民阶级不断打压。这种情况下,我军的队伍里出现了叛徒。在毫无防备之际,厦门d总部被破坏,还在开会的四十名d员全部被捕。而此时,外出的陶铸并不知情,因此逃过了一劫。等他回到基地的时候,一切都来不及了。经过多方打听那些革命战士,全部被关在了思明监狱。当时国民政府有两个监狱,一出思明,一出警备司。要是关在警备公司还有出来的可能,但关在思明监狱就相当于判了死刑。国民政府对这些人,不提审、不询问要的就是“无期”。陶铸赶紧上报中央,在得到营救的命令后,陶铸制定了详细的计划,为了核实监狱情况,他亲自深入敌营多次观察,目的就是为了掌握真实的状况,随后又挑选了11名久经沙场的老兵。这次是要“破狱”,除此之外别无他法,所以包括他在内,十二名队员都接受了四个星期的专门培训。整个监狱里军警1300多人,管看犯人的就36位,而且他们的手里都有武器,想在虎口夺人必须“稳、准、狠”。特训完毕后,他们把时间定在了星期天,那天市政府放假,再加上监狱周围有座普陀寺,周末人多,逃出来混进去不成问题。于是在当天12个人分成了三队,一队一队地进入监狱救人。第一队顺利,第二队却出现了问题,不仅发生了流血冲突,还差点被捕,幸好陶铸急中生智击毙了执勤门警,这才将大家全部救了出来。看大家安全后,陶铸假装游客跑到了普陀寺上香,以便观察敌情。为了掩人耳目他还专门找了一名湖南老乡聊天,以此欺瞒过了搜捕的人员。就这样,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他开溜了。整个厦门的劫狱斗争,震惊了全国,也让陶铸的大名响彻了整个d史。1933年由于叛徒出卖,陶铸被抓进了监狱,敌军无论怎么逼迫他,他就是不肯开口。后无奈的国民d将叛徒枪毙留下了他的性命。也就是因为这次的入狱,他没有来得及参加长征。陶铸在监狱待了四年,直到南京被日军轰炸,才有机会逃了出来。随后加入队伍走进了抗日的浪潮当中。抗日战争结束后,他又马不停蹄地参加了解放战争,担任了辽宁省委书记,在那里继续跟国民d军队作斗争。辽沈战役中,陶铸配合着主战场作战,胜利之后,又南下进行了平津战役。就这样,等到新中国成立的时候,年仅41岁的陶铸已经为国战斗了20余年,将自己好的青春全部献给了自己热爱的d政事业。只可惜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陶铸并未逃过小人的迫害。为求清白,在监狱里面坚贞不屈地继续奋斗。直到1978年中共中央才在北京给陶铸举行了追悼会,来纪念这为国为民奉献了一切的老英雄。

3、破狱斗争

1937年,小抗战英雄,5岁的小金子被日军俘虏了。当他看到爸爸被鬼子杀害,他抱着妈妈安慰道:”妈妈不哭,抱紧我,我不怕“。面对鬼子的糖衣炮弹,他怒斥:”我不吃日本人的东西!”1895年,小金子的父亲王凤阁出生于书香之家,但他却有一颗报国之心,除学习文化知识外,还拜师学武,年青时就经常演奏《满江红》以抒发自己的报国之情。侵华战争打响,王凤阁看着日军对百姓的残害,看着民不聊生的惨状,他更加坚定了要报国的决心。九.一八事变后,他变卖了自已的所有家当,组织起一支数百人的抗战队伍,为了加强队伍的战斗力,他安排大家先习武练枪,伺机而战。1932年,王凤阁率自卫队攻打伪军,一举攻下了日军占领的柳河县城,破狱而入,救下战士,并用缴获的电台向全国发出了声讨日军的通报。之后自卫军加入了辽宁民众自卫队,被编为第十九路军,王凤阁任命司令。同年10月,王凤阁又打出“救国自卫军”的旗号,并立下誓言:“枪不离人,失地不复,决不入关。”小金子就出生在这样的战火之中,生于行伍,从小被父亲影响,才几岁的小金子就模仿大人拿玩具枪”杀敌“在他小小的心中,就已经有个梦想,长大后要做父亲那样的大英雄,去打鬼子,保家卫国。之后,小金子就跟随父母到处征战,寒冷的冬天,手脚被冻伤,队伍里粮食不够吃挨饿......但不管环境有多艰苦,他从来不哭。他就这样跟着父辈们,到处打伏击战几百余场,给日军制造了很多的麻烦,严重影响了他们侵入东北的作战计划,王凤阁也因此成了日军的眼中钉。1936年冬,日军采取了大规模的疯狂“围剿”行动,其规模之大,让王凤阁始料未及。1937年春,王凤阁抵达老虎顶要塞,与日军进行了连续几天的激战,但在日军强力的火力攻击之下,他们终弹尽粮绝,寡不敌众被俘虏了。日军为了能从王凤阁身上获取作战信息,先让走狗纪大作等人对王凤阁进行劝降,但被王凤阁大声怒斥: “见到你们这些忘了自已是谁的行尸走肉,真是一生的不幸。”日军见无效,又对他进行严刑拷打,没有希望后,又继而折磨他的妻子,想以此来撬开他的口,但他们都守口如瓶,不受胁迫。随即,日军又将矛头指向了年仅5岁的小金子,阴险笑着蹲下对小金子说:来,小朋友爱吃糖了,叔叔给糖你吃。不料,小金子怒斥道:”我不吃日本人的东西!”他的正气和意志激怒了日军,见无法得到有用的消息,日军决定处决王凤阁一家三口。1937年4月6日 ,日军将他们押往刑场,在路上,王凤阁对着百姓高喊道:”父老乡亲们,我为抗战而死,大丈夫死得有意义,大家团结努力,中国胜利在望。“他们先拉出王凤阁,叫他跪下,他却高声说:“我是中国人,不跪日本狗。”硬是不跪。恼羞成怒的日军当着小金子的面,用刀砍下王凤阁的头,挖心示众。小金子的妈妈瘫坐在地,不敢直视,嚎啕大哭。这时的小金子,移动小步子靠近妈妈,伸出伤痕累累的小手抱着妈妈安慰到:妈妈不哭,抱紧我,我不怕。”她抱着小金子扑倒在王凤阁的身前,大声哭泣,有伤心,有欣慰。残暴的日军并没因此被感动,而是举起枪,对着小金子俩疯狂扫射,王凤阁一家三口英勇就义。小金子是抗战英雄中小的一个,并在东北的抗战英雄簿上留有名字。他身虽小,但精神意志却无比强大,强烈震撼了日军,他是我们华夏民族的骄傲。解放后,王凤阁一家被追认为烈士,在通化市玉皇山建立了王凤阁的纪念碑。@凤E说巴金说:“父母们的榜样力量大”。我深以为然,因这个力量将是孩子们在人生路上前行的指明灯,而王凤阁就是小金子的指明灯。虽然小金子只有5岁,但他受父亲的影响,这么小就知道什么是爱国,他在民族危亡之际,与父辈一起抗战,用自已稚嫩的肩膀一起承担抗战的重任。在战争中,正是有小金子这样的家庭为国牺牲,才有了国家的解放和复兴,才有了现在的和平生。他们是国人的英雄,我们铭记英雄,勿忘历史,向抗战英雄致敬!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资料来源: 红色印记——通化老兵英雄故事联播(二).抗战名将王凤阁

4、破狱斗争简介

1930年5月25日,厦门发生了一起震惊中外的越狱事件,10分钟内,40多人成功越狱,并且是零伤亡,蒋介石得知后大为震怒!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厦门破狱斗争。事情发生在厦门的思明县监狱,也就是如今厦门思明南路旁一条2米宽的小巷里。事情的起因要从1926年说起。1926年3月,东北的张作霖进兵关内和冯玉祥的国民军打得不可开交。关键时刻,日本人公开支持并援助张作霖,派军舰驶入大沽口,并炮击国民军,守军死伤十余名。国民军开炮自卫还击,将日本军舰逐出大沽口。事后,日本联合英、美、法、意、荷、比、西等国,向北洋政府发出后通牒,要求拆除大沽口国防设施等种种无理的要求,并限令48小时内答复,否则以武力解决。消息传开后,3月18日,北京各界民众在李大钊、等人的领导下举行集会并游行请愿,要求北洋政府拒绝八国集团的无理要求。段祺瑞无视民意,下令对游行群众进行了血腥镇压,47人惨死、200余人受伤。这47人中就有刘和珍烈士,鲁迅先生的名篇《记念刘和珍君》也讲述了这件事。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北京“三·一八”惨案,3月18日这一天,也被称为“民国历史上黑暗的一天”。北京“三·一八”惨案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到了1930年3月,为纪念北京“三·一八”惨案,中共厦门市委在厦门举行了反帝大同盟纪念大会。这一行动惹恼了国民d当局,他们先后逮捕了包括中共厦门市委书记刘瑞生、团省委书记陈柏生在内的40多名共产d员和进步人士,并将其关押到思明县监狱内。思明监狱简直就是人间地狱。狱内只有两个大监房,每个监房都是南北长、东西短,只有约30平方米。刘瑞生等几十人挤在狭窄的牢房里,夏天热得透不过气,还随时遭到狱警的审讯和毒打,简直生不如死。狱中同志甚至做好了与反动派同归于尽的准备。后来,中共福建省委又接到密报:反动派计划将刘瑞生等秘密押往福州。一旦到了福州,40多人必死无疑。为了营救同志,中共福建省委决定武装劫狱,由陶铸担任武装破狱行动总指挥。思明监狱虽然小,但防守严密,国民d在厦门部署有两个营的兵力,随时可能增援。此外,陶铸组成的破狱队伍只有11人,况且还缺乏手枪等武器。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成功把所有关押的同志营救出来,谈何容易。当时的陶铸虽然只有22岁,但心思缜密,胆大心细。他首先以探监为名,多次进入思明监狱侦察,摸清了监狱内敌军的兵力和部署,并且得知敌人快20分钟就可以赶来增援。也就是说,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破狱战斗必须在敌人增援赶到之前的20分钟内结束。然后,陶铸又想尽办法筹到15支手枪。经过研究,他把破狱的日期定到了5月25日(星期日)的上午九点半。之所以是这个日期和时间,是因为陶铸分析:每个星期日的这个时间,敌人多在戏院里看戏,监狱防务较为空虚;而且,此时正是海上退潮的时间,等敌人发现劫狱已经追赶不及了。5月25日这天,陶铸沉着地指挥11名勇士,里应外合进行劫狱。他将队伍分为内队和外队,外队5人,内队6人。内队以探监为名进入监狱,打开牢门;外队是主力,由陶铸亲自率领,专门对付守门警卫和警备队。此外,还有同志在门口和码头接应。从武装队冲进监狱到把40多名获救同志接上船驶离码头,整个行动仅用了10分钟。武装队、接应队毙伤敌警6人,自身无一伤亡。这场传奇的破狱行动,不但在当时成为震惊全国的新闻,更被视为中外劫狱史上都少见的胜利奇迹。

5、道士破狱

道教目连之戏剧形态与历史文化价值管窥之一福建西南,道教盛行,巫风也较为普遍,道坛活动往往和民间祭祀、巫术甚至堪舆、风水等杂糅交错,成为民众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民间婚丧嫁娶、生老病死诸仪和风俗,更加离不开道场和巫祝。其中“目连沙灯道场”规模宏大,以破狱形式演出目连故事,且口传心授、代代传承有《地狱册》,颇为值得一观。《地狱册》既是道坛科仪的文书和规范,也是道教目连戏的演出脚本。《地狱册》发现于1995年,是道教目连极为珍贵而罕见的演出本。这一史料的发现,对于中国古典戏剧的形态,有一定的补充和丰富作用。可以说,《地狱册》既不同于宋元南戏、也不同于后世杂剧、传奇、地方戏,也不同于民间祭祀剧和傩戏,是具有独立品格的戏剧艺术形态。在戏剧史和文化史的视域下,道教目连戏又不是完全孤立的,而是呈现出与世俗戏剧十分紧密的联系,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一:道坛科仪和道教目连戏道教目连戏,目前可以看到的,以福建西南地区的道坛《地狱册》的演出为代表。从道坛的发生看来,执坛的道士,包括民众,也许并不认为这是戏剧表演。换言之,演者和观者之间的默契,并非戏剧默契,而是基于道坛仪式的严肃性、神秘性为基础的宗教文化默契。然而作为宗教性质的道法演绎,客观上却是戏剧展演意义上的。而且在《地狱册》中,出少数段落为纯粹科仪,大部分段落实质上是戏剧表演。这种情况,不仅存在于民间道坛,也存在于民间祭祀的赛社,还有民间傩仪等文化语境。福建山区,祭祀之风很盛,巫鬼之风,从未断绝。漳平县“重亲尚鬼,疾病每祷仪巫,丧祭多佛事。”因为在山区,人们其实比较难以通过科学手段来实现基本的健康、生命保障,遇到疾病、灾难等突发情况,办法不多。于是宗亲之间的互济互助,尤为重要;而如果人力不可达到时,只能寄托超自然的力量。这种寄托是功利性的,因此不论道、佛,巫术,都会拿来主义。这种拿来主义,既是素朴甚至愚昧的,同时也是希望而严肃的,有时候充盈着极为动人的生命精神和人性意志,悲凉而伟大。比如山区妇女难产,往往由僧道或德高望重者,带领产妇默念《地藏经》,以此度过苦厄和灾难。福建地区,特别崇鬼,因此中元节是民间信仰为隆重的节俗之一。中元节,民间谓之盂兰盆会,出自佛经《佛说盂兰盆经》。民间演绎目连以盂兰盆救母的故事。福建地方,多有地藏院,与目连信仰有关。福建地区除了信鬼神,同时好戏剧。在鬼神祭祀中,穿插戏剧演出,是一个传统。其中,遇到产妇亡故,就要“破沙图”,其实就是唱目连救母故事,就是道教目连戏。有意思的是,佛教信仰通过道教科仪和道教目连展示,显示了佛道的融合。二:道教教法和民间信仰福建道教祖师,是宋代的曹四公、张四宫两位闾山派道师。这两人据说神通广大,能够祛除瘟疫,疗救疾苦,且广收弟子,乐善好施。在这两位祖师的影响下,四处道观林立,蔚为大观,成为一时风气,延续至今。正一道闾山派有红头、乌头两派。红头师祈福消灾、驱除鬼煞;乌头师超度亡灵,做功德道场。当然,功德道场多为非正常死亡。因此,民间对道士又称阴阳师。道教目连属于乌头师职责范围。除了乌头师,民间功德道场举荐亡灵,往往还有香花和尚,其功能和乌头师类似。但一般的非正常死亡的道坛,主要由道士主持。民间之所以特别重视对非正常死亡的妇女的祭祀,原因有二:一是认为不详,且有鬼煞作祟,因此需要祛除不详;二是非正常死亡妇女往往其情可怜,表达同情和安抚。其实,在中国,一直以来都有对母性的崇拜。尤其是对于蒙难的母性,或冤死的女性,具有极大的同情。民间演剧常有女吊,在吴越、巴蜀各地均有。此外,就是目连之母刘青提,几乎是代表了民间对于母性的崇拜。因此,道教目连可以说是把世俗的元初信仰和民众的现实信仰结合起来,完整呈现。

6、破狱灵章

这日乃五七正五日上,那应佛僧正开方破狱,传灯照亡,参阎君,拘都鬼,筵请地藏王,开金桥,引幢幡(chuángfān,旗子一类的东西);那道士们正伏章申表,朝三清,叩玉帝;禅僧们行香,放焰口,拜水忏;又有十三众尼僧,搭绣衣,靸(sǎ,穿)红鞋,在灵前默诵接引诸咒,十分热闹。那凤姐必知今日人客不少,在家中歇宿一夜,至寅正,平儿便请起来梳洗。及收拾完备,更衣盥手,吃了两口奶子糖粳米粥,漱口已毕,已是卯正二刻了。来旺媳妇率领诸人伺候已久。凤姐出至厅前,上了车,前面打了一对明角灯,大书“荣国府”三个大字,款款来至宁府。大门上门灯朗挂,两边一色戳灯,照如白昼,白汪汪穿孝仆从两边侍立。请车至正门上,小厮等退去,众媳妇上来揭起车帘。凤姐下了车,一手扶着丰儿,两个媳妇执着手把灯罩,簇拥着凤姐进来。宁府诸媳妇迎来请安接待。凤姐缓缓走入会芳园中登仙阁灵前,一见了棺材,那眼泪恰似断线之珠滚将下来。院中许多小厮垂手伺候烧纸。凤姐吩咐得一声:“供茶烧纸。”只听一棒锣鸣,诸乐齐奏,早有人端过一张大圈椅来,放在灵前,凤姐坐了,放声大哭。于是里外男女上下,见凤姐出声,都忙忙接声嚎哭。——《红楼梦:全2册》

7、破狱图片

1860年(咸丰十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咸丰皇帝逃到热河,随行的数千名文武官员、后妃宫监、护驾军队,成为热河地区人民的沉重负担。是年夏,奉天义州(今义县)人王达与刘珠等率众起义。冬,王达等会合白凌阿,使起义队伍发展到五百人。12月24日(十一月十三日)蒲厢亦于义州起义。王达为援助蒲厢,围攻义州不克,退却途中被清军捕杀。白凌阿等率余部退入朝阳等地。1861年3月12日(咸丰十一年二月初二日)才宝善、刘珠等拥立金矿工人李凤奎为首领,在朝阳要尔营子起义。两日后攻克朝阳县城,破狱放囚,焚烧司署衙门,打击富商高利贷者。当地农民、手工业工人、金矿工人纷纷加入,义军发展到两千人。李凤奎被拥立为帝,才宝善为军师,刘珠为领兵元帅。决定分兵两路,威逼热河行宫,攻占赤峰。清政府急命盛京将军玉明等派兵驰赴朝阳“会剿”。李凤奎、刘珠率义军进攻建昌,在水泉大败清军,乘胜急趋义州。清军尾追夹击,并派奸细打入义军内部从中挑拨。李凤奎中计,误杀刘珠。清军乘机进攻,李凤奎兵败率余部退至凤凰山,被地主武装捕杀。才宝善、白凌阿突围后加入奉天王五起义军、转战奉天、吉林各地,1863年(同治二年),王五不幸战败牺牲,起义失败。#破狱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