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侃简介(李侃的实力)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27 17:12:52 浏览
1、李侃的实力

北宋末年,宋军对金军的两个搞笑战例:河北路兵马钤辖李侃以兵二千与金人十七骑战,败绩:和议已定,金人遣十七骑持文字报其国中,经由磁州,李侃以身为兵官,且承掩杀之旨(初,金人抵京师也,渊圣诏河北州军畧曰:“种师道、姚平仲逺提西兵以助天讨”,云云)深恐宵遁,令河北州军尽行掩杀。乃率禁军、民兵二千往击之,与十七骑相遇。金人曰:“不须用兵!今城下已讲和矣,我乃被太子郎君差往国中干事。”侃不信,欲与之战,十七骑者分为三,以七骑居前,各分五骑为左右翼,而稍近后前七骑驰进,官军少却,左右翼两势掩之,且驰且射,官军奔乱,死者几半。————《三朝北盟会编》卷三十六简单翻译:宋金于汴京城下达成和议后,金军统帅派出17人的信使队伍回国报信,半路上遇到了宋朝河北路军官李侃率领的部队,禁军民兵合计2000人。金国使者说:“咱们没必要动手,你们的皇帝已经和我国讲和了,我们这些人只是被二太子宗望派回国通报消息的。”李侃不信,觉得自己还挺能,非要和金人较量一番,没想到金国使者分成三个小队,从三个方向骑马逼近宋军,拿出弓箭射了几下子,宋军还没死几个人就崩溃了,自相践踏,伤亡惨重。?金人送东道总管胡直孺。直孺以东道总管领兵一万来勤王,至襄邑,遇铁鹞子百馀骑,一万之衆不战而溃,直孺为金人所获。————《三朝北盟会编》卷七十二这个太简单就不用翻译了,东道总管胡直孺带着一万人来汴京勤王,路上遇到一百个金国铁鹞子(五代至宋朝中原人对异族重甲骑兵的称谓,可以指契丹、西夏或金国重骑),一万多人不战而溃,胡大人直接被金军生擒?这可真是验证了南北朝时期的《企喻歌》:“男儿欲作健,结伴不须多。鹞子经天飞,群雀两向波。”?(男子汉若打算从军作战,不需要带太多的队友,因为当鹞子等猛禽飞过天空的时候,鸟雀再多也只能向两旁逃窜)

2、李侃画家

公元前119年,21岁的霍去病,陪姨父汉武帝打猎。刚到甘泉宫,他突然拉弓,对着李广的儿子李敢就是一箭,李敢当场一命呜呼,汉武帝却说:“他是被鹿角触击而亡的”。李敢跟霍去病他们之间究竟有何恩怨?霍去病非要对“飞将军”李广的儿子下此毒手?想知道为什么,诸位跟我一起来往下看。想要知道其中的缘由,那就要从李广说起,了解西汉历史的人应该知道,李广的名号让北方的匈奴人闻风丧胆,称他为“飞将军”,奇怪的是,这样一位有名气的将军,他直到死都没有被封侯。一位武将终其一生无缘封侯,这件事情已经成为了李广的心魔,在年轻的时候没能够实现封侯,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广也一天天的老去,他的身体也是一天不如一天,封侯的荣耀基本上和他没有关系了。虽然年老,但他还是不甘心,在公元前119年,年老的他上奏汉武帝,请求跟随大将军卫青一同出战北方的匈奴,完成他多年以来没有达成的心愿。汉武帝无奈答应了李广,可是李广到了战场擅作主张,完全不听从卫青的指挥,一心想着建功立业,带着自己的部队主动出击去寻找匈奴的主力军,结果意外,曾经的名将竟然在大漠中迷路了。后错过和大军会师,因此卫青十分生气,实在是气不过,于是命一人去大漠中找到他问罪。在看到问罪的人后,李广清楚的知道自己后的封侯机会已经没有了。突然悲伤涌上心头,控制不住地流下眼泪,一边哭还一边叹气的说道:“我自征战以来,和匈奴打过的仗,前前后后加起来一共有70多战,如今我已经年老无力再为朝廷效力,也不愿面对刀笔吏”,说完这话他拿起剑自 杀了。尽管李广到死也没被封侯,但是在他儿子李敢的眼中,父亲是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为之感到自豪,自李敢记事起,他就听身边的人不断的说着很多关于父亲英勇抗击匈奴的故事。李广自 杀的消息传回来后李敢崩溃大哭,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然后将父亲的死全部归咎到卫青的头上,执意的认为是卫青逼死了自己的父亲。于是,李敢暗自决定要杀掉卫青,为其父报 仇雪恨。有一天,李赶在军营中趁卫青没有防范,然后拿起刀剑砍向了他,还好卫青反应快,及时躲闪才逃开一劫。这件事没有传到汉武帝那里,因为被卫青压了下来,可能他认为李敢父亲的死自己也有责任,心中怀有愧疚,一向为人宽厚仁慈的卫青,原谅了李敢此等大不敬的行为。可是没有不漏风的墙,长期身在军营的霍去病知道了此事。说起霍去病,大家一定不会陌生,他是少年英雄,带领几百人横扫漠北,著名的就是封狼居胥。他为西汉立下赫赫战功,是独领风 骚的人物,他虽然年纪小,但后来崭露头角后已经超过了他的舅舅卫青的势头。霍去病在听说舅舅被人砍伤后,瞬间是火冒三丈,他下定决心要报 仇,我的舅舅只有我能欺负,李敢不怕死吗?敢打我的舅舅。终于霍去病等来了机会,在汉武帝举办的围猎中,李敢也参加了,在准备猎物之前,汉武帝下令说:弓箭射中猎物的人有奖赏。霍去病看准时机和李敢一起上场,二人同时举起了弓箭,李侃遵守游戏规则将弓箭瞄向猎物。冲着李敢去的霍去病呢,却把弓箭瞄准了他,李敢一下射中了麋鹿,正兴奋不已。这时霍去病放出了箭,向着李敢射去,他倒在地上,离开了人世。汉武帝会为了李赶去惩罚霍去病吗?自然是不会了,在汉武帝的心中,霍去病是战神一般的存在。在朝中也有着很高的地位,他立下的盖世奇功值得彪炳千秋。但是李敢,他只是一个小小的郎中令,两人谁更重要,汉武帝心中早有定夺。在众人的等待下,汉武帝下了终结论,他说李敢去世是一场意外,是因为猎物失控致死。皇帝都这样说了,这件事就以这个理由收场。但是有一个人,他却有不同的意见,这个人就是司马迁,在《史记》中明确记录:“至甘泉宫猎,骠骑将军去病与青有亲,射杀敢。”他为什么如此肯定?真 相就是他一定在围猎现场,而且见证了全部的过程。汉武帝为了平息此事,所以说李赶是被猎物撞死的,命人不准外传,但是司马迁在良心上过去不,于是他将这件事情的真实情况,完整地记录在了《史记》之中。他知道汉武帝不能容忍,于是将其藏了起来,直到汉宣帝年间,司马迁的后代才将《史记》公之于众,这才明白当初的真 相,李广难以被封侯,虽然十分悲惨,但是他的死,完全是因为他自己的性格导致的。@拾忆文史阁卫青派人去责备李广,只是他自 杀的一个诱因,而他的儿子因此想置卫青于死地,没有找过原因,就不计后果地刺杀,彰显出李敢性格上的鲁莽。霍去病非要射杀李敢,也让我们看到了他的另一面,气势有些专横霸道,没有体恤下属,李敢是因为失去父亲,才干出这样的事。毕竟人很难做到换位思考,李敢被射杀 死,就是冤冤相报的结果,因为李广的死,而引发的一系列悲剧。所以,一个人的性格,可以决定一生的命运,李氏父子的遭遇让人心疼的同时,也感受到人生无常。

3、李侃新消息

难怪宋高宗不信任宗泽,他居然管不住自己的手下。他刚离开磁州不久,信任的手下大将就开始内乱。后获得胜利的大将,在不确认宗泽是否活着的情况下,就开城投敌了。权知磁州苏珪叛附於金人。初,知滋州宗泽既勤王而去也,以州事交与钤辖李侃。金人围磁州,有禁军,有民兵,民兵甚众,禁军恐其势盛,将校郭进用作乱。有书表司赵正隆者,宗泽常以为中军将,正隆与进谋遂杀侃及在州官,以通判赵子节为知州。又同知苏珪者,素得军民情亦不被杀。金人围城,急对城筑城垒,坐守以困磁州,城中皆知不可守,於是杨再兴等作乱,杀子节,而进等请珪为知州。珪曰:“我欲率军民夺路归京师见宗元帅,如何?”时泽已死,城中犹未知也。众曰:“不可。”又问:“吾与汝等力战,如何?”众又曰:“不可。”珪曰:“盍开门乎?”众有相从意,皆不应。珪乃与众上城,倒旗帜呼曰:“磁州开门投拜!”

4、李侃 个人简历

收到一本书,叫《每日一诗》。是重庆诗人李文武,笔名星灭,精挑细选并点评而成的诗合集。翻了一下,真不错,首首经典。有我一首诗《无题》。这也是我在今日头条第一次发诗。

5、李侃生平经历

1126年,悍将李侃笑了笑:“金兵才17人,送人头来了”。结果,2000宋军死伤过半,金兵无一伤亡,李侃灰头土脸;宋朝军事虚弱可见一斑,被金兵灭亡也就不难理解了。“海上之盟”签署,宋朝许诺:“给辽国的数十万岁币,转交金国,但燕云十六州归还大宋”,与金国联手攻打辽国,忘了唇亡齿寒的道理。1123年,2千辽军反击,15万宋军溃败,死伤数万。金兵旋即越过长城,帮助宋朝夺取燕京,却十分轻视宋军:如此软弱的羔羊,有何资格谈条件。幽州之战,宋军外强中干的本质暴露无遗,金国决定顺带灭了北宋,实现中原统一。1126年,完颜宗翰、完颜宗望各自率6万兵马,分东西两路南下攻宋。金兵势如破竹,宋朝西北军团6万余人在太原郊外覆没;镇守开封的宋军毫无招架之力,宋徽宗狼狈而逃,让位给宋钦宗,自己跑去江南躲避。打不赢金兵,该如何是好呢?宋朝晒出了“撒手锏”,许诺增加岁币,搜刮民间女子给金兵将领,并割让太原、河间、中山三座重镇,换取金兵撤退。完颜宗望与完颜宗翰争夺权力,此时受挫开封,便想捞点好处就北归,展开内部角逐,也就答应宋朝的方案,双方达成口头协议,并写成文书,继续谈判。协议条文拟定后,完颜宗望派17位骑兵赶回辽东,向金太宗完颜吴乞买汇报情况。期间,出现一段小插曲,宋军虚弱的本质,完全暴露了出来。金兵17人策马奔驰,日夜不息,朝着东北方向出发。金兵经过磁州(邯郸)的时候,悍将李侃还没得到“议和”消息,便决定收拾这17人,建功立业。李侃,北宋悍将,在镇压方腊起义时奋勇拼杀,即便受了重伤,依然保持冲锋势头,名声响彻江南。磁州城内,驻扎禁军2千,这是北宋的“精锐”部队。宋朝武装力量体系,禁军是朝廷直属,待遇优厚,装备精良,是王朝的柱石,故而战斗力比较强。李侃率2000兵马迎战,截击17位金兵,摆出战斗架势。金兵高喊:“双方已经议和了,我们是送信使者,希望能让路,行个方便。”宋军人多势众,且李侃不希望议和,便决定收拾他们。李侃答复:“金兵侵扰华夏,背信弃义,人人得而诛之,岂能说议和。”说完,李侃摆出战斗队形,准备杀过去。金兵见状,也不堪示弱,以7位骑兵在前方,两侧各有5骑兵作掩护,立刻杀向宋军。宋军本应为能以数量压倒对手,迫使金兵主动投降,谁知他们却发起进攻。看到7位金兵杀来,宋军顿时傻眼了,纷纷后撤,没人敢上前搏杀。此时,两侧的金兵也乘势冲杀,骑马射箭,却保持必要距离,不给宋军还击的机会。金兵往来奔驰,一边策马,一边射箭,宋军乱了阵脚,一哄而散,自相踩踏而死众多,伤亡一千余人。《三朝北盟会编》记载:“侃不信,欲与之战,十七骑者分为三,以七骑居前,各分五骑为左右翼,而稍近後前七骑驰进,官军少却,左右翼乘掩之,且驰且射,官军奔乱死者几半。”磁州之战,宋军丢人见眼,号称2千精锐却被17人打败,还死伤过半,说出来都不好意思。想当年,汉军“一汉顶五胡”,唐军前期“一千骑兵,可以破胡虏数万”,宋军未免太差劲。宋军死伤惨重,不是在战斗中死亡,而是溃败后相互踩踏而死,其素质之低下可见一斑。李侃号称悍将,攻灭方腊起义时很勇猛,对付金兵则很拉胯,也是很有意思。经过这次战斗,金兵更加瞧不起北宋。1127年,金兵攻克开封,俘虏宋徽宗等勋贵3500余人,北宋灭亡。此后,南宋的赵构更加软弱,金兵还没渡江,自己就先上船逃走,毫无担当。金国初年,金兵确实很能打,但也不至于17人就打垮2000人这程度。之所以如此,是北宋“崇文抑武”国策的恶果,宋军没了尚武精神,如同羔羊。后来好不容易出来个岳飞,让金兵闻风丧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却又栽在赵构、秦桧手中。岳飞文武双全,压着完颜宗弼吊打,结果成为“议和”的牺牲品。赵构为了议和,不惜杀害岳飞,讨好金国。

6、李侃说车

国内近乎绝迹的嘉靖版山西通志,终于在日本发现其身影,而且古籍保存是如此完整,实属不易。接下来请朋友们一起欣赏一下部分截图。全书共三十二卷。明杨宗气修,周斯盛纂。杨宗气,字钟山,陕西延安卫(今陕西延安)人。周斯盛,宁州人。嘉靖四十年(1561)以进士任山东提学副使,筑河汾书院,集隽异士肄业其间,月有课,季有试,文教大兴。《山西通志》始修于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由当时巡抚李侃、胡谧所创,榆次阎朴、宁化潘高续修。稿成,刻未竣,潘高捐馆而辍。八十余年后,杨宗气来任,即命山西督学周斯盛主其事。以成化《山西通志》为底本,参以阎朴、潘高稿本,稍加删润,嘉靖四十三年(1564)刊印。全书二十门,书前有杨宗气序。此志较成化志卷数扩增约一倍,前者十七卷,略显单调,此志较为宏阔。条目较前多有损益。明正统十四年(1449)“土木之变”英宗被俘以后,在长达近百年的时间,鞑靼、俺答等部不断入扰,明朝在山西的边防军务显得更加重要,此志卷二十七至二十九言武备。嘉靖二年(1523)山西潞城青羊里爆发了陈卿领导的众达五万余人、长达五年之久的农民起义,书中偶有反映,是极为珍贵的资料。杂志门中,记录了弘治十二年朔州陨石情况,十分详细,为国内外天文学家所重视。此外,杨宗气的序言论及方志的性质、功用和编纂原则,也引起方志学界的重视。此志不足有二:一是删去成化志十七卷中碑目,殊为遗憾;二是卷二十四至卷二十六的艺文志,约占通志总卷数的十分之一。该志书的刊行,为明万历以后县志的纂修奠定了基础。嘉靖版《山西通志》原刻本纸脆色变,字迹模糊,函套剥落,动辄掉屑,不宜翻阅。山西省地方志办公室幸得山西省级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项目支持,由国家图书馆提供原书底本,委托杭州萧山古籍印务有限公司影印。采用宣纸印刷,手工线装,版式、印装一仍其旧,传古如古,为该志近五百年后在现代文化技术条件下之初次复原。代找代下各种电子版古籍 县志 地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