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汉朝人是怎么喝酒的吗】前面我们说,先秦时期盛酒用卣或爵,喝酒用觚,那到了汉朝又是用的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吧。到了汉代,贮酒用瓮或壶。盛酒用桶形或者盆形的尊。在山西右玉出土了两件铜酒尊。如图二。一件盆形的,写着酒尊。一件桶形的,写着温酒尊。温并不是加热的意思,而是醖的意思,意即反复重酿多次的酒。由于它是用边续投料法重酿而成,酿造过程时间较长,淀粉的糖化和酒化比较充分,所以酒味很浓烈,被人们认为是珍品。也因为如此,桶形的做得比较精美。现存故宫博物院的东汉21年的鎏金醖酒尊,就是典型。它底座下有三熊足,镶嵌绿松石和衬以朱色的水晶石。华丽。我们再说盆形的尊,一般都体型大,用得也比较广泛。不仅在汉画像砖上,画像石上,就是唐代也出现很频繁。而到了唐代,桶形尊就比较少了。唐诗也说得比较多,比如“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相见有尊酒,不用惜花飞”。还有一个情况,就是汉代人喝的酒一般不是烈性酒,所以文献中常出现有人饮几石酒不乱的情况。再说汉代人是怎么喝酒的。他们一般用杯。不过,你不要误会。那杯和现在的绝不一样。汉代的杯源于手掬之抔饮。《礼记》就提到过抔饮。实际上就是从手掬发展出来的杯。接近双手合掬形成的椭圆形。合掬时位于左右的拇指相当于杯耳,而耳杯就由杯耳发展而来。在汉代,所说的杯就是指的耳杯。在汉代,耳杯常用于饮酒。在浙江宁波西南郊西汉墓就出土过漆耳杯,上面写着“宜酒”两个字。在长沙马王堆汉墓也出土了漆耳杯,上面写着“君幸酒”三个字。如图三。在长沙汤家岭西汉墓出土了铜耳杯,上面写着张端君酒杯。这说明,汉代耳杯是用来饮酒的。其实,汉代饮酒还有一种酒具,叫做卮。它是由商周时期的觚转化而来。它其实有点像现在的筒形杯。《礼记》中说,圈,屈木而为,谓卮、匜之属。在安徽阜阳西汉汝阴侯墓就出土了一个圆筒形的漆器,命名为卮。关于卮的功用,《史记》中有明确记载。“未央宫成,高祖大朝诸侯群臣,置酒未央殿前。高祖奉玉卮。起为太上皇寿。”它和耳杯相比,高贵了许多。《韩非子》中说,千金之玉卮。而在阿房宫遗址中出土的云纹高足玉卮,和汉高祖祝寿用的相类似。以上这就是汉代人们的饮酒习俗,一般喝凉酒,贮酒用瓮或壶,盛酒用尊,喝酒用耳杯,庄重场合是卮。那到了唐代风俗又有什么变化呢?“林间暖酒烧红叶”,他们还喝凉酒吗,我们明天接着说。欢迎关注我们,我们一起说历史上那些人那些事。#卣历史简介#
2、卣读音意思西周酒器依次为卣(you)、觚(gu),爵(jue)、罍(|ei)、瓿(bu)、斝(jia),盉(he),尊(zun)
3、卣的纹饰特点虎食人卣。在法国的赛努奇博物馆和日本泉屋博古馆中,各收藏有一件中国商代晚期的青铜器珍品,这两件青铜器工艺精湛、造型神秘而奇特,堪称是国宝中的国宝。青铜器的主体是一只张开血盆大口的虎,用前爪紧紧抓住一个蜷缩在它怀里的人,仿佛顷刻之间就要将那个人吞进肚子里。因为它们都是远古祭祀时盛酒的礼器,叫做“卣”,所以这两件国宝在学界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虎食人卣”。#国宝之殇
4、卣什么意思3.30日早安今日文物商代兽面纹提梁卣商代前期青铜器花纹装饰一般较为简单,而此卣通身满饰细腻富丽的纹饰,繁而有序、密而不乱,是商代前期青铜器装饰艺术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开创了商代后期繁缛的铜器纹饰的先河。
5、卣是什么器皿【夔纹提梁卣 (yǒu) · 商代晚期】陕西历史博物馆 藏。1973 年陕西省岐山县贺家村出土。器盖盖面隆起,上有花蕾状钮。器身椭圆,腹部圆鼓,大径位于器腹中央。高圈足,足底接地处起台。器身两侧有环钮,以索状提梁连接。颈部前后各有一浮雕牺首。盖缘、颈部与圈足饰两两相对的夔纹,以云雷纹填地。盖侧饰一周三角叶纹,叶尖向上。
6、卣什么时候被造1967年,甘肃灵台白草坡,两名社员在山洞避雨,意外挖出一件青铜“暖水瓶”,里面还装着绿色的不明液体。两人担心液体有毒,便随手倒掉了。回去的路上,两人偶遇专家,才知倒掉了宝贝。灵台县位于甘肃东部,地处泾渭之间,是周民族和周文化的发祥地。历史上灵台境内曾建立姞姓密须国,公元前1057年,周文王伐密须且筑灵台,县因此而名。1967年9月,灵台县白草坡两名社员为了避雨,躲进了一个坍塌的山洞。两人一边拉着家常,一边无意识地用镰刀刨着地……“别动!有东西。”一名社员突然惊呼道。原来,两人挖着挖着,竟挖到一件铜绿色的金属疙瘩,看其形状,只是露出了一角。“难道是宝贝?”经提醒,另一名社员也看到了此物,顿时两眼一亮。不曾想,两人小心翼翼挖了许久,竟然挖出一个青铜“暖水瓶”。原来,此铜壶虽然刻满了精美的花纹,但它造型和暖水瓶没啥两样,让本以为发现宝贝的两名社员失落不已。“咦,里面好像有东西。”一名社员晃了晃铜壶,顿时来了精神,打开塞子,一股淡淡的酒香瞬时闯入鼻孔。“难道是酒?”另一名社员接过铜壶,凑近闻了闻,果然像极了酒。可让他头皮发麻的是,当他透过壶口往里一瞧,才发现这些液体是绿色的。社员摇了摇头,道:“绿色的,即便是酒,恐怕也不能喝了。”终,两人以“液体可能有毒”为由,将铜壶中的绿色液体倒了个精光。彼时,两人从未想过,他们倒掉的,是何等珍贵的液体。不多时,雨过天晴,两人便带着铜壶,奔向废品站,准备拿铜壶换点东西。一路上,这件造型别致的“暖水瓶”引来不少人注目,时不时有人打趣说“捡到宝贝了”。两名社员知道他们开玩笑,故意露出得意的表情,说这是古董,你们懂什么。“小伙子,等等。”正当两人和大伙打着嘴仗时,一名中年男人突然叫住了他们。两名社员停下了脚步,问中年男人所为何事。中年男人神色凝重,指着“暖水瓶”说:“这东西能给我看看吗?”两人不明就里。经询问,才知中年男人是文管所的工作人员,于是连忙将“暖水瓶”递了过去。中年男人拿着铜壶研究了许久,突然激动地对社员说:“这是卣,一种酒器,在西周颇为盛行,怕是有几千年的历史!”真的是古董?两名社员彻底傻眼了!这东西怎么看都是暖水瓶,怎么就变成了文物呢?不过,两人并非是不明事理之人,他们明白,文物是不能随意买卖的,是故,两人没有犹豫,当即将铜卣上交给了专家。在接下来的谈话中,专家得知两人将铜卣中的绿色液体倒了,顿时气得捶胸顿足。专家遗憾地说,这些液体极有可能是几千年前的美酒,甚至是已知存世早的酒,就这样白白倒掉了,可谓考古界的巨大损失。两名社员一听,顿时如霜打的茄子,懊恼不已。收拾心情后,两名社员带着专家来到铜壶的发现处,经过简单的勘测,专家断定,此地应该有一座古墓。不久后,当地组织一支考古队,对百草坡进行了全面的勘察,万万没想到,此地竟然是一处西周墓葬群,足足有9座西周墓葬。随即,专家按M1到M9的顺序,给墓葬编好了序号。发现铜壶的墓葬,是为M1号墓。这几座墓葬并不大,大的m7号墓也只有3.9米长,2.7米宽。可随着挖掘深入,这几座墓葬却让所有人振奋不已。原来,这些不起眼的墓葬,竟然藏着许多宝贝!比如那毫不起眼的M2号墓,竟然由上下四层组成,分别放着青铜酒器、兵戈、车马器和贝类。尤其是第三层的车马葬,竟是四马驾一车!《逸礼·王度记》曾记载:“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显然,M2号墓主人一位实权大臣!更不可思议的是M1号墓,足足出土了23件青铜器,其中有7件是青铜鼎。在古代,鼎是权力的象征,依“天子九鼎,诸侯七鼎”的礼制来看,M1号墓主人,应该是一方诸侯!而后,在清理M1号、M2号墓出土的青铜器时,专家又发现一件铜卣,铜壶的壶底和内盖皆铸有铭文“潶(hēi)伯作宝僔彝(yí)”。与此同时,专家也在M2号墓出土的青铜器上,发现“阝爰(yuàn)伯作宝尊彝”几字铭文。经释读,“潶伯”“阝爰伯”均为人名,“宝僔彝”为珍贵的礼器。可万万没想到,专家们翻遍史料,也没有任何关于潶伯和阝爰伯的记载。一筹莫展之际,专家又有了新的发现。原来,在清理M2号墓出土的兵戈时,专家发现了一件极为罕见的兵器——人头形銎戟。戟端的人头像高鼻深目,长发蜷须,脸颊上还有“W”形纹身,为典型的北方游牧民族的形象!谜题终于揭晓。经过查阅资料,专家发现,灵台境内达溪河古称潶水,而白草坡则是通往西周都城镐京的战略要地,专家因而推测,潶伯的封地就在这一代,是镇守此地的诸侯。此外,据史料记载,公元前11世纪,为了消除边患,周康王曾大规模讨伐鬼方,而“潶伯”和“阝爰伯”的墓葬也正是处于同一时期。由此不难推测,潶伯和阝爰伯皆参与了讨伐鬼方的战争,且大获全胜,缴获人头形銎戟。两人死后,这件象征荣耀的战利品自然也带入了墓葬中……
7、卣是什么器型呀1967年,甘肃省灵台,两个放羊的村民在山洞避雨时,意外捡到一个青铜做的“暖水瓶”,当拧开盖子时,里面绿色的液体流了出来。当时大家心里都清楚,灵台拥有悠久的历史。当年西周大战取胜所以在这里修建了灵台,后来到了唐代的时候发展成县,取名灵台,一是因为当初西周在这里设立过灵台,另一原因就是取“人杰地灵”之意。当天有两个放羊的村民结伴到山上放羊,途中突然下起了大雨,当时为了躲雨两个人慌忙跑进了山洞。按理来说,他们是不应该进去这种地方的。在老人的传说里,他们这里位于山区,山上的野兽较多,这些山洞大都是它们的容身之所。但是被大雨淋湿的两个人也来不及思考太多,找了个山洞就钻了进去。为了羊群不会在大雨中走散,他们还把羊赶进了山洞里。来到洞里后,两个都被大雨淋湿的人找了一点枯树枝生起了火,等衣服差不多快干的时候,外面的大雨还在下个不停。见到这样的情况,两人都感到无聊,后来他们想到了老人的传说。在口口相传中,老人们都说他们这里在当年是古代的一个重要地方,后来有很多人在这里生活,近些年来才因为地处偏僻失去了发展的机会。老人们说,当年他们小的时候经常会在山洞中见到一些生了锈的箭头,都被他们当玩具玩。想到这里,两个人也产生了一些好奇心,他们拿着火把准备摸索着往洞内深处去探寻一下。还没等走多远,他们就听见了羊群中有几只羊的叫声不对劲,于是急忙赶过去查看情况。毕竟养羊才是他们的立家之本,一旦这些羊出现问题,那可真的是亏大了。来到现场查看后,两个人找到了叫声有异常的那几只羊,发现他们都在围着一个暖水瓶样子的东西。出于好奇心,两个人将这只“暖水瓶” 拿到火堆前进行仔细查看。借着火光,他们发现这是青铜制品。结合以前的历史,两个放羊的村民意识到,这个青铜瓶子极有可能是文物。两人欣喜,就在仔细端详的时候,他们发现这只“暖水瓶”中还有液体流出,这些液体中还不时的散发出淡淡香味。直觉告诉他们这是发现了文物,既然是文物,那就是有价值的。当时对于文物上交的普及程度并不高,老百姓们在这方面的意识也比较少,所以他们商量着要找个人看看这件青铜制品,如果能卖个大价钱的话就更好了。后来雨停后,两个人带着文物到当地的收购站去换了钱。听说两个放羊倌的故事后,村里的人也纷纷效仿,接连在山东周围发现了很多青铜制品,有不少村民都在收购站换了钱。后来,这件事情传到了甘肃省博物馆工作人员的耳朵里。得知情况后,博物馆紧急派人找到了当初先发现文物的两个放羊人。经过对他们的走访,工作人员断定他们发现的文物就是爰伯铜提梁卣,这件青铜制品在古代是酒器,拧开盖子流出来的不明液体就是存放了几千年的酒。可惜的是,酒已经被两个村民给倒掉了,这让文物工作者感到可惜。爰伯铜提梁卣是西周制作精美的酒器,上面有一个提梁,盖子上和瓶身周围都雕刻有各种纹理,拥有很好的密封性,这在西周是只有王公贵族才有资格使用的物品。好在后来工作人员及时的找回了这件被当做“暖瓶”的文物,仔细观察后发现,爰伯铜提梁卣高大约30多厘米,并不是特别粗,口径有13厘米。因为有一个提梁,整体的形状看上去更像是饭盒。提梁的两头都有用青铜浇筑而成的牛头饰品,表面有很多凤纹,很多细节都展现的到位。后来工作人员对爰伯铜提梁卣的历史进行了调查,在古代文献中记载,这样制作精美的青铜制品应该是有一定身份的人才有资格使用。后来工作人员又到发现文物的地方进行了考察,发现这是一座西周墓葬群,得知情况后甘肃省紧急派了多名工作人员到当地进行考察发掘。后来在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下,在当地清理出了九座西周墓葬,出土了不少文物,之前被村民们卖给收购站的文物也都被找了回来。现在这个曾经被人当作暖水瓶的爰伯铜提梁卣存放在甘肃省博物馆,文物只有在博物馆中被妥善安置,才能对人们进行展示才有它们真正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