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榖简介(陶侃的一生简介)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27 18:44:47 浏览
1、陶侃的一生简介

元杂剧《风光好》的艺术神韵之三与陶谷相比,秦弱兰的形象更丰满、更可爱,很有光彩。这个秦弱兰,并不像一般意义上的美人计的女主角,是蛇蝎美人,甘愿充当工具。秦弱兰虽然确实是南唐谋臣派出的施计者,但她并不是一个傀儡。首先,秦弱兰有十分清醒的个人认知。作为官身,她每日“迎宾送客”,知道自己没有一个欢喜的前程。她不想这样任人摆布。面对陶谷,她动了心。按照工作任务,她要做的就是让陶谷看上自己,并实施美人计。可是,根据自己的内心,秦弱兰知道,要让陶谷心生欢喜。虽然内心渴望和工作任务出奇一致,但实际操作,却天壤之别。如果只是完成工作任务,那么欢喜是一次性的,一切都是演戏,是假的;而如果是追求爱情,就需要把一次性变成永久性,一切都要是真的,是真情。为了表达真情,秦弱兰很聪明,她一上来就选择了说真话。她对陶谷说:“我不想再做官家的人了。”这等于是宣布,自己接下来的行为,和美人计没有任何关系。她不仅要求陶谷这一次和她好,还要求陶谷以后都要对她好,这就是爱情的诉求了。因为情感是真的,所以秦弱兰担心自己会影响陶谷的前程。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即便自己不动手,韩熙载还是会派其他的美女来动手。与其如此,不如先下手为强。终,披着官家的外衣,终暗度陈仓,实现了自己的人生幸福和圆满。这样的秦弱兰,很难让人不爱她。秦弱兰始终把自己的命运和陶谷捆绑到一起。陶谷风流、博学、多情,也许这些对于完成使命,说降南唐没什么用,但对于做一个好丈夫,那是足足够够了。陶谷和秦弱兰结为夫妇,不仅不能说陶谷虚伪,反而应该说他真诚。一个人知道自己也许并不是做大事的料,那么就退而把握自己的爱情,这无可厚非。怕的是尸位素餐、名不副实,怕的是道貌岸然、蝇营狗苟。设想一下,如果陶谷为了私欲,玩弄了感情;而联想到自己的前程,又毫不犹豫抛弃弱兰,即便后在完成大宋使命的道路上走得稍远一些,也不一定就真的会得到千百年来人们的肯定。相反,对于一般的没有经历过政治斗争的老百姓而言,这样的薄情汉,应该会被和陈世美之流一起钉在耻辱柱上。如今的陶谷,则是一个志诚的爱情守护者,一个能够兑现诺言的真汉子。整体性上而言,这部剧应该属于歌颂型喜剧,而非讽刺性喜剧。美学价值上,这部剧和《西厢记》相比,都是描写了一个特殊环境中的曲折爱情故事。陶谷和张生相比,地位更高,因此要面临的矛盾和抉择都更加艰难。张生的所谓前程,还是没有实现的,都有可能影响到对崔莺莺的爱情;而陶谷的前程是既定的,只要放弃爱情,就极可能守住前程,甚至前程一片大好。但就是这样,张生还是犹犹豫豫,陶谷却几乎没有太犹豫,就选择了爱情。至少在我看来,陶谷比张生,还要可爱,更具有美学价值。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典故中,说秦弱兰实际身份是太守之女。戴善甫没有这么做,值得大大地肯定。

2、陶侃是怎么去世的

北宋带本大臣陶谷本来姓唐,可是他为什么会叫陶谷?原来在五代时期后晋的皇帝,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儿皇帝石敬瑭名字里有一个瑭字。古代讲究避讳,皇帝的名字必须避讳,石敬瑭虽然是儿皇帝,但是也是皇帝,同样要避讳他的名字。因此敬瑭发音字形一样的必须更改。虽因此陶谷家只能改姓,将唐改成了陶,同他家有一样遭遇的还有后来的宰相文彦博家。文彦博家开始姓敬,因为避讳,只能将敬拆开,一家姓苟,一家姓文。后晋灭亡后,因为用的时间长了,也习惯了因此没有恢复本姓。陶谷在东京汴梁做官,一天突然接到被派往河中地区出差的大臣李相涛的一封信。李相涛写每过中流.潜思令德。这句话是说我每次到河中过黄河就能想起你。陶谷看了感到莫名其妙,不知道这个李相涛这是什么意思。不过李相涛好几次都这么说,陶谷开始琢磨了,后想了半天才明白这是李相涛在调侃自己。这是怎么回事?原来黄河因为水灾的原因,当年唐朝张说曾经铸造了镇河的铁牛在岸边桥头,而陶谷小名就叫铁牛。陶谷哭笑不得,不过他也知道李相涛为人诙谐,因此也就一笑了之。

3、陶侃丧父历史资料

五代十国,后周的陶谷出使南唐时,在驿馆偶遇一名做杂役的俏寡妇,很是同情,便许诺会带她回去做妾室,没想竟因此搞砸了整个出使计划,还毁了仕途。当时陶谷住在驿馆,他发现,驿馆中有一个负责打扫的年轻女杂役。陶谷仔细看了一下,一颗心都飞出去了。因为那女杂役,长得实在太美了。虽然布衣荆钗,却难掩秀丽容颜。陶谷实在按耐不住,便趁她来打扫,与她搭话。攀谈几次,陶谷搞清楚了女人的情况。这女杂役只有20来岁,名叫秦弱兰。本来是一个书生的妻子。可书生短命,婚后不久就过世了。她没有娘家倚靠,又没有资产傍身,只好出来做工。陶谷一个大男人,一听完秦弱兰的身世,立刻同情心泛滥了,再加上秦弱兰天生长了一副楚楚可怜的模样, 陶谷一下子爱上了她。接下来,陶谷展开爱情攻势。秦弱兰出身贫寒,得到大人物的追求,自然是受宠若惊。很快两人就坠入爱河。陶谷许诺她,等到自己回国时,会带上她,正式纳她进门做妾室,让她后半生衣食无忧。秦弱兰娇羞又欣喜地点头答应,入夜她便悄悄进了陶谷的房间,两人成就了好事。就这样,两人你侬我侬,好不甜蜜。这一天,南唐国主邀请陶谷赴宴。宴席上,一位美艳歌姬演唱《风光好》,结果陶谷一听顿时愣在当场,再仔细看那歌姬,更是瞬间满脸通红,尴尬不已,彻底慌了神。原来,这一切都是南唐的计策罢了。后周在此前对南唐的三次战役中,全都取胜,占领了南唐不少地盘,得意洋洋。这次他们派陶谷来史,一是来摸摸南唐的底,看看国力如何,好再计划接下来怎么收拾南唐;二是顺便扬国威,给南唐些颜色瞧瞧。所以陶谷到了南唐之后,故意一天到晚耿耿着脖子,一副目中无人、猖狂的模样,任凭接待员们如何热情,都没有一个笑脸,就连面对南唐国主,都一点面子不给。南唐国威尽失,国主以及朝臣们都气愤不已。负责接待陶谷的是以风流不羁著称的,太守韩熙载。接待陶谷这些天,让韩熙载十分头疼。当时的太子李煜,还有宰相宋齐秋,找到韩熙载,三人商量对策,怎样才能扳回一局,否则南唐这次丢人丢大了。他们发现陶谷在驿馆随手涂鸦了12个字“西川狗,百姓眼,马包儿,御厨饭。”将这12字拆解,“西川狗”是蜀犬,为“独”;“百姓眼”是民目,为“眠”;“马包儿”是爪子,为“孤”;“御厨饭”是官食,为“馆”。也就是“独眠孤馆”。看来这陶谷是出差太久,想媳妇了。三人立刻想了个对策。韩熙载挑了个漂亮的家伎,趁夜色送入陶谷房中,以为这下就破了陶谷的伪装了。哪成想,陶谷三两下把人给打发了,还写了一首言语讽刺的诗,让家伎带出来。韩熙载他们看了诗泄气。一计不成又生一计,韩熙载和李煜二人又策划出一个新计策。他们从教坊司挑选了一名姿色清丽脱俗的歌姬,安排在了陶谷的驿馆。这人便是那个“苦命寡妇”秦弱兰。他们事先给秦弱兰进行了培训,教她如何伪装成底层妇人,教她如何应对陶谷,还特意给她打扮成布衣荆钗的寒酸模样。秦弱兰伪装地很好,陶谷根本没有怀疑她的身份,真的以为是萍水相逢一个苦命且美貌的女子,千里姻缘一线牵,防备心全都没了,几下就落入了陷阱。秦弱兰还在韩熙载的授意下,趁浓情蜜意的时机,央求陶谷给自己写一首词。陶谷沉醉温柔乡,美人央求怎能拒绝?即兴写下了一首描写自己和秦弱兰亲密景象的《风光好》:“好因缘,恶因缘,只得邮亭一夜眠。别神仙。琵琶拨尽相思调,知音少。待得鸾胶续断弦,是何年?”大事已成,南唐国主邀请陶谷赴宴。宴席上,陶谷以为自己的私密事没人知道,依旧像前些天那样,保持一副狂傲的姿态,国主敬酒都严词拒绝,一口不喝。这时,打扮明艳动人的秦弱兰,扶风弱柳般登场,嘴里唱着那首《风光好》。陶谷见了大囧,心里防线立马破了,简直想找个地缝钻进去。为了掩饰尴尬,便故意大笑不止,随后埋头饮酒。很快,陶谷就喝得酩酊大醉,在酒宴上说了许多醉话,仪态尽失,丢尽了后周的脸。几天后,陶谷的访问结束,南唐故意只派了两个小吏送行,和陶谷来时南唐的热烈欢迎场面天差地别。不仅如此,南唐还特意派人潜入汴梁,把陶谷在南唐出使的丑事传遍大街小巷。等陶谷回到汴梁,歌姬们已经在争相演唱《风光好》了。一夜之间,陶谷在后周从一个正直威严的大学士,变得声名狼藉。后周皇帝柴荣恼怒不已,从此再没有重用过陶谷。直到宋朝建立,他入宋为官,才得以转变。@奇韵历史阁陶谷是个博学多识之士,深受他人尊敬,而且他本人平时也一直以一副正人君子、不近女色的清高姿态面对世人。这就像当下我们所说的“立人设”。可是,他的真实一面并非如此超凡脱俗,他见到美女也会动心。而伪造出来的人设,可以装一时,却难以装一世。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参考资料《李煜传》

4、陶榖的读音

历史上有许多自导自演的好戏,因为演员演技逼真、导演功底扎实,许多戏演的真假难辨,成为了史上著名的疑案。但是再严谨的剧本也难免有疏漏之处,今天就来聊聊著名悬案陈桥兵变的五大疑点,戳穿宋史的大谎言。按照宋史说法,赵匡胤是在喝醉酒,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手下将士强行穿上黄袍,当上了皇帝。这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对于这种说法,不少人是认可的,因为赵匡胤随后的表现都很仁慈,善待了后周皇族,也没有乱杀人,处处都彰显了他对被逼当皇帝的愧疚之情。但不管做的再,赵匡胤还是留下了种种的蛛丝马迹,昭示着后人,整件事都是早已经计划安排好的一场大戏。第一:契丹神秘的入侵。有关宋史的书籍,大都以这句话开头。“鎮、定二州言契丹入侵,北汉兵自土门东下,与契丹合”。 正是因为契丹和北汉联军的入侵,赵匡胤才带兵出征御敌,从而在路上发生了兵变,被逼称帝。那么问题来了,真的有人入侵么?从种种迹象来看,这一军情是谎报的。赵匡胤率队迎敌走的磨磨唧唧,一天只走几里地,兵贵神速这个道理,带了一辈子兵的赵匡胤怎么可能不懂?而且黄袍加身后,他就仿佛忘了前方还有敌人一样,带着部队紧急返回京城。奇怪的是,契丹兵也极为配合的退走了,仿佛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一切都昭示着,这是一次莫须有的入侵,是早已经谋划好的兵变借口。第二:诡异的木牌。柴荣在世时,北征契丹途中发现一块木牌,上书“点检做”,当时的殿前都点检是郭威的女婿张永德,联系到京城流传的“点检作天子”说法,造谣中伤张永德的意图极为明显。这事谁干的?有人说是当时禁军的另一巨头,马步军都虞侯,郭威的外甥李重进。毕竟两人是大竞争对手。但是按照谁受益谁嫌疑的原则,我们不应该忽略赵匡胤,作为殿前司二把手的赵匡胤,要想上位,就必须要搬倒顶头上司张永德,而且他一直在柴荣身边,做手脚要容易的多。从这件事就能看出,赵匡胤已经展现出了对权力的渴求,只是碍于柴荣的能力和威望才极力压制。柴荣死后,造反也是顺理成章之事。第三:从天而降的黄袍。这件事很多人都忽略了,郭威当年被士兵挟持称帝时,用的是一块黄布,直接披身上当黄袍凑合用。而赵匡胤称帝时,手下士兵直接拿出来的就是黄袍,这可是古代啊,私藏黄袍那是大罪,谁没事藏一块黄袍玩呢?这又不是二十一世纪,顺丰当日送。这是早有预谋制作好的黄袍,后人有诗写得好:黄袍不是寻常物,谁信军中偶得之。第四:家人的离奇言论。赵匡胤临出征前,坊间已经开始流传他要称帝的小道消息,闹的沸沸扬扬,赵匡胤有点慌,回到家里问道:“外间汹汹,将若之何?”赵匡胤的姐姐直接举着擀面杖就抡了过去:“你个大男人,碰到事情是否应该自有主张,回家里吓唬女人算怎么回事?”家人的正常反应应当是催促赵匡胤赶紧找皇帝辟谣,解释清楚。毕竟造反这可是灭族的重罪,但是姐姐的反应就很奇特,这意思仿佛是在催促他,你要做此等大事就别犹豫,下定决心干就好了。至于赵匡胤母亲的话语,那就更加露骨了。赵匡胤称帝回京后,有人把消息第一时间告诉了其母杜氏,杜氏淡定自若的说道:“我儿素有大志,今日果然。”后人对这个一样写的有首诗:家母素知儿有志,他人却道帝无心。知子莫若母啊!第五:早已备好的诏书。要说前面的都是猜测怀疑,那么这一条是实锤。赵匡胤回京后,当天就忙不迭的举行登基仪式,毕竟这种事要赶紧落实,不然就会夜长梦多。可是篡位的名声太难听,一定要对方心甘情愿赠予才行,于是决定采用禅让的模式。禅让需要举行禅让大礼,要有禅位诏。这玩意可不是说有就有的,中国历史几千年,才出过几次禅位这种事啊。但奇就奇在,后周的翰林承旨陶榖当即从袖中掏出了写就的禅位诏。这陶榖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了么?没事写个这东西装在身上玩?只有一个解释,有人示意他早早写就,并且给他了承诺。也确实,北宋建立后,当初小小的翰林陶榖摇身一变都成了北宋国使,能够大摇大摆的代表北宋出使南唐了。不过虽然赵匡胤得位之路很不厚道,但是他建立的宋朝繁荣且发达,而且终结了五代乱世,所以大家其实也并不在意当初的龌龊。历史再次证明一件事,不管当初如何肮脏,只要结局是好的,很多事情都可以被原谅,被遗忘。

5、陶侃世系表

陶谷的《水丹青》是“注汤幻茶”。​书中没有“蘸水绘画”。​图1,古画中的“注汤幻茶”,​图2345678,在课堂上演示如何“注汤幻茶”,​图9,注汤幻茶作品“大鹏展翅”。​想学吗?​学习免费,学会滚蛋。

6、陶榖读音

明 (传)唐寅《陶穀赠词图》立轴 绢本 设色 171x103.8厘米大英博物馆

7、陶榖

北宋年间,定陶如往年般下起大雪,不曾想,雪地里,一路行人却立马停下,架起炉灶煮起雪来。那煮雪之人正是途经定陶的陶穀一家人。陶穀一边优雅地喝着雪水煮的茶,一边悠然自得地问侍妾:“你从d太尉处来,可见他有即兴煮茶的风雅之事?”侍妾冷冷回道:“d太尉是粗人,平日只喜欢吃羊羔美酒。哪喜欢煮茶?”侍妾言下之意,其实是讽刺陶穀寒酸。听完侍妾的话,陶穀不再言语,只是静静地观雪喝茶。自然,对于一个不懂茶的人来说,对同一事物同一行动看法自然也不一样。宋朝还有一位名人爱饮茶,那就是范仲淹。范仲淹在青州任户部侍郎时,除了亲自汲水煮药给受瘟疫之苦的百姓,还喜欢在兴隆寺南洋溪的清泉旁煮茶喝。泉水周围,树木林立,鸟兽嬉戏林间,环境悠然,很有深山静谧之感。于是,范仲淹就在此处命人建了一亭子,常在亭子里煮茶,会友。对于爱茶之人,更喜欢饮茶的意境,对精神上的满足更盛,而茶对身体养护作用,反而没有特意去强调。青州的百姓,为了感谢范仲淹为青州所付出辛劳,就把他常去煮茶的亭子起名范公泉。范大人爱茶的事也流传了下来。不只范大人爱茶,还有人痴茶。唐朝陆羽就是这样一个痴茶的人。有一年,唐朝的御史大夫李季卿奉命宣慰江南,恰好当时陆羽正在江南。李季卿也喜欢茶,而且早就听说了陆羽善茶的事情,于是一到江南,就命人去请陆羽前来煮茶。陆羽也不推辞,穿着日常的粗布衣,拎着自己的茶壶就去到御史大夫李季卿住下的地方。也不多言,只是一心一意地煮起茶来。在烟雾升腾里,不一会儿,陆羽就把茶煮好了。陆羽盛好茶,递给李季卿。李季卿接过茶盏,陶醉地闻了闻茶香,随后轻轻抿了一口,当即赞道:“好茶!”然后又对陆羽说:“老夫,早就听闻过陆先生的大名,知道先生善茶,恰好江南又有好的水,先生、茶、和好水这三者绝妙的组合在一起,当真是难得,今日老夫有幸全部遇见,果然是好运气呀!”陆羽听完很开心,正想和李大人谈谈茶。可是接下来的事,却令陆羽气愤不已。原来,李季卿赞完茶和陆羽后,就对身后的仆人交代,让仆人拿些银钱来打赏陆羽。陆羽听了李大人对仆人说的话后,立马站起身,拎着茶壶转身走人,也不告辞。回到家里,陆羽依然很生气,愤怒道:“这些人根本不懂茶,还给赏钱,简直是对茶的藐视。”于是陆羽拿起笔,直接在平时铺好的纸上,写下了一篇名叫《毁茶论》的文章。这个故事在陆羽的传记中留了下来。陆羽踏遍五湖四海,寻找好茶好水,并写成著名的《茶经》。只要是他书中记录的地方,都成为了风景名胜,只要他写过的茶,都成为了珍贵茗品。他对茶的喜爱,早已成痴。原来,早在唐宋时,茶文化已经很浓厚了,也难怪中国和茶有着那么深的渊源呢。

8、陶侃人物传记

表面冠冕堂皇,背后男盗女娼,很多时候,人不能只看表面。五代时,陶谷代表后周出使南唐。陶谷自以为后周军事实力强大,满脸的牛气冲天。南唐名士韩熙载见了,生气,对周围的人说:“这样的人就爱假正经,诸位看我的手段,定让他原形毕露。”回过头来,韩熙载笑嘻嘻的去找陶谷:“陶大人您精通六朝文字,回头给我们抄录一些六朝文吧,没准就青史留名了。”陶谷一听,高兴的答应了。于是,陶谷就在南唐住了下来。韩熙载呢,则找了一个叫秦若兰的歌妓,假装是驿站管理者的女儿,穿了旧衣戴着竹钗,早晚在院子里洒扫。若兰的美丽在朴素的装扮下,别有韵味。陶谷看到这么漂亮的女子,没几天就沦陷了。一来二去,两人就有了云雨之事,变得如胶似漆了。过了些日子,陶谷快回中原了,若兰就请他赠诗以作纪念。陶谷欣然应允,即兴写下了《风光好》一阙。等到南唐君臣为陶谷送行的时候,后主李煜命人敬酒,陶谷还是一本正经的推辞。就在这时,歌妓秦若兰出现了,她抱着琵琶,即席唱了一曲《风光好》:好姻缘,恶姻缘,奈何天!只得邮亭一夜眠,别神仙。琵琶拨尽相思调,知音少,待得鸾胶续断弦,是何年?陶谷羞愧的无地自容,只好假装不在意,干脆放声大笑起来,还笑得前仰后合,捧腹喷饭,连脑袋上的簪珥都快掉下来了。随后,接过大玻璃杯,一杯一杯又一杯,不断地自己给自己灌酒,史称“几类漏卮”,几乎像个漏壶,没底。他就用这种方式为自己遮羞。酒喝高了,又吐了一地,后倒在满是呕吐物的宴席上,就这样,还不许完,还要接着喝。不要说南唐君臣,就是主持宴席的小礼官,都瞧不起他了。等陶谷回到汴京,他的《风光好》早已经人尽皆知。本来,陶谷就人品低劣,没人看得起他,发生这件事后,他的名声更臭了。一直大宋朝,他都没有得到重用。回头再说韩熙载,也确实不是一般人。本来,韩熙载是中原人,后来由于战乱,父亲被杀,他不得不逃难去了吴国,也就是南唐的前身。韩熙载和当时的名士李谷是同学,韩熙载逃难时,李谷特意跑了几百公里到淮河边的渡口为他送行。在路边的一个小酒馆里,韩熙载对李谷说:“吴国如任用我做相,我当挥军北上平定中原!”李谷则说:“中原的帝王如任我为相,灭吴国有如囊中取物!”这些虽然是酒话,但也可以考见二人的风采、志向。他俩的友谊一直保留到后时刻。刚到吴国的时候,韩熙载意气风发,很想干出一番事业。等到南唐的时候,韩熙载就已经完全失望了。于是,他每天都是夜夜笙歌,在家里举行各种party。南唐后主李煜听说后,派顾闳中去考察,一看真伪。参加完韩熙载组织的聚会后,顾闳中画了一幅画,生动记载了宴会的种种盛况。这就是历史名画《韩熙载夜宴图》。其实,韩熙载表面的堕落,不过是不想被南唐朝廷重用而已。陆游《南唐书》记录,说韩熙载曾经与一个叫德明的高僧谈话,德明问他为何让家中的女仆、艺伎与客人们风流往来,而不制止。韩熙载说:“吾为此行,正欲避国家入相之命。”我之所以有这样的行径,正是为了避免朝廷让我出任宰辅的命令。德明不懂,问他什么原因让他不愿意出任宰辅。韩熙载说:“中原常虎视于此,一旦真主出,弃甲不暇。吾不能为千古笑端。”中原帝国早就对江南虎视眈眈,有朝一日,中原出来个真命天子,扫荡江南,那时候,恐怕连脱掉盔甲逃跑的时间都没有啦!我可不愿意为这个国家负主要责任,成为千古笑柄。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作为天下名士,韩熙载却故意逃避。朋友们,你们说,韩熙载这么做,应该吗?下图为名画韩熙载夜宴图的一部分#陶榖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