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平生简介(孟子兼爱平生)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27 21:16:09 浏览
1、孟子兼爱平生

《江山代有才人出:中国古代历史中的文化名人与成就》自公元前21世纪至1644年,中国历史上涌现出许多杰出的文化名人。他们在文学、哲学、艺术等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果,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将以时代为轴线,概述这些文化名人的生平与成就,让我们一同感受他们的智慧和才华。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各种哲学思想激荡。孔子之后,儒家学派逐渐形成并充分发展。孟子继任儒家学派,倡导仁政,强调内省。道家学派的创立人老子,主张无为而治,提出“道法自然”的观念。墨子则提倡兼爱非攻,主张节俭勤劳。这些学派的创立者和践行者,都影响了中国哲学的发展方向。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代,儒家学说被奉为正统。著名文学家司马迁,以其博学多才撰写了部纪传体史书——《史记》,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同时期,医学家扁鹊、华佗等人在医学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为中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黄金时代,诗歌创作达到了空前的高峰。李白被誉为“诗仙”,他的作品意境悠远,想象丰富;杜甫则被称为“诗圣”,他的诗歌关注民生,深入揭示社会现实。此外,王之涣、王勃等人也是诗坛上的杰出人物。唐代还有许多著名的文学家和艺术家,如白居易、罗贯中等,他们的作品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宋代是科技与文化的繁荣时期,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和活字印刷等四大发明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苏轼、苏辙兄弟,才情横溢,不仅是文学家,还在书法、绘画等方面展现了非凡的才华。宋代还有许多卓越的文人,如辛弃疾、李清照等,他们的作品传颂千古。明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后一个朝代,科技与文化依旧繁荣。著名文学家罗贯中撰写了《三国演义》,使之成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此外,吴承恩创作了令世人称道的《西游记》,也是四大名著之一。明朝还有许多杰出的文人与艺术家,如书法家文征明、画家唐寅等,都在各自领域取得

2、孟子生平书法作品

这里又谈到“知言”了。我们不要忘记,这还是孟子与公孙丑之间的对话,一直发展下来的自语自解,引发出来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实际上是整个问题的一部分,不可分割。如果把一小段当成一个独立的意思去看,那就支离破碎,无从了解孟子的整个精神及其思想体系了。中国人有句老话,表示对一个人认识得很清楚、了解得很深刻时,往往说“我把他从小看到大的”,这句俗话听起来并没有什么惊人之处,字面上看也很平淡,却包含相当深的哲理。大家都该看过《红楼梦》,其中有一段描写贾宝玉周岁时依照古老传统的风俗举行抓周。在周岁幼儿的面前放置许多东西,如纸、墨、笔、砚、算盘、剪刀、尺、绳墨、印章、布、胭脂、花粉等,看他伸手去抓什么东西,就可以预测这个孩子将来会朝什么方向发展。据说这种测验还相当灵验。而贾宝玉当时见到面前这许多东西,一伸手就抓起了胭脂花粉,有人在旁边抢了下来,他还是抓胭脂花粉。后来这位公子哥儿果然在胭脂丛中度过他的青春。这个故事也就是“从小看到大”的一种说明。幼儿时期的许多习气就是长大后的生活剪影,这也就是现代人所讲“性向”的问题。不但小孩这样,大人也是如此。诸葛亮在高卧隆中的时候,他就自比管、乐,认为自己的能力才学、可以成就的事功,当不下于管仲和乐毅。而孟子,当公孙丑以管仲、晏婴来比拟他时,则不大同意;孟子引以自比的,是他平生敬仰的孔子。古人说“取法乎上,仅得乎中”,一个人所效法的是崇高伟大的圣人,虽然自己不一定成圣,等而次之,也许可以做个贤人。比如有人想成佛,成不了佛时,成一个罗汉也不错。这是勉励一个人敦品立志必要“取法乎上”。所以《孟子》这一段,对于青年人的立志颇有启发,立志就要立大志,做大事。可惜现在的青年们大多数只希望找个好工作,那就只有做帮手的份了。读书人立志做圣贤,如果成不了圣贤,当个教书育人的也行。因为想到公孙丑以管晏比孟子,而孟子大不以为然,所以补充一点感想。——《孟子与公孙丑》

3、孟子生平个人资料

传统经典左传的开头显得有点蹊跷,请看原文:“惠公元妃孟子。孟子卒,继室以声子,生隐公。宋武公生仲子。仲子生而有文在其手,曰为鲁夫人,故仲子归于我。生桓公而惠公薨,是以隐公立而奉之。”这里介绍了鲁惠公的几位夫人,有孟子、声子、仲子,其中声子生了隐公,仲子生了桓公。但是介绍仲子的那句话很奇怪,说仲子出生的时候,手掌心里有四个字“为鲁夫人”。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手心里有字,还能被识别出来,这可真是一件奇事。很明显这不太可能,那就说明有人在搞鬼。什么人搞的鬼?当然不是鲁国人,虽然是他们记录下来的,但他们不可能亲眼见到这件事,那答案就很明显了,宋国人!那宋国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呢?从结果来看,仲子后做了鲁惠公的夫人。我们可以推断,宋国早就想要和鲁国拉拉关系了,只是苦于没有机会,可是老天不给机会那就自己创造机会,于是一个婴儿的手掌心就出现了这么几个字。仲子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从还未出生就已经注定了往后的命运,可以说在政治斗争中每个人都是棋子。

4、孟子生平事件简介

管子,差不多活了80来岁。老子,生平时间不详,孔子第一次拜访老子的时候,孔子大概35岁,而老子大孔子20多岁,也就是这个时候老子已经接近60岁,可见老子确实高寿。孔子,活到73岁。孙子,大概活到76岁。庄子,大概活到84岁。孟子,大概活到84岁。墨子,90岁左右。荀子,77岁。他们生于乱世,缺衣少食,医疗落后,为什么还能长寿?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八悟道,终归诗酒田园。少点物欲横流,多点乐观自然!​

5、孔子和孟子的平生的主要经历

《清史稿~顾炎武》选读(二)(顾炎武)生平精力绝人,自少至老,无一刻离书。所至之地,以二骡二马载书,过边塞亭障,呼老兵卒询曲折,有与平日所闻不合,即发书对勘;或平原大野,则於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尝与友人论学云:“百馀年来之为学者,往往言心言性,而茫然不得其解也。命与仁,夫子所罕言;性与天道,子贡所未得闻。性命之理,著之易传,未尝数以语人。其答问士,则曰‘行己有耻’,其为学,则曰‘好古敏求’。其告哀公明善之功,先之以博学。颜子几於圣人,犹曰‘博我以文’。自曾子而下,笃实无如子夏,言仁,则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今之君子则不然,聚宾客门人数十百人,与之言心言性;舍多学而识以求一贯之方,置四海之困穷不言,而讲危微精一;是必其道高於夫子,而其弟子之贤於子贡也。孟子一书,言心言性亦谆谆矣,乃至万章、公孙丑、陈代、陈臻、周霄、彭更之所问,与孟子之所答,常在乎出处去就辞受取与之间。是故性也、命也、天也,夫子之所罕言,而今之君子之所恒言也。出处去就辞受取与之辨,孔子、孟子之所恒言,而今之君子之所罕言也。愚所谓圣人之道者如之何?曰‘博学於文,行己有耻’。自一身以至於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自子臣弟友以至出入往来辞受取与之间,皆有耻之事也。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古多闻,则为空虚之学。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吾见其日从事於圣人,而去之弥远也。”冰火岛主人读后感曰:读书以经世致用为要,此宗旨是否起于顾炎武,我等才疏学浅、考证不足,不敢妄下结论。可以确定的是,顾炎武将经世致用之要讲的极为透彻,真可谓是“致广大而尽精微”。“自少至老,无一刻离书。”这一点不少人都能做到,非顾炎武独享。“过边塞亭障,呼老兵卒询曲折,有与平日所闻不合,即发书对勘。”这种做法,恐怕估计难寻第二人。“是故性也、命也、天也,夫子之所罕言,而今之君子之所恒言也。”人是难懂的,人性人心是难琢磨的,研究人之心性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确实不是随便能够破题的。圣人讲心性之学,如孔孟程朱陆王等,当然很有必要。“认识你自己”,这是中西先哲共同关注的问题。顾炎武不以为然的是,“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吾见其日从事於圣人,而去之弥远也。”“博学於文,行己有耻。自一身以至於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这里说的“行己有耻”,就是把自己摆进去,就是马列主义镜子不能只照他人,不照自己。这一点特别重要,又尤为难行。从自己的心性到天下国家,都是学习的内容和目的。这就是经世致用的宗旨。孔孟不敢说,程朱陆王,都是讲究经世致用的,也都是富有实际才干的。就从孔孟而论,至少在主张上也是务实的。顾炎武批评的“以无本之人”和“空虚之学”,是圣人的那些徒子徒孙把经读歪了。这种现象也折射出了一个规律,即凡是只注释和阐释,而不敢质疑和创新的学说传承,都会沦为空谈虚言,甚至是缪谈妄言。《清史稿》把顾炎武归为儒林,后世也习惯于称顾炎武为大儒,其实是不太对的。顾炎武应该是独立于儒林之外的思想家、学问家。#孟子平生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