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胥简介(伍胥简历)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27 21:20:08 浏览
1、伍胥简历

2022年6月26读书记-《吴梅村全集》读吴梅村杂文两卷。其一都是论,包括《尹氏论》、《祭仲论》、《王室卿士论》、《伍胥复仇论》、《宋魏两彭城王论》。见出梅村读史联系时代和身世,且思深。论说谨严,分析透辟。尤其《伍胥复仇论》,明显映射当下。卷二杂文一篇是《郊庙考》,关于祭祀的考证。余下几篇《复社纪事》、《书宋九青逸事》、《清河家法述》可补史传之不足。这三篇都是关于张溥创建的复社的部分历史。《复社纪事》祥叙复社的发生和覆灭,类似社d的历史。《书宋九青逸事》专叙宋玫的个人传记。《清河家法述》写张溥去世后,诸弟子对恶仆陈三其人欺骗孤儿寡母霸占家产的惩戒,可视为张溥的后续传。后一篇《遗安堂答客问》是问答方式的阐述姻亲嫡子的态度。

2、伍子胥简介简单介绍一下

公元年前506,伍子胥攻入楚国都城,得知楚平王已死,由于强烈的复仇心态作祟,竟然将楚平王的坟墓撬开,并且用钢鞭鞭尸了整整300下,以报父兄之仇。伍子胥,名员,字子胥,春秋末期吴国大夫,是中国史书着墨比较多的人物之一,本来是一名历史人物。可要是从中国的盗墓文化史来说,伍子胥也是重量级的。抛开伍子胥掘开了人家的陵墓不说,甚至还要拿着皮鞭,朝尸体发泄,可谓是狠毒的一位掘墓者。伍子胥一家四代人,都是楚国大臣。伍子胥本人也是性子刚烈,年纪轻轻就因为好文习武,有勇有谋而闻名于楚国。然而,后来伍氏家族遭到了楚国太子少傅费无忌陷害,伍子胥的父兄都被楚平王杀掉。而伍子胥得以出逃到了吴国。自此,伍子胥发誓一定要灭掉楚国来报杀父杀兄之仇,因而后来伍子胥便成为了影响吴国兴亡的关键人物。当时伍子胥在逃往吴国的时候,被边境守卫长官发现了。于是,智勇双全的伍子胥上演了一场极其漂亮的心理攻防战,并且大获全胜。后来,伍子胥仅凭一把鱼肠剑和一大批刺客,就把志向远大的公子光扶上了王位,并辅佐其成为了春秋时期的一代霸主即吴王阖闾。伍子胥扶持吴王阖闾上台之后,知人善任,向吴王阖闾推荐了著名的军事家孙武为将,自己也著有兵书,只不过已经失传了。不仅如此,伍子胥还与孙武一起制定了先破楚国,再征服越国的争霸方针。在伍子胥的领导下,吴国军队训练有素,战斗力逐步提升。后来,伍子胥领导下的吴国军队频繁地对楚国使用了袭扰战术,使得楚国军队疲于应付。公元前506年,伍子胥采取趁其不备出其不意的策略,直捣楚国腹地,并指挥孙武攻破楚国城池,成全了吴王阖闾"春秋五霸"的地位。此时,伍子胥也终于找到了为父兄报仇的大好时机。由此可见,伍子胥之所以成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盗掘者,源于其出走吴国之前,与楚平王结下的仇恨。据说,进入楚国的伍子胥想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找到死去不久的楚平王陵墓。其实,一开始,伍子胥找了整整一天都没有找到,只因当年楚平王为了防止自己的陵墓地址被人知晓,便下令把参与修建陵墓的工匠全部杀死了。不过,有一个老工匠侥幸逃脱了。因此,在老工匠的指点后,伍子胥才得以顺利地掘得了楚平王的陵墓,把他的尸体挖了出来,当即用鞭子抽打解恨,一直抽了整整三百下才停下来,这就是"鞭尸三百"的典故。伍子胥掘墓鞭尸的行为,是极端复仇行为的表现。《吴越春秋》中的《阖闾内传》中记载了伍子胥掘墓鞭尸的残忍行为。一时间,楚国百姓都知道了伍子胥极强的复仇心。不仅如此,伍子胥掘墓鞭尸一事在司马迁的《史记》当中也有记载,但司马迁觉得伍子胥的行为太过了,称"怨毒之于人甚哉"。不过,司马迁的》伍子胥列传通篇写得正是伍子胥的那股狠劲儿,当然这也是司马迁为中意的。毕竟伍子胥与司马迁的生长环境十分相似 祖父辈都是具有深厚的文化修养。而司马迁承袭世职,在开始撰写《史记》的时候,也没想到会遭遇"李陵之祸"。一定程度上来说,司马迁和伍子胥一样,也是靠着一股子狠劲儿才坚持活了下来,更是凭借着那股狠劲儿,穷极一生终于完成了鸿篇巨制《史记》。可以说,司马迁的努力,绝不亚于伍子胥。正因如此,司马迁对于伍子胥并没有厌弃之感,倒是有几分隔着时空的知音的感觉。与此同时,现代学术界还引发了强烈地"鞭尸"、"鞭坟"之争,甚至认为伍子胥当年根本没有鞭尸,而只是鞭打了楚平王的陵墓。只可惜,楚平王的墓现在已经荡然无存,史书上对此事的记载又不怎么周全,因此事情的真相已经是一道永远无法解开的历史之谜。不过,即使是如此。伍子胥是鞭尸复仇的开山鼻祖,后人很多都效法伍子胥鞭尸。而伍子胥鞭尸之后,也一时间走向了自己人生的巅峰。不久之后,伍子胥被封为了相国公。吴王阖闾去世之后,伍子胥又接着辅佐吴王夫差。后来,在伍子胥的带领下吴国打败了越国。可吴王夫差并没有采纳伍子胥乘机灭掉越国的主张,渐渐地让越国强大起来了。面对这种情况,伍子胥只能劝谏吴王夫差先攻打齐国,可吴王夫差根本不予理睬。此时的伍子胥深知,吴国日后一定会被越国灭掉,只能提前把自己的儿子交给了齐国的鲍氏照看。没过多久,伍子胥就被诬陷外通齐国,终只能被逼自杀身亡。值得一提的是,伍子胥被赐死之前,是十分从容镇定的,甚至扬言死后希望把自己的眼睛悬挂在城门上,他要亲眼看着越国灭掉吴国。果不其然,就在伍子胥被赐死十年之后,越国就灭了吴国,伍子胥的预言成为了现实。不得不说,正是应了那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楚平王杀害伍子胥的父亲和兄弟, 后被伍子胥鞭尸。而伍子胥鞭尸楚平王之后却又落得了个被逼自杀的悲惨命运,可悲可叹啊!

3、胥怎么读

伍子胥,是楚国人,却是率领吴国人打下了楚国,没有人骂他楚奸,反而赞扬他的文人很多。这是因为,古代是家国天下,家在第一,国在第二,天下是第三位。可在当今,国家,国在第一位,家在第二位。现在倡导国家观念,为了国家舍弃小家。可在古代,家的概念,在国之上,没有家如何有国#伍胥简介#

4、伍胥乘潮

前484年,伍子胥被吴王夫差赐死。临死前,伍子胥告诉朋友:“等我死后,你们要把我眼睛挖出来,挂在城门上,我要亲眼看着越国攻灭吴国!”夫差听说伍子胥这等嚣张之词,极其愤怒,命人将伍子胥的尸体挖出来,装在笼子里沉到了钱塘江里。可惜,一代名将就这样悲惨落幕。伍子胥本是楚国人,原名员,父亲伍奢担任太子太傅,费无忌担任少傅。费无忌与太子熊建不合,不肯效忠于太子。楚平王派费无忌去秦国迎娶美女孟嬴嫁给太子,费无忌见孟嬴长得太漂亮,劝楚平王将她占为己有。楚平王好色,看见孟嬴动了心,听费无忌谗言,霸占太子的未婚妻孟嬴,生下儿子熊珍。太子熊建心有不满 ,但碍于父亲的面子,只能忍气吞声。费无忌干了亏心事,觉得太子继位后不会饶恕他,索性彻底背叛太子,在楚平王面前诋毁太子说:“太子因为娶妻的事,一直对您怀恨在心,恐怕会对您不利,请您早日裁决。”楚平王听信费无忌谗言,派太子熊建带兵去城父邑驻守,远离都城。尽管太子已经被疏远,费无忌还是不放心,他又对楚平王说:“我听说太子对您怨气越来越重,现在他驻守边疆,手握重兵,一旦和诸侯勾结成势,一定会威胁到您,请大王三思。”楚平王觉得费无忌言之有理。为了彻底打消疑虑,永绝后患,楚平王派城父司马奋扬去诛杀太子。奋扬不忍心下手,提前通知太子逃命。太子熊建被逼无奈,逃往宋国。太子逃走以后,费无忌又将矛头转向太傅伍奢。费无忌上奏楚平王:“伍奢是太子亲信,他的两个儿子一个叫伍尚,一个叫伍员,都有才华。他们将来一定是国家大患,不可不除。您可以让伍奢叫他们来都城,然后将他们父子三人一网打尽。”楚平王觉得此计甚妙,派使者去召伍尚、伍员。使者告诉兄弟二人,只有听命前往都城,父亲伍奢才能活命。哥哥伍尚忠厚老实,为了见父亲,同意前去。伍员认为去都城父子三人都得死,与其白白葬送性命,不如活下来替父亲报仇。于是,伍尚去了都城,伍员逃走。结果可想而知,伍尚刚到都城,楚平王就下令将伍奢、伍尚一起处死。伍员逃出来后,去宋国追随早先逃出来的太子熊建。从此,效忠楚国的伍员消失了,心中充满仇恨的伍子胥踏上了复仇之路。到了宋国,正值宋国内乱,伍子胥又与熊建一起逃到郑国,郑国人对他们友好。接着,二人又逃到晋国,晋顷公对熊建说:“听说郑国信任太子,我想请太子返回郑国,与我里应外合,攻取郑国。取下郑国,它就是你的了。”太子心动,返回郑国,准备借机行事。结果,因被下人出卖,太子还没动手,就被郑定公处死了。伍子胥见大势不好,带着熊建的儿子熊胜逃到了吴国,成为公子光的智囊。公子光有夺取王位的想法,伍子胥将刺客专诸推荐给公子光。然后,伍子胥与熊胜回到乡下,隐居起来,种田度日。前516年,楚平王去世,儿子熊珍即位。趁楚国国丧之际,吴王僚派两位公子率兵攻打楚国。楚国有所防备,二位公子被楚国切断后路,无法返回吴国,导致吴国国内空虚。趁此良机,公子光派专诸刺死吴王僚,自立为国君,即吴王阖闾。阖闾立刻起用伍子胥,与他共商国是。当时,从楚国逃到吴国的臣子不止伍子胥一人,还有一位叫伯嚭。伯嚭的父亲和祖父也被楚国杀害,他对楚国的仇恨不亚于伍子胥。伍子胥将伯嚭引荐给吴王,受到重用。前512年,阖闾用孙武为将,伍子胥、伯嚭为副将,进攻楚国,得胜而归。之后两年,吴楚数次交锋,吴国屡战屡胜,但吴国始终没有攻打吴国的都城郢都。前506年,吴王阖闾命令军队猛进猛打,攻破郢都,楚昭王熊珍弃城逃跑。伍子胥找不到楚昭王,为报父兄之仇,他掘开楚平王的坟墓,鞭打尸体300次,以泄心头之恨。阖闾有孙武、伍子胥辅佐,吴国的军事力量发展如日中天。不断的胜利冲昏了阖闾的头脑,酿成了悲剧。前496年,吴国进攻越国,阖闾受伤,不治身亡。阖闾死之前告诉太子夫差一定要给自己报仇。前494年,夫差发兵对越复仇,将越王勾践围困在会稽山上。勾践派大夫文种带着厚礼去结交吴国太宰伯嚭,表示自己愿意成为吴王的臣子,让伯嚭在吴王面前替自己说说话。伯嚭收了越国的好处,劝谏夫差接受勾践的投降。伍子胥劝夫差杀死勾践,斩草除根,然后再作其他打算。夫差好大喜功,不肯听伍子胥的谏言。伍子胥一再坚持,夫差越来越厌烦他。伍子胥觉得吴王不听谏言,早晚会灭亡,便将儿子送到齐国托付大夫鲍牧照顾。伯嚭因此事,向吴王诬告伍子胥私通外邦,居心不良。夫差大怒,处死伍子胥。夫差不听伍子胥劝告,没杀勾践。结果,勾践卧薪尝胆几年之后,趁夫差北上会盟,发兵攻打吴国。夫差回师救国,被勾践打败。勾践不像夫差一样糊涂,没给夫差喘息的机会,直接处死了夫差。事情发展的结果证明,伍子胥的预言完全正确。伍子胥当初认为伯嚭有同样的遭遇,出于同情心,帮助伯嚭上位,但终伯嚭却间接害了他,这是伍子胥万万没有想到的。如果伍子胥能像孙武一样选择在恰当的时间退出,也许他会有一个更好的结局。

5、伍胥拼音

伍《百家姓》第89位。伍氏正宗来源:据《玄女兵法》等书所记,远古时期黄帝有一位大臣名伍胥(注意是名),他本为芈姓。伍胥家族传到春秋时候,楚庄王有个谋臣伍参,传说就是伍胥后裔,此后伍参的后裔子孙以先祖伍胥的名字为姓氏,世代称伍氏至今,史称伍氏正宗。伍胥就是伍姓始祖。

6、伍子胥逃国

楚人伍子胥为什么在湖北毫无存在感,湖北人对其毫无好感?楚人伍子胥是一个被仇恨冲昏了头脑的名将,但品行差了很多!伍子胥全家被楚平王冤杀,他一心复仇,后他也成功复仇了!但他采取的手段是侵略故国,带领吴军在楚国大肆烧杀抢掠、杀人放火、强奸破坏,对楚国民众犯下了滔天罪行!倒行逆施必受殃:终伍子胥被杀,吴国迅速灭亡,可谓天理难容!

7、伍胥历史

端午节的起源。端午节初是为了纪念伍子胥而设立,但今天人们普遍纪念屈原而非伍子胥,这是为什么呢?伍子胥和屈原都是战国时期的楚国人,但他们的命运和选择却截然不同。伍子胥因父亲和兄长被楚平王杀害,逃亡到吴国,辅佐吴王阖闾攻打楚国,终为报私仇而掘墓身亡。屈原因忠于国家被贵族排挤,被流放至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楚国被秦国攻破,屈原悲痛万分,投江自尽。伍子胥和屈原的对立,是复仇与忠诚的对立,是暴民与顺民的对立,是坚持个人主张与维护国家利益的对立,是“烈丈夫”与“圣人心”的对立。从历代掌权的君王的角度看,他们自然更喜欢屈原而非伍子胥。如果百姓都像伍子胥一样,那他们的皇帝就太危险了,只有都像屈原一样,他们的皇帝才会觉得安全,所以在端午节,人们都去纪念屈原,而忽略伍子胥。

8、伍子胥的历史

1962年,江苏溧阳,1村民急匆匆跑回家,一把把媳妇拉进屋里,媳妇气得脸通红,捶打着他:“大白天的,你作啥妖!”村民不说话,从口袋掏出一小东西,媳妇惊叫起来:“是金子!”他一把捂住了媳妇的嘴巴。这个村民叫董法清,这天给村里清理鱼塘,突然他看见淤泥里有个东西闪了一下,连忙捡起来一看,是个石子形状的东西,他用手指搓了搓,竟然泛着金光!他看了看四下无人,赶紧把小金块放进口袋,急匆匆回了家。他气喘吁吁跑回家,一把把媳妇拉进屋里,于是出现了开头一幕。媳妇看见老董手里的金子,忍不住尖叫,被老董捂住嘴巴。“你小点声,小心被人听见!”老董埋怨妻子。妻子吐了吐舌头,悄声问老董:“这是哪来的金子?”老董一脸得意:“我捡的!”就把经过说了一遍,妻子兴奋的脸都红扑扑的。她一把夺过老董手里的金块,还沾着些许的淤泥,连忙打了水清洗,这下看得更清了,只见这个金块小小的,像颗瓜子,阳光下金灿灿的,闪着光。媳妇开心得几乎要跳起来,抱着老董在他脸上亲了一口:“老董,你真能干,这下,我们发财了!”接着,老董私下里找了个买主,竟然卖了120块钱!一家人好好的改良了一下生活。媳妇还给老董打了一壶好酒,庆祝了一番。打那以后,老董争着去清理鱼塘。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3年后,老董竟然又在鱼塘捡到了一块金瓜子!媳妇惊讶地张大了嘴巴,她难以置信,这样的好事,竟然还能碰见2次!她对老董说:”听说现在人家有钱人都把钱存到银行里,这次我们也把金瓜子卖给银行吧,说不定能卖高价。”到了银行,工作人员翻来覆去地看这个金瓜子,看得老董心里直发毛。”这金子是哪来的?”工作人员问。老董紧张得头上直冒汗。他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连扯谎都不会,只好一五一十地说了经过。银行工作人员打了个电话,很快,文化馆的工作人员赶到,原来,近几年陆续有人捡到金块,引起了文化馆的注意。在老董的带领下,考古人员来到鱼塘边,又把旁边的河道进行了清理,果不其然,竟一下子找到了10几块金瓜子!专家们兴奋不已,随即对这些金瓜子进行了细致的研究。金瓜子当中,有的方,有的圆,有的还带着花纹和图案,专家对其中一颗进行了测量,金瓜子长0.9厘米,宽0.6厘米,高0.3厘米,重1.7克。经考察研究,专家有了惊人发现,原来这金瓜子来自于2000多年前,是春秋时期的楚国货币!这时,文化馆的一位专家激动地说:“原来,这不仅仅是一段美丽的传说,这下有物证了!”原来,在溧阳当地,流传着一个古老的传说。公元前522年,楚平王被人蛊惑,听信谗言,杀害了伍子胥的父亲和兄长。还要对伍子胥赶尽杀绝,伍子胥连夜逃出。伍子胥逃往吴国,一路上水米未进,精疲力尽,到了溧阳濑水边时,他已又累又饿,奄奄一息。这时恰好有1女子在江边浣纱,看伍子胥倒在地上,她焦急万分,看了看,手边只有浣纱用的浆糊,情急之下,拿给伍子胥充饥。获救的伍子胥千恩万谢,但他还有顾虑,怕追兵赶来,临别时他再三叮嘱浣纱女,不要跟任何人说起刚才之事。谁知伍子胥刚走了没多远,只听得扑通一声,回头一看,竟是浣纱女抱着一块石头,跳进了水里!伍子胥被眼前一幕惊呆了,他没想到,浣纱女竟如此刚烈。他眼含热泪,咬破手指,在石头上写下:”尔浣纱,我行乞;我腹饱,尔身溺。十年之后,千金报德!"他暗暗发誓,待成功出头之日,一定来报答恩情!果然,16年后,伍子胥成为吴国的相国,他伐楚成功,掘了楚平王的墓,并将其鞭尸,为父兄报仇成功。在返回途中,他又来到濑水边,把三斗三升金瓜子,洒在江水之中,以此来祭奠浣纱女。公元756年,李白游溧阳,在县令郑晏请求下提笔写下《溧阳濑水贞女碑铭 并序》:“伍胥东奔,乞食于此。女分壶浆,灭口而死。声动列国,义形壮士。”伍子胥和浣纱女的故事,在溧阳当地几乎人人传颂,家喻户晓,人们都敬佩浣纱女的信义之举,为了遵守诺言,不惜舍身,也敬佩伍子胥知恩图报的举动。现在,老董发现的金瓜子,其实就是当时伍子胥撒入江水里的金瓜子,老董的发现,无意中为这个传说,增添了有力的佐证。老董打算卖给银行的金瓜子,也被收回,获得了60块钱的奖励。如今,在溧阳博物馆里,珍藏着一枚金瓜子,也就是楚国的货币,郢爰,成了国家三级文物,向人们无声的讲述着这个知恩图报的故事。#伍胥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