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生角简介(秦腔生角戏分为哪些)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27 22:13:51 浏览
1、秦腔生角戏分为哪些

二十年前哥哥的一跃成为绝唱,今天又到愚人节,真的希望那只是哥哥隐退江湖的一个传说。可是哥哥却再也没有回来,对待自己和拥护他的粉丝够残忍的了。纵观哥哥的气质始终有一种忧郁感,今天说到哥哥就得从他的童年说起。张国荣祖籍广东,1956年9.12出生于香港,头衔可不少,歌手、演员、音乐人、粤语歌手。1969年留学英国,起先张国荣并不是学习跟文艺有关的专业,大学时他学习的是纺织专业。大学一年级随着家庭突遭变故:父亲中风,张国荣学业未完成,返回香港。1977年进军歌坛,曾经获得电视歌唱大赛香港区亚军,1979年推出个人首张粤语唱片《情人箭》。83年推出粤语专辑《风继续吹》其中同名主打歌《风继续吹》成为张国荣受欢迎的歌曲之一。85年他在红馆连开十场个人演唱会,破了香港歌手初次开演唱会的场数记录。2003年,获得华语传媒大奖追颁的“终身成就奖”,以表彰他对华语流行音乐的贡献。1993年张国荣参演了电影《霸王别姬》,并在影片里面反串扮演了虞姬这个戏里戏外忠贞不渝的女子,该片获得了法国嘎纳电影节高大奖“金棕榈奖”。时代杂志认为,该片是整个九十年代中国好的电影之一。张国荣扮演的旦角程蝶衣哀怨专一,爱“她”的霸王如痴如醉,至死不渝,任由时代变迁一腔热血向小楼(剧中生角:楚霸王),可惜在那个疯狂的年代,蝶衣却错付了爱情,小楼在高压下对蝶衣变节了。就张国荣扮演的蝶衣来说恐怕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反串的天花板,演技的巅峰时刻。他扮演的程蝶衣以压倒一切的态势秒杀众人。哥哥这个人太注重自己的形象了,艺术形象,他容不得自己的衰老,不愿意自己留给世人日渐老去的样貌,不愿意他少年感一天天的流逝,还有作为演员特有的焦虑感,都一步步击垮了哥哥的内心。风华绝代的哥哥,您的粉丝们多么希望您哪一天从地球的哪一端突然冒出来,说原来哥哥消失只是个传说!#戏生角简介#

2、秦腔生角戏唱段

“我这个假皇帝还能有个座,可真皇帝却只能站着。”就因为戏子的一句戏言,慈禧太后破了个规矩。此话一出,台上台下的人惊出了一身冷汗,明眼人一听,这不是在讽刺慈禧吗?下一刻,慈禧太后皱了一下眉头,回头看了眼光绪皇帝,指着凳子说:“坐吧!”慈禧继续听她的戏,并没有当回事。而台上的人依然面不改色,该怎么唱还是怎么唱。什么人这么有胆色,连老佛爷也敢戏弄。这人叫刘赶三,是天津人,清末富传奇色彩的一代丑角。经过几年在丑行的摸爬捆打,他所演的人物无不幽默风趣。舞台上插科打诨、随时抓哏,运用得游刃有余,只要是他的戏,每每爆棚。戏唱得好了,找他搭戏的戏班也多起来,一天赶三个场子都是常事,后来有人戏称他“赶三儿”,他不但不介意,反而把刘赶三作为了自己的艺名。刘赶三的本名叫刘保山,但他初可不是梨园出身。他家祖上是做中药生意的,希望他能用功读书,将来考个功名,光耀门楣。当他准备在仕途上有一番作为时,奈何屡考不中,这也让他看清了清朝政府的腐败。官场失意,他只好另辟人生之路。要说这京剧真是国粹,那时候的人都能哼上几句,唱两口。刘赶三没事就爱逛个戏园子,渐渐把自己发展成了票友,家里生活优越,不用他养家糊口。既然科举没戏,改行唱戏得了。开始时,他从师学艺,学习老生,京城的生角名伶云集,自己什么时候能唱出个名堂来啊!随即决定改攻丑角。不要小看丑角这一行,丑角的戏份虽然不多,但是在行当里它的地位却是高的,有“无丑不成戏”之说。按照规矩,丑角没有化妆勾脸之前,甭管你多大了角儿是不能化妆的。自从入了丑行,他潜心研究角色的台词唱腔,揣摩角色的走位身段,本身自己文化底子又好,根据剧情自编自唱信手拈来。他的嗓音清亮,念白脆爽,从而改变了丑行“重念不重唱”的惯例。他的拿手戏《探亲家》曾名噪京师,戏中他有一个绝配搭档:毛驴墨玉。墨玉通体黑色,只有四蹄白毛,有灵性。刘赶三每演出此剧时,就骑着真毛驴,上台时墨玉不惊不惧,听从指挥,切合剧情。观众大为惊奇,每演此剧,必往观看,必叫满堂,刘赶三因此声名大振。出了名之后,喜欢听戏的慈禧太后,经常安排刘赶三的《探亲家》进宫表演,等级森严的皇宫也破例允许他牵驴进宫。这次刘赶三进宫为慈禧太后唱《十八扯》,看到台下慈禧坐着听戏,身旁服侍茶水的是道光皇帝,就气不打一处来。忍不住自己加了一句台词:“我这假皇帝还能有个坐呢!看那边那个真皇帝,只能站着连个座也没有。”台词里没这句啊!赶爷儿又加戏了。大家哆哆嗦嗦看着慈禧太后。没成想,慈禧太后不但没怪罪,还让人给道光皇帝备了座。因为他的这句话,道光皇帝听戏时终于有了座位。只要他看不惯的,上到大臣亲王下到街头百姓信手拈来。在清末时期那个不甚清明的时代,像刘赶三这样不畏权贵,敢于抨击时弊的人,真是难得。正如二北先生对他的评价:“一身是胆,铁骨纲肠。”作者:安编辑:十二

3、泉州提线木偶戏生角

京剧生角-《四进士》的宋士杰

4、秦腔生角戏教唱

京剧净角和京剧生角邮票,一个色彩浓烈,一个色彩淡雅,京剧人物设计得跃然纸上,生动传神,可惜生不逢时,属于编年票,要是早三十多年发行就好了,呵呵。

5、秦腔生角戏都有哪些

兰州秦腔的主要特征(二)兰州秦腔声形兼备而侧重形《陇上优伶志》将秦腔的这种“形”称之为“做派”,说“学梆子,首以作派为主,一举手一投足,皆须跟定锣鼓弦索之板眼,不能任意出入”。陕甘秦腔虽然唱、念、做、打皆其基本功,但是各有侧重。概而言之,陕西秦腔重唱工,甘肃秦腔重功架做工,至今犹然。据20世纪50年代出版的《秦腔纪闻》(作者王绍猷)记载,陕西秦腔重声腔,以“声似钢铃,喉如铁笛”为标准,演唱时,“白口清晰,一气呵成”,“ 每字出口,如珠断索”。对于“嗓音不清 ”的演员,“未能使人十分满足”。《陇上优伶志》对兰州秦腔的做工和功架的描写,则很多。如名伶三元官“在兰州,官绅各界,倾动一时。某日演靠把戏 ,始时有一过场,喜谓同人曰:‘吾不出一声,将令台下三叫好焉。’已而出场时亮相,高举一足作‘朝天蹬’状,台下掌声雷动。入场时举手中械凡作三势,台下喝彩声如暴雷吼矣”。引文中的靠把戏,就是武生武净戏,一般少有唱念,以做功取胜。所以,出场时搬朝天蹬,入场时“手中械凡做三势” 。这三者,《拆书》伍贠之三尻子,《潞安州》陆澄之三杆子,《老君堂》程咬金之三斧子,《火焰驹》艾谦之三鞭子之类。 又,三元官“生平绝技专在眼工,每演大净,神威慑人,观者凛然。或一发怒,则双睛突出,光焰烨烨,全场为之失色”。这些绝活,在咸同间就深受兰州观众喜欢。三元官的眼工,福庆子的膝步,桑旦之八种步态,陈明德之使械等,俱为一时绝技。其后,兰州秦腔的每一传人,都继承了这些绝技。可见,做派在兰州戏迷中十分崇尚。兰州秦腔重视做派,绝非轻视唱功,而是声形兼备。《陇上优伶志》记载了许多名伶的唱功,如名伶“福庆子因病倒喉,遂改行向元官习演生角净角,终因喉音太窄,唱工梢逊,然台容功架仍独得秘传”。三元官“幼知书,于汉唐历史及诸小说靡不通晓。其于戏也,无论文生、武生、花面、小丑,悉能精到,其说白、唱工、台容、身架,俱妙臻极顶”。如“《访将》一剧,其戏专工说白,自元官演之,风流跌宕,口齿清脆,写莱公机敏滑稽身份,真不啻下颊上三毫”。再如《陇上优伶志》在记述名伶桑旦时,先叙述其自身特点,“虽以大嘴著名,而演唱时绝不显露,以其喉音自如,无须张吻用力故也。桑生赋异秉,广额丰颐,色白腻如凝脂,目巨而灵动,化装后丰容盛鬋,俨若千金闺范,无复小家碧玉态。至身段之修短适中,仪观之雍容大雅,难昔人所谓天然自成者,庶足以当之”。对他的“喉音之妙,送字之真,并世无两”则以作者所见之名伶如谭鑫培、郭宝臣、刘洪升、梅兰芳等相比较,得出结论,说“而轻松爽脆,如并剪哀梨者,则桑氏可谓独树一帜”。为何桑旦能“独树一帜”,作者又以民国七八年,在北平见到的坤角名新兰芳相比较,说“其喉音之清脆,颇有类桑氏处,而和平宛转、余韵绕梁之致,犹有逊焉。且一则秦腔,一则皮簧,一为男角,一为坤伶,故不能吻合无间耳。盖新兰芳之声如莺簧,以浏亮胜,然每度一曲,意随声尽,不复耐人寻味。桑氏则以梆子高亢之调,而能抑扬顿挫,缠绵尽致。故聆桑氏之音,初觉平平,不见佳处,入后则愈趋愈高,虽急管繁弦,而字真韵响,绰有余力,所谓大珠小珠落玉盘者,庶几近之。迨至落板数腔,故作回旋而有弦外之音,使人作三日思,始信昔人谓余音绕梁三日不散者,非虚语也。惟其轻松爽脆、毫不费力者,则二人有同焉。桑氏之声调有如此,而尤有绝世之特长,则喜怒哀乐,随境转移,而尤善于凄凉悲惨之‘苦情戏’”。用桑旦的话说:“吾每扮一人,即觉化身为彼,不以其为假。”桑旦还特长拉腔:秦腔中有极细极高之音,俗谓之“拉腔”,又曰“嘎调”,或在起句之下,或在曲之正中,唱秦晋梆子者咸习之。其腔有“十三倒”“麻鞋底”等诸名目,能此者虽多,而工之者特鲜。以其非天然之喉音,不能随意以出也。桑之喉音既妙,尤擅长于此腔。

6、秦腔生角戏大全

“梅兰芳是伪君子,杜月笙是真流氓。”孟小冬在晚年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评价了自己的两任丈夫。被尊称为“冬皇”的京剧名伶孟小冬先是和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成亲,两人离婚后,孟小冬又嫁给了上海青帮大佬杜月笙。孟小冬两次婚姻,却两次为妾,一生无儿无女。孟小冬,1908年出生于上海的梨园世家。祖父孟七出身徽班,擅演文武老生兼武净,父亲、伯、叔都是京剧演员。在家庭氛围的熏陶下,孟小冬不出意外地走上了唱戏的道路。她7岁开蒙学唱老生,8岁在上海登台,她的扮相威武、神气,唱腔端严厚重,坤生略无雌声。时评她"扮相俊秀,嗓音宽亮,不带雌音,在坤生中已有首屈一指之势"。1919年12月13日晚,年仅12岁的孟小冬在上海大世界客串《击鼓骂曹》轰动。回了后台,只见一位30岁模样的男子,手提花篮,开口说了声:孟大小姐,阿拉杜月笙这厢有礼了。这是孟小冬第一次和杜月笙的见面。那时上海大世界是黄金荣旗下的戏院,作为手下的杜月笙经常出入,身为老戏迷,他很快发现了孟小冬不凡的资质,又听说这女孩小小年纪,就有这般修为很是钦佩。他告诉孟小冬她现在的戏路太杂,不妨试试文武老生,北平已经有了“新谭派”,孟小冬应该拜他们为师,进一步提高技艺。杜月笙的话 孟小冬记在了心里。1925年,她作出了北上学习技艺的决定。临行前,通过杜月笙的帮忙孟小冬在上海百代唱片公司灌制了《逍遥津》、《捉放曹》等唱片。作为纪念,这些作品后来成为了早的海派唱片,现如今,已成为珍贵的京剧文化遗产。初到北国的孟小冬,频繁演出于京津两地,参加永庆社、庆麟社、崇雅社等坤班演出。18岁的她正值豆蔻年华,聪明伶俐,台风演技也是精彩,一时成为风靡全城的红角。当时在北平,红的旦角是有“伶王”之称的梅兰芳,以男性扮女人;红的生角是孟小冬,以女性扮男人。乾旦坤生,颠倒阴阳。有好事者大力促成他们合作演出了《四郎探母》、《游龙戏凤》,男女角色颠倒,演来精彩而又富于罗曼蒂克,一时成为轰动剧坛的佳偶。孟小冬和梅兰芳因戏结识,两人配合默契,台下相互倾慕。1927年,炙手可热的孟小冬放下了一切传统礼仪,没有花轿,没进家门,甚至连名分有也没有,毅然搬进了缀玉轩,嫁给了梅兰芳。然而这一举动引起了一位狂热粉丝王惟琛的强烈不满。他持手枪闯入缀玉轩想要找孟小冬讨要一个说法,而梅兰芳的朋友张汉却因此无辜丢了性命。这件事情加之梅兰芳二太太的冷嘲热讽和排挤,梅兰芳开始疏远孟小冬。直到梅兰芳的母亲去世,身为儿媳的孟小冬本该去吊唁,却被家人硬生生的拦在了门外。此时的孟小冬心灰意冷,她登报声明,从此和梅兰芳了断婚姻,再无任何瓜葛。在离开前夕,孟小冬向梅兰芳索要了四万分手费,在杜月笙的过问下,梅兰芳终卖掉了一处房产才得以付清这笔钱。在经历一段时间的消沉之后,孟小冬重返她酷爱的戏台。1937年,孟小冬受闺中密友姚玉兰相邀来到了上海。姚玉兰是杜月笙的四姨太,早年间唱戏,婚后就一直相夫教子,她知道杜月笙迷恋孟小冬,于是想要促成这一桩好事。上海沦陷后,杜月笙表达了想带孟小冬去香港避难的计划,但孟小冬拒绝了,她独自回到了北京。1947年,杜月笙借着自己生日的机会相邀孟小冬到上海小住。孟小冬到了上海后便住进了杜公馆,在杜月笙和姚玉兰的双重攻势下,一直孤苦无依的孟小冬终被杜月笙所感动,决定嫁给杜月笙。1950年,杜月笙不顾家人的阻挠,坚持要与孟小冬补办一次婚礼。婚礼当晚,形销骨立、63岁的新郎杜月笙从他那病榻站起来,穿起了长袍马褂,头戴礼帽,由人搀扶着站在客厅中央,42岁的新娘孟小冬着一件崭新的滚边旗袍依偎而立。就这样,孟小冬成为了杜月笙的五姨太。次年,杜月笙离世,在他去世后,孟小冬独居香港,深居简出,专心教授弟子。1967年,孟小冬因亲友均在台湾,为避免孤寂,便由香港转迁到台北定居,闭门静养,由绚烂归于平淡。1977年,孟小冬突发肺气肿和心脏病去世。孟小冬与梅兰芳因戏生情,但始终未得名分,终凄惨收场,而她与杜月笙之间,既有江湖人的义气,也是有真感情的。

7、

极限片欣赏:《京剧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