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79年,苏轼被御史台抓走了。妻子王弗气冲冲地说:“这都是写书招惹的,你乱写东西有什么好处?倒是让我们一家人跟着担心受怕!”边骂边焚烧了苏轼的手稿。宋神宗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三月,苏轼被调往湖州。按照惯例,他写了封《湖州谢表》,向皇帝上表谢恩。苏轼的个性是,看到不利于民生的现象,他不说出来心里就不痛快。但之前因为心直口快,他吃过几次亏了。现在,苏轼不敢直接表达,但他又不吐不快,就把谏言写进了谢表里。他的弟弟苏辙提醒他:“哥,不要这么高调,现在没人照着咱们了,当心被小人抓了把柄。”苏轼不当回事,这次他给皇帝的谢表里,提到了李定和舒亶(chan)。这两个人原来是王安石门下的得势之人,自从王安石败落之后,他们转向新的掌权者。苏轼看不惯这两个小人,居然把他们写进了谢表里。李定和舒亶知道了后,心里十分惊慌,开始找机会报复苏轼。同年六月,苏轼才到湖州三个月,就被一位御史台告了。这位心术不正的御史台是被李定和舒亶收买了,他从苏轼给皇帝的谢表里挑出了四句话,无中生有,说他不忠于君。几天后李定和舒亶也先后状告苏轼,说他的诗词作品里写了很多讥讽朝廷推行青苗法的话。当时神宗在位时力推青苗法改 革,结果导致民怨四起。苏轼任地方官时,亲眼见到了变法给老百姓带来的苦难。所以,他把这些写进了他的诗作里,恰恰成了小人的把柄。神宗皇帝看了心里十分不舒服,心想:我一心要做点政绩出来,你却暗中散播谣言,是何居心呢?那些小人们看到神宗的神情,明白了皇帝对苏轼有想法了。于是,李定和舒亶趁热打铁,把苏轼的诗歌全部翻了出来一一查阅,又找到了许多所谓的错处。其中有一首诗是写柏树的,有两句:“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蜇龙知。”他们认为是对皇帝的大不敬,因为龙是皇帝的象征,而当今皇帝正在位,应该说龙在天,怎么能说龙在九泉地下。苏轼面对大部分的指控,都坦白承认在诗里批评新政,表达了对新政的不满、失望,甚至是愤怒,他列举了许多新政危害地方老百姓的灾害实情。而那些别有用心的人只会断章取义,告诉皇帝苏轼承认诋毁朝廷和新政,但对新政的不足和危害却只字不提。皇帝下令逮捕苏轼。抄家时,苏轼的妻子王弗气冲冲地说:“这都是写书招惹的,他乱写东西有什么好处?倒是让我们一家人跟着担心受怕!”然后焚烧了苏轼的手稿,很可惜啊,留存至今的只有三分之一了。在押解途中,苏轼想跳江自 尽,一了百了。但他知道自己的案子会牵连家人和一大堆朋友,他还是要当面向皇帝说清楚这些事。想到这些,他只好先委屈求全。8月18日,苏轼到京,被关进御史台的皇 家监狱。儿子苏迈每天去给他送饭,他们约定好,平时只送蔬菜和肉类。如果听到了坏消息,那这天就会送鱼。有一天,苏迈有事离开京城,就托朋友去送饭,忘记告诉朋友暗号了,那朋友送去了熏鱼。苏轼一看大惊失色,知道自己凶多吉少了。苏轼就写了两首诀别诗,一首给弟弟苏辙,请他代为照顾家人。另一首写给神宗,表示以前受先帝仁宗和现在神宗的皇恩浩荡,无法感激图报,今天这样的结局,是自己的过错。写完后,苏轼安心等死了。狱卒按规矩必 须把犯人写的只言片语,都要呈交上司。恰巧,里面有崇拜苏轼的人,就把这两首诗直接呈给了神宗皇帝。神宗看了,一时间心绪难平。就在此时,神宗的母亲曹太后病得快不行了。临终前,曹太后拉着神宗的手说:“我现在还都记得,苏轼兄弟中了进士那天,先帝仁宗高兴地说,他为子孙得到了两个相才。现在苏轼因写诗而获罪,在我看来是小人的陷害。他们在苏轼的政绩上找不出毛病,只能钻空子用他的诗来定罪。你千万不能中了小人的计谋,那样老天爷会动怒的。”神宗抽噎着说:“大娘娘,您放心吧,儿臣都记住了。”10月13日晚,苏轼被提审完,回到牢房,倒头准备睡觉。忽然看到一个人走到他身边,往地下扔下一个小箱子当枕头,躺下就睡。苏轼以为是新进来的犯人,也不去管他,自己呼呼大睡起来。清晨,苏轼被人推醒,昨天进来的那个人对着苏轼说:“恭喜!恭喜!”苏轼翻了个身,说:“你向我一个要死的人,道什么喜?”那个人朝苏轼拱手作揖道:“安心睡,别发愁。”说完,拎起小箱子,神秘地走了出去。原来,那个人是神宗派去的。他回去向神宗复命:“我进去之后,苏轼看了我一眼,就睡着了,而且鼾声如雷,睡得很沉,很安静。”早朝,神宗对大臣们说:“我知道苏轼是问心无愧的,这件事就查到这里了吧。”公元1079年的除夕,43岁的苏轼被释放出狱,他在狱中度过了四个月二十天。出狱当天,苏轼积习难改,又写了两首诗。写完,苏轼掷笔笑道:“我真是不可救药!”
2、谢御史的精神古时,一位准女婿收到准岳母邀请去见未婚妻。三天后,准岳母见到准女婿样貌,却神色慌张。未婚妻见了他更是当场自缢身亡。准岳父因此把准女婿给告到衙门,判了他绞刑后却发现这女婿是无辜的。这准女婿叫学曾,父亲是个清官,从小给他订了一门亲事——同县顾家的女儿阿秀。后来父亲病逝,学曾要守制三年,本来就不富裕的家越来越穷。这天家中没米,学曾只好到姑姑家去借。傍晚,家里婆子找过来说:“少爷,刚才顾夫人派人来请,说顾老爷想取消婚礼,夫人想悄悄拿些金银给少爷作聘礼,以促成婚事。”姑妈和学曾听完高兴。但学曾忽然想起自己穿得破破烂烂的,不能见人,于是对表哥说:“表哥能否先借几件衣服?”表哥顿了顿说:“可以,但这么晚去不好,还是留下来等明早早点去吧。”学曾也觉得有道理。第二天他早早起来去找表哥,表嫂却说:“他昨晚不知道去哪里喝酒了,一晚没回来!”姑妈想去他柜子里拿却发现锁上了。表嫂没钥匙,学曾只好在家干等,等到傍晚表哥才回来。学曾还想借鞋,表哥又说有双鞋还在鞋匠那里,明天才能拿到。只能又等一天。第三天终于妥当了,学曾穿戴整齐才赶紧赶到顾家去。去到顾家,通报完,一个管家婆出来招待他,却一见他样貌就脸色大变,急急回了里间。学曾一脸茫然。又一会一位神色慌张的夫人聪里间出来了,是孟氏。她不知为何问了他许多家事。学曾只能一一回答。后她又问:“派人请你三天了,为何现在才来?”学曾说:“我因为患病滞留在乡下才来迟了”忽然有个妙龄少女的声音隔着帘子出来:“你来得太迟了!三天前我还是你的,现在我已不是你的了。”想来这便是阿秀的声音了,但她说的是什么意思?疑惑间,婆子拿了一股金钗和一副金钿出来,只听阿秀说:“这金钗和金钿留给你做个留念,公子另娶他人吧!”阿秀原来是想悔婚啊!学曾不禁恼怒:“什么三天前三天后的!要是这样又叫我来干嘛?”阿秀没有回答。孟氏劝他拿了金钗钿回去。忽然,听见有尖叫声,然后是一阵慌乱的脚步声,有个丫头通报:“夫人!小姐自缢身亡了!”学曾大惊,想:难道是为了悔婚骗人的?却见孟氏差点摔倒,丫头赶忙扶着她,急急走进里面。学曾紧张得踱来踱去。这时孟氏被人搀扶着出来了,哽咽着说:“你来,见阿秀后一眼。”学曾忐忑地跟着进去,果然见到床上一个直挺挺的美貌女子。这是他的未婚妻啊!这是为何呢!学曾大哭。还没哭完,孟氏说:“老爷要回来了,你留在这里怕被牵连到,赶紧回去吧。”一边让婆子把金钗钿塞到他袖中。学曾只好抹着泪回家了。过了几天,忽然,官差闯进他家来,把学曾给抓了!说是顾父报的官,告他收了阿秀首饰还骗她身,三天后又不要她,才致使阿秀自缢身亡!学曾大喊冤枉!但顾家一个园公却说他第一次接到的就是他,知县大人便给他上刑。学曾从未吃过这种苦,哪里受得住,严刑逼供之下认罪了。他被判了绞刑,暂押入牢。在牢里学曾每天以泪洗面,不知道为何顾家这样对待自己,自己明明只见过身亡的阿秀一面啊!为什么!老父亲啊!要是在天有灵,能不能保佑自己?或许真是老父亲保佑了他。六天后,有别人来提审自己,衙役叫他:陈御使。御史边看卷宗,边问他:“金钗钿是初次见面就拿的吗?”“小人只去过顾家一次!”“那认罪书怎么有个三天后?”“那是屈打成招的,大人明察!”“那第一次去的时候阿秀跟你说了什么?为何给你金钗钿?”学曾不敢隐瞒,把阿秀所说的一一坦白。御史眼睛转了几转,又问:“孟氏请人叫你去,为何拖了三日?”学曾便交代了向表哥借衣服而耽搁了三天的事。御史若有所思,问了表哥名字和住址就退堂了第三天他又提学曾去,没想到在公堂之上竟见到表哥!正震惊之时,衙役拿出许多金银首饰呈上,表哥脸色一下子大变,抬头一看御史,他更是吓得跪下连连磕头认罪了。原来,那天表哥用计把学曾留在家里,自己换了新衣,趁着天黑假冒学曾去了顾家,不仅收受孟氏许多金银首饰,留夜时更骗了阿秀身。等学曾再去,她们才知自己被骗,阿秀因此悲愤自缢。表哥当场被打八十大板,判秋后问斩。学曾被当场释放,他重重谢了御史。原来,御史审完学曾,觉得是有人假冒他去骗钱骗财,阿秀才这么说。再听借衣一事,便锁定是他表哥,所以昨天特意扮成商人去他表哥家,然后用计引他用金银首饰买东西。表哥果然上当!隔天,顾父专门带了东西上门向学曾道歉。他不小心听年老的园公说起接待学曾之事,才以为是学曾害了阿秀。孟氏做错了事,也不敢告诉顾父,因而学曾才被抓。故事源于《喻世明言》学曾差点就枉死了。还好有这个明察秋毫的御史!即使已经结案判刑,他还愿意耐心听犯人的辩解,从犯人说的话中抽丝剥茧,找出异常之处,找到突破口!正因为有这样的青天大老爷,百姓的冤屈才得以申诉啊!感谢陈御史!#谢御史简介#
3、书谢御史原文及译文长治市委领导班子书记陈耳东副书记陈向阳常委孙刘琳王志东张利锋杨保春徐东雷呼亚民陈丙骞贺鑫长治市山西省下辖地级市,书记和副书记兼市长是正厅级干部,其余副厅级干部,
4、谢御史者原文谢谢御史的经验分享,对我们想坚持下去的新手小白是无价之宝,希望能够做到御史的成就,就知足了。
5、谢御史是什么人物清朝三品文武官员都有哪些?三品文官副都御史、宗人府丞、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顺天府尹、奉天府尹、按察使。三品武官一等侍卫、火器营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将、护军参将、骁骑参将、王府长史、参将、指挥使。从三品文官通政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太仆寺少卿、鸿胪寺卿、都察院六科掌院给事、顺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员。从三品品武官包衣护军参将、包骁骑参将、王府一等护卫、游击、五旂参将、协领、宣蔚使、指挥同知。砖头才疏学浅,欢迎老师们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