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孔乙己”。念高中时学过《孔乙己》这篇课文,是鲁迅先生的作品。孔乙己给我的印象就是过去读书人的穷酸相,用我们东北话说就是“装”。说起“装”这事,我就想到当今社会上也有不少能“装”的人特别是年轻人。但这些人与鲁迅笔下的孔乙己虽然都穿着“长衫”,可心态却完全不一样。孔乙己是一个落魄的读书人,但还放不下读书人的身段,没钱宁可穿长衫站着喝酒,也不改读书人的“风范”。不过,那时候读书人受人尊重,所以孔乙己才会时时不忘记告诉别人“我是读书人”,时时装着清高。要是放在现在可不行,你读书读到呆头呆脑,可没人尊重你,不说你是傻子就不错了。现在是有钱人受尊重,如果孔乙己穿越到现在,每天穿个脏兮兮的长衫,到饭店弄二两散白酒,吃一碟荤香豆,还满口之乎者也的,肯定会被老板哄出去,人家哪有工夫答理一个要饭的。现在社会上有那么一群年轻人也能“装”,不过他们可没有装读书人的,他们都装有钱人,因为现在是有钱人的天下。我不说那些高学历的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我只说那些家在农村,学历又不高,天天在城里混的这样的年轻人。这些人比孔乙己还能装。本来父母就没啥钱,就算有几个钱儿的人家,也是靠劳动辛辛苦苦省吃俭用攒下的,可他们才不管这些,在城里车开着,饭店下着,楼住着,天天想当老板,干啥啥赔,就是不肯踏踏实实地去工厂做工,去农村种地或学一门手艺,好高骛远,直到把父母的血汗钱榨干为止。有的买卖赔了钱,父母还得给还债。当代的“孔乙己”们更可气。鲁迅笔下的孔乙己是那时读书人的清高,而我说的这群人是年轻人的惰落。没学成谋生的本领,先学会如何享受了。鲁迅笔下的孔乙己的心态应该是痛苦和无奈,而现在这些年轻人的心态是一切都理所当然。
2、鲁迅简介初中课文《彷徨》之《祝福》读后感《彷徨》是鲁迅的一本小说作品集,共收录鲁迅于1924年到1925年这一年期间所作的小说十一篇,其中《祝福》是第一篇,这篇也是我们中学时代学过的课文。《祝福》讲述的是一个离开家乡的知识分子“我”,在旧历年底回到故乡鲁镇过新年,寄宿在本家四叔家,在过“祝福”祭祀时,目睹四叔家的女佣祥林嫂突然在年底死亡的悲剧。《祝福》通过讲述祥林嫂的一生,批判了旧社会封建礼教和制度对人们思想的荼毒,表达了作者对受压迫女性的深切同情。#鲁迅课文简介#
3、小学鲁迅课文我大概是上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知道鲁迅这个人,第一次读他的作品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课文。后来读过他的很多作品和书信。下面这段话,我觉得写的好:如果你遇到社会上有不平事,万不可挺身而出,讲公道话,否则,事情倒会移到你头上来,甚至会被指作反动分子的。如果你遇见有人被冤枉,被陷害的,即使明知道他是好人,也万不可挺身而出,去给他解释或分辨,否则,你就会被人说是他的亲戚,或得了他的贿赂;倘使那是女人,就会被疑为她的情人;如果他较有名,那便是d羽。——《世故三昧》
4、鲁迅课文原文主要内容童年之养鸡 (开篇)小时候语文课上鲁迅先生的课文《闰土》,一直都不理解那句话: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直到来了城市才明白,原来我们看到的世界果然是不一样的。总是有人很可怜我,说我是农村来的没见过世面。我就跟他们说:你们见过世面,但是你们可能不知道世界真正的样子,就像城里人只看到了鸡肉,而我却看到了一只鸡的生命旅程。如果我有时间,而且刚好你们也有好酒,我就给你们讲3天3夜的故事,只是关于养鸡的那些事。
5、鲁迅课文被删读过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是学生时代学的课文。作者鲁迅曾说过,写这本书的目的,只是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清闲来,然而委实不容易。主要介绍的是,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等等,对这些及其美口鲜香的食物,只是故乡记忆的一部分,保留着意味流连。从园里的戏耍,到书屋的知识,这是童年的记忆,也是童趣的欢乐。有石井,蟋蟀,桑葚,鸣蝉,园子里的快乐,总是作者想要的,也是我们现在想要的生活环境。而书屋,则是求知的场所,是学子们汲取知识的开始。而在文章中提到的《西游记》,才是大家为欣赏的,也是先生和学生们,早期所看的书。这是童年的乐趣,也是启蒙的开始。而《藤野先生》,则是作者对自己知音的赞美。我们的知识,向来都是如此,代代传承,而有些人的知识,却要有锲而不舍的求知精神,方能有所收获。《朝花夕拾》,正如这部书的名称,一天的美好,就在于我们用心去做,去体会,去汲取。
6、鲁迅课文讲解原来我们敬爱的鲁迅先生,在生活中竟然是这样的人?小学课文里学到鲁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就是很好奇这种伟大的人,平时生活中会是一个怎样的人?今天突然看见一篇相关的文章,就特意点进去看了一下。原来生活中的鲁迅先生酷爱甜食,在美食面前,儿子都要靠边站……哪怕从诊所出来,医生叮嘱不可再吃甜食,但他出来必买糖吃,哈哈?由于过于喜爱甜食,鲁迅先生也很“护食”家里只剩一块沙琪玛了,儿子海婴看到后想吃,鲁迅先生坦然拒绝:“按理说你可以吃,但就这一块了,你吃了爸爸就没得吃了,你还是不要吃了,去找妈妈要花生吧!”鲁迅先生买了三块饼干,在回家的路上,本想着家里人一人一块。结果他自己吃了一块就觉得太好吃了,没忍住把另外两块也一起吃了。哈哈,这波操作?居然是现在流行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叫:再甜不能甜孩子,再苦不能苦自己。没想到这种超前的理念,还跟鲁迅先生不谋而合了。鲁迅先生遵从“顺其自然,尊重孩子的天性和意志”的教育原则。生活中允许孩子“拆家”,顺着孩子的天性去发展。他曾写道:海婴是一件完整的玩具也没有的。面对孩子的“拆家”行为,鲁迅先生不仅不阻拦,甚至还会从旁鼓励。随着孩子的天性,凡事随他去,以此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果然是大思想家的高度,现在的父母,总是这也不让孩子干,那也不让孩子干,一会儿嫌脏,一会儿嫌麻烦……看完鲁迅先生的育儿经验,我们也应该学着“放养”孩子。
7、高中鲁迅课文马上开学了,去孩子学校开家长会,顺带把新学期的课本领回来。我简单看了一下语文课本(初二下期),挺不错的。课文第一篇是鲁迅先生的《社戏》,经典的一篇短篇小说,写尽了童年的美好。其他诗词歌赋、古今好文也很多,比如陶渊明、柳宗元的代表小品文,诗经中的名篇,语言有恣肆之誉的庄子的作品,有李杜的诗篇……语文语文,就是要有“文”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