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皇后简介(宋皇后画像)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28 02:40:44 浏览
1、宋皇后画像

孝章宋皇后陵。她嫁了个好的丈夫,但终结局很悲凉。有人会问当了皇后还能不好吗?是怎么回事?让我们来品味这段历史。孝明王皇后去世中宫空虚,宋氏在开宝元年被纳入宫中成为宋太祖的第三位皇后。而那个时候宋氏年仅17岁比宋太祖要小25岁。就连宋太祖与原配孝惠贺皇后生的儿子,赵德昭也比他大一岁。宋皇后性情柔顺好礼,所以与宋太祖虽然相差25岁,但是夫妻两人婚后却也相敬如宾。日子过得和顺,史料记载,宋氏一生无后,对赵匡胤的两个儿子都看似亲生。不过在赵德昭和赵德芳之间,宋氏更偏爱于赵德芳。这或许是因为赵德昭年龄比他还大,为了避嫌,所以刻意远离的关系。赵匡胤去世之后,宋太宗赵光义继承皇位,宋氏这位前朝皇后受到赵光义冷漠对待,先是迁居西宫,后又迁居东宫。至道元年宋氏去世,也不为其上谥号不服丧,不令群臣临丧。宋氏既不与太祖合葬,神主亦不庙,结局比较惨淡。

2、宋太后和宋皇后

公元976年,50岁赵匡胤毫无征兆地暴毙。他有2个儿子,一个25岁,一个17岁。但就在他去世后,他的皇后,却跑去对小叔子赵光义说:“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就这样,37岁赵光义成了宋朝第二任皇帝。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让我们来接着往下看。在宋皇后17岁的时候,她嫁给了年长她25岁的赵匡胤,成为了他的妻子,正式入宫后,她很快就被册封为宋朝的皇后,这个婚姻不仅是政治联姻的结果,也是赵匡胤对她家族的尊重和认可的象征。作为宋皇后,她承担着作为皇后的重责大任,她参与了宫廷事务,对朝政有所了解,并通过影响丈夫的决策,对国家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尽管年龄和经历上存在差距,但宋皇后通过她的高尚品德和聪慧才智,赢得了赵匡胤的尊敬和喜爱,他们之间建立了一种相互尊重和信任的关系,为宋朝的繁荣和稳定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然而,宋皇后的一生却面临了一个巨大的遗憾,那就是无法为赵匡胤生下儿子。在当时的封建社会中,子嗣对于皇帝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是王朝延续和稳定的基石。这个遗憾对于宋皇后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也给了其他人对她的诋毁和责难的口实,然而,赵匡胤并没有因此而对她失去宠爱和尊重,他对宋皇后仍然保持着深深的感情和关怀。虽然赵匡胤和宋皇后的婚姻没有儿子,但作为帝王,他并非没有后嗣,他一生共有四个儿子,其中有两个不幸夭折,而次子和第四子则存活下来。赵匡胤的次子赵德昭和宋皇后之间存在着一种疏离和距离感,尽管赵德昭比宋皇后年长一岁,但由于避嫌的考虑,两人几乎没有机会频繁交往。当宋皇后嫁入宫中时,赵德昭还只是一个年仅10岁的孩子,他在宋皇后身边生活和成长,两人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几乎可以说是亲生母子的关系。宋皇后在赵德昭身上发挥了母亲的角色,关怀和呵护他的成长。她对赵德昭倾注了母爱的情感,为他提供了温暖和支持。赵匡胤的离世让宋皇后陷入了一个重要的决策之中,她渴望扶持赵德芳成为下一任皇帝,为此她着急地派遣王继恩去找合适的人选。王继恩按照宋皇后的指示行动,他找到了四皇子赵德芳,将这一消息告知了他,然而,在他忙碌之际,无意中也向赵光义泄露了这一秘密。赵光义当时已经年满37岁,积累了许多军功,并且掌握着重要的兵权,这个消息对他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启示,他开始思考自己在这个时机是否有机会成为皇帝。赵光义展现出了他的雄心壮志和政治抱负,他开始谋划自己的未来,身为一个有着丰富军事经验的将领,他知道如何利用手中的兵权和军功来争取更高的地位和权力。他迅速召集人马,带领部队直接进入宫殿,站在大殿之上,在他身后的是一支忠诚于他的军队,他们准备着迎接宋皇后和17岁的赵德芳的到来。当宋皇后带着赵德芳匆匆赶来时,他们被赵光义的严肃表情和坚定的姿态所迎接,大殿上的气氛紧张而凝重,时刻都流露着权力之争的紧张氛围。赵光义的目光坚毅而冷静,他面对宋皇后和赵德芳时,展现出严正的态度和严密的防备,他清楚自己的决心和目标,他不会轻易退让,而是坚守自己的立场。宋皇后的心中明白,她所能寄予希望的只有赵光义了,她深知此时不宜激怒赵光义,更明白顺从和协商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她以低眉顺眼的姿态,走到赵光义身边,声音轻柔而温和:“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她巧妙地使用了“官家”这个尊称,表达对赵光义的尊敬和依附。这句话充满了含蓄和智慧,宋皇后用心机和圆滑的方式,传递了她的立场和意愿。她明确表示,自己和赵德芳母子将全力支持赵光义,将权力交托于他手中。赵光义站在大殿之上,众人的目光聚焦在他身上,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他的眼神坚定而自信,肩负起了执掌大权的重任。赵光义迈出稳定的步伐,凝视着众人,语气庄重而坚定:“朕即位于今日,愿以智慧和勇气,推动国家繁荣昌盛,恢复社稷的光荣!”

3、宋皇后的悲剧

公元976年,50岁赵匡胤突然暴毙。他有2个儿子,可坐上皇位的,却是37岁的弟弟赵光义。当时,24岁宋皇后低眉顺眼地对小叔子说:“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此话一出,赵光义的皇位,算是稳了。宋皇后,是赵匡胤的第三任皇后。她的身份尊贵,母亲是后汉的永宁公主,父亲是忠武军节度使。公元968年,17岁的她嫁给了赵匡胤,一入宫就被册封为皇后。这一年,赵匡胤已经42岁了,两人年龄差距25岁,是典型的老夫少妻。他们的婚姻属于政治联姻,不过两人的感情很好。据史书记载,赵匡胤每次下朝,宋皇后都会在一旁等候。宋皇后没有为赵匡胤生下儿子,不过赵匡胤也不缺儿子。他一共有4个儿子,除了2个孩子早夭外,还有次子和第四子顺利长大。赵匡胤的次子名叫赵德昭,他比宋皇后大1岁。为了避嫌,宋皇后很少和他来往。毕竟,后妈和年龄相仿的儿子来往密切,总会让人说闲话。赵匡胤的第四子名叫赵德芳,年仅10岁。宋皇后很疼爱他,几乎把他视为亲生儿子。赵匡胤刚去世时,宋皇后连忙让人去寻赵德芳,显然是想要让他当皇帝。只可惜,宋皇后信错了人。她让王继恩去叫四皇子来皇宫,王继恩确实做到了,但他自作主张,还把赵光义给叫来了。赵光义是赵匡胤的亲弟弟,当年,杜太后临终时,逼着儿子赵匡胤承诺,百年之后,要把皇位留给弟弟赵光义。赵匡胤虽然不愿意,但还是发了誓,又为了安母亲的心,把誓言写下来放在金匮里。这就是“金匮遗诏”的来龙去脉。(《宋史》太后曰:“不然,正由周世宗使幼儿统治天下耳。假如周氏有长君,天下岂为汝所拥有乎?汝死后当传位于汝弟。四海至广,能立长君,国家之福也。”太祖顿首泣道:“敢不如教诲!”太后转过身对赵普说:“尔同记吾言,不可违背也。”)只是,赵匡胤并不打算把皇位传给弟弟,在后来的朝堂上,他只字不提这件事。公元976年,赵光义37岁,有军功、有兵马。他当机立断,带着兵马冲进皇宫,直接站在大殿上。恰好此时,24岁宋皇后带着17岁的四皇子赵德芳匆匆赶来。两方一对峙,宋皇后就知道,皇位已经飞了。赵光义兵马在手,若是她表示要立赵德芳为皇帝,恐怕,等待她们母子的,就是血溅当场的结局。为了保命,宋皇后下定决心,卖赵光义一个好。她低眉顺眼走上前,对着赵光义开口道:“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取自《涑水纪闻》)在宋朝,官家,特指皇帝。宋皇后此话一出,意思是,她认可赵光义的皇位,希望他好好对待自己和孩子们。就这样,没有遗诏的赵光义顺理成章成了皇帝。但他继位后,并没有善待宋皇后和哥哥的孩子们。【灵枫历史阁】公元979年,原来的二皇子赵德昭,因为叔叔赵光义不给功臣封赏,进行劝说,便遭到了赵光义的斥责。赵光义说:“等你自己做了皇帝,再行赏也不迟。”此话,显然是对赵德昭的羞辱。当年,作为二皇子的他,并没有对叔叔继位表示反对,如今,叔叔却暗搓搓斥责他觊觎皇位。不堪受辱的他,愤然自尽,享年28岁。公元981年,原来的四皇子赵德芳,也是备受宋皇后宠爱的孩子,在睡觉时突然暴毙身亡,享年23岁。有关他的去世,史书上只有3个字“寝疾薨”。(《宋史》:六年三月,寝疾薨,年二十三。)到底是什么大病,能够让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就这样去世了?如果真的是患病,为什么连病的名字都不写一下?至于宋皇后,她身在后宫,日子就更难过了。赵光义刚登基时,还封宋皇后为“开宝皇后”,让她居住于西宫。但后来,赵光义又让她搬去东宫。公元995年,宋皇后去世,享年43岁。官员们按照规矩,请求赵光义赐皇嫂谥号“孝章皇后”,可赵光义却不理不睬,也不让群臣举丧,完全没给她一个皇后应有的待遇。有人贬低宋皇后,赵光义也不为皇嫂维护名誉。有臣子提出要让宋皇后享受应有代遇,赵光义直接把这个大臣给贬谪了。据说,宋皇后在世时,虽然身处后宫,衣食住行却凄凉。作为哥哥的遗孀,赵光义理应好好对待嫂子,照顾哥哥的后人,然而,赵光义却不闻不问,让他们自生自灭。我们无法从史书的只言片语中,还原历史的真相,更无法得知,2个皇子的英年早逝,是否有赵光义的暗中策划。但无论怎样,赵光义对待嫂子和侄儿的行为,激起了后世的公愤。很多史书都谴责他的行为,《湘山野录》一书甚至推论,赵光义如此行事,是因为杀兄篡位,心中不安,才着急让哥哥绝后,让宋皇后受尽虐待不敢发声。你怎么看?欢迎留言。关注我@灵枫历史阁,把旧时光的故事讲给你听。

4、历史上有没有宋皇后

995年,皇嫂宋皇后去世,赵光义说:“不许给她服丧,也不准让她跟太祖合葬在一起!”大臣王禹偁看不下去,劝道:“陛下,这不合规矩。”但赵光义不顾大臣阻拦仍旧照做,甚至因为这句话,还下令将王禹偁贬去了徐州。自赵光义登基后,他不止一次苛待宋皇后。把她迁往条件差,位置也不好的西宫,住了9年,又让她搬去条件更简陋的东宫。宋皇后积郁成疾,后在孤独中死去。-赵光义为何要这样对待他的皇嫂?这事还得从976年,赵匡胤去世那日说起。当时,宋皇后正在一旁,立即让宦官王继恩把皇子德芳召进来,估计是想让他继承皇位。可没想到的是,王继恩出宫后直接去开封府把赵光义请了来。看到王继恩回来了,宋皇后连忙问道:“德芳来了吗?”王继恩却说:“晋王到了。”话音刚落,赵光义就闯了进来。宋皇后满脸愕然地看向他,心想,大事不妙。但好在她身为一国之后,明白大局已定,此时做什么都晚了。于是,她装作一脸哭腔地对赵光义说:“今后我们母子的性命就都托付给官家了啊。”在宋朝,官家一般是对皇帝的称呼。这就意味着宋皇后直接默认让赵光义继位了。不过一开始她是想让皇子德芳继位的,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点赵光义一直记在心里。哥哥赵匡胤死后,他就开始苛待这位皇嫂,不给她好的住所,死后也不让她和丈夫葬一块。连个正经安葬的祔庙都没有,还是他的玄孙宋神宗知道后,才把她移过来和赵匡胤合葬在一起。-其实,按理说,宋皇后想拥戴皇子上位,也情有可原,这样自己就可以直接成为皇太后,安享晚年。赵光义何以对她如此苛待,让自己落下一个刻薄的名声呢?这或许还是跟他当年登基这件事有关。仔细想想,当年的事的确疑团重重。赵匡胤明明有两个皇子,为什么要跳过儿子传位给兄弟呢?根据史书记载,说是杜太后,也就是赵匡胤和赵光义的母亲,临终前立下一道遗嘱。让赵匡胤死后先传位给三弟赵光义,再传给四弟赵廷美,后再传给皇子德芳。这份遗书一直藏在金匮中。后来大家就把这件事称为“金匮之盟”。遗嘱一事历年来一直争议不断,有人说是赵光义为了掩盖篡位之实,杜撰出来的。也有说可能的的确确存在。无论真假,我想身为皇后,宋氏大抵是知晓的。倘若是真的,那么宋皇后违背太后遗愿,想私自拥立皇子德芳继位,差点让赵光义错失皇位,自此之后赵光义怀恨在心,后续发生的一切也就能理解了。关于宋光义和宋皇后的故事,你怎么看?欢迎留言。关注我@叶落香讲历史,把有趣的历史故事讲给你听。

5、宋皇后是哪个朝代的

公元976年,赵匡胤突然驾崩,宋皇后秘而不宣,派出心腹太监王继恩去请皇子赵德芳进宫继位。谁知,王继恩出了宫门反而向晋王府走去,见到赵光义就说:“皇上刚刚驾崩,没人知道消息,您现在就去,便可定下大位。”王继恩没想到的是,21年后他故技重施,却亲手将自己送入了地狱。宋太祖赵匡胤为世人留下了两个著名的成语:黄袍加身、斧声烛影,而这两件事都离不开一个人,他就是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公元959年,后周幼主掌国,功高震主的赵匡胤眼见各路要职全部由他的兄弟占据,便动了要取而代之的念头。公元960年的正月初三,赵光义眼见时机成熟,便与亲信将事先准备好的黄袍,披在了假装酒醉刚醒的兄长赵匡胤的身上,并拥立他为帝。自此,北宋成了兵不血刃就开国的朝代。建国之初,百废待兴,赵匡胤在忙于国事的同时,弟弟赵光义却在不断地招兵买马。尽管如此,赵匡胤在位16年,却始终没有立过太子。赵匡胤一共有4个儿子,长子赵德秀和三子赵德林都是早夭而亡。二儿子赵德昭直到父亲去世,也未能封王,原因则是源于一位老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赵匡胤始终觉得儿子年幼,不忍让他太早封王,结果就被耽搁了下来。赵匡胤的小儿子赵德芳在父亲去世那年也不过17岁,他虽然一生没有什么太大的政绩,但是在影视杜撰中却广为人知。不管是《杨家将》,还是《包青天》,都有赵德芳的存在,他就是著名的“八贤王”。遗憾的是,赵德昭和赵德芳都未能得善终,这事还得从赵匡胤的死说起。公元976年的一天夜里,赵匡胤叫赵光义进宫陪自己饮酒。结果第二天一早,赵匡胤就被发现驾崩于万岁殿。消息传至宋皇后处,这个女人在吃惊之余迅速安定心神,想出了应对之策。她告诉赵匡胤信任的太监王继恩:“官家的事切勿传出去,当务之急是赶快将德芳带过来。”宋皇后之所以选择赵德芳而不是赵德昭,主要是因为她并非两个孩子的生母,而赵德芳年纪更小一些,利于她掌控。毕竟,赵德昭还比自己年长一岁,选择赵德芳更稳妥。然而,王继恩却不这么想,他心中早已选定了新主子,那就是晋王赵光义。所以,王继恩迅速地出了宫门,直奔晋王府而去。王继恩在中途遇到了晋王府的医官程德轩,此人是晋王的心腹,王继恩顾不得许多,心焦地说道:“速速带我去见晋王,十万火急。”王继恩见到晋王也顾不上行礼,开门见山地说道:“皇上刚刚驾崩了,皇后命我去唤赵德芳,我直接来王府了。此时,尚无人知晓,您现在赶快随我进宫,大位方可定下来啊!”赵光义并没有马上答应,而是淡定地说道:“稍等,我要与家人相商。”王继恩见赵光义许久不出来,急得犹如热锅上的蚂蚁,于是不顾尊卑地催促道:“晋王,快一点,再晚就来不及了!”话音刚落,赵光义这才徐徐走出,随着王继恩向宫中走去。到了殿前,王继恩想要先去向宋皇后禀告一声,随行的程德轩制止道:“这都什么时候了,还讲什么规矩!”说着,一行人直接踏进了殿内。宋皇后听到脚步声,以为王继恩带着赵德芳回来了,定睛一看,却是晋王,登时愕然。而后,宋皇后迅速回过神,欠身对赵光义说:“官家,我们母子的性命就交给你了。”“官家”是对宋代皇帝的称呼,宋皇后仅有这两个字就表明了自己的退让,而赵光义顺理成章地继位了,史称宋太宗。登上皇位的赵光义还要解除几个后顾之忧,首当其冲的就是他的弟弟赵廷美。赵光义自己是继承了哥哥的皇位,他自然担心赵廷美也打起歪主意。公元978年,赵光义派赵廷美做了一件事,让赵廷美心生怨恨,从而坚定了谋反之心。赵光义诱骗赵廷美,为南唐后主李煜送去了毒药,让这位多情的皇帝死在了自己生辰那一天。不久,赵廷美开始谋划篡位,因计划败露而被赵光义贬谪,终忧郁而亡。赵廷美的死给了赵德昭很大震撼,就在赵德昭随叔父出征之时,军中竟然传出了想要立他为帝的消息。赵光义为此震怒,心中惶恐的赵德昭终选择自杀身亡。如今,赵光义的皇位只剩下一个威胁,那就是赵德芳。在哥哥赵德昭自杀两年后,赵德芳突然暴毙而亡。赵光义怎么也想不到,这三个人的死竟然刺激了自己的长子赵元佐。赵元佐与赵廷美关系极好,小叔叔的死让他受到极大震撼,终竟然得了失心疯。公元997年,赵光义病重,他知道自己可以放心地离去,因为早在2年前,他就将三儿子册立为皇太子了。可是,就在赵光义驾崩后,王继恩的心又活了。他回想起21年前,自己左右的大局,于是动了想要立疯皇子赵元佐为皇帝的念头,这样,他就可以掌控一个傀儡皇帝了。然而,王继恩的算盘打错了。他刚要故技重施,却被人反锁在了殿内,而后太子赵恒及时赶到。属于王继恩的时代,彻底过去了。终,这位权倾一时的宦官在被流放2年后,客死他乡。他曾居功至伟,终却在阴沟里翻了船,亲手为自己铺垫了死亡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