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年轻时,除了胡也频和冯雪峰,还有一位男士也跟她过从甚密,关系非同寻常。但丁玲却在半个多世纪以后,大骂他是“混 蛋”。自此两人形同陌路,恩断义绝。两人的关系,也成为世间扑朔迷 离的一段公案。他就是沈从文。他俩的这段缘分开始于上世纪20年代。1925年初,22岁的沈从文投稿给《京报》副刊,结识了年轻的编辑胡也频。胡也频不仅对沈从文的文笔大加赞赏,也十分喜欢他儒雅随和的性格和为人,就把他介绍给了自己的恋人丁玲。见面后,两人相见恨晚,相谈甚欢。当得知,沈从文还是丁玲的湘西老乡,仅比丁玲年长2岁时,二人更感亲近,于是就以兄妹相称。当时,三人的经济来源有限,生活拮据。为了省钱,三人共同租住在一套公 寓里,相处融洽,其乐融融。丁玲性格好强、急躁,不时会和胡也频闹别扭。这时,年龄蕞长性情温和的沈从文,就像兄长一样从中调停,帮助二人重归于好。三个文学青年一起写作,共同创办杂 志,无论成绩斐然还是创业受挫,都同甘共苦,患难与共。但后来,因各自的理想追求不同,让他们之间有了些隔阂,或许,也埋下了日后断交的隐患。丁玲和胡也频在上海一同参加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沈从文只想做一个自 由的写作者,没有加入。1931年1月17日,胡也频被军警抓捕。当时的沈从文在青岛教书,他马上写信向胡适、蔡元培求助,并到南京,找曾任上海大学副校长的邵力子帮忙。邵力子立即写信给上海市长张群,请求斡旋。沈从文又陪丁玲到南京找中统的陈立夫帮忙,试图为胡也频开脱。但被告知,胡也频是军统抓的,中统不便插手。沈从文又帮忙找律师帮忙……力图把胡也频救出来。可惜功亏一篑,所做的这些都无济于事。胡也频牺牲时,丁玲刚刚生下一个儿子。为了照顾悲痛欲绝的丁玲,沈从文从朋友处借来路费,以丈夫的名义,护送丁玲和孩子回到家乡。他因此误了返校的时间,丢了工作。几个月后,丁玲结识了左翼社会科学 联盟的盟员冯达,并与之热恋。后怀疑被告密,遂分手。1935年5月14日,坚持走左翼文学之路的丁玲,被特务绑 架,拘禁在南京。得知消息后,沈从文马上写下了《丁玲女士被捕》一文,并在胡适主编的《独 立评论》上发表,而后,又在《大公报文学副刊》上相继刊出《丁玲女士失踪》等文章。但沈从文拒绝出面保释丁玲,理由是:不想参与政事,并在回乡探望病重的母亲时没有去看望丁玲的母亲。得知这两件事的丁玲,对沈从文颇多微词。后来,在宋 庆 龄、蔡元培、鲁迅、罗曼·罗兰等国内外知名人士的帮助下,丁玲成功脱险。脱险前,坊间曾传出丁玲遇害的消息。沈从文听到后既悲愤愧疚又沮丧伤心。为了纪念挚友丁玲,他很快完成了长达10万字的传记《记丁玲》。这篇长文在天津《国文周报》上连载后,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后来丁玲的被解救,与此书的影响力也有很大关系。脱险后的丁玲去了延安,跟沈从文渐行渐远。1950年代,一次笔会,两人见面,沈从文热情招呼,丁玲态度冷漠而敷衍。后来的特殊时期,沈从文无奈放弃了文学创作,转而研究中国古代服饰。两人虽联系不多,但也还是故交。1979年,年逾古稀的丁玲,收到日本汉学家中岛碧送给她的一本《记丁玲》。她随手翻看,读到描写她与胡也频情意绵绵的情节时竟怒火中烧,拍案而起。随即,她写文章指责沈从文,说沈以自己的趣味随意描写她的生活,都是谎言,是小说。其实,年轻时的丁玲,是很追求个性和情感解放的。她当时的一些举动,现在看来都有些惊世骇俗。而她指出的沈从文那些令她不快的描写,其实也并不过分。丁玲彼时已年过古稀,就因为老友当年直不隆冬地记录,便对其恨之入骨,进而与帮过她的老友决裂,也实在是耐人寻味#解丁玲简介#
2、作家丁玲个人资料简介1925年,杭州。丁玲和穷编辑胡也频同居,确立了情侣关系。在和胡也频相爱的同时,丁玲却又爱上了冯雪峰。丁玲无法抉择,她想出了一个妙招:三人共同生活。丁玲,原名蒋伟,她自幼丧父,母亲是具有新思想的大家闺秀,与向警予结拜姐妹。孤女寡母寄居在舅舅门下,丁玲自小和三舅家的表哥定下了娃娃亲。十八岁时,丁玲有了独立的思想,提出解除娃娃亲,被三舅拒绝。丁玲一不做二不休,在当地的《民国日报》上发表文章,愣是逼迫舅舅解除了她的婚约。十八岁的丁玲挣脱了一切世俗的束缚,和同为解放女子的王剑虹结伴去上海求学。她俩经瞿秋白引荐,进入由上海大学学习,老师们有田汉、俞平伯、陈望道、邵力子等。瞿秋白和王剑虹相恋,丁玲兼职红娘,促成了一段姻缘,丁玲只身前往北京求学。初入北京,学业没有着落,工作更不好找,丁玲的生活陷入困境。再加上好友王剑虹婚后半年居然因肺病去世,亲弟弟也不幸夭折,她的精神濒临崩溃。这时,年轻的《京报》编辑胡也频闯入了丁玲的生活。他对丁玲一见钟情,展开了追求的攻势。这年年底,丁玲回乡探亲,穷编辑胡也频借钱追了过去,蓬头垢面地敲开了丁玲的家门,犹如一个爱情的乞丐。两人的绯闻传开,索性同居起来,确立了情侣关系。生活依然清贫,胡也频的文章也没有销路,不免常常去和当铺打交道,揭不开锅的时候,就跑去朋友兼老乡——沈从文那里吃粗馒头,去得颇为频繁。在和胡也频相爱的同时,丁玲却又爱上了冯雪峰。起初,丁玲只是找冯雪峰补习日语,相处下来,她发现这位其貌不扬的左翼青年有思想,便狂热地爱上了冯雪峰。比较胡也频与胡雪峰,丁玲认为自己和胡也频的感情不过是“小孩子般好像在用爱情做游戏”,而她这样对冯雪峰表白:“我真真的只追求过一个男人,只有这个男人燃烧我的心,使我起过一些狂炽的欲念……这个男人就是你。”一个是深爱自己的胡也频,一个是自己深爱的冯雪峰,丁玲无法抉择,想出了一个妙招:三人共同生活一段时间以供考察。这出“爱情三人行”的好戏发生在杭州。胡也频无法忍受这种不合理的关系,一气之下跑回上海找沈从文倾诉。沈从文耐心开导他,建议他不要放弃自己所爱。胡也频受到鼓舞,次日就赶回丁玲的身边。终于,丁玲念及旧情,选择了胡也频,冯雪峰只有黯然离开。1930年,经介绍,她和胡也频加入了左联。同年5月,胡也频因激烈的言论被国民d通缉。11月8日,他们的孩子出生。不久,胡被捕。后经多方营救未果,胡也频宁死不屈。次年2月,他与柔石、殷夫、李伟森、冯铿在上海龙华司令部被枪决,史称“左联五烈士”,胡也频时年二十八岁。悲痛中的丁玲很快接过了爱人的枪。她在自己的成名作《莎菲女士的日记》续篇《莎菲日记第二部》中写道:莎菲与一位热心革命的青年结婚了,待到这个青年被当局杀害,莎菲自己也成了一名革命者。从此,莎菲与所有的享受告别,只向前方,一点也不回头。在丁玲调节情伤期间,一个“暖男”走进了她的生活。当时,史沫特莱来采访丁玲,请二十六岁的冯达做翻译。冯达结识了丁玲,就常常去看望她,陪她出门走走、看望朋友,默默地陪伴着身心俱疲的她。1931年11月,二人同居了。以后的两年,二人各自做着组织安排的工作。丁玲尤其活跃,深入工厂组织读书会,到大学演讲,并于1932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d。1933年5月14日深夜,就在中国左翼文化界总同盟书记潘梓年来拜访丁玲的时候,冯达跟着特务闯了进来,将他们逮捕。在监狱中,冯达与丁玲被刻意关在一起,他发誓说没有出卖行为。性格刚烈的丁玲以死来抗争,把头颈伸进绳套,一脚踢翻了凳子。冯达实在看不下去,把已经失去知觉的丁玲救了下来。在狱中,丁玲怀孕了,于1934年9月生下了一个女婴,后来取名蒋祖慧——《红色娘子军》等舞剧的著名编导。1936年9月,在蔡元培、邹韬奋、宋庆龄等人的争取下,丁玲获释,随即被转移到延安。作为第一个由国统区投奔陕北的重要作家,丁玲受到了空前的礼遇。抵达当晚,组织就专门为她举办了一场欢迎茶话会。很欣赏丁玲,为她写了一首词——《临江仙·给丁玲同志》,在西安事变刚刚结束的紧张时期,用军用电报把这首词发给了前线的她:壁上红旗飘落照,西风漫卷孤城,保安人物一时新,洞中开宴会,招待出牢人。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阵图开向陇山东。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1952年,丁玲获得殊荣,《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荣膺苏联斯大林文艺二等奖,她把奖金五万卢布全部捐给了妇联儿童福利部。后来,丁玲与小自己十三岁的陈明结婚,两人白头到老。前后二十五年的苦难,丁玲都是在陈明不离不弃地照顾下才熬过来的。1986年3月4日,丁玲在北京多福巷家中逝世,享年八十二岁。丁玲临终之前,对陈明说:“你再亲亲我,我是爱你的。”
3、丁玲简介及图片女作家丁玲,20多岁过上一妻二夫三人同居生活,38岁嫁给25岁小鲜肉。毛主席赠词“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她究竟有什么魅力?丁玲,原名蒋伟,是个湖南妹子,出生于1904年。因母亲是个小妾,所以,在父亲去世后,母亲就带着4岁的她和弟弟去了舅舅家,开始了寄人篱下的生活。那段时间,姥姥给她和舅舅家的表哥定了娃娃亲。但长大后的丁玲,却不接受这门亲事。后来,在母亲的理解和支持下,丁玲跟朋友跑到上海,在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读书。1924年,丁玲来到北平。那年她20岁,遇到了21岁的胡也频。她敬佩胡也频的进步思想,但并没想过和胡也频走在一起。但胡也频却深深爱上了思想独立、能歌善舞的丁玲,并对丁玲展开了猛烈的追求。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丁玲终被胡也频深深感动,做了他的女朋友,并和他住在了一起。同时,在胡也频鼓励下,丁玲开始文学创作。她写的第二个作品《莎菲女士的日记》,就引起不错的反响。之后,两个人准备去日本留学。于是,丁玲就去学日语,为留学做准备。朋友为她介绍在北大学习日语的冯雪峰,给她当日语老师。初见土里土气的冯雪峰,丁玲对他印象一点都不好。但让丁玲没想到的是,经过日后的相处,她却爱上了这个通晓古今、博学多才的男人,这是她爱上的第一个男人。胡也频、冯雪峰这两个优秀的男人,她真不知该如何选择,但又不想放弃任何一个。这个大胆的女孩跟两个男人提议:“我们三人一起同居吧!”而更让人诧异的是,两个男人竟然同意了。真心无法想象,他们3人在一起生活的那段日子,是怎么度过的。一段时间后,冯雪峰受不了这种生活,选择主动离开。三人同居,让丁玲备受争议,却没有影响她和胡也频的感情,他们很快就有了一个可爱的儿子。但好景不长。1931年2月7日,胡也频被国民d枪杀,成为左联五烈士之一。丁玲在那一刻才发现,她早已离不开这个男人,失去丈夫的痛苦在她心底蔓延。胡也频去世后,作为烈士遗孀,丁玲在接受美国记者采访时,认识了翻译冯达。冯达对她小心地呵护,陪她度过了那段艰难岁月,两人于1931年11月结婚。只是造化弄人。丁玲那时已是鲁迅手下有影响力的作家,早已被国民d盯上了。尽管她是和丈夫一起被捕的,但她看出丈夫的眼神有闪躲,就猜测是丈夫出卖了她。在狱中她上吊自杀过,但被冯达救下。之后,他们在狱中生了一个女儿。丁玲忠于自己的信仰,始终没有投降。后来,丁玲被我d营救出狱,由于她对冯达始终心存芥蒂,便离开了冯达,从此再也没有与他相见。丁玲在胡也频去世时,就想参加革命,于是出狱后,她就去了延安。她是第一个到延安的文人,她的出现给延安的文艺运动增加了更多力量。她也是获得毛主席赠诗的作家,毛主席在《临江仙·赠丁玲》中称她:“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她的文学才华得到了很多领导的认可。这一年,丁玲33岁,她担任特战团主任,认识了20岁的陈明。陈明是宣传股长,他帅气能干,做事特别细心。丁玲率真、豁达,大事着眼比较多。他们的性格互补,相处也很愉快,两个人之间慢慢产生了好感。率性的丁玲对这段感情表现得主动,这下可把陈明吓坏了。丁玲不仅职位比他高很多,年龄也比他大13岁,他知道这肯定是一段饱受非议的爱情。于是,陈明匆匆地做了一个决定,他悄悄地娶了别人——蜂火剧社的女团员席平。婚后,陈明听说丁玲知道他结婚后很痛苦,即使在外人面前,也毫不掩饰悲伤的情绪。陈明后悔,此时,他才发现自己已经不可自拔地爱上了丁玲。经过一段时间的思想斗争,他向席平坦白了自己对丁玲的感情,并与之离婚。1942年,38岁的丁玲和25岁的陈明结婚,和预想的一样,他们的爱情不被人祝福。这时的陈明,已经做好被人议论的准备,他们走在街上总是手牵着手,丝毫不在意别人的眼光。就像丁玲说的,他们议论一段时间后,就会归于平静。他们携手走过44年。在这44年里,陈明帮助丁玲整理写作素材,甚至下基层采访,为丁玲的创作做出了很多贡献。在这44年里,陈明不离不弃。丁玲被下放北大荒改造时,他陪着;丁玲被冤枉入狱时,他也陪着。直到1986年,丁玲去世。去世前夕,丁玲不放心的就是陈明。她觉得自己对不起他,没有给他生过孩子,怕他后半生在孤独中度过。2019年5月20日,陈明去世,享年102岁。他娶丁玲,不曾后悔。瞿秋白曾经说过丁玲:飞蛾扑火,非死不止。然而,丁玲却得到了陈明一生的依恋,一生的宠爱,一生的守侯。即使不被祝福,但这也是多少人羡慕的爱情。作者:铭慧编辑:剩草
4、丁玲代表作历史上的6月10日:1952年6月10日,为新中国体育工作题写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12个大字。这一题词,是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大会所作的。223年6月10日病逝白帝城。219年,江陵一战孙吴取得荆州并杀死关羽。刘备一怒之下,倾全力出兵攻吴。他轻敌冒进,222年吴蜀彝陵之战中刘备为吴将陆逊打败,损兵折将,元气大伤。刘备因伐吴失败,加上战阵疲劳,于223年6月10日(蜀汉章武三年四月二十四日)病逝白帝城(今四川奉节县东北)。1907年6月10日,摄影界的先驱奥古斯特和卢米埃尔兄弟说他们研制出一种制作彩色照片的可行方法。这种在法国他们家开办的工厂里研制出来的方法是以利用被拍照的景象的三种分离的影象为基础的。三种影象中的每一种,被使用适当的滤色器,来制作基本红、绿、蓝中的一种颜色的底片,然后将微粒网屏放在三色底版上,当网屏被加在上面,并使灯光照射它们时,出现的是全色图象。1919年6月10日,大总统徐世昌被迫下令免去交通总长曹汝霖、驻日公使章宗祥、币制局总裁陆宗舆职务。1927年6月10日,共产国际给中国共产d发来指示信,提出三项任务:(一)开展土地革命,发动农民没收地主的土地。(二)改组国民d。(三)动员2万左右的共产d员,加上湖南、湖北约5万的革命工农编成几个新军,用军官学校的学生来充当指挥人员,组织一支可靠的军队,否则就不能不失败。1929年6月10日,新当选的英国首相拉姆齐·麦克唐纳在唐宁街10号外面的草坪上介绍了新工d内阁,为此他再度名垂史册。内阁中有一名女成员,这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首相在麦克风前,弧光灯下借助有声电影公布其内阁名单这也是第一次。1932年6月10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刊物《文学月刊》在上海创刊。《文学月刊》主要刊登论文、创作、翻译小说、诗歌、戏剧、书评、文艺情报、通讯等。先后登载鲁迅的《论翻译》、《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等作品和翻译小说。田汉、丁玲、周起应(周扬)等也常在该刊发表作品。1951年6月10日,国营青岛第六棉纺织厂细纱值车女工郝建秀,创造了一套比较科学的细纱工作法。其特点是:工作主动,有规律;工作有计划,分清轻重缓急;工作交叉,结合进行;重视清洁工作。1983年6月10日,逝世。,广东惠阳人,1908年9月25日出生于日本东京。从小受到民主革命的熏陶,在学生时代就接受马克思主义。1925年在广州参加学生运动、工人运动,同年加入国民d。“四·一二”后,即脱离国民d。1928年春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d。同志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在巩固发展爱国统一战线事业中,在加强同世界各国人民友好关系和争取世界和平中都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在d内外、国内外享有盛名。1984年6月10日朱建华打破跳高世界纪录。朱建华,1963年4月1日生。中国男子跳高运动员。1984年6月10日在联邦德国举行的跳高比赛中,以2.39米打破男子跳高世界纪录。这是他在12个月内第3次打破世界纪录。1998年6月10日, 哈萨克斯坦举行隆重的新都迁都庆典,10余个国家出席活动。1999年6月10日,美国康州大学生物技术研究中心顾问兼动物技术部主任、领导非生殖细胞克隆牛项目研究的华人杨向中,在全世界范围内第一个取得非生殖细胞克隆牛的成功。关注@品诗书 ,不错过每一次分享!
5、丁玲简介及后代我的观展记忆(五)一.2006年11月。北京。我看过这几个展览。一是王府井大街上国际艺苑美术馆的五人油画联展;二是中国美术馆的清华大学九十周年艺术与科学展览;三是中国现代文学馆及该馆展出的01联动设计展。后二个印象尤深。“艺术与科学”主要是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师生作品为主,兼及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艺术家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美术馆上上下下展厅共700余幅(个)。艺术家与科学家联手,新思路,新形式。科学家李政道博士和画家吴冠中教授都有自己的作品或联手创作的作品。比如在美术馆大厅门前左右各有一尊庞大且现代感很强的雕塑,左边称之为“生之欲”的雕塑就是李政道先生的创意,冠中先生完成的。进入大厅,左右两侧巨幅素描一为爱因斯坦像,一为齐白石像,科学与艺术遥相呼应,主题突出。二.在中国现代文学馆,我几乎泡了一天。从上午九时半进馆到下午五时离馆。上午,我都在现代文学的展厅里。鲁迅、巴金、郭沫若、茅盾、冰心、曹禺、老舍七位大师的成就及生平简历布展在一楼大厅的中央,鲁迅居中之中。二楼是按时序、流派介绍有成就的作家、作品及手稿。茅盾先生的手稿给我印象深,它卷面清晰,字迹娟秀,即使修改过的地方,丁点也不马虎,干干净净。看得出,先生是一个做事十分严谨的人。三楼是部份作家的书房和藏书。书房基本按原貌存放,可以想象出作家写作、生活的情状。记得有以下作家的书房——冰心、丁玲、萧乾、姚雪垠、蔡仪、李健吾等等。围绕着这些作家书房的是作家藏书柜,书柜太多,无法细看。按说应挑几位自己欣赏仰慕的作家藏书看看,细细琢磨一下,是哪些书曾对这些作家产生过影响?或者说,从藏书看作家的趣味与修养。三.从三楼乘电梯到B层即地下层,是01联动设计展览,该展室有张设计作品让人惊叹,它将一个男人的半节脸和一个女人的Y部组合成一个完整的长满胡须的男人的脸,其想法之大胆,设计之新颖,让观者叹曰:亏他想得出!用过中餐,我在文学馆外面的草地上溜达一圈,草地上大大小小错落有致的是中国现代文学大师的雕像,鲁迅的,老舍的,茅盾的,冰心的等等,每个人的神态都是作家生前有代表性的,鲁迅的横眉,老舍的亲和,茅盾的矜持,冰心的慈祥……。我的老乡沈从文在一个不起眼的路边草丛中,那是一块紫铜浮雕,是先生年轻时的模样。不错了,先生能在中国现代文学馆有一席之地,算是对他文学成就有了肯定。不过,浮雕上的先生,其神情是那么安祥与不在乎。先生一生淡泊名利,对他如何处置,他肯定不会在意。记不得哪位作家说过,作品才是自己好的雕像。下午在多功能厅听平面设计讲座,此讲座是配合这个01联动设计展搞的.开讲座的是两位美国设计师,一个老一个年轻。我们边听翻译边看幻灯和录相,很新鲜。老美设计师谈到的设计三要素即明晰、适度、智慧给我印象深刻。这三要素不也是一切艺术创作所要求的吗?
6、丁玲简历及生平简介1928年,24岁的丁玲跟冯雪峰说:我们同居吧。冯惊慌道:“你不是有对象么?”丁玲回:“是啊,我们三个一起住啊。”冯羞得脸色通红。于是丁玲开始了每天穿梭在两个男人的房间里的日子……丁玲:我只是犯了全天下女人都会犯的错误。丁玲认识冯雪峰的时候,已经跟胡也频成为恋人了,并且同居了。当她遇到冯雪峰的时候,她爱上了冯雪峰,意识到自己只是依赖胡也频而已,那并不是爱情。但丁玲并没有很坚决地跟胡也频分手,而是在两个男人之间不断摇摆,在跟胡也频同居的时候还经常出去跟冯雪峰约会。冯雪峰不想继续痛苦纠缠,于是离开北京去了上海,丁玲跟胡也频大吵一架之后,胡也频无奈跟着她一起去杭州找冯雪峰。三个人在杭州西湖边就这样同住了一段时间,丁玲每天都在两个男人的房间中来回穿梭。冯雪峰是丁玲心目中的男神,她喜欢的是他的满腔学识。初见冯雪峰的时候,她对这个北大日语系的男生有着很高的期待,以为他容貌出色是个翩翩君子。当初她是想找个高材生学日语,经人介绍,丁玲便和冯雪峰认识了。初见之时,丁玲以为学历高还会写文章的男生肯定都长得风度翩翩的,但是没想到,冯雪峰却土里土气的,作为南方男人却有北方男人的长相特征。虽然冯雪峰长得不是丁玲所期待的,但文学素养却十分深厚,丁玲无可救药地爱上了这样的冯雪峰,她对冯雪峰的爱意根本就无法隐藏,还经常出去单独相处。就算胡也频经常吃醋她也不管,两人为此经常吵架,偏偏两人的共同来往好友沈从文这时候已经去上海发展了,不能再当他们的和事佬,后一架吵完丁玲直接收拾行李打算第二天就去找冯雪峰。三人之所以会在西湖边毗邻而居,是丁玲故意为之。当时冯雪峰也已经喜欢上了丁玲,但因为她已经与人同居,所以即使知晓丁玲的热切情感,他只能装作什么都不知道地与她来往,他不想要插足别人的感情,所以他逃也似的从北京去到了上海,再去了杭州。自从冯雪峰走后,丁玲觉得生活失去了热情,那时她正热烈地爱着冯雪峰,于是便决定亲自去上海找他。胡也频知道丁玲的打算之后,跟她大吵了一架,丁玲并没有向胡也频妥协,也并没有放弃去上海找冯雪峰的打算,大吵一架之后反而激得她当晚就收拾行李准备第二天就动身。胡也频深爱着丁玲,不想放手,后只能妥协,跟着丁玲一起到了上海,见到他们共同的好友沈从文时,他只能报以苦涩的笑。丁玲得知冯雪峰在杭州之后,托冯雪峰帮租一下房子,还说租两间,提出了那个奇葩的想法:他们一起三个可以住在一起。冯雪峰在对丁玲的感情驱使下没有办法拒绝,而深爱丁玲的胡也频也不想离开丁玲,于是三个人只能如丁玲所愿住到了一起。那是丁玲开心的西湖“三人行”时光。她既可以跟冯雪峰聊风花雪月写文章,又可以跟胡也频过平淡普通却温馨的同居生活,她在两个男人的房间里来回穿梭,自由自在。可以说是两全其美了,鱼和熊掌兼得了。住了一段时间之后,胡也频首先受不了这种“三人行”的关系了,于是主动退出同居生活,回到上海找沈从文苦涩倾诉。但后他也没办法放弃丁玲,就又回到了三人杭州同居的日常生活里。后,冯雪峰主动退出三人的畸形关系,临走的时候也没有向丁玲袒露出自己对她的感情,只是火速离开。搬离杭州后,他火速结婚,过上了平淡普通的小日子。胡也频跟丁玲结婚后,参加政治运动所以被暗杀了,那段黑暗的时光里,冯雪峰还安慰过丁玲,但当时他已是有妇之夫,两人还是没有办法有结果。丁玲跟冯雪峰斩断情丝后,终于跟胡也频结婚了,还是被冯雪峰的婚讯刺激了的结果,后她和胡也频生了一个儿子。【潇墨有感】丁玲是个作家,是个美女作家,还是个情感丰富的美女作家。在她的一生中,她有过多段情缘,其中跟胡也频、冯雪峰、冯达、陈明四个是刻骨铭心的。跟胡也频是初婚,两人育有一子。跟冯雪峰、冯达则是没有结果的感情。跟她白头到老的恰恰是小她13岁的陈明。她的爱情始终热切,遇到心动的人就会毫不犹豫地主动出击,这种勇气即使放在今天,也是足以让人侧目的。更何况是在那个年代。你是怎么看待丁玲的勇敢追爱行动呢?我是潇墨,研二在读,关注我,带你了解更多文史长河里的故事。
7、丁玲广场的简介她是民国才女,却因风流韵事出名:早年三人行,生下仇人孩子丁玲的感情世界是“拥挤”的。因为她和胡也频之间也有“第三者插足”,此人便是冯雪峰。他跟胡也频同岁,但在才情上远胜胡也频。1927年,丁玲打算去日本留学,有人便把冯雪峰介绍给她做日语老师。起初,丁玲还对这个北大诗人有点失望,不过听他讲述时代大局和革命理想时,丁玲的内心还是被触动。冯雪峰不但心有抱负,而且满腹经纶。18岁就发表过作品,有17首诗被收录在诗集《湖畔》中,因此被大家成为“湖畔诗人”。我这两天都心离不开你,都想着你。我真真的只追过一个男人,只有这个男人燃烧过我的心,使我起一些狂炽的欲念……这男人是你。丁玲在写给冯雪峰的《不算情书》中大胆表达自己对他的爱意。可当时丁玲已经跟胡也频相恋多时,但丁玲就是无法割舍。所谓日久生情,丁玲陷入两难境地,她提议三人像朋友一样居住在一起。关于这一点,坊间传言丁玲为了满足自己,与两个男人同住一个屋檐下,后来因为胡也频忍受不了这样的生活状态,数次离家。丁玲终明白“太讲究精神恋爱”而排斥肉体结合是不可能长久的。就这样,冯雪峰被丁玲赶走。这个传言的真实性已经无从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她对于冯雪峰的情意是难以搁置的。胡也频去世后,丁玲带着2岁的孩子相依为命。当她再遇到冯雪峰时,他已经有了妻女。透过彼此的眼神不难看出,两人的心里仍然彼此惦念。丁玲劝冯雪峰离婚,但冯雪峰心里有了一份对妻女的责任,何况物是人非。冯雪峰拒绝了。于丁玲而言,冯雪峰虽然是自己人生里的过客,但她一直放不下。“我纪念的是也频,而怀念的是雪峰。”丁玲后来回忆道。第三个男人冯达也是丁玲的第二任丈夫,是外国进步记者史沫特莱带来的,他是她的翻译。这个皮肤白净,温柔体贴的男人带给了饱尝苦闷的丁玲一些慰藉,同时也带来了往后无尽的悔恨跟磨难。几乎在所有关于丁玲的历史文件当中,冯达都被认定为“叛徒”。此人走进丁玲的生活源于他细致入微的照顾。她并不排斥这样一个人的存在,他享受着照顾她的过程,1932年底,他们住到了一起。1933年5月13日,冯达说自己有可能被盯上了,他与丁玲约定,如果14日中午12点前自己没回来,就赶紧离开家。但事有凑巧,14日中午潘梓年到访,耽误了丁玲离开。当国民d推开门的刹那,冯达也在其中。夫妻二人四目相对,但彼此装作不认识。丁玲随后被抓走。据说丁玲被关在国民d避暑胜地莫干山,并与冯达囚禁在一起。丁玲认为是冯达出卖了自己,可冯达含泪立誓,自己没有对不起丁玲。丁玲后选择了原谅。1934年9月,丁玲在狱中生下了与冯达的女儿(蒋祖慧)。1936年9月,丁玲在宋庆龄等人的营救下去了延安,此后与冯达分道扬镳。在延安文艺界为纪念高尔基逝世一周年的文艺演出中,丁玲被舞台上饰演巴威儿的英俊少年深深吸引。一个是33岁饱经风霜的知性女性,一个是20岁的英俊青年,谁也不曾料到两人竟有长达半个世纪的婚姻。这是一场“姐弟恋”,丁玲不在乎世俗的眼光,像个霸道的小狮子,开始了热烈的“倒追”。陈明在回忆录中记载了丁玲那一次表白,他似乎是以晚辈和同事的口气对她说,她是该有个终身伴侣了,谁想丁玲一个反问:“我们两个行不行呢?”这一问着实吓住了他。陈明没有正面回答,只是后面开始与丁玲保持距离,直至1940年秋,自己与烽火剧社里的席平结婚,貌似两人的“邂逅”才画上句号。但丁玲没有放弃,即便陈明已经结婚,也没能阻挡自己对陈明的爱意。而陈明在婚后仍然对丁玲念念不忘。在丁玲强大的爱情攻势下,陈明在结婚两年后,选择离开席平,与丁玲牵手一起。一场没有亲属、没有宴请,甚至连证婚人也没有的婚礼,对两人来说却甘之如饴。分分合合,历经磨难,丁玲和陈明相守相偎,白首不离。在各种流言蜚语等口舌之下,活得无比从容且幸福就是好的还击。直到丁玲还剩一口气的时候,她还问陈明要了一个吻,方才合了眼。1986年3月4日,丁玲去世,陈明送的花圈,缎带上写着:“你慢慢地走,从容地走……”瞿秋白曾评价丁玲,即便是飞蛾扑火也非死不止。虽然当时丁玲不过20出头,可瞿秋白一语成谶,她命运多舛的一生似乎早已被定格。认同外界设限其实就是自我设限,与动荡岁月中那些随波逐流的红颜不同,丁玲即便遭遇了家庭败落,也饱尝了辛酸离合,可她始终没有放弃自己对生命的追求。她率性而为,不向命运屈服,也不在意世俗的眼光,她用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和处世智慧,将幸福牢牢攥在自己的手上。风雨飘摇,传奇未殇。
8、丁玲简介《黄金时代》简直是百分百要票房惨败的。要看它,多多少少需要一些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底子。你当然知道鲁迅、许广平、丁玲;胡风你可能就模糊了,还有胡适、胡绳,都是文化人物,你未必分得出谁是谁;你不知道梅志,你只知道那是袁泉;而白朗是谁?蒋锡金是谁?舒群又是谁?你认识演员的脸,却不知道他们演了谁,也不知道他们在那儿念叨个什么。为什么明明电影都快结束了,突然冒出来一段鲁迅先生的画面,他不是去世了吗?是的,因为萧红是在那个时候写下《回忆鲁迅先生》的。其实电影里的时间,是以萧红的创作年表为主纲的。她的处女作是《弃儿》,写的就是怀孕的她被遗弃在旅馆,写信向外求救的故事——电影也从这里开始。《呼兰河传》基本上是她后一篇重要作品了,所以电影就收在了这里。(《马伯乐》未完成,《小城三月》更晚几个月,但没那么重要。)当然了,从另一个角度,这确实说明它的还原度是蛮高的。有一个小细节,让我思考了一会儿。二萧与鲁迅第一次见面。鲁迅问萧军:你是军先生?得到肯定回复后,我等他问:这位是萧红女士?但是没有,鲁迅说:走吧。带他们去吃饭。咦?为什么视而不见。我并不确定这是技术处理还是民国时期的交往模式。落座后,许广平来了,鲁迅为他们介绍,说:这是MISS 许。——啥玩意儿?MISS 许。是的,我能理解。因为鲁迅在自己的杂文里提到许广平,都用的是“我的女人”。他会写到:有一个卖馄饨的,是一个平时不大看见的特别穷苦的肩贩。于是,“用两角钱买了两碗,和我的女人两个人分吃了。算是给他赚一点钱。”许广平不是他的妻子,他不能说我的内人。但是下一句,他对许广平说:萧红先生在信中的问题,你自己回答吧。——等等,为什么萧红是先生,而许广平是MISS?先生就是尊称,没有任何别的意思;民国时期,称女性为先生,还是很普遍的,并没有我们目前的“特别敬称”之意。许广平写过:“萧红先生无法摆脱她的伤感,每每整天的耽搁在我们寓里。为了减轻鲁迅先生整天陪客的辛劳,不得不由我独自和她在客室谈话。”而MISS,是指未婚女子。他们相见是1934年,那时,海婴已经5岁,许广平已经和他共同生活了那么多年,但,还是MISS?而且鲁迅特意要对着客人如此称呼,强调她是未婚的、单身的?当然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鲁迅是有太太的人,他的太太叫朱安。到后来,二萧分开,萧红嫁给端木,在婚礼上说:感谢他在这种情况下,给我名份。——给名份,三个字,听着格外刺耳。但如果连民国导师鲁迅也觉得名份是大事儿,必也正名,不能乱了称呼。也不能强求其他人。尤其是,我刚刚已经说了,这片子的还原度还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