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鍑简介(三足青铜鍪)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28 04:39:19 浏览
1、三足青铜鍪

1984年,考古专家在殷墟考古时,发现一件名叫青铜甗(yǎn)的蒸锅中竟有一颗人头。令人震惊的是,它来自一个贵族的花季少女。因为这个青铜甗已经严重变形,加上商朝的人殉现象达到,所以,这颗青铜甗中的人头被专家们认为,是因外力作用滚落进来的。可是,事实果真如此吗?1999年,专家们在殷墟考古中,再次发现了一只保存完好的青铜甗,这只青铜甗中,也有一颗人头。这一发现迫使专家们不得不重新考量之前的结论。如果青铜甗中出现人头只是个例,那么可以归咎于偶然现象,可如今已发现两次,那应该并非偶然之事。难道,殷商古人真的会吃人?因为青铜甗这种容器,是古人用来烹煮加热食物的,类似于我们现在带屉的蒸锅。为了揭开这个谜底,专家们开始对青铜甗中的人头开展细致研究。他们先是对1999年发现的这颗人头,进行了检测,发现其钙质严重流失,由此推断,这颗人头确实曾被长时间烹煮过。专家们又对该头颅的牙齿进行了观察和检测。因为牙齿是坚硬的东西,更易完整保存主人的DNA信息。通过解读牙釉质上的条纹,能够判断出主人的年龄、饮食结构、健康状况等信息。一个长期以碳水化合物为主食的人,牙齿会被腐蚀;而一个蛋白质摄入充足的人,牙齿会更坚固美观。据此,专家们经过综合考量,得出一个更加骇人的结论:此头颅属于一个15岁的花季贵族少女。而通过查阅商代甲骨文资料,大家发现商代烹煮人的事,并不是经常发生,更不是日常行为。只有重大事件发生时,才会有此举,比如说祭祀活动,庆祝战争胜利的活动。如果是打了胜仗,在庆祝活动中烹煮活人,那么极有可能,烹煮的是战败的俘虏。顺着这一思路,专家们结合发现青铜甗地表层的所属时间,查阅了商代相应年代的战争资料,推断出:这颗人头应该属于商朝末年,商王在对安徽六安的战争中虏获来的部落贵族。刚好这名贵族是一名15岁的少女,也许她的父兄已经战死,获胜的商王按照习俗,砍杀了这名少女贵族用来祭祀,借此庆祝战争的胜利。可以想象,这名美丽的花季少女,在家人惨死的情况下,以这种惨烈的方式迎接死亡,是何等痛苦。值得庆幸的是,武王伐纣灭商之后,周朝建立,废除了这种血腥残忍的人祭制度。可历史也有重演的时候,在明朝、清朝,人殉制度都曾死灰复燃。人殉制度是有违人道的血腥残忍制度,它让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绝望中死去,只留下一具具骇人的尸骨,向后人讲述着那一段段不忍直视的历史。我们能做的,就是正视历史,坚决不能让历史重演。作者:枊岸花茗编辑:桢桢#青铜鍑简介#

2、青铜鬹介绍

下图都是在海昏侯墓出土的文物,很多都是无价之宝。图一是青铜提梁鋞,在古代可以用来装酒或者汤羹,这尊提梁鋞出土的时候里面还保存着一点鸡汤。图二是盛酒的酒器。图三是青铜博山炉,汉代常见的焚香器具,因为形状很像老百姓心目中的仙山——“博山”而得名。图四是玉耳杯,耳杯是汉代,魏晋时期流行的饮酒器具,玉做的耳杯是耳杯里的高规格,是的奢侈品。图五是十二棱青铜缶,缶是古代盛酒的容器,口小肚子大,秦朝夜宴时,贵族士大夫们喝醉了喜欢拍着缶来唱歌,所以它也是一种乐器。图六分别是青铜鋗和青铜鍾,都是古代厨房里用的量具。图七是古人在春耕之前,祭祀祈福用的铜鼎,是古人重视农业生产的实例。

3、西汉青铜鍑是干什么用的

中国国家博物馆老董走进“国博”(十五)——*——“妇好”青铜三联甗(yǎn)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甗是古代烹饪用的厨具。“妇好”青铜三联甗是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为三件甗,下部为联体的长方形器身,相当于现在灶台的功能。该三联甗是今可见青铜器中较早的一灶数眼炊具。妇好——商王武丁60多位妻子中的一位,她是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

4、商周时期青铜勺

铜甗,商代,咸阳市武功县尚家坡遗址出土,高44.3厘米,口径27.6厘米,重量9.210千克,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又一件尚家坡遗址出土的商代青铜器,与先前记录的那只没有什么纹饰的青铜鼎在同一个地方出土,在博物馆中也是紧挨着展示的。尚家坡遗址与附近的郑家坡遗址会被合称为为郑尚坡遗址。而郑家坡遗址被作为先周文化的典型代表,被认为是周人先祖数次迁徙目的地之一。先周文化是与同时期商文化不同的另一种文化,被认为是关中本地文化,而商文化则被认为是商王朝势力向东延伸到关中的结果。所以虽然年代属于商代,但尚家坡、郑家坡遗址被认为是与商文化遗存不同的“先周文化”。甗(读“演”)是一种食器,基本分为两个部分。下层为“鬲”(读“立”),上层为“甑”(读“赠”)。鬲是一种食器,通常有三个袋足,鼓鼓囊囊像是兜风口袋,在袋足下生火,受热面积大,便于加热。甑也是一种食器,甑的底部有开孔,作用类似于蒸笼,开孔部位叫做“箅”(读“必”)。甑与鬲合并,构成了甗。使用时,鬲中加水,食物置于箅上,甑口加盖,可以蒸熟。这件甗,纹饰与旁边那件鼎类似,就是口沿处有一周凸弦纹,其余通体无纹饰。上层的甑,敞口直壁,鼓腹,口沿有一圈带状“包边”样的装饰,两立耳与此“包边”为一体,立于口沿两侧。口沿下一周凸弦纹。鬲口径小于甗口径,三只明晃晃的大腿样的袋足,向下内收为略内束的柱状足。整件器物,看下侧鬲的部分,规整,可以想象如果没有挤压、破损,上侧甑的部位应该也是同样规整。一件古老、造型简单的商代铜甗。

5、青铜器銎图片

我的手機文物摄影《弦纹青铜甗》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一前1046年)通高47.5厘米,口径29.5厘米,腰高18.5厘米1984年安阳武官村北M259墓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大口,深腹,束腰,袋足分裆。颈部有凸弦纹三周,袋足有兽面纹浮雕。甗内有一人头,上部挤压变形。摄于2023年1月16日上海博物舘《宅兹中国》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