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帝简介(弘治帝是怎么死的)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28 04:47:26 浏览
1、弘治帝是怎么死的

明泰陵弘治帝,清泰陵雍正帝,唐泰陵玄宗李隆基,夏泰陵李元昊,隋泰陵文帝杨坚!看来泰是个好字,里面明泰陵主人名气算小的,还有哪些取泰为名的帝陵?#弘治帝简介#

2、历史上真实的弘治帝

在古代,有个奇特的现象,经常有些很小很普通的事情,突然就和朝廷政治牵扯上去了,然后就搅得整个朝廷鸡飞狗跳,一片混乱,明代也有一个小案子,却把东厂、六部,皇帝全扯进去了,三十八名官员入狱,这就是明代的满仓儿一案。明代有个千户叫吴能,女儿满仓儿貌美如花,可惜吴能家贫,缺钱嫁女,于是找来了一个媒婆,好能给满仓儿找个婆家,实在不行就卖了,为了能抬高女儿身价,骗媒婆说满仓儿是周皇亲周彧的亲戚。千户就是管理一千军人的武官,相当于今天的团长,也算是有头有脸的官儿,为什么穷到卖女儿就不知道了,不过卖女儿怕丢人,对外是宣称,把女儿送到周皇亲家里去了。有门路的人把女儿送到权贵家是常事,汉武帝的母亲,宋真宗刘太后都是从这种身份起家的。所以也没有什么人当回事。媒婆把满仓儿卖给了张乐户,几经碾转,满仓儿沦落到了京城娼楼,在乐户袁璘名下为娼,成了小有名气的歌妓。满仓儿的母亲聂氏舍不得卖女儿,但在家里没有发言权,不敢反对,没几年,吴能死了,聂氏于是找到当年的媒婆,四处打听,终于找到了女儿。谁知道满仓儿因为痛恨父亲卖她,让她当了妓女,连母亲也恨上了,聂氏找上门来,她坚决不认,称不认识聂氏,不是她亲妈。袁璘走南闯北这么多年,什么没见过,一听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劝说聂氏:儿大不由娘,满仓儿好不容易成了头牌,不乐意再回家吃苦,让聂氏只当没养的算了,他另外再给聂氏十两银子以作补偿。聂氏坚决不答应,叫上小叔子儿子等人,把满仓儿抢了回去。这下袁璘不干了,不管满仓儿什么身世,他是正当手续买的人,怎么能就这样被抢走了呢?于是一纸状子把聂氏告到了刑部。刑部郎中丁哲和员外郎王爵审理此案,丁哲本就痛恨逼良为娼的行为,又感叹同僚的女儿竟沦落成妓女,同情聂氏寻女的苦衷,于是把满仓儿断归聂氏。袁璘不服,他是个妓户,言语粗鲁,啥也不懂,当场放泼叫骂顶撞,丁哲给了他一顿板子,把他赶了出去。没想到,袁璘抬回去没几天就死了。经御史陈玉和刑部主事孔琦验尸后安葬。东厂太监杨鹏跟秉公执法,经常不给他面子的丁哲不合,听说此事后,感到报复丁哲的机会来了,于是派他的侄子找到袁璘的妻子,唆使她去东厂上诉,状告丁哲枉法打死人命。杨鹏的侄子是满仓儿的恩客,他伺机与满仓儿联系上,帮她逃出家藏起来,他找来当年卖满仓儿的媒婆,媒婆说吴能确实说满仓儿是周皇亲家亲戚,具体什么关系她也不知,只把人卖给了张乐户。于是杨鹏侄子找来张乐户,与满仓儿一起串供,一口咬定满仓儿是张乐户的妹子,根本不是聂氏的女儿,聂氏的女儿早就卖给周皇亲家了,而且有邻里作证。袁璘的妻子到东厂告状,杨鹏装模作样审理一番,得出的结论:聂氏女儿早已被卖周皇亲家,满仓儿是张乐户的妹子,丁哲不问情由滥杀无辜,按律当判死刑。弘治皇帝看了后,命锦衣卫重审,结果还是如此。弘治皇帝觉得聂氏无故抢妓女说不通,再让刑部等三法司公审,三法司认为被卖到周皇亲家的聂氏女儿是个关键,于是派人去调查,周皇亲莫名其妙,我家从没买过聂氏女儿。聂氏女儿找不到,满仓儿也不见了,三法司只能如实回复弘治帝,弘治帝大怒,让各级刑事官员,全在一起庭审,这次张乐户,满仓儿都出场了,也不敢撒谎,说了真话,可是庭审的官员们不敢得罪东厂和锦衣卫,判丁哲公务致人死亡,判徒刑,王爵、陈玉一众刑部官员及聂氏母女杖刑。事情发展到这儿,已经不是民事案件了,是东厂锦衣卫欺负刑部官员了,刑部官员不服,典吏徐珪上书称,丁哲断满仓儿归其母符合人伦,并无大错,杨鹏拷打聂氏屈打成招,弄出假案,满仓儿诬告其母,却母女同受杖刑,东厂锦衣卫犯错案,却无一人受罚,刑部不服。可是徐珪的建议也太激进了,他让皇帝撤销东厂,处死杨鹏叔侄并满仓儿,贬锦衣卫官员到边疆种树.....他一下子得罪的人太多了,东厂锦衣卫也不是好惹的,立刻也上奏反击,刑部官员也不甘示弱,吵成了一锅粥,仅仅三个月不断有官员下狱,前后三十八名之多。弘治帝被吵烦了,终断定:杖责满仓儿,送入浣衣局为奴,丁哲撤职为民,给袁璘出丧葬费,王爵、陈玉等人罚钱赎罪后恢复原职。这个案子可说光怪离奇,朝廷各方势力倾轧,厂卫横行不法,明朝官场混乱,可见一斑。

3、弘治帝画像

成化年间,江南地方有个和尚名为继晓,因向大太监梁芳进秘术,被引荐给皇帝,得到重用。继晓所谓的秘术,大概就是一些房中丹药和空手变碗的小魔术之类的,这很对成化帝的胃口,把他封为国师,管理天下佛事。继晓经常借口为皇帝祈福,肆意敛财,在宫中建造寺院、做法事,把紫禁城闹得是乌烟瘴气。为了享乐,还要皇帝为他在西城修建大永昌寺,那是个居民区,于是强迫数百家百姓搬家,耗费数十万民脂民膏才建成。等到了1488年,成化皇帝朱见深去世,弘治帝朱佑樘继位,他早就看宫里这些神神道道的不顺眼,借口天象有变,把继晓下狱,流放到边地挖煤去。教义是用来完善内心精神世界的,任何能够长远发展的宗教,无一不是让人修炼自身,导人向善。可是在古代的阶层等级之下,宗教却被一些走偏门的人拿来,作为迎合上峰的工具,导致教义偏颇,好坏颠倒,继晓的故事可引以为戒。#弘治帝简介#

4、弘治帝小说

丹书铁券实际上就是“催命符”,没有任何价值可言初被刘邦发明出来的时候,还不是免死功能。是永享富贵,世袭罔替,是永久的饭票。丹书铁券上承载了皇帝的誓言,山盟海誓很容易,做到的能有几人,爱情既然都无法永恒,这丹书铁券又如何能做到。南北朝时期的大军阀尔朱世隆对丹书铁券有着好解释:“今日两行铁字何足可信”。意思就是:“就那么一块铁片上面刻着两行字,我怎么能信你”。丹书铁券这玩意根本不是免死金牌,实际上这玩意更是催命符,谁有这玩意谁死得更快,毕竟这东西是否兑现还是皇帝说的算,终解释权归皇帝所有。关键一点这丹书铁券不能超发,一旦超发和货币一样,根本就不值钱。历朝历代几乎都发过丹书铁券。但发得多的就是大明王朝,其他王朝几乎都是开国皇帝发,唯独明朝是每一朝都发,是超发货币。有明一代,朱元璋发了67张,朱允炆发了1张,明成祖发了64张,朱高炽在位十个月就发了11张,朱瞻基发了6张,叩门天子两朝朱祁镇发了30张,朱祁钰发了8张,成化帝朱见深10张,弘治帝朱佑樘3张,正德帝朱厚照11张,嘉靖帝朱厚熜6张,隆庆帝朱载垕1张,天启帝朱由校2张。没有发丹书铁券的只有朱由校和崇祯帝朱由检。可以说,只有朱元璋与朱棣发布的丹书铁券有点含金量,其他的几乎和废纸没有什么区别。朱元璋版本的丹书铁券叫“开国承运”。明成祖朱棣版本丹书铁券叫“奉天靖难”。这两个版本无疑是值钱的,但问题是,凡是拿到“开国承运”版本的,朱元璋一律不给兑付,而且是拿到这一版本的都基本被杀。朱元璋发67张,收回64张,有效3张,而凡是拿到“奉天靖难”版本的,朱棣还算可以,发出64张丹书铁券收回52张,有效12张。朱元璋这人很有意思,他自己发的丹书铁券不认,而认可唐朝皇帝颁发的丹书铁券,明初钱氏后裔钱汝性奉的丹书铁券,其父钱用勤在建昌府知府任上,因为税粮短缺被抄家抓捕入狱,按照朱元璋订下的律令,这是杀头的重罪。钱汝性情急之下想到了这个的丹书铁券,这个铁券是唐昭宗赐给平叛的彭城郡王钱镠,铁券有铭文二十六行,三百三十三字,结尾处写有:卿恕九死,子孙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责。铁券历经唐末两宋蒙元,宋太宗仁宗神宗等好几位皇帝都宣入宫中观赏,之后都归还钱家。钱汝性拿着唐朝的丹书铁卷去南京见朱元璋,没想到的是,一向律法严苛的朱元璋居然在考究钱鏐铁券的真假后,认可了这个免死金牌,赦免了钱用勤,而且明朝丹书铁券也是依照这个版本设计的,究其原因,一是钱家后人犯的不是什么谋逆的重罪,再一点就是,子救父也符合孝道传统。二是钱镠铁券是大唐天子所赐,宋家皇帝认证,大明驱除蒙元,上承唐宋,是中华正统,自然要认这一块丹书铁券。可以说,包括皇帝本人,所有的人都免死金牌丹书铁券这类东西没用,而朝臣之所以如此对此孜孜以求,就在于求一个心里安慰,万一兑现了呢。还有一点就是,任何一种丹书铁券都不会赦免谋大逆。还是那句话,就是催命符。

5、弘治帝简介和儿子

公元1465年,明英宗朱祁镇去世,底下人开始商量编纂《英宗实录》,将名臣于谦打成乱d。礼部尚书丘濬坚决反对:“若没于谦保卫北京,大明江山早就没了,于谦的冤枉不能不彻底辩清”。说起丘濬此人,列宁曾给出很高的评价,称他为“中世纪伟大的经济思想家”。丘濬出生于1421年(明朝永乐十九年),字仲深,号玉峰,尊称海山先生,海南省琼山县人。他的命运颇为坎坷,一出生就没了父亲,和祖父、母亲相依为命。在祖父和母亲的教导下,丘濬深知“知识改变命运”的真理,学习刻苦,博览群书,是当地有名的“神童”。曾经有一次为了借书,在人家门口一堵就是半个月,把人都吓到去报官了。丘濬20岁就考中广东全省第一名,在萧滋的引荐下到北京国子监学习,入翰林院做了皇帝侍读。他为官清廉,四十年来未置过家业,一心扑在工作上,接连辅佐了正统帝朱祁镇、景泰帝朱祁钰、成化帝朱见深、弘治帝朱佑樘四朝三代人。当年明朝夺门之变后,朱祁镇重掌大权,其子朱见深继位,群臣竞相上书要求编纂《英宗实录》,把于谦打入乱d一派。可丘濬秉笔直言,坚决要把夺门之变的真相写清,虽然其中也有不少曲笔回护,但终究是保住了于少保一世清白。丘濬在正统到成化朝的30年间,做的都是舆论文学工作,地位也升到了礼部尚书,可是他志不在此,他更倾向于治世平乱的方面。1465年大藤峡民变,丘濬为成化帝上书了平定叛乱的建议,当时很多人都认为,你一个搞文学的干吗来参与军事,就连朱见深都这样觉得。所幸朝廷的首辅李贤认为丘濬的建议不错,下达给前线指挥韩雍,三人一拍即合,后剿灭了叛军。丘濬一战成名,这下子朱见深也不敢小看他,认为他为“国子监祭酒”,相当于现在中央大学校长,培养了诸多人才,其中就有正德朝名臣杨廷和。副业做着,主业丘濬也没落下。1487年,成化帝朱见深去世,明孝宗朱佑樘继位,丘濬将他耗费了20年心血所写成的《大学衍义补》呈上。本书洋洋洒洒30万字,深刻地指出当时大明朝存在的种种危机和应该如何应对的方略。可以说,大明中期的孝宗中兴,与丘濬以及他所上的《大学衍义补》是分不开的。自此,丘濬进入内阁,发挥自己的经世治国之才,包括盐政改革、简化税收、开放南北无人区,招募农民开垦等等。丘濬任阁臣三年,把一个经历土木堡之变,元气大伤的大明从深渊中拉了出来,但干实事的总难免被骂,尤其是大明言官。偏偏丘濬也不是好脾气,和言官闹得很僵,不满意就当着皇帝的面骂脏话,可谁叫皇帝喜欢他呢。面对同僚朋友,丘濬也不给面子,曾经和阁臣刘健在朝廷上争吵,直接摘掉帽子就要开干。王恕也是四朝老臣,和丘濬一样是内阁辅相,可是两人在政见上不和。为了扳倒王恕,丘濬命令太医刘文泰弹劾王恕,虽然一审问,朱佑樘知道是丘濬主使,依旧把王恕罢免,把丘濬说一顿了事。这事把丘濬推到风口浪尖,即使朱佑樘执意保护,言官们弹劾丘濬的奏折还是络绎不绝。公元1495年,73岁的丘濬去世,朱佑樘下令大修陵墓,追赠太傅,谥号“文庄”,亲自手书“理学名臣”匾额,其恩宠一时无两。但是由于丘濬得罪太多人了,他葬礼那天几乎没官员去拜祭他,而朱佑樘去世后,抨击丘濬的情况也更加严重。丘濬有本事大,也不贪,可就因为这睚眦必究的性格,成为儒家的反面教材,但凡提到他点好的,后面必定跟着骂他不懂做人、陷害同僚的事,把他的名声都弄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