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郑和简介(军队郑和)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28 06:23:09 浏览
1、军队郑和

1381年,年仅11岁的郑和被明军俘虏、阉割,做了“秀童”,也就是所谓的军中男妓。1405年,在朱棣的亲自委派下,郑和带领一支规模庞大的船队,开始了对海外世界的探索。这次出海,郑和的主要任务是宣扬大明国威,传播中国的先进文化和技术,与其他国家建立联系。自古以来,封建帝王的高追求,便是万国来朝。如果其他国家都能主动派遣使臣,向明朝称臣纳贡,那么朱棣脸上会有面子,他不仅会超越朱元璋,还能在青史留名。朱棣毕竟是篡位登基的皇帝,如果做不出伟大的事业,必定会给人留下唾弃咒骂的话柄,他派郑和出海可以体现明朝的强大,彰显自己的治国成就。与此同时,朱棣还给了郑和一个秘密任务,那就是寻访朱允炆的下落。按照官方史书的记载,南京城破的时候,朱允炆在皇宫里点起一把大火,然后便下落不明。朱棣进城后,派人搜遍了整座皇宫,只找到两具尸体,都被烧得面目全非。当时,朱棣趴在一具尸体上放声痛哭,说那就是朱允炆。可在场的人都很清楚,朱棣是在演戏,只有这样才能说明他不是为了争夺皇位,才会起兵造反。后经史学家调查分析,那具尸体是朱允炆的侍女,另外一具也不是朱允炆,真正的朱允炆下落不明。朱棣登基后,曾经以寻找张三丰为由头,派遣心腹大臣胡滢走遍大半个中国,专门在寺庙、道观等地逗留。这是因为,靖难之役后就有一种说法,表示朱允炆伪装成佛门弟子逃跑了,而且就躲藏在某座寺庙里。不过,胡滢起初寻访朱允炆并没有什么成效,朱棣便开始怀疑另外一种说法的可能性,就是朱允炆逃往海外,他派郑和出海也是为了寻找线索。那么问题来了,郑和是一名太监,朱棣为什么要派这样一个人担此重任,他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提到郑和的来历,就得从朱元璋时代的一场战争说起。那是1381年,明军进攻云南地区,和当地的马氏家族发生激战。由于明朝问鼎天下已成定局,马家抵挡不住,很多人都战死沙场,有个叫马和的11岁男童,不幸沦为俘虏。马和容貌俊美,看起来有点像女孩,明军便将他阉割后,送入官方经营的妓院。其实那个年代,军队都有类似的机构,不仅有许多女性提供服务,还有很多带有阴柔美的男童,负责满足部分士兵变态的欲望。这样的生活肯定充满苦难和折磨,但马和忍了下来,还因一次偶然机会,被分配到燕王府工作。刚开始的时候,马和就是个普通奴仆,但他不仅聪明伶俐,而且识文断字,很快就引起了朱棣的注意。后来,朱棣外出征战的时候,就会带着马和,让他帮忙跑腿送信,他就这样成了朱棣的心腹。当然,真正让马和得到朱棣信任的事件,是在朱棣起兵造反后,于河北地区进行的一系列战斗。那个时候,马和英勇奋战,立下赫赫功劳,由于作战的地名带有郑字,朱棣便赐他姓郑,这才有郑和下西洋的事情。#部队郑和简介#

2、郑和下西洋带了多少部队

郑和下西洋背后的秘密。郑和下西洋被赋予秘密任务自己还另有心机。说起郑和我们并不陌生,郑和又名马和马三宝。公元一三七一年出生在云南昆阳的一个元代武将家中,十岁时元朝结束父亲去世仅剩他一人活了下来。他因为是败将的家属因此被迫并身入宫。而他冷静处事的性格被当时的燕王朱棣发现郑和下西洋的船队规模历史上已有记载。这里我们不做多讲,今天我们主要讲他为什么要下西洋。根据《明史·郑和传》记载: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意思是什么?就是明成祖朱棣怀疑他的他侄子明惠帝朱允炆逃亡到海外。所以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去找到被赶下台的明惠帝。至于宣扬明朝的强大是附加的,通俗的说寻人是实交流是虚。虽然身怀特殊使命而郑和自己也另有打算。下期我们介绍郑和下西洋自己的私心和目的。

3、郑和军事行动

郑和,是明代著名航海家。本名马和,祖籍云南,回族,洪武十四年跟随明朝云南征讨大军副统帅蓝玉来到南京,明成祖朱棣御书“郑”字赐姓马和,史称郑和。从永乐三年到宣德八年,郑和七下西洋,历尽艰险,开辟了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洲际航海家。

4、郑和第一次带了多少军队

"穿越海洋的传奇:中国航海家郑和七次远航的壮举"在明朝时期,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著名人物是郑和。郑和,原名马三宝,是明朝时期的一位著名航海家、将领、外交家和探险家,他于1405年至1433年之间带领中国船队七次远航,到达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岸,曾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航海家之一。郑和出生于云南昆明一个穷苦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军官。在父亲的影响下,郑和从小就接受了严格的训练,并在年轻时加入了明朝军队。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成为一位威名赫赫的将领和外交家。第一次远航(1405-1407年):郑和率领船队前往印度洋,途经今日的越南、马来西亚、印尼、斯里兰卡、印度、波斯等地,交流贸易,并派使者向各地宣示明朝的实力。在这次航行中,郑和还带回了许多珍贵的物品和动物,如金银宝石、象牙、孔雀、狮子、斑马等。第二次远航(1407-1409年):郑和再次率领船队前往印度洋,途经今日的印度、波斯、沙特阿拉伯等地,加强与这些地区的贸易往来,并且表达了明朝的意愿,希望和这些国家建立友好关系。这次远航也使得东南亚的各国开始逐渐了解中国,而中国也向世界展示了其强大的实力。第三次远航(1409-1411年):这次远航是为了巩固明朝对南洋地区的控制,遏制当地的海盗和海商。在此期间访问了许多地区。他前往了马六甲、爪哇、苏门答腊、印度、斯里兰卡等地,交流贸易,并向当地国王传递了中国皇帝的礼物。在此次航行中,郑和还发现了一些南海岛屿,并在其中的一些岛屿上建立了牌坊,宣示中国对这些岛屿的主权。船队到达今日的马来西亚、印尼、斯里兰卡等地,消灭海盗和强盗,安抚当地居民,维护了中国在南海和印度洋地区的权益。第四次远航(1413-1415年):郑和继续前往印度洋,此次航行是他的航海生涯中远的一次航行,他前往了非洲东岸的索马里和肯尼亚。在此期间,他与当地的居民进行了贸易,并向他们传递了中国皇帝的礼物和文化。,途经今日的印度、波斯等地,重新修复中国在这些地区的贸易网络,增强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在这次航行中,郑和还建立了一个官方交流机构——“四夷馆”,以便更好地进行外交。第五次远航(1417-1419年):这次远航是为了巩固中国在印度洋的领导地位,郑和率领船队前往印度、波斯等地,维护明朝的贸易利益,打击海盗和走私。第六次远航 (1424-1433年):这次郑和前往了南亚和东非,此次航行的主要目的是寻找更多的贸易伙伴,并维护中国在印度洋和东非的影响力。在此期间,他访问了印度、斯里兰卡、马尔代夫、肯尼亚等地,他与当地的进行了友好的贸易和文化交流,并且带回了许多非洲的珍贵物品和文物,并加强了与这些地区的贸易关系。第七次远航(1431-1433年):这次远航是郑和后一次出海,他访问了东非、苏丹、摩洛哥等国家,并在这次远航中去世。这七次远航的时间跨度长达28年,从1405年到1433年。这段历史展示了中国船队在当时的优势和威力,中国在海上拥有了广泛的影响力,同时也推动了中国和东南亚、南亚、非洲等地区的贸易和文化交流。他的贸易活动也使得中国的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许多商品如丝绸、瓷器、茶叶等被带到了海外市场,也带回了许多珍贵的商品和文化资源。郑和去世后,他的航海活动和贡献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成为了中国和世界历史上的一段辉煌的篇章。他的故事也成为了中国和世界文化遗产中的重要一部分。郑和的远航也为中国和世界历史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他开辟了中国的海上贸易路线,不仅打破了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也扩大了中国的影响力和贸易网络,为后来的“海上丝绸之路”铺平了道路。促进了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交流和合作,同时也为后来的航海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他的贡献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也在世界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但是郑和的贡献曾经被忽视或被低估,这与中国的政治和文化环境有关。然而,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重新评价郑和的贡献和成就,他的名字也逐渐被推崇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他的形象在中国文化中被广泛传扬,成为了中华民族的骄傲。他的传奇故事也一直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前来探讨和研究,成为了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之一。在这个充满传奇的历史人物的故事中,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个伟大的航海家和探险家,更重要的是,他的故事展示了人类勇气、智慧和创新精神的伟大之处。郑和的故事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人类文明和历史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探索和突破自我的过程,只有不断超越自我和挑战极限,才能实现人类的更大潜力。希望我们能从郑和的故事中汲取力量和启示,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也能够不断挑战自我,实现更好的自我突破和发展。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赞和评论分享你的看法和观点。

5、郑和军事实力排名

七下西洋的郑和 轶事趣揭[微笑][微笑]大家都知道大明朝出了个七次下西洋的郑和,可大家可曾了解这位郑大太监生在何方,故于何处么……等等? 且听我一一给您道来:1) 郑和,原本姓马。出生于云南昆明一普通家庭。年少时,被大明军队掳去,后来进了南京朱元璋的皇宫之内。郑和身材魁梧,相貌俊昂,天资聪慧机敏,受到大明皇帝朱元璋喜爱。2) 年份不详,郑和被阉割入了太监,伺候皇家贵人。也称"三宝太监"。3) 朱元璋四字,朱棣,也就是后来的明成祖,被朱元璋派往燕京(现在的北京)任燕王,负责戍守北方边疆,防范蒙古的侵扰。郑和也随朱棣到北京,在燕王朱棣府中服役,并受到朱棣青睐赏识,朱棣赐其姓为"郑"。郑和跟随朱棣,也学到和积累了不少从军杀敌的军事本领。4) 朱棣(明成祖)即位后,为扩大大明朝国际形象,拓展东南亚和印度洋区域的市场,随任命懂军事的郑和为正使太监,出使西洋,随之开启了后来的七次下西洋。5) 郑和下西洋的船队阵容之庞大,史无前例,每次出使人数都在20000人以上,多时超过27000人,各类巨型宝船多达60多艘。当然,其中也有部分保卫船队安全的军人和军事装备,巨型船队浩浩荡荡驶向南海,驶入印度洋……每次下西洋的耗时,自船队出发,到回归祖国,都在两年以上。6) 郑和之所以能下西洋,前提条件当然是明朝经过开国皇帝朱元璋数年的治理,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国力日益强盛,当时的造船技术也已经很成熟先进,加上自宋元以来指南针技术的成熟,多年积累了丰富的航海技术,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条件。7) 明宣德年间,第七次下西洋前,郑和在福建铸造了一尊青铜大钟,永以祈求往返顺利,国泰民安,风调雨顺。这尊大钟国博古代展厅里也有陈列,重达77公斤,大家可以前往观看。这可是真品。8) 遗憾的是,第七次下西洋的返回途中,郑和得病去世,死于印度的海边城市古里。至于起尸身,有无回到国内,至今尚无查证。据知,在南京有一郑和墓,也只是其衣冠冢。9) 郑和去世后,下西洋的壮举再无后文。有说法是,七次下西洋,严重耗费了国力,损伤了国家财政。其后的大明皇帝也不再赞成和支持继续派遣如此巨大阵容的船队出使海外。更无像郑和这样既有才华,又和明朝皇室关系密切的大臣了[快哭了][快哭了][汗][汗]希望我的解读能有助于大家更多了解这位史上著名的航海家,外交家~~郑和[祈祷][祈祷]

6、郑和有军功吗

【郑和到了爪哇,被杀了170个兵,后来呢?】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时,路过爪哇补给,但当时的爪哇岛并不太平,两个王争地盘,内战频频,郑和向船队传达“只换米粮,不理纠纷”,但还是出事了。有个王发现岛上出现了外来士兵,认为是另一个王拉来的援兵,直接就下令杀掉,170多个正在交易物资的明朝将士被无辜砍死。明朝将士很是愤怒,放言要将爪哇灭国。下令杀人的王吓坏了,找到在瓜哇岛行商的穆斯林代为和谈,只要不开战,他愿拿出黄金作赔。郑和强忍怒火,深知西洋之行是为宣扬大明国威,在此开战并不稳妥,经过谈判,爪哇需上交6万两黄金作为赔偿金,后来皇帝朱棣知道这个处理结果也很赞同。不过,爪哇因内战烧钱,用了两年才凑了1万两黄金,爪哇使者哆哆嗦嗦地来到明朝,以为小命不保,没想到朱棣说:当初要6万两黄金是为了让爪哇长长记性,冤死在爪哇的将士早已得到妥善抚恤,我朝不再追要赔偿金。如此以德服人、威而不霸的明朝,彻底征服了爪哇,之后年年向明朝朝贡。大明国威因此事声闻四海,明朝期间来朝贡的国家多达150多个。本文地图出自下方《中国历史地图集》,含300多幅地图,98元包邮哦!

7、郑和军队

1405年,郑和第一次下西洋, 他们来到马六甲海峡。本想继续南下,没想到一群土著人竟杀死了170名海员。郑和知道消息后,不但没有为海员报仇,还与土著人和解了。朱棣知道后大赞:干得漂亮。郑和原名马三宝,云南人。因为信奉伊斯兰教,祖父和父亲都出海去过麦加朝圣。幼小的郑和,聪明好学,对航海也越来越感兴趣。所以同龄的孩子都在咏诵圣贤书籍时,郑和却在努力锻炼身体,学习航海知识。1381年傅友德、蓝玉平定云南。很多儿童成了战俘。战俘就要面对残忍的处罚——阉割。不幸的是,郑和也是其中的一个。此后,年仅11岁的郑和跟明军南征北战。经过5年颠沛流离的生活后,终于遇到改变他一生的朱棣。朱棣一眼就看上了这个沉默寡言,却目光坚定的少年。此后郑和就成了朱棣的贴身侍卫。而真正让朱棣记住他的是在“靖康之难”,郑村坝之战。当时他为朱棣献计,连破李景隆七营,大败南军。1403年,朱棣登基后,封郑和为首领太监,赐姓“郑”,改名为郑和。之后,朱棣便派郑和下西洋。这其中其实有两个目的。第一个原因,“靖康之役”后,朱允炆下落不明。这一直是朱棣的一块心病,毕竟自己的皇位有点名不正言不顺。第二个原因,在我们中国历史上有个传统,但凡强盛的朝代,都要出使外国,彰显国威。带着这样伟大的使命,郑和踏上了征途。1405年,他在福建五虎门启航。根据史料记载,当时大的船只叫做宝船。长44丈4尺,宽18丈。船帆就有12张,代领兵将27800多人。郑和的军队一路南下,先来到占城。半个月后到达爪哇岛的马六甲海峡。当时,这里虽然没有统一的政府,但却住着两派土著人。当时,两派闹政变。“西王”的人意外杀死了170名海员。郑和知道后,气愤。想我大明王朝,还让这弹丸之地给欺负了?其实,想要报仇也是轻而易举的事。可是,郑和辗转反侧,决定不能开战。因为还要西下,如果在这里就发生战争,那么以后的路就不好走了。各国都会怀疑他们的来意。此时“西王”的人,也恢复了理智。看到自己竟惹了明军,这不是虎口拔牙吗,就赶紧派人给郑和赔礼道歉。“西王”怕郑和觉得诚意不够,就派人去和朱棣谢罪。朱棣知道此事后大赞郑和。还狠狠地教训了西王的使者,让他们赔款6万两黄金。这段风波过后,郑和的船队一路南下,一路上与各国展开贸易活动。这些国家也纷纷跟随郑和,准备去向永乐帝朝贡。郑和此次航行的终点是古里,也就是今天印度的科泽科德。不久郑和的船队开始返航了。@杨小亭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共下了7次西洋,到达沿海30多个国家和岛屿。总路程相当于绕地球3圈。《郑和航海图》是世界上显存早的海图。这次远行比迪亚士发现好旺角找了70年,比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早了80年。他以强大的武装力量,也告诫那些好战分子,“循礼安分,勿得违越;不可欺寡,不可凌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