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费尽心机,十次上书,劝说秦惠文王“并诸侯、吞天下、”称帝王。但只说了个寂寞,惠王根本不听。结果落得个瘦弱困顿不堪,只能落寞回家,苏秦对秦惠文王的游说之词有没有道理呢?当然有。每天读点书,养成好习惯。经过商鞅变法,秦十余年间取得大治,确实实现了民富国强。不但周天子赶紧来巴结,中原各诸侯也都纷纷来朝贺,但所有人内心深处都对强秦惧怕不已。这种情况下,秦如果按照苏秦的说法,大动兵戈,直接将各诸侯逐一击破,然后一统天下,也并非是不可能的事情。秦惠文王却没有听从苏秦的建议,而是把机会让给了后辈秦始皇。秦惠文王也算是个有雄才大略、知人善任的明君,为什么他会放弃这个机会呢?原因有两个。其一,秦惠文一登基,就车裂了对秦做出巨大贡献的商鞅。司马迁说他“疾辩士”,也就是说对那些游说之士没什么好感,而且是到了秽恨的地步。而且苏秦的名声确实也不太好,所以惠文王听不进去他的“叽叽歪歪”。苏秦以连横之说,意图使秦吞并各诸侯,在惠文王这里碰了一鼻子灰之后,穷困潦倒回到家。后来一番苦读《阴符经》,然后再次出山,用合纵之说,联络各诸侯共抗强秦。由此可见,说他是战国墙头草、搅屎棍,也不算过。其二,惠文王也有一点“人间清醒”的智慧。他拒绝苏秦时说:“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面庭教之,愿以异日。”意思简单来说,就是现在秦一统天下条件还不成熟,急功冒进的事我不做,所以现在你说的都是废话。谢谢你大老远来指点,但这些还是以后等时机到了再说吧。勇评读书笔记之《战国策·卷三·秦一》:苏秦始将连横。每天读一点书,涨一点知识,少一点迷惘。大家好,我是@勇评书话,欢迎关注、交流。
2、苏秦来秦朱慧明读书笔记吴姐姐讲历史故事34.《苏秦做了六国宰相》战国时代七雄并起(七雄是七个国家.齐.楚.燕.赵.韩.魏.秦)后来秦国强大。苏秦提倡“合纵政策”抵抗秦国。苏秦是洛阳人和张仪曾一同拜鬼谷子为老师。学成下山想到各国活动谋一官半职。求父母变卖家产当路费,家人们都反对变卖家产。两个弟劝去求周天子不必出国。因苏秦家里穷没人肯在天子面前推荐,一年多时间也没踏进宫门见到周天子。一气之下卖掉家产,买了黑貂皮大衣豪华马车去周游列国,旅行了几年却没有一个君主肯用他。钱用光貂皮大衣破了,只有卖掉马车作路费,回到家没人理他。痛下苦功求学问怕自己磕睡,用尖锐的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仔细研究天下大势,对列国局势有了深刻的了解。借了路费又上路了,此时战国七雄仍然是秦国强大。苏秦苦苦思索想出一个伟大的计划“合纵”。联合韩.赵.魏.楚.燕.齐.六个国家对付秦国,孤立秦国。虽然六国之间仍然明争暗斗,但苏秦各国游说,利用老同学张仪完成了合纵计划,六国结成联合阵线,同时请苏秦当宰相。苏秦佩六国相印够神气了,他的车队走在路上有二十里长。各国官员远远的望着尘土下拜。以前不屑见苏秦的周天子,听说其要回洛阳,派人清扫马路,在郊外扎帳篷,摆滿好吃的大菜供其享用。苏秦的母亲,两个弟弟,妻子及嫂子都来迎接。苏秦不计前嫌把家人接上车,共享荣华富贵。要记住一个道理人要有本事,才能抬得起头。2023.2.10星期五
3、秦苏秦合纵连横-公元前333年苏秦先入秦提出统一中国的大战略,秦王赢驷拒绝采纳。遂去游说燕国-赵国-韩国-魏国-齐国-楚国,苏秦担任合纵盟约长,同时兼任六国宰相,随行辎重如山,卫队前呼后拥,好不威风。公元前332年,秦王命犀首用乍术驱使齐国和魏国攻击赵国,赵国国君责备苏秦,秦惊恐请出使燕国,以便报复齐国,苏秦离赵,合纵遂告瓦解。赵国决河入齐魏联军,齐魏才退军。
4、苏秦以连横说秦秦国不用苏秦,会不会可惜?苏秦奔秦,秦惠文王不用,却接纳了张仪。这两人没有谁比谁强,失去都不可惜。因为他们都是说客,能说不代表实力!失去十个苏秦不会影响强秦,但如果国君依靠苏秦这样的人来统一六国,那只能早早完犊子!强秦靠的是百里奚、商鞅这种人才,楚国“威服诸侯”得益于吴起变法。商鞅见秦孝公也靠游说打动国君,但他还有军爵制,有土地流转。哪个诸侯国靠能说会道就把对方兼并了?春秋时期说客更加吃不开,吴起“破横散从,使驰说之士无所开其口”,晏子一句“空谈无实际工作经验”就搅黄了孔子的求职。说明国君更看重实干家,这是共识!苏秦与张仪以说辞、谋略在诸侯国走动,利用人心的摇摆操纵走向,这大概就是两人全副本钱。苏秦师从鬼谷子,鬼谷子除了纵横课还有兵法,据说还懂医学、经济学。苏秦只学了纵横,他太迷恋用嘴皮子获取功名。他认为这就是成功,别人上当我就是成功!苏秦那“相印”也是不值钱的,还六个国!一个有责任感的相会实在解决本国的问题,比如商业与农耕、游牧等等行政管理系统。管仲有鱼盐之利、山海之业,李悝有尽地力、善平籴。苏秦从没考虑过强秦,连强燕都没想过。开头说过能说不代表实力,因为无论苏秦还是张仪,他们的机遇太过依赖国君的个人好恶。秦惠文王弃用苏秦,是因为刚刚车裂了商鞅,正讨厌外地人以及能说的人。后来用张仪是因为六国合纵了,秦惠文王着急等人帮他连横拆解。结果秦武王继位又变了,讨厌嘴皮子,赢荡哥喜欢打仗征服。弃用也罢,失势也罢,说客始终没有班底,苏秦挂着相印能指挥得动谁?所谓嘴巴有用,不过仗着和诸侯国国君的交情,你是能掌兵还是能管经济?是是非非颠三倒四,信用值一降再降,扣至负值用脑袋来抵。雁过留声,管子有“叁其国而伍其鄙”,李悝有《法经》,说客只留下如簧之舌。想这虚名声,到底原无益,使尽无限力气,到底意难平。@跳跳是只喵一个文科毕业的女子
5、苏秦连横说秦录音读史记有感(39)秦併六国~纵横家的三寸不烂之舌苏秦 战国时期曾出过一个神秘人物,名叫鬼谷子,真名王栩。此人长期隐居鬼谷,终身不仕,并未在历史舞台上建功立业,但他通天彻地,知识广博,尤其精通兵法,纵横术。他的四个徒弟庞涓,孙膑,苏秦,张仪在历史上赫赫有名,庞涓孙膑是军事家,苏秦张仪是纵横家。所谓纵横家是战国时期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一批谋士,他们依靠对战国七雄国情的深刻研究,凭借着三寸不烂之舌,遊说各国君主,一步登天,集荣华富贵于一身,典型的就是就是苏秦。苏秦师从鬼谷子学习纵横术,几年后,自认为学业有成,辞别师傅下山,回到家中,变卖家产,得黄金百镒,制黑貂裘衣,备车马仆从,周遊列国,访山川地形,人土风俗,详析天下利害。如此数年没人赏识,听说商鞅在秦变法,成为一代名臣,苏秦也来到咸阳。可惜孝公已死,商鞅被车裂,已经来晚了,但他不死心,求见秦惠公。秦惠公问他:先生不远千里而来,有何见教?苏秦答:臣闻大王求诸侯割地,想安坐而并併天下吗?秦王答:是的。苏秦开始了他滔滔不绝的演讲。应该说,他讲的内容很有见地,但秦杀商鞅,心恶遊说之士,说话就难听了:孤闻毛羽不成,不能高飞,先生所言,孤还做不到,等几年以后再说吧。苏秦还不死心,把三王五霸得天下之术,汇集成一书,计十万余言,呈给秦王,结果石沉大海,无人理睬。到此时,苏秦的百镒黄金已用完,貂皮大衣也破了,计无所出,只能把车马奴仆卖了,挑着行李徒步回家。父母亲看到儿子的狼狈相大声辱骂,妻子正在织布,不予理睬,苏秦肚子很饿,求嫂子给碗饭吃,嫂子说没柴火。苏秦不觉流泪,叹息道:一身貧贱,妻不以我为夫,嫂子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只因我失败落魄了!苏秦找出了太公阴符兵法,闭门探讨,务穷其旨,昼夜欲睡,用锥子扎自己的腿,血流到脚根。终于悟透了太公兵法,然后结合列国形势,仔细揣摩,天下大势如在掌中。在二个弟弟的支助下,他来到了赵国,用合纵之计吸引了赵王。赵王正因秦国的强大而担忧,立即封他为武安侯,拜他为相。赐他革车百乘,锦绣千匹,白璧百双,黄金千镒,以助他完成合纵之计。在不长的时间里,六国的君主都被苏秦说服,此时的苏秦身挂六国相印,以“从约长”的身份,统一调度六国,共抗秦国。此时秦王才懊悔当初没用苏秦,没想到苏秦有如此大的能量。一日苏秦路过家乡洛阳,诸侯派使者迎送,仪仗旌旗,前遮后擁,车骑辎重,连接二十里不绝,威仪比于王者。苏秦的父母扶杖旁观,啧啧惊叹;二弟及妻嫂侧目不敢仰视,俯伏郊迎。苏秦问嫂子:嫂以前不肯为我煮饭,今天为什么这般恭敬?嫂答:见您位高而多金,不敢不敬!苏秦感叹到: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我今日才真正知道富贵不可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