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北魏时期墓志的兴起前言:北魏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历史时期,在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的过程中,在汉化的同时也为自身民族所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书法文化。北魏的墓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文字形式记录和保存死者生平事迹的历史文献,它是北魏时期文化与政治、经济、宗教等诸多方面相互融合的产物。一、北魏墓志风格特点第一,北魏墓志的书写风格趋向于规整、凝重,如《元熙三年(426)志》“崇”字右方的“口”部起笔、收笔及笔画之间的关系清晰,而中间的竖画则显得比较瘦长,起笔处多以中锋为主,收笔处多以侧锋为主。第二,北魏墓志的总体风格也是方整、严肃、庄重,如《元熙二年(426)志》“清”字,竖画在中间起笔,然后向右上倾斜,但在收笔处则与其他笔画形成一个夹角,整体给人一种稳重之感。第三,北魏墓志的结构也趋向于方正、严整,如《元熙三年(426)志》“孝”字上部为正方形,下部为上下两部分组成的正方形。这种方正、严整的风格也是北魏墓志显著的特点。第四,北魏墓志的字体多以楷体为主,而隶书较少。如《元熙二年(426)志》“皇”字右侧多为隶书写法;《元熙三年(426)志》“公”字左侧为楷书写法;《元熙三年(426)志》“孝”字右侧多为隶书写法。二、从碑刻和墓志的比较从上文我们了解到北魏的碑刻和墓志的风格特点不同,虽然这两种载体之间没有直接联系,但从二者之间的比较中可以看出,北魏书风特点的形成与二者之间相互影响。我们首先来看一下北魏墓志和碑刻之间的联系,就拿《元显宗碑铭》来说,该碑刻是北魏孝明帝时期的作品,由著名书法家李平撰文,李宝嘉书写。从碑刻中我们可以看出,北魏墓志大多以方笔为主,虽然笔势犀利,但是线条比较平正。而《元显宗碑》则是典型的魏碑书风,方笔为主,线条比较圆转。再来看一下《元显宗墓志》和《元显宗碑》的风格对比。我们可以看到北魏墓志风格比较质朴,线条比较硬朗,但是《元显宗墓志》则是魏碑书风中的代表作品之一。该墓志出自孝文帝时期,整个字体清秀端庄,结体也比较匀称。而《元显宗墓志》则是孝文帝晚期的作品,风格虽然和《元显宗墓志》相似但却更加秀丽端庄。从字体结构上看,《元显宗墓志》较为简单整齐。从笔画上看也比较流畅均匀。而《元显宗墓志》则是北魏时期书法发展的重要作品之一,该墓志书风秀丽端庄,字体结构严谨。从书法风格上看该墓志体现出北魏时期书法发展的特点和时代风格。再来看一下北魏墓志和碑刻之间的关系。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是北魏墓志与碑刻在书风上是有区别的。二者都是以方笔为主的书法风格,但是其书风的形成与发展是不相同的。碑刻在北魏时期已经成熟了,其书风也得到了广泛认可和接受。三、北魏时期的墓志发展北魏时期的墓志在书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墓主人身份地位的象征,同时也是书法艺术的巅峰,在我国书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北魏墓志内容丰富,体例完备,从书法方面来说,主要表现为方整、劲健、意态飞动、结体圆转。其风格与南北朝时期的书法主流风格大相径庭,但其仍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它将书法的自然之美与历史文化精神融为一体,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北魏时期社会生活与文化艺术的风貌。北魏墓志在书法史上的地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其作为书法艺术的代表在书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二是墓志中所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从墓志中可以了解到北魏时期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少数民族融入汉族所带来的文化现象。作者观点:本文从碑刻和墓志两方面入手分析了北魏时期墓志所体现出的书风特点,主要有:(一)从碑刻方面看,北魏墓志在书写风格上呈现出“方”、“峻”、“圆”三种书风,而这三种风格也正是北魏墓志书法特点所体现出来。参考文献:1. 钟银生《中国书法大辞典》2. .韩天衡《中国书法全集》3.许雄志《北魏墓志》
2、北魏程暐墓志北魏,元羽墓志,河南洛阳出土,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墓志志文共13行,177字,首题“侍中司徒公广陵王墓志铭”,记述了元羽的生平。元羽是孝文帝之弟,支持改革。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之一,是改变少数民族姓氏和籍贯,此墓志显示北魏皇族的姓氏由〝拓拔”改为汉族的“元”姓,籍贯改为中原的“河南”郡。墓石字体优美,刻工精细,凝练端整,具北朝粗犷之风。图一为墓志实拍图。图二是拓片,网络图。
3、北魏墓志铭简介稳压唐楷一头的北魏碑刻,字字已达“神妙”之境,连欧、颜、柳、赵都要稍逊一筹在很多人的认知当中,楷书似乎是唐代独有,其实早在晋朝时期,楷书便已经出现了,晋朝的晋楷、南北朝的魏碑楷书、隋朝的隋楷,这些都为唐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尤其是魏碑楷书,堪称唐代楷书的前身,其浑厚天然的特色与不拘一格的风格,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那么在北魏魏碑楷书之中,为精彩的,当属那些北魏皇族的碑刻墓志,就比如现藏于陕西西安碑林的《元鉴墓志》。1925年,河南洛阳前海资村,出土了一件北魏墓志,也就是《元鉴墓志》,此墓志一出土,便引起了书法界的震动。因为对于书法界来说,一块北魏皇族墓志的出土,对于书法的研究是有着大的价值的。北魏时期,碑刻之风十分盛行,上到皇家下至百姓,都想百年之后立碑刻字,以求事迹可以流传千古。而作为北魏时期的拓跋家族,也就是汉文帝迁都洛阳,汉化改革之后的元氏皇族,他们的墓志往往会请一批高手匠人来制作,先请书法高手写下墓志铭文,再请匠人来摩勒上石,所以从北魏流传下来的皇族墓志铭,不仅历史价值极高,书法价值也极为深厚。唐朝时期的那些名家高手们,如欧虞褚薛等人,他们或多或少都从魏碑书法中汲取过精髓,从而成为一代书法宗师。而这一幅《元鉴墓志》更是稳压唐楷一头,连书法史上的楷书四大家欧颜柳赵,都要稍逊一筹!此作通篇称得上是古朴率真、形神兼备,字字已达神妙之境,与唐楷相比的话,少了一份雍容,多了一分天然,这就是不加修饰的魏碑楷书的独特魅力。此墓志虽属楷书,行笔却不拘一格,有一种不拘束,随意自然之美,其风骨内敛,自然高雅,堪称书法史上的精品。在笔法上此作中锋与侧锋兼用,方圆兼施,以求刚柔相济,生动飘逸之风格,堪称北魏书法经典。今天,我们就将这魏楷《元鉴墓志》进行高清复制,字字与真迹一模一样,以便于大家学习收藏和临摹。——编辑十九#北魏墓志简介#
4、北魏墓志书法这件北魏大将军墓志,融合百家书法之长,唐楷是怎样炼成的?看它就知道了!我们现在谈论或者是学习楷书,眼光一般都会聚焦在唐楷或者是唐以后的楷书上。魏碑作为魏晋时期隶书向楷书发展的一种过渡性书体,因为其独特的艺术面貌,我们将其称为“魏碑体”,和唐楷区分开来。唐楷是成熟,精细化的楷书,因为它的这种成熟和精细化,我们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就容易造成板滞,把握不住,俗称钻牛角尖。而魏碑作为一种“上可窥秦汉旧范,下能查隋唐习风”的一种书体,就成了唐楷的一种有益补充。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唐楷大家,也都是学魏碑的。在学习之前,选择一个优秀的范本尤其重要。近代书法家康有为,曾经在自己的书学著作《广艺舟双楫》中提出了学魏碑的五大好处,也可以说是魏碑范本的五大要求。他是这样说的:魏碑“笔画完好,精神流露,易于临摹,一也;可以考隶楷之变,二也;可以考后世之源流,三也;唐言结构,宋尚意态,六朝碑各体毕备,四也;笔法舒长刻人,雄奇角出,迎接不暇,实为唐、宋之所无有,五也。”众多的魏碑作品风格各异,但能同时满足以上几点学习要求的也并不多,《元思墓志》就是一件,它是一件融合了百家书法之长的作品,也是我们学习魏碑的不二范本,原因有如下几点。《元思墓志》是北魏的一尊皇家墓志,元思乃是当时威名赫赫的镇北大将军,它的书丹、篆刻都是当时的水平。此作出土于上个世纪50年代,1951年被收入辽宁省博物馆,通篇283字无一字损毁,通临一遍也很方便。此作整体风格是偏于流美的,但仍然具备浓厚的古意,这主要得益于它的结体和用笔方法。和隶书的结体一样,《元思墓志》往往会拉长横画作为主笔,让文字结体偏于开张宽博,以成就它的古意。在用笔上,此作是以方笔为主,辅之以圆笔,然而它的方笔与圆笔并非是像《张猛龙碑》或者是柳公权、欧阳询等人楷书中的方笔一样,与圆笔泾渭分明的。它的许多方转笔意中都带有钝势,削弱了作品的凌厉之气。同时其中点画又带有十足的劲力,让作品风神挺秀,骨气峻整。《元思墓志》地满足了康有为所提出的“考后世之源流”、“各体皆备”、“笔法舒长,雄角奇出”等各项要求;并且保存完好,要想知道唐楷是怎样练成的,要想学好唐楷,《元思墓志》是躲不过去的一件作品。我们将这件《元思墓志》,采用进口微喷技术,进行了1:1超高清的复刻,与原作别无二致,您感兴趣可以点击文章下方商品链接一观。
5、北魏刁遵墓志北魏张谠墓志-高清等大抗拉纸复制北魏 《 张谠墓志》全称《大魏故东荆州刺史张使君墓志铭》 ,志石规格尺寸长宽47厘米见方。
6、北魏唐耀墓志1926年夏天,洛阳城北高沟村东南的农田中出土了一方特殊的墓志,特殊在它打破了一个零的记录。这方墓志俗称“元桢墓志”,全名叫《魏使持节镇北大将军相州刺史南安王元桢墓志》,是北魏墓志,名字很长,简单说就是北魏南安王元桢的墓志。使持节是古代的一种荣誉头衔,镇北大将军是武职,也属于加衔,相州刺史才是他的实际差事,至于南安王只是他的王爵。相州在今天的河南安阳、河北邯郸一带,刺史是州一级高长官。元桢这个人虽然出身北魏皇族,但尴尬的是他本人并不出名,也没有留下什么英雄事迹,反而是他死后的墓志有名,是魏碑书法里的精品,有点喧宾夺主了哈。元桢是北魏景穆皇帝拓跋晃的第十一子,拓跋晃是太武帝拓跋焘的太子,因早逝没有来及登基,皇位传给了儿子文成帝。元桢以皇叔之尊受封南安王,镇抚凉州,长期驻守西域和河西,后来调任雍州刺史。孝文帝即位后,元桢荣升皇叔祖,辈分很高,受到朝野礼遇。但此人品行不端,贪赃枉法,横征暴敛,名声不好。忍无可忍的孝文帝曾当面提出批评和勉励,元桢不以为然。太和十三年,元桢终于翻车了,和汝阴王元天赐一起被废为庶人,禁锢终身。太和十七年,孝文帝发起南征(实际是迁都),元桢抓住机会,坚决拥护迁都,深得孝文帝赞赏,恢复了他的爵位。转任镇北大将军、相州刺史。赴任那天,孝文帝亲自送行,一直送到宫门外,流泪告别。元桢到相州治所邺城后,正赶上狂风暴雨的强对流天气,大夏天居然冻死了十多人。邺城有后赵皇帝石虎庙,百姓祈雨于庙中,元桢不屑一顾,放话道:“三日不下雨,就鞭打石像”。三日后果然无雨,元桢大怒,抽了石虎像一百鞭子。当月,元桢背上生了毒瘤,不久就病死了,时间是太和二十年(496年)八月。朝廷震悼,追谥惠,称为南安惠王。十一月,葬洛阳邙山。元桢也是迁都洛阳后去世的第一位皇族成员,因此他的墓志具有鲜明的北魏中期风格。他的墓志也是北魏宗室里时间早的,第一位葬入邙山的宗室子弟。元桢墓志出土地没有发现墓冢,不仅是他,附近出土了元桢子孙墓志都没有墓冢,可以确认高沟村就是南安王的家族墓地,西南几里便是孝文帝长陵。元桢墓志现藏西安碑林。
7、北魏元纂墓志北魏《元怿墓志》,全称《魏故使持节侍中假黄钺太师丞相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太尉公清河文献王墓志铭》,孝昌元年十一月二十日立。《元怿墓志》记载了元怿的生平事迹、世袭爵里、卒葬年代和地点等。墓志高95厘米,宽99厘米,正书,32行,每行32字。墓志书法颇佳,为魏碑书法的精品。
8、精选北魏墓志八种洛阳一个墓地出土的楷书,引发书坛关注,这字远胜欧、颜、柳、赵!在今天的河南省洛阳市,有着许许多多的古代王室墓葬群,作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的地方,这里曾出土过许多震惊书法届的旷世佳作。洛阳曾有一座北魏时期的王室墓葬群,在一个被盗的墓葬当中,出土了一个墓志铭,保存极为完好,此作一出,便引发了书法界的轰动,经专家鉴定,此作距今已经1400多年,乃是北魏皇室的墓葬,而此碑的原拓已经流入了美国的哈佛大学。这件作品就是《元愿平妻王氏墓志铭》。值得一提的是北魏的皇室本姓“拓跋”,入主中原之后,为了获得百姓的信赖,于是将鲜卑“拓跋氏”改为汉姓“元氏”,他们的墓志铭,往往会聘请当时的书家与刻手来制作,所以每一件都是至高无上的楷书名作,都是那个时代楷书的佼佼者。这件《元愿平妻王氏墓志铭》便是其中为杰出的作品。在很多人的刻板印象当中,认为唐楷才是楷书的高水平,其实楷书从风格上来讲,其源流基本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是晋人楷书,晋人楷书多以小楷为主,其中保留着一些隶书的意境,所以呈现出了一种古雅的气质,乃是后人手追心摹的极则。而唐楷其优点是与当代书写的汉字较为接近,其中不乏变化之美,但缺点是学习者很难学到其真正的变化方法,在认知不足的情况下,极容易将其写成‘美术字’。而另外一个大宗就是魏碑了,当然魏碑里面也分为了摩崖、碑碣、造像和墓志铭,而其中尤其以墓志铭保存为完好,因为常年埋藏于地下,字口清晰可见,对于学习者大有裨益。对于学习唐楷的朋友而言,倘若一生只执着于唐楷,那么你的书法水平便难臻高境,倘若你只学魏碑,那么你的楷书也有其局限性,只有打通了魏碑、晋楷和唐楷之间的界限,将其变化和源流学明白,你的字格调才能上去。而这件《元愿平妻王氏墓志铭》乃是北魏墓志当中的,此作在风格和技法上丝毫不逊于《张黑女墓志》,在端凝为精微的细腻变化层面,甚至犹有过之,更难得的是此碑由于新近出土,每一个都保存极为完好。学习墓志铭的作品,相同风格的只需学习一个墓志便能够受益终身了,而这件墓志,字数海量,刻工细腻,足以让你受用终身。此作原拓可惜已经流落美国哈佛大学,如今,我们通过多方努力,将此作的原拓进行超高清的1:1宣纸复刻,还原出了一件跟原作毫无二致的作品,字字细腻逼真,还原度达到了99%以上,见此作如见原作。欲购此《元愿平妻王氏墓志铭》原拓1:1复刻版,请点击下面惠购#北魏墓志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