倗国简介(倗国灭亡时间)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28 09:10:36 浏览
1、倗国灭亡时间

【看展记 2022-10之3-3】南京博物院“晋国”特展。先秦时期晋南地区的小国,有倗国(绛县横水墓地)、翟柤国(绛县雎村墓地)、霸国(翼城大河口墓地)等区域中心。陶寺北墓地是晋国公族墓地,分水岭墓地属晋国韩氏(分晋后为韩国)。

2、倗国地图

倗国古人的Y染色体和不同阶层#倗国简介#

3、倗国历史

浅析西周倗国与各国之间的联姻关系周王室倗国与周王室的联姻体现在M2158墓地中出土的一件盘和一件盉的铭文上,两件器物的铭文相同,即“内(芮)白(伯)稽首敢乍(作)王姊盉其眔倗白(伯)邁(万)年用郷(享)王逆侜。”这两件器物是芮伯送给倗伯的。铭文大意是芮伯送给王姊和倗伯以庆贺两人结婚,而稽首则表明极高的敬意。由此可见M2158的墓主人倗伯的夫人是周王的姐姐,正因如此,M2158墓地规格极高,特别是墓地中其他出土的器物的铭文上出现了大量周代高级贵族的名号,如鲁侯、太保等。鲁国是西周开国重要的功臣周公旦的封国,由其长子伯禽就封。鲁国与周王室的关系极其密切,在周代封国中拥有特殊地位。事实上,周王室的联姻往往都需要鲁国来作为中间媒介来完成婚姻的仪式,鲁侯作为倗伯与周王的姐姐联姻的中间媒介,也因此会赠送礼器致贺。太保是西周高执政官之一,西周早记载担任太保的人是召公,地位在周公、太公之下,但在其他人之上。周王姐姐出嫁,周王室的高级执政大臣也应当代表王室大臣致贺。䣙氏李学勤在《绛县横北村大墓与倗国》根据《穆天子传》中的记载“辛丑,天子西征,至于䣙人。河宗之子孙䣙柏絮且逆天子于智之。”认为:“这个倗国,我以为就是文献中的䣙国。”马保春认为“倗、䣙、蒯”三个字之间可以相互通假,他引用《万姓统谱》中的记载“(䣙)国在虞、芮之间”,认为“绛县横水镇虽不在两国之间,但位于它们的北部,位置很相近”,所以䣙国就是倗国。《穆天子传》的记载中,蒯国是河宗的后代,《史记正义·赵世家》对河宗注释:“(河宗)盖在龙门,河之上流,岚、胜二州之地也。”唐代的岚、胜二州位于今天的内蒙古自治区的托克托县。《左传》文公八年记载:“先克多蒯得田于堇阴。”文公八年是晋灵公执政时期,在这段记载中堇阴是蒯得的土地,之后蒯得联合晋国其他一些不得志的贵族发动叛乱被杀。杨伯峻在《春秋左传注》中认为:“堇音谨,一音靳。堇阴,晋地,当在今山西省临猗县东,与令狐相距不甚远。”临猗县同样位于晋南,在绛县的西面。由此推断,在倗国被晋国吞并后,倗国成为晋国的采邑,而蒯得可能就是倗国的后代。关于倗国就是䣙国大的矛盾就在于地理位置,根据《穆天子传》的记载,周穆王是在西征遇上的䣙国,而西周时期周王室的政治中心在镐京,而山西绛县横水镇位于镐京的东面,地理位置完全相反。即使周穆王西征的起点位于东都洛邑,但横水镇位于洛邑的正北方,同样方向不符。此外,周穆王已经是西周中期的周天子,而且横水倗国墓地的年代也是西周中期,即使考虑到倗国曾经有过迁徙,也不相吻合。因此倗国应当不是䣙国。文献记载中的河宗位于现在的托克托县,恰巧也是狄人的活动范围,因此认为倗国是河宗的后代存在一定的可能性。另外,《左传》中记载的堇阴位于绛县西面,可以合理推断晋国在倗国灭亡之后可能将其迁徙到堇阴。冯氏李零认为“倗”字的字形和读音与“冯”字是可以相通的,因此倗国就是冯氏。蔡运章在此基础上认为:“冯夷本是远古时代徒渡黄河的古老国族,倗国的得名与河伯冯夷的名义密切相关。”在传世文献中“冯河”的意思就是渡过黄河,再加上“倗”字在早期金文时下面有几笔横划,从字形上可以看做是船。根据张华的《博物志》卷七《异闻》记载:“冯夷,华阴潼乡人也。得仙道,化为河伯,岂同道哉。”蒯国是河宗的后代,而冯夷是河伯,这两者都与黄河有关,又都被学者认为与横水墓地的倗国有关,那么可以推断倗国可能就是生活在黄河边的国族。#倗国简介#

4、倗国古墓

龙的氐羌语发音“龟兹”龙的氐语发音是“龟兹”,龟兹即龙城。根据《丝路山水地图》,李白《大猎赋》等,龟兹在今哈密。龟兹是英语dragon的字根。《丝路山水地图》显示“阿丹城”为古希腊都城雅典,“鲁城”为古罗马,西域鲁迷,耶律楚材所说的“阿里马”。龟兹即古希腊特洛伊城。英文Troj。“阿丹城”纪念人祖亚当。“丹”是中国先贤常用名,如周始祖古公亶父,老子聃,燕太子丹。“山西老奤儿”的“老奤儿”,日语“人(ひと)”,和《丝路山水地图》“阿丹城”的“阿丹”是同源的,表示“人”。古希腊、古罗马都在今中国境内,一时令人难以置信。证据很多,略举一例。和阗王姓尉迟(vi—ca)是胜利者的意思,也就是古罗马胜利女神Victoria的字根,也是英语胜利victory的字根。中国已出土很多古罗马、古希腊风格文物,能不西方云亦云,能探讨她们是中国本土文化的可能性,就是很大进步。龟兹和中国其他表示龙的氐羌语地名是同源的,比如具茨山,长沙。《穆天子传》显示长沙之山在今内蒙古白云鄂博附近,原名意为龙之山。端午节的粽子也名角黍,也源于“龟兹”之音,意为给龙吃的食物。“龟兹”表示“龙”意,是商周时期贵姓。《盠驹尊》“旧宗小子”之“旧宗”是“龟兹”的对音,说明盠姓“旧宗”,“宗”发促音。《盠方彝》《盠驹尊》器主是太公望之子吕伋,说明文献中周朝太公望后裔为避“周”讳,改姓“姜”。西周王后基本都是姜王后,和商纣以九伯女为后,藏文化中王者都是以龙女为后,同出一源。商朝的亚醜器,其实是复姓“醜其”,和姜太公家族“旧宗”,是同一个姓。《穆天子传》中河宗氏、倗伯,是怀姓九宗两支,“九宗”和姜太公家族是同一个姓。根据《穆天子传》地理,河宗氏在今山西河曲一带,倗伯在今山西运城一带,与考古发现的倗国墓地相邻,位置吻合。姜太公后裔以“丘”为姓者,更接近姜太公姓氏本来的发音。元朝丘处机的姓氏,很可能是复姓“丘处”,也就是“龟兹”的对音。越王勾践金文写作“鸠浅”,应通假“龟兹”,为氐羌语“龙”之意。

5、鄪国简介

浅析西周倗国与毕氏、成氏的联姻倗国作为西周分封制体制下的封国,必然要维系这一制度。周王室为了维系统治,会对异姓诸侯国实行联姻,形成甥舅关系,将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倗国作为异姓诸侯为了维护自身生存,也与许多高等级的国族进行联姻。毕氏毕氏是与倗国联姻关系为紧密的国族。在横水倗国墓地发掘前的倗仲簋和发掘之后 M1、M2 墓地的器物上均出现了“毕姬”“毕媿”这些人名,由此得出,倗国与毕氏存在几代通婚的情况,可见倗氏与毕氏关系十分紧密。西周时期的毕氏是西周同姓同时也是重要功臣毕公高的后代,传世文献史料没有毕国完整系统的内容记载,但是却留下毕国这个国名和毕氏的始祖毕公高的相关记载。春秋时期毕氏的后代魏氏在晋国担任卿大夫,之后在战国初期参与三家分晋并建立了魏国。《史记索隐·魏世家》记载:“文王之子十六国有毕、原、丰、郇”,由此可见,毕公高应当是文王之子。《史记·周本纪》记载:“武王即位,太公望为师,周公旦为辅,召公、毕公之徒左右王,师修文王绪业。……周公旦把大钺,毕公把小钺,以夹武王。……(武王)命毕公释百姓之囚,表商容之闾。”上述记载说明了毕公高的地位应当在周公等人之下,但是在其余文王之子之上。《尚书》中《顾命》记载成王驾崩前将康王托付给召公、毕公等人,此外《尚书》中还有一篇伪作的《毕命》记载康王命令毕公继承周公的事业把成周的民众安治于东郊。由此可见,毕公主要的事迹应当集中在康王时期。关于毕公高的封地,《史记集解》中记载:“杜预曰:‘毕在长安县西北。’”引用《括地志》中记载:“毕原在雍州万年县西南二十八里。”《汉书·刘向传》记载:“文、武、周公葬于毕。”由此可见,毕公高的封地离周王室的政治中心镐京并不远,且该地政治地位重要,因此将该地分封给毕公管理以示重视。但是在毕公高之后,文献就没有关于毕氏的记载了。《史记·魏世家》记载:“其后绝封,为庶人,或在中国,或在夷狄。其苗裔曰毕万,事晋献公。”也就是说,根据《史记》记载,在西周早期毕公死后到春秋初期毕万在晋国当卿大夫这段时间,毕国已经绝封了,而横水倗国墓地的年代恰好在这个时间段内。但是根据横水倗国墓地的情况来看,该记载与事实存在偏差,先发现的两个倗国大墓中,M1 毕姬的规模比 M2 倗伯的规模大,说明此时毕国仍然存在并且其地位在倗国之上,但由于史料没有关于毕国的记载,导致史家误以为毕国已经绝封,事实上此时毕氏应当仍身居高位,甚至仍在周王室任职,倗国与其长期联姻说明其双方地位都较高。至于史料记载毕国在春秋时期不复存在且有一位后人在晋献公处任职,应当是在西周灭亡之时,犬戎南下,在灭亡西周的同时也灭了毕国,而晋国魏氏有可能是西周灭亡时毕氏幸存者的后代,逃出后投奔晋国并在其任职。同样也不能排除是魏氏建国后为了美化自身而冒名顶替了毕公高的后代。成氏倗犬生鼎的铭文上记载了“成媿”这个人名,说明倗国与成氏存在联姻关系。传世文献史料和金文中都存在成氏的记载,但记载较为杂乱且并不能完全指明是否是同一个国族。《史记·管蔡世家》记载:“武王同母兄弟十人。母曰太姒,文王正妃也。其长子曰伯邑考,次曰武王发,……次曰成叔武……”在《史记》的记载中,成叔武是武王的同母弟,排行第七。而在其他的史料中,“成”也写作“郕”,《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记载:“管蔡郕霍,鲁卫毛聃,郜雍曹滕,毕原酆郇,文之昭也。”杨伯峻在《春秋左传注》中认为其在山东濮县,该地之后被并入范县并被划入河南省,该地在倗国东部,离倗国较远,由此可见倗国的联姻并不局限于周王室的政治中心和晋南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