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饼充饥。三国时期魏国有一个名叫卢毓(yu)的人,他是前朝东汉名臣卢植的小儿子。卢毓为人忠厚、学识渊博,魏文帝把他提拔为侍中。在职三年卢毓对魏文帝曹丕提出过很多好的建议,魏文帝初不太高兴,但是后来见他忠心耿耿、踏踏实实,就提拔他做了吏部尚书。接着魏文帝要卢毓推荐一个与他自己差不多的人接替待中的职务。卢毓推荐了郑冲。魏文帝说:郑冲这个人你不推荐,我也知道,你重新推举一个我不知道的人。卢毓推举了阮(ruan)武和孙邕(yong)二人。后来魏文帝选择孙邕担任了侍中。有一次魏文帝对卢毓说:国家能不能得到有才能的人,关键就在你了。选拔人才不要只看那些有名声的名气,不过像在地上画的饼一样是不能吃的。卢毓口答说:靠名声不可能得到真正有才能的人,只能发现一般的人才。我以为好的办法是对他们进行考核,看他们是否真有才学。现在废除了考试法,全靠名誉、提升或降职,所以真伪难辨、虚实混淆。魏文帝采纳了卢毓的意见,下令制定考试法,用推荐和考试相结合的办法录用人才,受到了人们的称赞。
2、三国卢毓少帝曹髦正元三年(256)5月,邺县以及上谷等地都报告发现了甘露,即一种凝结在树叶上的甘甜液体,在古人看来这是吉祥之兆。六月初一,少帝曹髦下诏改元为甘露。8月,少帝曹髦再加司马昭为大都督,这是曹魏没有过的一个职务,同时授予其奏事不名的特权,假黄钺。任命司马孚为太傅,司马孚原来的太尉一职由高柔接任,高柔原来的司徒一职由司空郑冲接任,擢升朝廷尚书左仆射卢毓为司空。郑冲字文和,是一名儒学家,出身寒微,有姿貌和声望,司马氏父子对他很看重,其实要的是一个招牌,郑冲并不过问政治。高柔、卢毓之前都有过介绍,他们是司马氏的坚定支持者,除了他们,邓艾、钟会、石苞、胡奋、傅嘏、傅玄、钟毓、贾充等近年来也迅速崛起,他们都追随着司马氏,曹魏时代的一批风云人物渐渐成了故人和旧人。司马昭盘点了一下地方上的要员,其他地方他都比较放心,唯有东部战区征东大将军诸葛诞让他放心不下。诸葛诞当年也是“浮华d”的重要一员,跟夏侯玄、何晏、邓飏等人交往深厚,如今负责着整个东线战场,司马昭对这个人感到心里没底。但诸葛诞在毌丘俭、文钦谋反事件中立场坚定,率先带兵进入寿春,为平叛立下大功,之后又组织人马反击孙吴方面的进攻,还击斩了孙吴左将军留赞,没有确凿的证据,不好轻易动他。司马昭把这个顾虑说给了自己的大将军长史贾充听,贾充是曹魏重臣贾逵之子,贾逵是有名的“拥曹派”,贾充还娶了“拥曹派”李丰的女儿,按理内心里也应该站在曹氏的一边,但他却成了坚定的“反曹派”,处处维护司马氏的利益。李丰等人谋反事件发生后贾充本应受到株连,但在司马师的庇护下他轻松过关了。贾允的妻子李婉才貌双全,父亲李丰因罪被诛后李婉被流放到乐浪郡,贾充马上与她划清界限,另娶了郭淮的侄女郭槐。李婉后来遇大赦,贾充的母亲柳氏重节义,让贾充前往迎接,贾充害怕郭槐不敢去,只得另找一处房子让李婉居住,郭槐听到风声,每次贾充出门都派人盯梢。贾充就是一个投机分子,他给司马昭出了个主意,建议派人去诸葛诞那里借视察的名义试探一下反应,并自告奋勇前往,司马昭同意。贾充以大将军长史的身份去了寿春,公事处理完,贾充提出私下里与诸葛诞密谈,谈话中,贾充直奔主题:“现在洛阳朝野上下都在谈论,希望皇帝陛下把大位禅让给大将军,不知明公以为如何?”诸葛诞一听勃然大怒,对贾充说:“听说你是贾逵的儿子,你们父子世受国恩,怎出此言?这事我坚决反对,如果洛阳再发生政变,我诸葛诞愿以命相报!”贾充回来把诸葛诞的话报告了司马昭,还报告说此次寿春之行,听说诸葛诞变卖财产,赈济施舍,又赦免了不少不该赦免的人,目的都是收买人心,同时还训练了数千人的侠义之士为贴身卫队,形迹十分可疑。司马昭于是决定解决诸葛诞,他以少帝曹髦的名义下诏改任诸葛诞为司空,解除其兵权,来洛阳上任,诸葛诞接到诏书后大惊。少帝曹髦甘露二年(257)4月,诸葛诞在寿春起兵。诸葛诞分析了王凌、毌丘俭和文钦这两次起事失败的原因,认为没有与孙吴密切配合是重要的一方面,为此他派自己的长史吴纲去孙吴,表示自己愿意称臣,为了让孙吴方面放心,他还让吴纲专门带上儿子诸葛靓,意思是愿意留在孙吴做人质。大将军孙?刚刚掌权就接到诸葛诞愿意称臣的报告,大喜,命将军全怿、全端、唐咨、王祚等率3万人马与文钦一起北上接应诸葛诞,少帝孙亮任命诸葛诞为孙吴的大司徒、骠骑将军,同时遥领青州牧,封寿春侯。司马昭亲率大军前来平叛,为防止少帝曹髦趁机异动,司马昭专门把他以及郭太后都带上随征。6月5日,司马昭率魏军主力到达项县,各路平乱大军陆续来此集结,总兵力达到26万人。诸葛诞怀疑新任扬州刺史乐?是司马昭派来监视他的,于是把乐?杀了,整合起各路人马以及淮南各郡县的部队共10多万人,诸葛诞担心这些人马还不够,又在控制区内紧急招兵,很快又得到四五万人。这样算下来,双方兵力再加上孙吴的人马,参加此战的各方人马总数达到了45万人左右。#卢毓简介#
3、卢毓是什么时候的人公元255年,几个狱吏推掇着一个披枷戴锁的罪犯,踉跄地向刑场的方向走去,与诸葛诞的人马迎面相遇,诸葛诞目光直勾勾地盯在罪犯的脸上,在马上欠身问道:"这人犯了什么罪?"狱吏没想到诸葛诞竟会关注自己,惶恐答道:"回禀将军,他身负命案,昔日趁着毌丘俭谋反逃到附近山里,前些日子才刚被抓获归案,今天要押送刑场问斩。""哦……"诸葛诞凝视了罪犯一会儿,吩咐道,"把他送到我府邸,我有话要问他。""啊?这……"狱吏有点为难。要知道,州行政权归刺史管,诸葛诞身为扬州都督,虽手握军权,却无权干涉地方行政,这正是军区统帅与扬州剌史的主要区别。然而,权力这种无形的东西是可以转化的。诸葛诞极具威慑力的目光令这几名狱吏不敢违拗,他们只好跟着队伍,把罪犯送到了诸葛诞的府邸。诸葛诞打发走狱吏,又屏退左右,只留下罪犯。"你知道自己犯了死罪吗?""知道!"这人面露杀气,眼睛向上望,并不正看诸葛诞。"你怕死吗?""不怕!"罪犯答道。"好!"诸葛诞点了下头,"可你要是死了,你家里的老父母又怎么办呢?"就在罪犯沉吟之际,诸葛诞猛地抽出宝剑,一下劈开了罪犯的枷锁,然后又从怀里掏出一袋钱扔到他面前:"拿着,回去好生安顿父母,以后小心别再被官府抓到,你走吧!"罪犯茫然不知所措,呆立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他眼睛里泪水直打转,对着诸葛诞深深一拜,即转身狂奔而去。与此同时,同在寿春城的扬州刺史乐綝得知诸葛诞擅自赦免罪犯的消息后暴跳如雷:"他只管军事,怎么一而再,再而三地干涉政务!"两天后,被诸葛诞放走的那名罪犯又出现在诸葛诞面前。"你怎么回来了?"诸葛诞问道。"父母都已安顿妥当,小人这条命是大人给的,打今天起,小人这条命就交还给大人了。"诸葛诞沉默了好一会儿,他又问了一遍两天前问过的问题:"你怕死吗?""不怕!""好!以后你就跟着我吧!"从此,这人摆脱了罪犯的身份,变成了诸葛诞身边一个无名的死士。三国时好养死士的人里,著名的有姜维、司马师,还有就是诸葛诞。那么,诸葛诞为何要养这么多死士呢?这缘于他对司马家族的恐惧。正始年间,诸葛诞没打算在曹爽一棵树上吊死,他把长女嫁给司马懿第五子司马伷。正因为如此,他才躲过了后来的一系列政治劫难。在前两任淮南都督--王凌和毌丘俭发动叛乱时,诸葛诞均站在司马家族一边,可是,诸葛诞知道自己永远成不了司马家族的亲信嫡系,于是,他在支持司马家族的同时,也对司马家族处处提防。出于这个原因,他才豢养大批死士,又时不时拿防御吴国做借口扩充军队、修筑城池。公元257年,司马家族的坚定政治盟友--司空卢毓去世。卢毓的死让司空的位子空了出来。贾充向司马昭提议让诸葛诞做司空。"诸葛诞一旦入了朝,也就彻底和扬州军权没啥关系了,这是解除他兵权的佳手段。""恐怕诸葛诞不会老老实实放弃兵权吧……"司马昭沉吟未决。"我感觉诸葛诞有谋反征兆。如果他现在行动,为祸尚小,如果置之不理,日后必酿成更大祸患。"贾充说道。"有道理。"司马昭接受了贾充的建议,宣诸葛诞入朝。钟会闻听此消息,斩钉截铁地断言:"诸葛诞必反!"司马昭点了点头:"是祸躲不过,该来的总会来,诏书已发出,追不回来了。"几天后,诸葛诞接到了诏书。他越想越觉得不对劲:"如果我入朝,大的得利者无疑是扬州刺史乐綝。"魏国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州刺史多是州都督的储官。诸葛诞判断:这肯定是乐綝想取代自己成为扬州都督,所以从中搞的小动作。这时候,他已经做好谋反的准备,便当即率数千死士冲进乐綝府邸,将乐綝所杀。诸葛诞杀死乐綝后给朝廷上了一封奏表:"乐綝图谋不轨被臣诛杀,若朝廷信任臣,臣还是魏臣,若朝廷不信任臣,臣即是吴臣!"这相当于谋反宣言,向司马昭宣战。诸葛诞之所以这么底气十足,是因为他早就征募十五六万军队,又囤积了足以支撑一年的军粮。然而,他没有像毌丘俭那样接近洛阳,而是选择固守寿春城。诸葛诞没等待朝廷的答复,他马上给吴国发出请降书,并把幼子诸葛靓送往冮东建邺充当人质。一方面,他向吴国宣誓效忠,希望吴国能出兵支援,另一方面,他想到万一战败,总能给儿子留下条生路。司马昭下令让诸葛诞回中央司空是导火索,由此,淮南第三叛爆发了。诸葛诞起兵后,虽然口头上喊着要讨伐司马昭,然而实际上诸葛诞在寿春蹲坑,固守淮南寸步不出,一心想联结吴国为外援,做自己的淮南王。那么诸葛诞为什么要归降孙吴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孙吴是私兵制,换言之孙吴是没有权利收回诸葛诞的兵权。于是一场利益交易就此达成。后司马昭发动总攻,十余万士兵不发一箭,纷纷投降,而诸葛诞和他养的几百死士一起被杀。其实诸葛诞对魏国并不忠心,他经常靠私自赦免死囚来收买人心,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因为他是一个很贪恋权位的人。
4、卢毓读音公元248年,依附大将军曹爽成为“台中三狗”的何晏,大权在握,志得意满。但是他的妻子金乡公主却怨愤,于是跑到母亲沛王太妃那里告状。沛王太妃远远看见女儿气鼓鼓而来,知道女儿必有委屈要诉,苦笑着摇了摇头。“女儿,今次又为何事而来啊?”沛王太妃问道。“还能为什么?还不是为了何晏这个家伙?”沛王太妃笑道:“还是为了他沾花惹草一事,耿耿于怀?”金乡公主苦笑道:“事到如今,这些琐事女儿哪里还记挂在心上。只是何晏行事日渐乖张跋扈,恶行累累,恐怕不久将大祸临头。”“那做母亲的可要恭喜女儿了,以后再也不用为何晏这小子气恼,也不用再烦恼他好色不专了。”沛王太妃不自觉掩嘴而笑。“母亲,女儿和你说正经事,你却和女儿开起玩笑了。何晏和阿苏哥都是父亲的继子,行事却完全不一样。”金乡公主撇嘴道。沛王太妃闻言,收敛笑容,正色而言。“你父亲戎马一生,文韬武略,虽行事谨慎,亦多次涉险。如今何晏不过有些文才,所行之事我也有所耳闻,多有恶行,恐不能免祸。阿苏自小沉稳严谨,与何晏不是同路之人。”金乡公主点头道:“母亲所言甚是,事已至此,只求祸不及女儿。”“你是太祖之女,公主之身,只要不参与何晏的祸事,必不祸及自身。”其后母女亦畅谈良久,在千叮咛万嘱咐中,金乡公主这才离去。果然转年正月,高平陵之变事发,司马懿以谋逆罪将何晏与曹爽等人一同诛灭三族。由于金乡公主早有预见何晏的恶行,司马懿在处理何晏谋反案的时候并没有牵连金乡公主,还给予了褒奖。本来何晏还有一个五六岁的儿子,司马懿也准备斩草除根,甚至已经派人将其录到诛灭的名录上,择日一并收押。何晏的生母,也就是曹操的尹夫人,将孙子藏在沛王曹林的府邸内,然后乞求司马懿留下这条血脉。司马懿念在曹林的面子上,后还是赦免了何晏的儿子。从这个事件中可以看出,沛王太妃、金乡公主,还有阿苏,这三个人无疑是智者,而这三人都是一家人,相比之下何晏就是个不知天高地厚,行事忘乎所以的狂徒。沛王太妃就是曹操的杜夫人,杜夫人名气也不小,曾经是吕布帐下秦宜禄之妻,当年关羽不忿曹操,其中与杜夫人失之交臂应该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杜夫人与秦宜禄有一子叫秦朗,小名阿苏,金乡公主是杜夫人和曹操后来所生的女儿。何晏的身份和秦朗是一样的,都是曹操的继子,他的母亲尹夫人原来是大将军何进的儿媳,但是何晏和秦朗走的路不同。曹操对何晏和秦朗都好,属于爱屋及乌,但是这让世子曹丕不爽,以至于从不来称呼他们的名字,只称“假子”,以示轻蔑。不过曹操还是比较喜欢何晏的,爱惜他的才华,否则也不会把女儿金乡公主嫁给何晏。曹丕上台之后,显然不会给这两个“假子”什么好脸色,一方面降低他们之前的待遇,另一方面也坚决不任用两人。但此时两人的差别出来了,秦朗为人谨慎,少言寡语,很低调。何晏则不一样,由于年少有才,喜欢结交名流,特别以玄学闻名,行事就比较浮夸,据说五石散就是他提倡开始食用的。何晏人帅心花,特别是在曹操去世后,沾花惹草就更没了顾忌,惹得媳妇金乡公主不高兴。等到曹叡上位后,曹叡开始重用秦朗,但对何晏这种虚浮不实的风格不喜欢,只给了一个闲官。何晏郁郁不得志,行为就更加放飞自我,除了夜夜笙歌外,什么醉酒狂奔,好穿妇衣这些新绝活也是得心应手。仕途上的打压加重了何晏内心的不甘,所以等曹爽上台后,他就依附于曹爽,积极给曹爽出谋划策,当然事后看来,这些都不过是些雕虫小技,但曹爽就吃这一套。可能是压抑太久,从未品尝权力的味道,何晏一旦掌权就开始倒行逆施,什么任人唯亲,索取贿赂都是些司空见惯的恶行。真正要命的是排挤其他有才识之人,除了司马懿这些大佬,还有比如卢植的幼子卢毓,还有黄门侍郎傅嘏等等,这些都代表了士族大家,也为其后的败亡做了铺垫。高平陵之变发生后,司马懿深谙人性弱点,让何晏参与治理曹爽等人的案子,何晏为了活命,秉承加班加点坚决不放过一个的原则,将曹爽所有的d羽都上报给司马懿。司马懿看着送上来的名单说道:“参与谋反的共有八族。”何晏全部列完只有七姓,司马懿却说还有一家。何晏急得满头大汗,颤声问道:“太傅此言,难道说的是我吗?”司马懿笑着点头,于是将何晏也收押,几日之后,会同同案人员一并处死。笔者读来,觉得何晏垂死挣扎,可笑之极。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覆巢之下无完卵。曹爽倒台,何晏这些d羽又能以何免?何晏等人之结局早在高平陵之变中放弃抵抗的那一刻早已注定,而他们后的覆灭不过是倒行逆施的结果。从这一点上看,何晏比她的妻子金乡公主差远了,和同身份的秦朗比更是连边都摸不着,性格决定命运在曹操两个继子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参考资料:《三国志》
5、卢毓照片五姓七望的三国人物五姓七望,又作五姓七族。隋唐时代,世家大族在社会上享有特殊的地位,这其中,有五支为尊,即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而李氏与崔氏各有两个郡望,所以称五姓七望。五姓七望身份尊崇,连皇族都得让其三分。五姓七望虽盛于隋唐,但渊流深远,先祖甚至直追周秦。下面就说一下五姓七望的汉末三国名人一、陇西李氏,源于十六国时西凉开国君主李暠,自称汉飞将军李广之后。因起于南北朝,三国时未显。二、赵郡李氏,以赵武安君李牧为先祖,以晋司农丞李楷为一世祖,三国时亦未显。三、博陵崔氏,源自姜姓,是齐太公吕望后裔。因齐丁公嫡子季子让位齐乙公,以崔为邑,故号崔氏。秦崔意如封东莱侯,入汉意如有子崔仲牟,居博陵安平,后为博陵崔氏。博陵崔氏两汉有名人崔发、崔篆、崔瑗、崔寔,十六国时有前燕秘书监崔洪,惜乎三国未见传记。四、清河崔氏。崔意如长子崔业袭封东莱侯,并在清河东武定居,为清河崔氏。三国时期的曹魏重臣、位列三公的崔林,曹操麾下崔琰,都来自清河崔氏。五、范阳卢氏,亦出于姜姓,因受封卢邑得氏。其始祖是汉末经学大家卢植,刘备、公孙瓒都曾师事卢植。三国卢毓位至曹魏司空,其后卢钦、卢珽、卢志、卢谌累居高官。另,韩前总统卢泰愚也是范阳卢氏之后。六、荥阳郑氏,先祖可追溯到周宣王分封的郑国。汉末,以郑浑、郑泰等人为始,渐为高门望族。郑浑历任魏郡、上d太守,是曹魏名臣。郑泰在董卓专政时,拜议郎,曾联合何颙、荀攸共谋诛董,事泄逃归袁术,出任扬州刺史。七、太原王氏,先祖可追溯到周灵王太子姬晋。三国时,计除董卓的司徒王允,以及在曹魏官至太尉的王凌和官至司空的王昶,来自太原王氏。#卢毓简介#
6、卢毓郑袤中国历史文化博大精深,你不服不行啊!我随便给你说一个四字成语,一个小故事大道理,让你受益终生难忘,带你们去看看吧!雪中送炭【成语故事】南宋时期,着名的诗人范成大一生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深受人们的喜爱,晚年退居故乡石湖,自号石湖居士,他着作被编为《石湖居士诗集》,其中有一首《大雪送炭与芥隐》诗:“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2、画饼充饥【成语故事】曹操的孙子曹睿当上皇帝后急于找一个“中书郎”,让大臣卢毓推荐一个真有本事的人,并告诫他推荐人才不能只看名声,名声就像画在地上的一张饼,饥饿时不能吃。卢毓经过仔细挑选为曹睿选中中书郎。3、囫囵吞枣【成语故事】从前一个自作聪明的人,听说人们吃梨子对牙好但伤脾,吃枣子却刚好相反。他想了很久终于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就是吃梨只嚼不咽,吃枣只吞不嚼,这样就不会伤牙与伤脾了,人家笑他是囫囵吞枣。4、尔虞我诈【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强大的楚国包围了弱小的宋国都城,宋国大帅华元誓死守城不降,楚军存粮不多,车夫申叔向楚庄王献计,要士兵盖房种地,装做长住的样子。华元急了,偷偷潜入楚军统帅子反的营帐,说城里缺粮人们易子而食。于是两军讲和。5、了如指掌【成语故事】古代帝王都要建始祖庙,在庙里按始祖的等级依次排列设置灵位,每逢有大的行动、节日,帝王们就进庙祭祖,称为“啰”礼。很多人对啰礼不理解,向孔子请教。孔子认为鲁国的宗庙违背了周礼,他避而不谈,指着手掌说:“知道啰礼的人治国就了如指掌。”
7、卢毓真实身高多少东汉时期,有个名叫卢充的人,有一次去郊外打猎,天黑迷路,误入鬼府。来到一户人家投宿,主人家盛情款待,后还将女儿嫁给他。洞房之中,卢充认出女子居然是不久前去世的崔家小姐。就这样,卢充留了下来。此后过了一段时间,卢充被主人家送回人世。四年之后,三月初三,卢充在河边游玩,忽然发现水中崔家小姐乘着牛车,怀抱一个小儿而来。见面之后,小姐将儿子交给卢充,还送给他一只金碗,然后就不见了。卢充将孩子带回家,取名卢植,人们就都说这是“鬼子”。此子长大后,官居二千石尚书,为人刚毅,品德高尚。还有两名著名的学生,一个叫刘备,蜀汉昭烈帝;一个叫公孙瓒,号称白马将军。卢植生了个儿子叫卢毓,卢毓的儿子叫卢珽,卢珽生了个儿子叫卢志。这天,卢志受邀赴宴,见到了当时的名士陆机和陆云兄弟俩。陆机、陆云是大名鼎鼎的东吴名将陆逊的孙子,陆抗的儿子。估计那天卢志多喝了几杯酒,以酒盖脸,跑过去拉着陆机的袖子说:“陆逊、陆抗是你什么人?”古人极其重视避讳,卢志在陆机面前直呼其祖父和父亲的名讳,十分无理。陆机冷冷的看着卢志,说:“就像卢毓、卢珽和你的关系一样!”说完,袖子一甩,带着弟弟陆云走了。出门之后,陆云对陆机说:“何必这样针锋相对呢,也许他真的不知道?”陆机说:“我们的父祖名扬天下,哪有不知道的道理!这个鬼儿子无理太甚!”就这样,几代人之前的“鬼子”名号,本来人们已经淡忘了,现在又被叫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