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格底律,七律》三首读《左传》原创作者/班昭之一景王庶长名子朝,不喷立幼誓争王。五年之乱奔楚国,携周尽典随身往。历数周乱诸侯平,企望兄弟甥舅框。言之凿凿势如虹,辞之嘉美史一章。之二周朝典籍从此落,至今是迷无处找。子朝同行书和人,或许李冉馆长邀。《道德经》是被迫写,守关尹喜方放飙。孔子拾得些零碎,子朝后人谋生掉。之三馆长老子一著后,从此隐姓无人晓。应是随君入楚去,君亡无伸淡王朝。随同耕耘朝与暮,月下灯前酒樽浇。日升日落自然事,朝霞暮云聚散飘。二零二三年四月十六日下午作作。
2、左传作者详细介绍读书不思考等于喝毒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句话出自《左传·成公四年》,是季文子对鲁成公说的。“秋,公至自晋,欲求成于楚而叛晋。季文子曰:‘不可。晋虽无道,未可叛也。国大臣睦,而迩于我,诸侯听焉,未可以贰。史佚之志有之曰,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楚虽大,非吾族也,其肯字我乎?’公乃止。”“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句话的作者真是把自己当上帝了,他用了个“必”字,表示“全部”“肯定”,即所有和我不是同族的人都必然有异心。真不知道他这个“必然”的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他是肯定没有经过统计,也不可能做到这样的统计。在没有统计数据时就这么肯定地下结论,也只有上帝才能做到。这句话几千年来误导影响了很多人。如果这句话是对的,“我们的朋友遍天下”这句话就是错的,我们就应该拒绝和所有外族交往,56个民族就不可能组成我们现在的国家,俄罗斯、美国民族更多,是不是要分裂为很多小国?当年白求恩不顾个人安危帮助我们又怎么解释呢? 如果这句话是对的,全世界那么多民族都应该处在完全对抗状态,以部落为单位生活,而且部落中也没有内部斗争。不用统计就知道这句话是完全错误的。同族人是否有异心?这个问题不用统计,人人都知道答案是肯定的,同室操戈的事情在历史上反反复复上演了无数次,秦二世杀掉亲兄妹、李世民杀死了亲哥哥和侄儿、朱棣抢了侄儿的宝座,还有藩王造反、八王之乱...他们都是同族,却是异心。既然同族也都有异心,又何必区分同族和异族呢?像“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句话的作者一样把自己当上帝的人很多,说话是语不惊人死不休,没有依据、没有逻辑、没有统计就敢下结论,而且是完全肯定的结论,比如《三字经》的头两句,“人之初性本善”,他的依据和逻辑在哪里?也没有统计过,但他同样下了肯定的结论。这句话也误导了很多人,西方认为人性本恶,所以他们制定法律法规限制人类作恶,而我们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总想通过说教的方式让人变善,结果大家也都看到了,儒家说教了2千年,教出来的伪君子居多,像贾雨村这种饱读儒家书的人看到恩人的女儿也不救援,大字不识的刘姥姥却感恩王熙凤曾经一点点的帮助变卖家产救出巧儿。红楼梦的作者是不是在痛斥儒家和他们教育出来的伪君子?所以在读古人书时要思考,完全信书不如不读书。书都是人写的,不是上帝写的,不可能完全正确。#左传简介作者#
3、左传简介及作品介绍《孔子圣迹图之删述六经》,清代。传统认为,《春秋》乃孔子所作,但根据《左传》记载,鲁昭公二年,晋国使者韩宣子出使鲁国见到了《春秋》,当年孔子只有11岁,应该不是《春秋》的作者。
4、左传作者及相关介绍把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对照着一起读,觉得挺有意思。左传三大厚本,其他两本大概是其三分之一。一个秋七月,其他两传都是只有经,左传写了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好看。晋范宁评说:《左氏》艳而富,其失也巫。 《谷梁》清而婉,其失也短。《公羊》辩而裁,其失也俗。”果真如此。另外,范宁是《后汉书》作者范晔之祖父哦!
5、左传的作者和朝代《李格底律,排律》读《左传》原创作者/班昭治国正如烹小鲜,酸甜苦辣辛与咸。刚柔并济镇并软,宽窄相间礼和鞭。足智多谋策略多,奸倿小人用还感。人心不过利一字,仇恨起自恩和怨。国小强逼族宠多,子皮帅敬他相敢。伯石小人假三请,真心慕卿心藏奸。丰卷犯禁请田猎,弗许聚众想诛官。逃晋子皮请留产,三年返乡又归还。相伯入晋毁客馆,辞严久耽坏礼瞻。知亏晋侯礼道歉,厚宴郑伯重修善。游校听议多论政,毁校然明怕民反。防人之口胜防川,善取恶改好子产。子皮欲使尹何管,未闻以政为学先。爱人可以多给利,以国试之害不浅。知人善任为官道,为民无私服人贤。相国总理同级衔,忠君爱民美名赞!二零二三年四月十一日晚上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