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山园简介(惠山园的布局特点)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28 11:10:07 浏览
1、惠山园的布局特点

有风的夏日,颐和园是一个绝好的去处,那里有历史,那里有美景,那里有你想要了解的!颐和园里有八大主要景点,每一个景点都有它的故事。1:佛香阁是颐和园的标志性建筑,建筑在万寿山上,南面正对昆明湖,俯瞰十七孔桥。曾供慈禧在此烧香礼佛,佛香阁也是古典建筑中的精品。2:仁寿殿是皇帝处理政务和接见外国使臣的地方,也是中国近代史上变法维新运动的策划地之一。3:乐寿堂堂前两棵玉兰树,据说是乾隆皇帝在修清漪园时种植的,距今已有200多年。慈禧太后小名叫“兰儿”,喜欢玉兰,因为这两棵玉兰树,就将自己在颐和园的住所定在了乐寿堂。4:排云殿是乾隆为他母亲60寿辰而建的,排云殿很宏伟壮观,是颐和园中为壮观的建筑之一。5:听骊馆是给慈溪太后听音乐的地方,牌匾是慈溪太后的亲笔手书。6:清宴舫石舫,又名清宴舫。建筑灵感来源于诗句“野渡无人舟自横”。船体用巨石雕成,石舫二层是白色木结构并用油漆装饰成大理石纹样,顶部有砖雕装饰,据说石舫的舱楼原为中式建筑损毁后改建成西式舱楼,这也是颐和园中具有西洋风格的建筑。7:十七孔桥著名的十七孔桥,长度为150米,有着544只形态各异的石狮子,是我国皇家园林中现存长的桥。每年冬至前后,十七孔桥都会有金光穿洞的绝美风景。8:谐趣园位于颐和园东北角,仿无锡惠山寄畅园建造,乾隆时期原名惠山园,嘉庆时重修改名“谐趣园”。夏季的谐趣园,是赏荷圣地,秋叶彩叶斑斓,而到了冬天,一池残荷伴着红锦鲤,也别有意境!当然,颐和园不止有这八个景点,还有后山的北宫门和四大部洲,以及仿江南水乡而建,供皇家逛市游览的苏州街,还有风景独特的西堤,处处都是美景,处处都隐含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总之,你来了才会体会到,它的历史和它的美!

2、无锡惠山园简介

“你的琴声还伴着泉水流”,著名词作家王健老太太,写岀了惠山园边泉水伴着阿陃琴声永传于世的情节。歌声,琴声,词意醉美华厦,远东。

3、惠山园景点简介

颐和园美的园中园——谐趣园乾隆十六年(1751年)仿江南名园无锡惠山的寄畅园而建,取名惠山园。建成后,乾隆曾写《惠山园八景诗》,在诗序中说:“一亭一径足谐奇趣”。嘉庆十六年(1811年)重修,改名谐趣园。谐趣园竣工时,嘉庆在《谐趣园记》中说:“以物外之静趣,谐寸田之中和,故名谐趣,乃寄畅之意也 ” 的幽致感受,因此更名为“谐趣园”。1860年,谐趣园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十八年(1892年)重建。谐趣园在颐和园中自成一局,方塘数亩,沿池建有楼、亭、堂、斋、阁、轩、桥、榭等园林建筑,并由三步一回,五步一折的百间彩画游廊相连接,错落相间,步步有景,是颐和园乃至中国负盛名的“园中之园”。谐趣园利用对景、框景等各种造园手法,巧妙地实现了“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趣”,“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谐趣园四季景色如画,虽是北方,如临江南。慈禧驻园期间,常来这里钓鱼和观花。世界遗产之旅摄于谐趣园

4、惠山园介绍

谐趣园 颐和园佳秋景拍摄处拍摄于颐和园谐趣园2021-10-29谐趣园原名惠山园,建于清乾隆年间,属于当时清漪园的一部分。嘉庆十六年(1811年),惠山园改名为谐趣园,并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和扩建。故宫博物院藏清漪园时期样式雷图样《清漪园万寿山后山全图》中已有涵远堂,绘制时期约为嘉庆年间。咸丰十年(1860年),整个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十八年(1892年)重建谐趣园,大体保留至今。湛清轩和兰亭及游廊东侧围合水体,塑造空间;西边面山,山上遍植黄栌,这些元素结合在一起使得空间整体平衡,都有丰富的层次和景深。在这儿拍红叶,可以以这些古建为前景背景。

5、惠山园 北京

我去过的地方,风景好的是颐和园。颐和园以万寿山和昆明湖为主,昆明湖占颐和园总面积的四分之三。除了湖山,还有殿堂景区、耕织图景区。重要建筑集中在万寿山南北中轴线上。颐和园的主要区域,分别是殿堂帝后料理朝政和住宿所在、万寿山、昆明湖、耕织图、长廊和中轴。我认为,好的地方有以下13个:1、昆明湖昆明湖由一条西堤将大湖一分为二,光绪时建立围墙,修筑起了东堤。西堤是仿照杭州西湖的苏堤建造的,分别是界湖桥、豳风桥、玉带桥、镜桥、练桥、柳桥。玉带桥是西堤六桥中一座拱桥。我认为,昆明湖是清代皇家诸园中大的湖泊,西堤及其支堤把湖面划分为三个大小不等的水域,每个水域各有一个湖心岛。2、勤政殿乾隆修建清漪园时,在大宫门外,修建了一座四柱三间三楼木质牌楼。颐和园东宫门内,是慈禧太后、光绪夏天住在颐和园中临朝听政,接受恭贺,光绪颁诏实行变法维新的地方。乾隆命名为勤政殿,意为不忘勤理政务。后遭到英法联军焚毁,慈禧太后重建时改为颐和园。在中国古代龙就是皇帝的象征,凤就是皇后的象征。按照惯例是龙在上,凤在下,但是自慈禧太后掌权之后,就将龙,凤的位置给颠倒,借此来显示出慈禧太后的。3、玉澜堂玉澜堂是乾隆皇帝的书斋,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十二年重建。玉澜堂东配殿为霞芬室,西配殿为藕香榭。三个殿堂原先均有后门,东配殿可到仁寿殿,西配殿可到昆明湖畔的码头,两殿的门内亦可见圈禁光绪帝的围墙,是一处重要的历史遗迹。4、排云殿排云殿正殿为颐和园内等级高的建筑,重檐歇山顶,黄琉璃瓦,左右两侧有耳殿,各殿之间有复道相连,颐和园排云殿地处万寿山前建筑的中心部位,是慈禧过生日时接受朝拜的地方,它建在一座高台上。排云殿、佛香阁景区是颐和园内建筑布局完整、建筑形式丰富的中轴建筑群体,从临水的云辉玉宇牌坊至排云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众香界、智慧海、层层升高,排列有序,气势巍峨,金碧辉煌,将园林、寺庙和宫殿融为一体。5、乐寿堂乐寿堂是慈禧太后在颐和园中居住的地方,始建于乾隆年,咸丰年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年重建。门外有水木自亲码头,有牌坊,是清宫中早安装电灯的地方之一。乐寿堂前有明代米万钟遗留的“青芝岫”巨石。6、德和园大戏楼德和园大戏楼,是颐和园中看戏的地方,原为乾隆时期的怡春堂。楼高三层,结构与圆明园同乐园清音阁和避暑山庄清音阁相同,南部有两层的扮戏楼,北部为看戏用的颐乐殿。7、长廊长廊东起乐寿堂西院,西至石丈亭。长廊上有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湖风景、二十四孝、中国古代诗歌和神话故事、山水花鸟等图画。长廊把各处景点串联起来,是颐和园中一处有名的景观。8、养云轩养云轩是颐和园中现存不多的乾隆时的建筑,前后檐正中八边形门,四角有卷叶砖雕,两侧石门框,安两扇屏门。门前有莲塘,俗称葫芦湖,上架一孔汉白玉石拱桥。过桥即是长廊。养云轩是随慈禧来园时的休息之所。9、听鹂馆听鹂馆在万寿山前山西部。内有两层戏楼一座,在修建德和园大戏楼前,这里是慈禧太后听戏的主要场所。清晏舫,原名石舫。是一半入水的两层石舫,上原有中式舱楼,1860年被焚,光绪重建时改为木制仿西洋大理石舱楼,并在石舫两侧加造明轮。石舫西北为小岛,岛上原有西所买卖街,两岸仿扬州瘦西湖景色。10、苏州街苏州街又称买卖街。乾隆二十七年,乾隆帝下江南,到苏州游历唐代白居易修建的七里山塘,回京后在颐和园后湖仿照七里山塘的模样修建了苏州街。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复建。11、佛香阁佛香阁位于万寿山前山正中位置,为铁力木修建的八角形三层楼阁,每月朔望,慈禧太后在此烧香礼佛。佛香阁原为九层佛塔延寿塔,修筑到第八层时乾隆帝下令拆毁,仿武昌黄鹤楼改建阁楼。12、谐趣园谐趣园位于颐和园东北角,在万寿山东麓,此园是乾隆下江南,看了无锡惠山脚下的寄畅园,仿其意而建。谐趣园原名惠山园,嘉庆十六年重修后,改名为“谐趣园”。13、十七孔桥十七孔桥坐落在昆明湖上,位于东堤和南湖岛之间,用以连接堤岛,为园中大石桥。兼有苏州宝带桥与北京卢沟桥的特点,桥上雕有神态不同的石狮,各石狮威猛凶武,形象生动。铜牛在昆明湖东岸,十七孔桥东桥头北侧,为镇压水患而设。乾隆年用铜铸造,称为“金牛”。我刚刚从北京回来,游览了颐和园,它作为和故宫互补的现存大的皇家园林,如果细细游览没有两天时间是看不完的,因为下雨,我只能是走马观花。看到了主要的建筑部分,就这样,我还是认为,以昆明湖为背景,颐和园是我见过的漂亮的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