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晋的网红打卡城市长沙,以其多样的美食、丰富的娱乐文化吸引了众人的眼球。但作为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的长沙,其历史底蕴也很深厚。长沙这个地名早在《山海经》一书中就出现过,秦始皇灭楚国时,设立了长沙郡,有“青阳之地”之称。早年的长沙也曾叫过湘县,公元前204年,吴芮取下长沙后,依靠湘水,建起长沙古城。汉高祖五年,吴芮被封为长沙王,长沙城曾更名叫临湘,后几次更名,隋唐、宋到元朝叫潭州,明朝洪武五年六月,潭州府更名长沙府,一直沿用到今。也正因为如此,也注定了长沙的不一般,就在长沙传统的商业中心,五一广场附近就有不少历史古迹。以繁华的五一广场附近的临湘故城遗址碑为起点,向南而行,在国金大厦对面,有个叫马王街的地方,与五代时期的湖南王马希范有关,向西走不远,就是太平街了,这里有写下《过秦论》汉朝太傅贾谊的故居。沿着太平街南行,穿过解放西路就到了以美食闻名的坡子街,著名的火宫殿就在这条街上。荆楚岁时,先民要祭祀火神,特建火神庙,就是今之火宫殿,又名乾元宫,它建于明万历五年(1577年)前,距今已有四百三十余年历史。现在火宫殿中除了美食,还供奉有火神祝融的塑像。从坡子街向东,再从黄兴路步行街向南,沿着城南路向东,就到了天心阁,它是长沙现存的一段古城墙,古就有"极城南之盛概萃于斯阁"之说。天心阁下的古城墙始建于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为长沙王吴芮所筑,距今有2200多年的历史。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长沙守御指挥使邱广修复加固,其长为8.5公里,呈南北长、东西窄条状,共设九座城门。后至1924年原国民政府修筑环城马路,仅保留天心阁这段古城墙。在天心阁东南方约一公里处,就是自古以来为江南名泉之一的白沙古井,据考证,白沙古井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始为一眼泉,明朝末期分为二泉,后增为四泉。而从五一广场向北,可见一座建筑叫中山亭,它原为清朝中期建筑,咸丰三年(1853年)重修,当时的清提督衙门府位于今天的市青少年宫,中山亭位置驻扎着保卫衙门府的"先锋卫士营",因此这一建筑就叫做先锋厅。1930年新建中山路,与先锋厅主楼相连建起了附属钟楼,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此建筑正式命名为中山亭。而从此处向东的中山路上,还有一座民国时期的知名建筑,湖南省国货陈列馆。它建造于1932年。当年,蒋介石对湖南省国货陈列馆曾大为赞许,称它“为全国首屈一指之国货陈列馆。”由中山路向北的新河路,有一座始建于五代时期的古寺-开福寺,历经宋、元、明、清各朝。它占地面积4.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有佛殿三进,即三圣殿(弥勒殿)、大佛殿(大雄宝殿)和毗卢殿。东厢有客堂、斋堂、库房、方丈居室,西厢为说法堂、禅堂等。寺内有清康熙、光绪年间石碑各一道。五一广场向西,通过橘子洲大桥,就到了有名的岳麓山了。岳麓山又名灵麓峰,是衡山七十二尾峰之一。因南朝宋时《南岳记》中"南岳周围八百里,回燕为首,岳麓为足"而得名。岳麓山是少有的融中国古文化精华的儒、佛、道为一体的名山,山脚有朱熹曾任教的千年历史的岳麓书院、半山的麓山寺距今也有1700多年的历史,是佛教入湘早的遗迹。而山顶的云麓宫为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第二十三福地——“洞真虚福地”,它建于明代。在云麓宫前还有块拜岳石,又名飞来石,石方丈余,因其可瞻望衡岳而拜,故名拜岳石。近处古树杈中有钟,钟上铭文为明万历四年造,经风霜雨雪而无锈,道人作息时鸣钟,其声激越清扬,偶听之如同“归来”之音,故又名“归来钟”。在岳麓山下清风峡中的爱晚亭,始建于1792年,其名源于杜牧的七言绝句《山行》中的“停车坐爱枫林晚”。爱晚亭与陶然亭、湖心亭、醉翁亭并称中国四大名亭。除了古迹,长沙曾与许多历史人物都有交集,如东汉张仲景曾当过长沙的太守,三国关羽战过长沙,宋朝时的奸相蔡京被贬,死后葬于长沙,抗金将领岳飞曾知潭州,文天祥也曾做过湖南的提刑,明朝时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才子“的徐渭,也在长沙生活过。长沙,是一座潮流与历史共融的城市,在它的人间烟火后,更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
2、青阳郡位置南陵县位于安徽省东南部,长江下游南岸,东界宣城,西连铜陵、青阳县、南接泾县,北邻繁昌、芜湖县,总面积1263.7平方千米。总人口54万人(2004年)。县人民政府驻籍山镇,邮编:241300。代码:340223。区号:0553。拼音:Nanling Xian。东北为平原圩区,西南为低山丘陵区。属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区,年均降水量1402.6毫米。行政区划南陵县辖8个镇:烟墩镇、家发镇、籍山镇、许镇镇、弋江镇、何湾镇、三里镇、工山镇。历史沿革南陵在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属丹阳郡春谷县、宣城县,晋置南陵戍。南陵,本汉县名,在关中,属京兆尹。东晋侨置于江南。南朝梁武帝普通六年(公元525年)置南陵郡、南陵县,由东晋于沿江南岸赭圻屯所置南陵戍而来。唐长安四年(公元704年)移治青阳城(今城关镇)属江南道宣州,南宋与明清属宁国府。民国初年属芜湖道,1932年、1938年、1940年先后划属第二、九、六行政督察区。1949年4月22日解放,即置南陵县人民政府,属芜当专区,1983年划归芜湖市。1997年,撤销何湾乡,设立何湾镇,镇人民政府驻何湾;撤销奎湖乡,设立奎湖镇,镇人民政府驻奎湖街;撤销家发乡,设立家发镇,镇人民政府驻麻橋;撤销戴镇乡,设立戴汇镇,镇人民政府驻汇匯;撤销绿岭乡,设立绿岭镇,镇人民政府驻绿岭。2000年,南陵县辖15个镇、6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490130人,其中:城关镇 51989 弋江镇 33834 黄墓镇 31584 三里镇 24417 丫山镇 9892 工山镇 30489 奚滩镇 24338 奎湖镇 28860 家发镇 30566 峨岭镇 18094 烟墩镇 17788 戴汇镇 19475 何湾镇 18498 绿岭镇 11529 石铺镇 21995 九连乡 22711 东河乡 19300 东七乡 19297 葛林乡 18399 太丰乡 26360 东塘乡 107152003年10-11月,南陵县将21个乡镇撤并为烟墩、家发、籍山、许镇、弋江、何湾、三里、工山8镇。年末,全县164388户,545574人。2004年底,南陵县辖8个镇。2022年5月,南陵县入选安徽省省级农村电商示范县名单。2022年2月,安徽省住房和城市建设厅公布南陵县为2021年度安徽省建筑业10强县(市)。2021年8月,国家商务部公布了2021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南陵县名列其中。2021年7月,南陵县上榜2021中国县域品牌形象百优县市,位列第65。2021年7月,水利部公布南陵县为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南陵县人口数量为43.11万人,位列芜湖市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4位,位列安徽省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60位,位列全国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1250位。2021年2月,南陵县上榜2021中国县域电商竞争力百强榜第45名。2021年1月,2020年乡村振兴传播影响力县区排名发布,南陵县位列第264名。2021年1月,中央文明办确定2021—2023年创建周期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名单,南陵县上榜。2021年1月,2020年中国效率“百高县”名单出炉,南陵县排名第42。2020年11月,2020中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县市名单揭晓,南陵县榜上有名。2020年7月,安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名单(第三批)出炉,南陵县奎湖鳙鱼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榜上有名。2020年6月,南陵县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皖中片区)。2020年4月,南陵县上榜第五届安徽省文明城市名录。2020年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命名南陵县为2019年国家园林县城。2020年3月,南陵县获得2019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称号。2017年12月,南陵县上榜2017中国具投资潜力特色魅力示范县。2016年11月,南陵县被认定为2016年度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2015年3月,南陵县获得第三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殊荣。
3、楚国青阳郡长沙市,在湖南省东部偏北、湘江下游。湖南省省会。面积1.2万平方千米(建成区567.32平方千米)。人口1004.8万。辖芙蓉、岳麓、天心、开福、雨花、望城6区和长沙1县,代管浏阳、宁乡2市。市人民政府驻岳麓区。长沙之名始于周初,《逸周书·王会解》载,成王时诸侯所献方物,有“长沙鳖”。应劭《汉官仪》谓秦郡长沙系因袭旧名。《通典》谓“有沙祠,故名”。张谓《长沙风土碑铭并序》称长沙以星得名。《元和郡县志》、《遁甲记》有“沙乡”、“沙土之地”之说。战国为楚南重镇长沙邑(一说名青阳)。秦置临湘县(一说秦置湘县,汉置临湘县),治今长沙城区;并置长沙郡,为郡治。此后历为郡、国、州、府、路、道、省治所。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置长沙国,徙封吴芮为长沙王,传五世国除为郡。景帝元年(前156年)复置长沙国。东汉初恢复长沙郡。三国初属蜀,后属吴。西晋永嘉元年(307年)分荆、广两州置湘州,治临湘县,辖长沙郡。东晋咸和三年(328年)至南朝宋孝建初湘州曾四次废而复置。隋开皇九年(589年)改湘州为潭州,废郡;改临湘县为长沙县。大业三年(607年)废潭州,复为长沙郡。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潭州。五代楚王马殷置长沙府,为楚都。北宋置荆湖南路,治潭州。元符元年(1098年)析长沙五乡、湘潭二乡置善化县,与长沙县同城而治。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置潭州路,天历二年(1329年)改为天临路。明洪武五年(1372年)置长沙府。清康熙三年(1664年)置湖南布政使司,从此成为湖南省会。雍正三年(1725年)设长宝道。1912年并善化县、长沙县入长沙府。1913年废长沙府,复置长沙县。1914年设湘江道,1922年直属省。1933年置长沙市,属省直辖。1938年11月“文夕”大火后,长沙市暂时并入长沙县,至1942年恢复市建制。1949年8月长沙和平解放,为湖南省辖市(地级),湖南省人民政府驻地。1951年由长沙县析置望城县,1959年望城县并入长沙县,同时长沙县由湘潭专区划归长沙市管辖。1977年底恢复望城县建制。1983年宁乡县从益阳地区、浏阳县从湘潭地区划归长沙市管辖。1993年浏阳县改市,2011年望城县改区,2017年宁乡县改市,遂成今状。地处湘中丘陵东北部。湘江由南向北流贯中部,浏阳河、捞刀河、靳江、沩水从东西两侧来汇,两岸形成河谷平原,北部与洞庭湖平原相连,平原、盆地更为广阔。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有稻、油菜籽、茶叶、蔬菜、鲜鱼等,所辖各县(市)均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和生猪生产基地,为全国四大米市之一。主要矿产有烟煤、海泡石、菊花石、花岗石、石灰石、矽砂、磷、重晶石、陶泥、铁等。工业形成以轻纺、机械、化工、冶金、食品等为龙头的门类比较齐全的区域工业体系。卷烟、陶瓷、量具、电冰箱、烟花等产品享誉国际市场。传统手工艺品以湘绣、浏阳花炮、菊花石雕、羽绒制品有名。主要林木有松、杉、楠竹、油茶、柑橘。京广铁路和长石铁路纵横境内,长沙站为京广、湘黔、浙赣铁路三大干线中转枢纽;106、107、319国道和其他干线高等级公路交织密布;有省内大的水陆联运港口,湘江航道内联浏阳河、沩水、捞刀河等航道,外联洞庭湖和长江航道;有省内大的民用航空港——黄花机场,有33条航线通往国内主要城市和香港、曼谷。有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医科大学、中南工业大学等高等学校。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胜古迹有岳麓山、开福寺、岳麓书院、天心阁、麓山寺碑、马王堆汉墓等。纪念地有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清水塘)、湖南自修大学旧址、八路军驻湘办事处旧址、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爱晚亭、黄兴墓、蔡锷墓和杨开慧烈士故居。连日来,长沙天气晴好,傍晚时分,瑰丽的晚霞布满了天空,色彩像油画一样浓郁。
4、青阳郡洋楼九华山地藏菩萨生平由来金乔觉(696-794),系新罗僧人,俗称金地藏,古新罗国(今朝鲜半岛东南部)国王金氏近族。相传其人“项耸奇骨,躯长七尺,而力倍百夫”。“心慈而貌恶,颖悟天然。”24岁时,削发为僧,携白犬“善听”,从新罗国航海来华。初抵江南,卸舟登陆,经南陵等地上九华。相传九华山原为青阳县居士闵让和属地。金乔觉向其乞一袈裟地,不意展衣后竟遍覆九峰。闵让和十分惊异,由惊而喜,先让其子拜师,后自己亦随之皈依。至今九华山寺殿中地藏圣像左右的随侍者,即为闵让和父子。金乔觉来山后,居东崖峰的岩洞里(后人称之为“地藏洞”),岩栖漳汲,过着十分清苦的禅修生活。唐至德二年(757年)山下长老诸葛节等数人结伴登山,一路但见深山峡谷,荆榛莽莽,寂静无人。到得东崖,见岩洞内唯有释地藏孑然一身, 闭目端坐,旁边放一折足鼎, 鼎中盛有少数白米掺杂观音土煮的剩饭,众长老为有如此苦修之人,而肃然起敬。于是共同筹划兴建禅舍,供养地藏。不到一年时间,一座庙宇建成,地藏有了栖身之地和收留徒众常住寺内的条件。其大弟子、首座僧用瑜,身体力行,斩荆披棘,率众垦荒,凿渠开沟,造水田,种谷物,劳动自给,坚持苦修。建中二年(781年)池州太守张岩,因仰慕地藏,施舍甚厚,并奏请朝廷将“化城旧额移于该寺。郡内官吏豪族,纷纷以师礼皈依地藏,向化城寺捐献大量财帛。金乔觉,声闻遐尔,连新罗国僧众闻说,也相继渡海来华随侍。唐贞元十年(794年),金乔觉99岁,忽召众徒告别,趺跏圆寂。相传其时“山鸣石陨,扣钏嘶嘎,群鸟哀啼,地出火光”。其肉身置函中经三年,仍“颜色如生,兜罗手软,罗节有声,如撼金锁”。众佛徒根据《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语:菩萨“安忍如大地,静虑可秘藏”。认定他即地藏菩萨示现。建一石塔,将肉身供于石塔中,尊为金地藏,嗣后配以殿宇,称肉身殿。从此九华山名声远播,逐渐形成与五台山文殊、峨眉普贤、普陀观音相并称的地藏菩萨应化道场。
5、青阳郡新信息铜陵市铜陵,简称“铜”,别名铜都,古称定陵、义安,安徽省辖地级市。素有“中国古铜都,当代铜基地”之称。铜陵已探明的铜、金、银、硫、铁、石灰石及与之伴生的各类稀有金属30余种,其中铜、硫、石灰石储量居华东和全国之首。新炉铜水、第一块铜锭出自铜陵,第一个铜工业基地建于铜陵,第一支铜业股票发自铜陵。全市总面积3008平方千米,铜陵市常住人口为130.6万人。夏商,属扬州。周朝,先后属吴国、越国、楚国。秦,属鄣郡。西汉,先后属丹阳郡春谷县、陵阳县。东汉,设置铜官镇。三国,属吴国。西晋,属宣城郡春谷、临城二县。东晋,在此侨置定陵县。隋,将定陵县并入南陵县,属宣城郡。唐朝,属宣城郡南陵县,后设置义安县,属宣州。五代,仍为宣州义安县。南唐,改义安县为铜陵县,属昇州,至此,历史上“铜陵”地名第一次出现。北宋,属江南道(路),后改属江东路池州。元朝,属江浙行省池州路(后改为池州府)。明朝,属池州府,直隶于南京。清,属安徽省池州府。1958年9月,撤销铜陵县,改名铜陵市,属省直辖。铜陵市位于安徽省中南部,东与芜湖市繁昌区、南陵县接壤,南与池州市贵池区、青阳县交界,西与安庆市宜秀区、迎江区、桐城市毗邻,北与合肥市庐江县、芜湖市无为市相邻。介于东经117°04’—118°09’、北纬30°38’—31°09’之间,南北长约56千米,东西宽约103.9千米。铜陵市共辖4个县级行政区,包括3个市辖区、1个县,分别是铜官区、义安区、郊区、枞阳县。铜陵市人民政府驻铜官区湖东路666号。铜陵风景名胜有:天井湖公园、浮山景区、旗山汉武文化生态园景区、白荡湖景区、菜籽湖、枫沙湖、陈瑶湖、东湖、西湖湿地景区、大通古镇景区、凤凰山景区、永泉农庄、铜陵博物馆、岱鳌山景区、白云岩景区、铜陵淡水豚自然保护区、气象科普公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