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鸿雁简介(作家鸿雁的家人)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28 12:14:50 浏览
1、作家鸿雁的家人

1997年,作家王小波在家中发出几声惨叫,第二天就传来去世的消息。3个月后,妻子李银河投入另一个人的怀抱。说起王小波和李银河,那是公认的灵魂伴侣。俩人相识于1977年,当时王小波发表了一部小说《绿毛水怪》,而这本书被在日报社工作的李银河看到了。当李银河看完这本书后,心灵受到了很大触动,感觉有很多共鸣之处。她觉得自己的灵魂和王小波接近,两人之间早晚会有故事发生。在李银河看来,《绿毛水怪》这本书的文学性还不够成熟,但是里面蕴含的思想却和自己的灵魂契合,也正因为此,这本书成了他俩的红娘。而王小波在报社第一次见到李银河的时候,也爱上了对方。王小波去报社找李银河聊天,聊着聊着,突然问李银河:“你有朋友吗?”当时李银河刚失恋不久,便说:“我没有。”王小波直截了当地说:“我怎么样?”李银河当时并没有答应,因为王小波长得太难看了,脸型就像一只扭曲的鞋。但王小波却紧追不舍,他以借书的名义来找李银河,没想到书夹在自行车后座上,给弄丢了。李银河感觉这人也太逗了。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彼此之间的了解越来越深,李银河慢慢爱上了对方有趣的灵魂,忽略了外表的丑陋,可李银河的妈妈却不乐意了。李银河的母亲看女儿找了这么一个长相的女婿,说什么也不愿意。在她心里,女儿就是一朵鲜花,值得更好的,不能插在王小波这个牛粪上。但是,李银河父亲一句话,打消了母亲的顾虑。爸爸说:“是你谈恋爱,还是女儿谈恋爱呢?”因为爸爸的开明,李银河和王小波的爱情得到了父母的祝福。不过,恋爱中的小青年闹分手是不可避免的。有一次,李银河向王小波提出了分手,主要原因还是嫌弃王小波太丑了。李银河还给王小波邮寄了两张电影票,心想还是朋友嘛。王小波特别愤怒,直接给她邮寄了回来,还写了一封信,信上说:“从这个信纸上,你能闻到竹叶青、二锅头的味道。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看着这封信,李银河乐了,又和王小波和好如初。后来俩人见面,王小波说:“你长得也不是那么好看。”李银河一听,再次被气乐了。1980年,28岁的王小波和李银河登记结婚。他们没有拍结婚照,没有举办婚礼,还约定了不生孩子。结婚后,两个人过着浪漫的日子。新婚燕尔,李银河出国读书,两人鸿雁传书,开头总是那句熟悉的话语:“你好哇,李银河。”几年之后,他们一起牵手去欧洲旅行,看了很多的教堂和废墟,而这一些都是王小波喜欢的。再后来,王小波辞职写作,李银河是全力支持,而且还是第一个读者。虽然王小波有些懒,不爱收拾自己,起床不叠被子,还爱抽烟,但是李银河从来没有强迫对方去改变。而王小波对李银河也特别深情,尤其是那封有名的五线谱情书:“做梦也想不到我把信写到五线谱上吧,五线谱是偶然来的,你也是偶然来的。不过我给你的信值得写在五线谱里呢。但愿我和你,是一支唱不完的歌。”谁也没想到这首唱不完的歌,在1997年戛然而止。当时,李银河在国外做学术交流,王小波一人在家,突发心脏病。因为疼痛难忍,便拿头撞墙。王小波去世后,李银河一时难以接受,整日沉浸在悲伤情绪中。加州大学的一个教授为了让她走出悲伤,便组织了一次聚会。而正是在这次聚会上,有个女子把李银河吸引住了。这个女子叫大侠,比李银河小12岁,是一个跨性别者。当时李银河在研究性,自己却是一个异性恋者,但是为了研究,她和大侠越走越近。为了追求李银河,大侠发动了热烈而迅猛的攻势。平时一本书不看的她,开始钻研如何写情书和情诗。大侠硬生生把自己从一个出租车司机,变成了一个诗人,而李银河也慢慢地接受了对方,爱上了这个叫大侠的女子。对于大侠的出现,李银河曾在书中说:“大侠对我的爱排山倒海,雷 霆万钧,不由我不受吸引,不受感动。”在她看来,大侠就是上帝派来的天使,专程来解救失去小波的自己。@世间烟火故事后来的日子,李银河依旧幸福的活着,和大侠一起领了一个孩子抚养,但是每年都会给王小波写封信,怀念自己的灵魂伴侣。从王小波到大侠,很多人不理解李银河,质疑她为什么会在王小波去世不久就爱上了其他人。李银河直接怼了回去:“为什么不能呢?哪怕小波活着,我也有可能喜欢别人的。”从李银河的话语中,我看到了一个女人的清醒。因为灵魂的碰撞,李银河和王小波走在了一起,成了一对让人羡慕的灵魂伴侣;又是因为爱,她来到了大侠的身边,打破了世俗,活出了自己。无论世俗如何看待李银河,她从来没有在乎过,毕竟生活是自己的。作者:晓柒编辑:兰馨

2、笔名为鸿雁的作家

钱钟书称赞自己的妻子“贤的妻,才的女”,可是读《我们仨》会发现杨绛的一生并不是那么的。她凭借着好妻子、好母亲的身份生活了许多年,八十几岁的时候成为家中的顶梁柱,往返于两个医院,忙碌到没有伤痛的空隙;到后孑然一身,独自怀念与钱钟书、钱媛在一起的点点滴滴!众所周知,杨绛出生富裕家庭,从小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但是在与钱钟书成婚后,从此洗手做汤羹,从一个从未做过家务的大小姐到承包了所有家务,做饭,打扫卫生等,一切井井有条。钱钟书也很高兴他有这么贤惠的妻子。杨绛和钱钟书之间的爱情,始于一见钟情,终于相濡以沫。两个人一辈子,是爱人,是亲人,是彼此生命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钱钟书和杨绛第一次见面时钱钟书说;“我没有订婚”杨绛立即说:“我也没有男朋友”。于是就开始了鸿雁传书,越写越勤到一天一封。从清华大学到牛津到巴黎,哪哪儿都留下了他们相爱相伴的足迹。杨绛曾读到过英国作家在概括理想的婚姻:“我见到她之前从来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过娶她也没有想过其他女人。”当杨绛把这段文字读给钱钟书听时,他当即回答说:“我和他一样”杨绛说:“我也一样。”这就是钱钟书和杨绛之间决定一生的遇见。生命终是一场漫长又短暂的旅行,无论多么相爱的两个人,总有一天,总得有一个先走。1997年,女儿先去世,1998年,钱钟书去世,只剩下杨绛孤单一人。对杨老先生而言,钱老在,便相伴左右;钱老不在,则带着对钱老的思念看世界。我想这大概就是他们感情的好写照吧:从前车马慢,书信慢,一生只够爱一人。为了纪念丈夫和女儿,2003年,93岁的杨绛出版《我们仨》,96岁时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岁时《杨绛文集》八卷。2014年,杨绛出版《洗澡之后》。“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杨绛怀念的就是一家人在一起的那些岁月,“我只能把我们一同生活的岁月,重温一遍,和他们再聚聚。”结婚、留学、产女,从此一家人整整齐齐地在漫长的岁月中度过许多磨难,但一家人始终低调,与世无争,与人无争,做好自己的学问,直到晚年一家人才有了安身之所。2016年5月25日,105岁的杨绛逝世。“我们仨团聚去了。”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们的爱情却美得耀眼。他们也曾分隔两地,也曾遥相思念,情书牵红线,结一世好姻缘。人间亲情为贵,沧桑历尽《我们仨》, 这是杨绛痛失女儿钱瑗与丈夫钱钟书后,虽是悲痛不已,但得益于文学、文字相伴,从而寄托这深深的哀愁。让人动容的就是《我们仨》,读着读着似乎总能听到杨绛若有若无地感喟:“……我们仨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杨绛说,三里河的家已经不复是家,只是她的客栈罢了。钱钟书弥留之际对她说:“绛,好好里”,她答应了他要好好地活。在客栈歇息够了,杨绛离开了这座客栈寻找他们仨的家,她沿着的这条路是他们走过的,她肯定能够找到他们。他们父女两个像哥们,还是她的两个小顽童的模样在前面等着她。而她会在钱钟书的面前抱着她的女儿,依偎在他的怀里,“钟书,我一直记得你的话好好地活到了现在,我们仨晚了十九年才相聚”。他们夫妻二人,一个国学大师,一个翻译名家,一个著名学者 ,而且夫妻是双作家。杨绛是被尊称为“先生”的女性之一,崇高的境界,国学大师,万古流芳。双剑合壁,登对的伉俪,上天注定了这一生一世的缘分。死生契阔,与子成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她,是世间的奇女子,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从容优雅一生,她是永远的精神贵族 ,女子的典范。《我们仨》也有一种的力量,想必现实中一家三口的遭遇比书中的描述更为残酷,但是杨绛却选择轻描淡写,而且总会想着在困境中向前看,在孤苦的时光里寻找回忆中爱的光芒。她总是愿意选择人世间的那些美好,而且用她感受到的美好去温暖这个世界。杨绛先生的文笔优美而宁静,读一读《我们仨》,真的是一种享受,感受他们的平凡而又不平凡的生活,学习他们低调平乐观的人生态度。读一读,他们的爱情故事,你会相信,世间真的有美的爱情。读一读他们的人生经历,就会获得新的启发和智慧。喜欢的宝宝们戳图片下方的“看一看,即可购买。#作家鸿雁简介#

3、作家鸿雁九型人格

【原创】 鸿雁

4、作家鸿雁超级记忆

七夕节,读读钱钟书与杨绛的爱情故事01 一见钟情的初识,默契十足的爱情1932年,两人只是匆匆一见,甚至没说一句话,但当下都彼此难忘。几天之后,钱钟书写信给杨绛,约见面。见面后,他告诉杨绛:“我没有订婚。”杨绛回答他道:“我也没有男朋友。”从此两人便开始鸿雁往来,每天一封信,迅速坠入了爱河。一见钟情,无非如此了。多年以后,杨绛读到一位作家所述的理想的婚姻:“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旁边的钱钟书听到后,当即说,“我和他一样”,杨绛也说,“我也一样。”因为双方的默契,两人相视而笑。有这样一句歌词:“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 再也没能忘掉你容颜。”描述的就是他们这样的爱情。02 “不要紧”,我伴随你一生1935年7月13日,钱钟书与杨绛两人结婚后,钱钟书考取了中英庚款留学奖学金,杨绛则毫不犹豫中断了清华大学的学业,陪丈夫远赴英法留学。钱钟书这位满腹经纶的大才子在生活上却是异常地笨拙。于是,学习之余,杨绛几乎揽下生活里的一切杂事,洗衣做饭,修补维护,无所不能。杨绛“坐月子”时,钱钟书在家不时闯“祸”。台灯弄坏了,杨绛说“不要紧”;墨水染了桌布,她也说“不要紧”;颧骨生疔了,她还说“不要紧”。等回到家后,她也确实用自己一双巧手解决了所有问题。从此,杨绛的“不要紧”伴随了钱钟书的一生。03 永远有力的支持杨绛的沉稳周到,是书呆子气十足的钱钟书与外界打交道的一道润滑剂,更是他事业的有力支持。钱钟书从昆明回上海后想写《围城》,杨绛甘做“灶下婢”,辅佐他全力搞创作。钱钟书的小说《围城》被搬上荧幕前,导演黄蜀芹曾专门来征询夫妇俩的意见。杨绛边读剧本,边逐字逐句逐段写出修改意见。电视剧播出后,名声远扬,在全国掀起了热潮。出现在每集片头的那段著名的旁白——“围在城里的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出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这段话被无数人推崇、引用,实际上就出自杨绛之手,钱钟书说杨绛是懂《围城》的人。当然,也是懂他的那一个。04 文革时期,患难与共1969年,他们被下放至干校。杨绛被安排去种菜,钱钟书则担任干校通信员。每天他去邮电所取信的时候,都会特意走菜园的东边,与杨绛来一次“菜园相会”,两人互诉衷肠。十年文革,钱杨夫妇备受折磨,亲人离散,而沉重的伤痛并没有把两人压垮。在此期间,钱钟书仍写出了宏大精深的古籍评论著作《管锥篇icon》,而杨绛也完成了译著讽刺小说的巅峰之作——八卷本的《堂吉诃德》。在艰苦的岁月里,两人感情上相依相伴,事业上齐头并进。05 走到人生边上,难忘的深情厚谊从1994年开始,钱钟书住进医院,缠绵病榻,全靠杨绛一人悉心照料。不久,女儿钱瑗也病中住院,与钱钟书相隔大半个北京城,当时八十多岁的杨绛来回奔波,辛苦异常。钱钟书病得很严重,不能进食,只能靠鼻饲,医院提供的饭菜不适宜他吃。杨绛就亲自下厨,做各种鸡鱼蔬菜泥,炖各种汤,鸡胸肉要剔得一根筋没有,鱼肉一根小刺都不能有。1997年,爱女钱瑗去世。一年后,钱钟书临终,杨绛附他耳边说:“你放心,有我呐!”面对这样的伤悲,她的内心如此沉稳和强大,令人肃然起敬。2003年,《我们仨》出版问世,这本书娓娓述说了杨绛对丈夫和女儿深切绵长的思念之情,读来让人涕泪交加。之后的很多年,杨绛一直埋头苦干,整理钱钟书留下的几麻袋天书般的书稿及笔记,达七万多页。陆续出版了3卷《容安馆札记》,178册外文笔记,20卷的《钱钟书手稿集·中文笔记》……这里面寄托了多少两人的深情厚谊,让人感慨,令人动容。写在后:著名诗人席慕容说:“结婚不是从此只有两个人面对面,结婚应该是两个人牵手共同面对这个世界。”也有人说:“一屋两人三餐四季,万水千山百年一心。”钱钟书与杨绛的婚姻就是这样的真实写照。 #作家鸿雁简介#

5、作家鸿雁介绍

赵清阁 1914 年出生在河南一个书香家庭,15岁逃婚,做过旁听、教员、编辑,是位写电影剧本的女作家。1937 年年底,赵清阁随同众多流亡作家来到武汉,成了老舍的秘书,并负责《弹花》杂志的出版。瘦弱的清阁终日为杂志奔波,她的勇敢、执著和努力让老舍深深感动着。第二年8月,武汉局势紧张,他们先后入了川。在共同撰写《桃李春风》的日子里,他们比邻而居,相依而伴。她倚在他身旁,让琴声与月光相连。在缙云寺,他们祈祷爱到地老天荒、海枯石烂。在他患病住院时,她日夜相守,让他感到无比幸福……他们爱的硕果——《桃李春风》荣获了民国教育部戏剧节优秀剧本,排名榜首。然而这清风朗月、繁花云霓般的幸福,却被一阵风吹散。1943 年秋天,老舍的妻子胡絜青带着孩子千里迢迢来到北碚,赵清阁悄然离开。离开时的那种痛苦,她后来在《红楼梦话剧集》自序中写道:“当时身体、心情都很坏,是《红楼梦》的研究和改编让我逃避现实,在迷雾里找到了精神出路。”在爱人与家庭之间,老舍无法抉择。抗战结束后,清阁回上海,他相送。他的心想随她而去,可脚步却停下了。剪不断,理还乱,谁也割不下的情缘,唯有鸿雁诉说思念。1946 年,老舍应邀去了美国。远离了故土,他纷乱的心才真正地平静下来,为她想望,为她惆怅,为她梦牵……埋葬已久的热情再度熊熊燃起。老舍写信告诉清阁,他已经在新加坡买了房子,让她前去团聚。接到这封信后,清阁愉悦得泪流满面,因为他从没有忘记曾经许下的诺言:何时买得田千顷,遍种梧桐与海棠。但是,她没有答应他的邀请。老舍出身寒微,几经努力,好不容易才有了不凡的成就,何况他已经 50岁了,她知道只有中国才是老舍创作的土壤。于是,清阁一封信把老舍召回了祖国。前来迎接的人却不是她,老舍只收到了让他断肠伤魂的八个字 :“各据一城,永不相见。”从此,他们天各一方。在老舍看来,只要有梦在,就会有希望,有动力!于是,他写下了《龙须沟》《茶馆》等佳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他在苦熬中体验着快乐,期盼着重逢。然而,这仅有的快乐却没躲过那场劫难。“文革”中,老舍不仅受尽身体上的重创,还受尽精神上的凌辱——胡絜青揭发了他与清阁交往的那段往事,组织上表示要对清阁进行调查。老舍已近古稀之年,可清阁才 52岁,他不忍让她再受苦。1966 年 8 月 24 日夜,老舍静静地向太平湖深处走去。清阁没能和他一起在梧桐树下赏海棠,只能每日晨昏烧一炷香诉说自己的思念,30年如一日。

6、鸿雁作品简介

鸿雁

7、作家鸿雁的书

老作家给我讲了一个成长故事,就是让他都觉得很涨见识的经历,有年,他受邀参加中外记者交流会,参加发布会之前,鸿雁要对他们这些老作家进行培训,国内的记者没有问题,提问内容多会提前进行沟通,但是有些老外会不按规矩出牌,那么需要先做一些应急预案,若是问A问题,该怎么回答,若是问B问题又该怎么回答,但是,倘若问了W问题呢?没有应急预案,你若是盲目回答很可能不恰当,容易被借题发挥,那咋办?鸿雁说,很简单,答非所问,他问你人权问题,你就继续谈你的乡村创作。恰好,我前几天看了场新闻部发布会。有外国记者问谷爱凌,你是中国国籍吗?谷爱凌既没有回答YES,也没有回答NO,而是:我觉得体育可以团结所有人,体育不需要和国籍挂关系。这说明,谷爱凌在接受采访前,也做了系统的应急预案,若是预案上没有的,她大概率也会答非所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