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背景简介(茅盾原名什么)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28 14:08:29 浏览
1、茅盾原名什么

文化部历任部长1茅盾,浙江桐乡人,1896一1981。2陆定一,江苏无锡人,1906一1996。3肖望东,江西吉安人,1910一1989。4,河北丰润人,1913一1995。5于会泳,山东乳山人,1926一19976黄镇,安徽枞阳人,1909一1989。7周巍峙,江苏东台人,1916一2014。8朱穆之,江苏江阴人,1916一2015。9王蒙,河北南皮人,1934生。10贺敬之,山东枣压人,1924生。11刘忠德,吉林集安人,1933一2012。12孙家正,江苏泗阳人,1944生。13蔡武,甘肃陇南人,1949生。14雒树刚,河北南宫人,1955生。15胡和平,山东临沂人,1962生。

2、茅盾林家铺子

1896年的今天茅盾出生。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生于浙江桐乡。现代作家,社会活动家。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6年毕业,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茅盾”是他1927年发表第一篇小说《幻灭》时开始使用的,后成为他主要的笔名。代表作品有《子夜》《霜叶红似二月花》《春蚕》等。茅盾的小说创作注重题材与主题的时代性与重大性,他自觉地追求“巨大的思想深度”与“广阔的历史内容”,能反映时代全貌及其发展的史诗性。“五四”运动前后到40年代末近半个世纪内现代中国社会及其变化、各个阶层的生活动向及彼此间的冲突,都在茅盾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艺术反映。可以说,茅盾为我们提供了一部20世纪上半时段中国社会的编年史。#茅盾背景简介#

3、茅盾简介

1928 年, 32 岁的茅盾爱上了 22 岁女学生,日本同居三年后回国。铁心要与妻子离婚。后来终于能够回心转意回归家庭,和结发妻子携手白头。这其中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另一个女人。她就是茅盾的母亲—陈爱珠。陈爱珠出生在浙江乌镇的一个中医世家。自幼读书习字,知书达理。19岁嫁给茅盾的父亲沈永锡。沈永锡16岁中秀才,思想进步做事务实。婚后陈爱珠受丈夫的熏染,读《史鉴节要》《瀛环志略》等史书。思想开明。茅盾的启蒙老师就是母亲。茅盾10时父亲病逝。陈爱珠拉扯着两个儿子,靠娘家的接济和沈家大家族的一份产业来维持生计。陈爱珠既是一位慈母,又是一位严格的老师。她宽厚豁达而又善解人意的胸怀。使两个儿子受益终身。茅盾从小就成绩优秀,位列全校第一。这样小学—中学,后考上了北大预科班。毕业后进入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茅盾参加工作的第一年,国家过年时。母亲问他有没有女朋友?原来茅盾有个娃娃亲。两家是世交。陈爱珠对茅盾说:“原本想着,你毕业后也就是当个小学教员。一个不识字的老婆也还配得上。现如今你进了商务印书馆,还挺受重视。未来也许会有大发展。娶一个不识字的老婆就不相配了。所以你想一想,别委屈自己,如果决定不要,我就托媒人去退亲。对方不一定会同意。说不准会打官司。”茅盾不想让母亲为难,说:“不识字不打紧,母亲可以叫她读书识字。”就这样,茅盾就和娃娃亲结了婚。结婚第二天,茅盾发现新娘子只认得“孔”字,连大名都没有。茅盾便给妻子取名孔德沚。茅盾并没有嫌弃孔德沚没有文化,婆婆陈爱珠还教他读书识字,孔德指温柔贤惠,两人的感情还是十分亲密,先后为矛盾生了两个孩子。孔德沚读书识字又去读女子学校。受茅盾的影响接受革命思想。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d。1928年7月茅盾在去日本避难的船上邂逅了秦德君。朝夕相处,日久生情。两人终走到了一起。两人在日本同居,秦德君先后打掉过两个孩子,茅盾告诉秦德君,自己的婚姻是父母之命,并不幸福,信誓旦旦一定会娶她。三年后两人回国,秦德君她怀上了身孕,茅盾想给她个名分。茅盾的妻子孔德沚,听说过丈夫在求学过程中婚内出轨,她根本没有相信。没想到丈夫回国后,亲口提出了离婚。他说那个女人怀了孩子,他要给他名份。孔德沚强忍住心痛。听完丈夫的话。望着丈夫离去的身影,流下了伤心的眼泪。她想到了多年朝夕相处,处事果断的婆婆陈爱珠。只能向婆婆求助了。婆婆听后气愤之后,冷静地对她说:“他应该是一时鬼迷心窍。放心,按我说的做,我相信他会回心转意的。孔德沚按照婆婆的嘱咐,先是断绝了茅盾的经济来源。出版社把稿费直接给了孔德沚。常言说得好,贫贱夫妻百事哀。茅盾与秦德君生活日渐窘迫,原来的卿卿我我变成了一地鸡毛。两人经常因钱吵架,矛盾日渐增加。陈爱珠又把茅盾叫回家,当面训斥道:“你自幼丧父,我叫教你诗书礼仪,现在你要抛妻弃子,于心何忍。你应该回心转意,担负起家庭责任,这才是正道。”茅盾也觉得母亲含辛茹苦。不容易。让母亲操心生气是大不孝。看看照顾全家贤良淑德的发妻,再看看两个孩子,真感到无地自容。孔德沚一如既往的关心照顾丈夫。每次丈夫和秦德君闹吵架,她就安慰丈夫,渐渐地茅盾觉得还是孔德沚更加宽容体贴。感情的天平满满的向妻子倾斜啦。这边茅盾和秦德君说,先把孩子打掉,给茅盾四年的时间,写文章赚钱得给孔德沚2000大洋的离婚费。还带秦德君去拍了合照。孔德沚见丈夫的态度好转,又开始安排两个孩子时常粘着父亲玩,用骨肉亲情挽回他。血浓于水呀。婆婆陈爱珠都循循善诱的对儿子说:“男人要以事业为重。和这个女人不清不楚的丑闻,会影响你的前程。孔德沚现在读书识字,学识长进不少,以后在事业上也能给你助力。孩子也不能没有父亲。这个家不能散呀。”此话一出。茅盾深思几天,当即和秦德君分了手,搬回了家。秦德君多次来找他,都被茅盾拒绝了。后来也再没联系过孔德沚后来上女校读和茅盾一家人投奔延安。夫妻和好如初,携手走在风雨如磐的革命道路上。多年后,写回忆录时,儿子问他是否要写和秦德君的往事,茅盾摆摆手,就当她没来过。孔德沚和婆婆陈爱珠更加亲如母女,每每想起,孔德沚都无限感慨,是婆婆帮她度过了难关,才有大家庭幸福团圆的今天呀。一位智慧的母亲呀!#茅盾背景简介#

4、茅盾简介资料大全

茅盾的名字是怎么来的?还真和矛盾有关茅盾原名沈德鸿,一生用过百来个笔名,在文坛可男可女,可盐可甜。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他被迫隐居上海,心怀愤懑的他开始用笔来宣泄心中的情感,于是创作了小说《幻灭》。《幻灭》完成后,他打算请代理《小说月报》编务的叶圣陶看一看。可是署什么名字呢?当然不能用沈德鸿,原来的笔名“郎损”“玄珠”等,在武汉写文章骂过蒋介石,也不能用了。他想到当前革命与反革命的矛盾;革命阵营内部的矛盾;知识分子在这大动乱时代的矛盾,以及自己生活和思想上的矛盾。特别是当时他受到蒋介石政府的通缉,许多报社都不敢登他的文章,这使得他的内心也十分矛盾,于是就在手稿上署名“矛盾”二字。叶圣陶认为小说很好,但是看了这个名字却提出了意见:“矛盾”是个哲学名词,不像一个人的名字,且“矛”不像是姓氏,在当时的背景下使用如此尖锐的笔名并不好,于是自作主张在“矛”字上加了一个草字头,改成“茅盾”。沈德鸿对这一改动很满意,之后“茅盾”成了他使用多、影响大的笔名。看称谓说由来,我用故事讲给您听!

5、茅盾短篇小说

历史上的今天发生的大事儿,来看看你知道几件?①.1981年-中国现代文学家茅盾逝世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嘉兴桐乡人,中国现代作家及文学评论家。常用的笔名有茅盾、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形天等。于1928年发表首部小说《蚀》,代表作有《子夜》、《农村三部曲》、《林家铺子》等。1981年3月27日因病医治无效,于北京逝世。②.1977年-特内里费空难发生1977年3月27日傍晚于西班牙北非外海自治属地加那利群岛的洛司罗迪欧机场发生的波音747跑道相撞事件。由于发生事故的两架飞机都是满载油料与人员的大型客机,因此事件造成两机上共有583人在“地狱之火”中丧生,其中,荷航飞机上的257人全部遇难,泛美航班上则有61人奇迹般得以生还。③.1968年-人类首位宇航员加加林遇难尤里·阿列克谢耶维奇·加加林(1934年3月9日-1968年3月27日),苏联宇航员,苏联红军上校飞行员,是人类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1934年3月9日加加林生于苏联斯摩棱斯克州格扎茨克区的克卢希诺镇,195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柳别尔齐职业中学,成为受训冶金工人,并继续在萨拉托夫工业技术学校学习。1955年以优异成绩从工业技术学校毕业后进了航空学校,开始在奥伦堡航空军事学校学习飞行,1957年参加苏联军队,并成为北海舰队航空军团的一名歼击机飞行员。1968年3月27日,这位人类首位宇航员在一次训练中遇难。④.1958年-赫鲁晓夫接任苏联总理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1894年4月17日— 1971年9月11日),俄罗斯(前苏联)。从1953年9月3日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1958年3月27日赫鲁晓夫接任苏联总理,1958年—1964年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在位期间他主张东西方缓和,以避免核战争,他多次访问美国等西方国家,但他的对外政策仍然导致美苏核对抗,他是冷战期间的苏联主要,是第二次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等事件的主要策划者。1964年10月11日赫鲁晓夫下台。1971年9月11日因心脏病而逝世。⑤. 1845年-首届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伦琴出生威廉·康拉德·伦琴(德语:Wilhelm Röntgen,1845年3月27日-1923年2月10日),德国物理学家。1895年11月8日,时为德国维尔茨堡大学校长的他在进行阴极射线的实验时,观察到放在射线管附近涂有氰亚铂酸钡的屏上发出的微光,后他确信这是一种尚未为人所知的新射线。有人提议将他发现的新射线定名为“伦琴射线”,伦琴却坚持用“X射线”这一名称,产生X射线的机器叫做X射线机。1901年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伦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⑥.1898年-清政府与沙俄签订《中俄会订条约》又称为《中俄旅大租地条约》、《中俄条约》,是清朝与沙俄之间于1898年3月27日(光绪二十四年三月初六日)在北京协商达成的一项条约。清朝方面签署这项条约的是全权大臣李鸿章和张荫桓,沙俄方签署该条约的是驻华代表和全权大臣巴布罗福。整个条约共分九款。其主要内容是把旅顺和大连湾沿海以及陆地上的部分地区租给沙俄25年作为军港使用。在这段时间里该地区的主权理论上依然属于清朝,但是其整个管理全部由沙俄处理,只不过沙俄在当地的行政长官不能使用总督等头衔。关于陆地上归属沙俄管理的地域条约里没有作明文规定,只是说要由全权大臣在条约签订后讨论规定。条约期满后可以延长。在租界内的中国人不能被驱逐,犯法的话由清朝政府按照清朝法律处罚。⑦.2008年-北京奥运会奖牌样式发布2007年3月27日,北京奥运会倒计时500天,北京奥运会奖牌样式发布。北京2008年奥运会奖牌直径为70毫米,厚6毫米。奖牌正面为国际奥委会统一规定的图案——插上翅膀站立的希腊胜利女神和希腊潘纳辛纳科竞技场。奖牌背面镶嵌着取自中国古代龙纹玉璧造型的玉璧,背面正中的金属图形上镌刻着北京奥运会会徽。人们形象地叫他金(银、铜)镶玉奖牌。北京奥运会奖牌中国特色浓厚,艺术风格尊贵典雅,和谐地将中国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结合在一起。⑧.1946年-国共达成东北停战协议1946年1月,《国共停战协议》达成后,蒋介石坚持东北地区不再停战范围内,并在美帝国主义帮助下继续大量运兵东北,扩大内战。经过中国共产d和全国人民的坚决斗争,3月27日,蒋介石被迫接受由国民d代表张治中,中国共产d代表和美国特使马歇尔的代表吉伦商谈达成的《东北停战协议》。⑨.1970年-政府发出《关于清查“五一六”反革命阴谋集团的通知》1970年3月27日,经批示,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查“五一六”反革命阴谋集团的通知》。通知说:“国内外阶级敌人同我们的斗争是很复杂的,反革命秘密组织决不是只有一个‘五一六’”,鼓动人们去抓更多的“反革命”。

6、茅盾作者简介

茅盾笔名的由来及含义——著名作家笔名索解(3)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笔名茅盾。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中国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茅盾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春蚕》和文学评论《夜读偶记》等。1981年3月14日,重病中的茅盾将稿费25万元人民币捐出设立“茅盾文学奖”,以鼓励当代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据孙中田编著的《茅盾笔名(别名)笺注》记载,茅盾使用过的笔名有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90多个,“茅盾”是他发表第一部中篇小说《幻灭》时使用的笔名,也是使用得多、影响大的一个笔名。那么,“茅盾”这一笔名是怎么来的呢?这还得从他的经历说起。1927年8月,大革命失败后,丧心病狂、臭名昭著的蒋介石、汪精卫合流,对革命进步人士大肆屠杀,国内形势急转直下,社会环境险恶。沈雁冰由于参加革命活动,成了被蒋介石反动政府通缉的人,不得不离开武汉,到了上海,住在景云里。恰好,这时鲁迅和叶圣陶也住在这里。沈雁冰不便出门,又没有工作,生活上便出现了问题,有朋友劝他写稿出售以维持生计。于是,他就动手写起小说来。他深居简出,用四个星期的时间完成了《幻灭》这部小说。在当时,许多报社都不愿登他的文章,沈雁冰内心十分矛盾、苦闷。小说《幻灭》完成后,他就把这部小说寄给了时任《小说月报》编辑的叶圣陶先生,考虑到自己是被蒋介石政府通缉的人,如果真名出现在《小说月报》上,会给叶圣陶先生带来麻烦,《小说月报》老板也不会允许。于是只好取个笔名,茅盾便随手写了“矛盾”二字 。叶圣陶先生看了小说后,觉得不错,决定在《小说月报》上发表,但是叶圣陶先生以为作者署名为“矛盾”二字太刺眼,《百家姓》中没有“矛”这个姓,让人一看便只是个假名字,为避免惹人注意引起麻烦,所以在“矛”字上加了个草头,于是“茅盾”这个笔名诞生了。沈雁冰对这一改动也很满意,以后就一直以此为笔名了。 从此,一个优秀的作家也闪亮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天空。“茅盾”(谐音“矛盾”)这一笔名有何含义呢?关于这一笔名的含义,沈雁冰后来在他的《写在〈蚀〉的新版后面》一文中说:“为什么要取‘矛盾’二字为笔名?好像是随手招来,然而也不尽然。‘五四’以后,能接触的人和事一天一天多而且复杂,同时也逐渐理解到那时渐成为流行语的‘矛盾’一词的实际。1927年上半年我在武汉又经历了较前更深更广的生活,不但看到了更多的革命与反革命的矛盾,也看到了革命阵营内部的矛盾,尤其是清楚地认识到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这大变动时代的矛盾。而且,自然也不会看到我自己的生活上、思想中也有很大矛盾。但是,那时候,我又看到有不少人们思想上实在有矛盾,甚至言行有矛盾,却又自以为自己没有矛盾,常常侃侃而谈,教训别人--我对这样的人就不大能理解,也有点觉得这也是‘掩耳盗铃’之一类表现。大概是带点讽刺别人也嘲笑自己的文人积习罢,于是我取了‘矛盾’二字作为笔名。”据此,我们可以推知,先生当时取“矛盾”(叶圣陶先生帮他改为“茅盾”)这个词来做自己笔名的原因及用意,主要有以下几点:(一)“矛盾”这个词是当时极为流行的时髦术语,人们都喜欢用这一术语来描摹社会惨状和自我心理,以此作为笔名可以更加贴近人们心理、增加受众群体,有利于自己作品的扩散,有利于教化民众,达到自己写作的目的。(二)茅盾先生当时所处时期是中国社会大变动时期,革命活动迭起,茅盾亲历了大革命,看到了更多的革命与反革命的矛盾,也看到了革命阵营内部的矛盾,尤其是看到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大变动时代的矛盾,而且,也看到了自己生活上、思想上的矛盾,洞悉了这些矛盾,对他内心的触动是大的,他想用“矛盾”这个笔名来鞭策自己,让自己牢记自己所肩负的使命。(三)茅盾在与人交往、与时人交流时,他又看到不少人思想上其实有矛盾,甚至言行也有矛盾,却又自认自己没矛盾,常侃侃而谈教训别人。于是茅盾就感到世界真是奇怪,矛盾的社会、矛盾的言行、矛盾的民众,事事都是矛盾百出,而他又解不开,所以,当他写完小说《幻灭》取笔名时,他情不自禁地把其拿来作了自己的笔名,“矛盾”这一笔名,十分形象地反映了茅盾创作小说《幻灭》乃至整个《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时的思想状况——他在创作这些作品中内心矛盾、苦闷,始终得不到答案。总之,“茅盾”(谐音“矛盾”)作为先生使用得多、影响大的一个笔名,体现了他特定时期小说作品人物形象的典型特征,体现了作者在我国大革命失败后矛盾、苦闷、彷徨的心境,更体现了作者内心对救国救民的答案的找寻。

7、茅盾代表作品

美国政府三位大佬访问中国,他们的目的是什么?在俄乌冲突、台海摩擦、中美贸易三大矛盾的背景下,美国政府派安全事务助理、国务卿、财长到中国,其主要目的有三个:第一:中国对爆发全球性战争的态度,第二:中国对第二次美俄“冷战”的立场,第三:中国对中美、中欧贸易的区别。通过这三个方面,美国政府可以判断中国政府在未来国际事务中的走向。在五年内,中国政府会不会成为美国政府的对手或敌人,这是美国利益集团必须得到准确情报。在过去的两次世界大战,中国都是美国的盟友而非敌人。面对一个复杂的、庞大的、发展的中国,美国利益集团的态度是谨慎而非模棱两可。要么是盟友,要么是敌人,没有第三种选择。中国不可能是中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