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元宝:北宋钦宗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十一月,金军攻陷京都城。次年(1127年),掳走徽宗钦宗赵桓父子和贵族大臣等三千多人,并搜掠大量珍宝,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遭到严重破坏,长期实行妥协投降政策的北宋朝至此灭亡。“靖康元宝”就是在这段动荡时期铸造的。其质地有铜、铁、银,形制分为小平、折二、折三等。其中,“靖康元宝”篆书小平在华光普先生著2004年版《中国古钱大集》一书中的记载有四枚,一枚“元”字较小,称小“元”靖康;一枚篆书大字和一枚隶书元宝小平皆被张叔驯带到国外;还有一枚瘦“宝”版流入日本,后一枚为杭州凌忠明藏。可见,靖康钱的珍稀,足令藏家重视。
2、靖康钱鉴评!靖康钱币因靖康之耻而蒙上了一层特殊的意涵,又因铸行时间短,存世量少而成为钱币收藏爱好者眼中的珍品。据文献记载,靖康有小平、折二、折三钱。钱文有"靖康元宝"、"靖康通宝"两种,书体有篆、隶、楷三种版别,材料有铜、铁、银,但现今均少见。鄙人收藏的这二枚靖康钱直径为28mm,靖康通宝背四云,靖康元宝背穿上丰,字迹清晰,苍劲有力。观其铸体,铜质精纯,铸制规整,边圆廓正,地章坦平,穿缘廓干净,优良铸工,更显字廓深竣挺拔,精整有加,十分耐赏。这二枚靖康钱均未见有钱谱记载,会是臆造币吗?欢迎泉友们鉴评[作揖][作揖][作揖]
3、宋朝被誉为历史上富有的朝代!宋朝的皇帝们是不是很有钱?靖康之耻后,金人洗劫了宋朝的皇宫,他们到底劫掠了多少财富恐怕已经无人知晓。这么多的财宝,金人该如何处置呢?又有多少堪称的财富随同金国的皇帝们一起藏在陵寝呢?历史上金陵一直都是神秘的地方,直至今日位于北京市房山区车厂村至龙门口一带的金陵墓葬群依然采取保护性、抢救性发掘中……已经探明的区域不过总陵寝面积的十之一二。解开金陵的秘密必然会对女真人的历史有更进一步的了解,甚至会对我们认识宋朝的历史起到关键作用。已经挖掘出的金丝冠、铜柄铁剑、石枕、磁州窑龙凤罐等文物清晰的告诉我们,金陵藏着大秘密。
4、一说到宋代,很多人都会想起“靖康之耻”这样一个典故。在这场惨剧中,很多人或津津乐道、或扼腕叹息的是,北宋留在京城的赵宋皇族男女被一网打尽送到金国,他们在路上如何辛苦,他们在抵达哈尔滨之后如何屈辱,他们被发配到五国城的时候是如何凄凉。史书上也大书特书他们的苦难,说靖康二年四五月间,宋徽宗的弟弟燕王赵俣被押着北上的时候,因为没有吃的活活饿死,死了之后连一副棺材板都没有,被金人收殓在马槽里。徽宗下令把燕王的遗体火化了就地埋葬,埋的时候说:“这里好歹也是中原,总比做一个异乡之鬼好。”说完之后,在场的所有皇族都嚎啕大哭。如果没记错的话,这是靖康元年十一月十六日开封戒严之后,因为这场战乱死掉的第一个有名有姓的皇族。而在这段时间里,开封百姓过的日子,如同地狱一般凄惨。十一月十六日,康王赵构出发去斡离不军中交涉,刚刚一出门,开封城就开始实行半封闭状态,只留下了东水门和陈州门两座城门。城里的百姓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也不知道要发生什么,只要家底不太厚的人都开始收拾值钱的细软准备逃走。开封是一个大都市,虽然没有准确的数据,但是根据各方面的估算,人口是肯定在百万以上的。这些想要逃走的人,在一水一旱两个城门互相拥挤,然后跟守城的士兵发生冲突,具体死亡人数多少,不知道,史书上说了四个字:“死者枕藉。”差不多的意思就是说,两个城门前百姓的尸体横七竖八躺了一地。事实上,这一天距离金兵围城还有十四天。假如开封的百姓能够分批次逐步撤离,他们也许能够在南方度过一个虽然可怜、但是并不那么凄惨的冬天。但是没有人告诉他们开封守不住,也没有人告诉过他们大宋的军队如此不能打。等十一月三十日金兵围城之后,直到次年四月初一金兵撤走,这整整五个月(有个闰月)里,他们真正见识到了从天堂到地狱的过程。这一年的冬天,可能是北宋建国以来冷的一个冬天,史书上到处都能看见“大雪”“结冰”“极寒”“大寒”“雨木冰”(雨下到树上马上就结冰)这样的记载。开封城里没有山林,百万人需要烤火的柴火都是从城外运过来,但是金兵围城以后,开封的很多百姓都断柴了。城里虽然有行道树,但是远远不够这么多人生活所用。绝大部分开封人只有拆房子和家具烧火,这种挖肉补疮的行为,只能导致他们越来越痛苦。为了让城里的百姓能够有柴火,可能也是为了报复自己的父亲,宋钦宗在十二月二十二日下令,让城里的军民可以自由去宋徽宗的艮岳(万岁山)去砍伐竹木。当天有成千上万的百姓冲进艮岳,然而,这些柴火绝大部分都被当兵的抢走了。首先被冻死的人,就是那一批没有好宅子的人,根据书上的记载,“游手饿冻死者十五六,遗骸所在枕籍”。接下来的问题就是粮食的问题。这是一年之内开封第二次被围攻,开封市民对于积蓄粮食这件事情来说,可以说是有心无力。开封的物价已经开始飞涨,书上记载了当时的物价:“米一斗一千二百钱,麦子一斗一千钱,驴肉一斤一千五百钱,羊肉一斤四千钱,猪肉一斤三千钱。”虽然没有查到围城之前的具体价格,但是按照现在的物价来折算,一斤猪肉差不多400块钱,一斤米差不多30块钱。这样的价格,可能绝大部分开封人都承受不起。物价飞涨的后果,就导致开封人的口粮供应已经到了绝境,普通市民开始去水池里捞苔藓和水藻充饥,“城中猫犬几尽”。但是这还没完,金兵索要的赔偿金是黄金一亿两,白银十亿两。这个数字不但对于开封,对于整个大宋帝国来说都是一个天文数字。是金兵没有常识吗?不是,是因为当时的开封府尹王时雍给金兵吹牛逼,说开封有七百万户,也就是两千多万人……朝廷没钱支付,就动用皇帝的内藏;内藏不够,就让官员和富户出钱;依然不够,终还是要到百姓家中根括。根括这个词,就是彻底搜求的意思,之所以坚持用了这个相对生僻的词语,就是想让大家看看这个“根”字,连根掘起的“根”。大家可以想象,手无寸铁的百姓,面对如狼似虎的官差,买米买面都舍不得的钱,吃猫吃藓省下来的钱,就这么被根括了。这场围城,开封的百姓究竟有多少人死于战乱,有多少家庭一贫如洗,有多少居民死于饥寒疾病,有多少工匠技师被金人强迫着北上,有多少人家的姑娘被金兵糟蹋或者抢走,史书上没有详细的记载了。但是,在这场围城之中,被史书上记载得“惨绝人寰”的皇族,在围城期间,没有一个饿死、冻死的记载,他们在这样的情况下依然衣食无忧。他们被俘北上之后的经历确实很惨,但是我们也不要忘记,在围城期间,开封普通百姓遭受的罪孽。虽然史书上并没有多少记载。
5、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历任会稽太守,右军将军等职,人称“王右军”。王羲之七岁就擅长书法,十二岁看见在他父亲枕下的前代的《笔说》,他偷来读。父亲说:“你为什么要偷看我秘密收藏的东西?”王羲之却笑着不回答。父亲看他年纪还小,担心他看不懂,告诉王羲之说:“等你长大成人我再教你书法。”王羲之跪了下来说:“就让孩儿看看这书吧,长大再看就耽误了孩儿的美好才华与发展了。”父亲很高兴,于是就把书给了他。经过刻苦专研并请教师长,王羲之的书法就有了很大进步。东晋明帝有一次要到京都建康北郊覆舟山祭祀土地神,让王羲之把祭文写在木制祝板上,再派人雕刻。刻者把木头剔去一层又一层,发现王羲之的墨迹竟渗进木板深处,直到剔去三分厚才见白底!后“入木三分”成为成语,比喻书法功力好或分析问题透彻。王羲之很喜欢鹅,他认为养鹅不仅能陶冶情操,还能从观察鹅的动作形态中悟到一些书法理论。有一次王羲之出外游玩,看到一群很漂亮的白鹅,便想买下,一问之下知道这些鹅是附近一个道士养的,便找到那个道士想与他商量买下那群鹅,那个道士听说大名鼎鼎的王羲之要买,便说:只要王右军能为我抄一部《黄庭经》,便将拿些鹅送给他,王羲之欣然答应,这便成就了书成换白鹅的佳话。王羲之每逢除夕都要写春联贴之于门。很多人都想得其字而又难得。所以每年除夕他的春联一贴出,不到半夜,就被人偷偷揭走。这一年,除夕又至,王羲之照旧写了“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八个字的春联,留下了下半截。想偷对联的人一看此八个字太不吉利,便扫兴而归。到了寅时,王羲之补了后半截,变成了“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第二天一大早,想偷春联的人见春联变了样,皆赞叹不已,拍手叫绝。东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初三,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城(今浙江绍兴)的兰亭修禊,各自写诗,辑为《兰亭集》,王羲之为之书写序文手稿,曰《兰亭集序》。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法帖相传之本,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是他五十岁时的得意之作。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因此,历代书家都推《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存世唐摹墨迹以“神龙本”为著,此本摹写精细,笔法、墨气、行款、神韵,都得以体现,公认为是好的摹本;石刻首推“定武本”。古人称王羲之的行草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堪称绝妙的比喻。世人也常用曹植的《洛神赋》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一句来赞美王羲之的书法之美。王羲之一生写下了大量书法作品,为何流传到今天没有发现真迹呢?原来呀,事情是这样的:历史上第一次集中销毁王字,是在东晋末年。当时桓温之子桓玄操纵朝政,篡权做了几天皇帝,即狼狈下台,仓皇逃命之际,把自己收集来的所有王羲之作品都带上了,在逃到长江边的时候,突发报复心理,直接把王羲之的一万五千幅真迹全都扔进了长江!到了南北朝的时期,身为帝王的萧衍穷极一生,收集了王羲之和王献之的书法作品七十八帙,七百六十七卷,并且是“珊瑚轴织成带,金题玉躞”。但是梁武帝在位后期,“侯景之乱”爆发。西魏围城,梁武帝的儿子梁元帝,在出城门投降之前,竟然跟几百年前的桓玄想到一块去了,的区别是这次没扔水里,他把包括二王的书法在内,梁朝几十年来的图书珍藏,一把火给全烧了!南梁损失了图书共计十四万卷,其中自然也包括王羲之的那些真迹。此后隋炀帝杨广也曾经得到不多的一点真迹,但也随着隋朝的灭亡更迭而遗失了。唐朝时,唐太宗竟然还收集到了王羲之书法真迹两千两百九十卷!也是因为这样,关于王羲之的一些作品,比如《兰亭序》、《快雪时晴帖》等等,摹本也变多了。但没想到,唐太宗他在驾崩之前竟然吩咐自己的儿子唐高宗,要把《兰亭序》垫在他自己的脑袋下陪着一起下葬!可是五代的温韬盗开昭陵后,列出的盗宝名单上根本没有《兰亭序》,这也成了书法史上大的悬案。北宋初年,宋太宗敕刻《淳化阁帖》,所收王字,连真带假一块统计也不过一百六十余帖。北宋末期,皇宫所藏王字被记录在《宣和书谱》中,有二百四十三帖。靖康之难,北宋亡国,徽宗、钦宗被金兵掳走,皇宫中所藏的王羲之真迹也下落不明,从此以后,王字真迹再也找不到了……真迹没了,所以元明以来唐朝的摹本就被当成珍品看待。清朝,即使将公私收藏的王羲之墨迹都统计在内,数量也不过几十纸。在王羲之离开人世一千六百多年后,唐人的摹本也成了凤毛麟角。这正是:入木乃三分,黄经换白鹅;兰亭修禊序,书圣名天下。
6、《北宋官窑瓷世界上贵奢侈品》原创朱明原创朱明,网名宝马千里一。北宋官窑,在宋徽宗政和四年公元1115年,在京师汴京(今天河南开封)自设窑口称为官窑。开创中国?? 瓷器官方烧造之先河。至靖康耻,公元1128年北宋京师被金兵攻破而结束,共计只有13年时间。其实北宋官窑在崇宁朝已经有了。宋徽宗政和四年,是宋徽宗设立官窑。产品存世极少,一品,二品大官,也只有靠皇帝奖赏才能拥有。故在北宋就有,“识的官瓷面,江山坐一半"之说。南宋诗人马祖常赞颂官窑瓷,“官箱银貂金作籍,官窑瓷器玉为泥。可见北宋官窑瓷之奢侈程度。窑址困黄河改道,埋河底至今无考。二。以瓷器为礼器先河。北宋官窑瓷礼器,以夏商周青铜器为原形,给予创新,有典有据,上合夏商周三代先儒疏义,下合诸国之图腾。即讲究“形",又讲究"义",是全新创作全新礼器。用现代话说,是完全佣有知识产权的专利产品。三。以开片为装饰,以不同开片纹饰为美观的先河。北宋官窑瓷,大多为单色彩釉,以粉青色为色调,窑变出不同釉色,以造型变化,器形维妙维悄,以选料精细,加工繁复,瓷土经夏日暴晒,秋雨滋润,冬雪冰浸,春日软化,再经研磨,粉碎,过筛,选粉,水激池澄,千锤百炼,反复揉搓,经大师巨匠制成产品,经精心打磨雕刻制成原坯,经玛瑙玉石为釉,一千二百多度高温烧造,经过水,土,泥,烈火煅烧终成绝美器物。其工艺之复杂,投入工时,财力,物力之大是世界上任何奢侈品无法可比的。四。是中国陶瓷史上第一个由朝廷独资建设,被皇帝个人垄断瓷器种类。其资金投入,技术先进,人力物力不计工本,对产品质量要求之高是其他任何窑口无法可比似的。北宋官窑在我国琳琅满目瓷器品种中,是独具禀赋,具有皇室高贵典雅艺术神韵,具有大师巨匠精湛技艺与宋徽宗杰出艺术才华合壁的结晶体。北宋官窑瓷自诞生以来,便有"王者之瓷“,“社稷神器“之盛誉。世界上任何奢侈品都不及北宋官窑瓷器的高贵。在北宋官窑瓷器面前世界上任何奢侈品都不值一提。北宋官窑瓷器是世界上奢侈品牌。五。北宋官窑技术力量相当强。根据本人收藏有底款实物看,款式有1. 宋皇制用。2. 官。3. 宋徽宗。4. 崇宁元年皇宋官窑御制。5. 还有底款为,"大宋御哥"。紫口铁足,开金丝铁片的哥窑瓷。6. 还有底款为,"御制御用“,象钧窑瓷窑变釉的,鼓钉洗,造型优美大气,精美绝伦大笔洗。7. 有几件收藏品象汝窑瓷。这些收藏品都有底款,有实物收藏品,有第三方鉴定证书,证明是北宋官窑瓷器。总之,北宋官窑,是技术力量雄厚,投入大量资金,大量人力,物力,不惜工本的一座能同时生产官窑瓷,哥窑瓷,钧窑瓷,类似汝窑瓷超强官窑工厂。象现代工厂一车间,二车间,三车间,四车间工艺安排。有待收藏品增加,有更全面认识。我抛砖引玉,希望收藏家更正。原创温州朱明,联系我13957792572。网名宝马千里。
7、宋朝,恰逢元宵,杨思温独自上街赏灯。遇到多年未见的嫂子,相谈之下,才知道因靖康战乱,嫂子已沦为奴仆。后来,杨思温见到哥哥,却说嫂子当年早已去世,思温大吃一惊,自己见到的是人是鬼?杨思温原是肃王 府的一名使臣,因靖康之乱流落到燕山。这天,恰逢元宵佳节,杨思温在上街晃悠图个热闹。忽然,远处灯火辉煌,数十名金国护卫护着一辆大车,从西面而来,车后还跟着几名侍女。月光之下,杨思温看到其中一名身穿紫色衣裙,项缠罗帕的女子,像及了结拜哥哥韩思厚的妻子—嫂 嫂郑夫人意娘。车子在一间豪华酒店停下,车上的贵人上楼去了。杨思温也走入酒店坐下,恰好熟人在这跑堂,便托他传话:“思温在楼下专候夫人下来,想要打听哥哥的情况。”没过多久,杨思温再见那身穿紫色衣裙,项缠罗帕的女子,可不就是嫂 嫂吗?他连忙向前,问道:“嫂 嫂,你怎么和哥哥分开流落到此地呢?”郑夫人抹着眼泪说:“我在靖康那年冬天,与你哥哥租船准备南逃淮楚。没想到刚到盱眙,就被金兵追上,你哥哥也被金兵抓获。金军统帅撒八太尉逼我做妾,我宁可拔刀自刎也坚持不受辱,蕞后被他带回燕山。”“撒八太尉恼怒我不顺从,就把我卖到娼户。于是我就找机会,用裙带自缢在梁间。没想到被人救了下来。”“撒八太尉的妻子韩国夫人听说我的事,就派人来让我去侍奉她。脖子上的伤痕,到现在还没有痊愈,所以才项缠罗帕。”杨思温正想说些什么,金人随从就扬起鞭子过来,把他赶走了。转眼三月,杨思温路过酒店,就进去休息。问了跑堂可否知道韩国夫人的住处,跑堂答:“说是在天 王寺后面。”话还没说完,思温抬头一看,见墙上新题了一首诗,墨迹还未干。杨思温读完,吓得魂不附体,心想:“这正是哥哥韩思厚的笔迹,看这诗的意思,难道是嫂 嫂去世了。我正月十五日还在秦楼亲眼见过她,还和我说过话。如今哥哥却说她死了,这事情有蹊跷。”杨思温急忙向跑堂问了题诗人的住处,算清了酒钱,前去寻找韩思厚。思温一见韩思厚,又悲又喜。问起嫂 嫂下落,思厚却说:“有一个仆人周义,他藏在草丛中,见你嫂 嫂被撒八太尉逼迫,你嫂 嫂坚决不受辱,用刀自刎而死。”思温告诉哥哥,元宵节曾见到嫂 嫂,不如两人一起到韩国夫人府去打听一下,事情不就明白了。到了韩国夫人府 邸,二人却遍寻不着入口。忽然,一个老太太出现,对二人说:你们问韩国夫人的府 邸?面前锁着的就是,我带你们过去吧。”二人 大吃一惊,急忙跟上。来到屋内,屋子中间大案上供养着一个牌位,上写着:“亡室韩国夫人之位。”旁边又挂着一轴画,画上正是意娘。牌位上写着:“侍妾郑意娘之位。”韩思厚一看,立即泪如雨下。三人便原路回去,让仆人去准备祭物。天色渐黑,兄弟二人连同老太太,摆好祭品开始祭礼。忽然,一阵狂风,众人被惊得浑身乱颤,睁眼一看,烛光之下,正站着郑夫人。郑夫人说道:“要我跟你们回去,丈夫需立誓终身不再娶。”思厚立刻把杯中酒洒在地上发誓说:“若我再娶,在陆上我愿被盗贼杀戮,在水中我愿意被巨浪覆舟而死。”于是,众人在供桌下,搬出装有骨灰的盒子,离开了大宅。过了一个多月,韩思厚和杨思温告别,带着夫人的骨灰盒和仆人返回金陵。后来在钟山之侧选了一块墓地,埋葬了夫人的遗骨。韩思厚心中悲伤,每三日必要来夫人坟前拜祭。不久,韩思厚却与刘氏一见钟情,两人结婚过起卿卿我我的小日子。这天,两人正在后院趁着月色饮酒作乐。忽然间,就见刘氏柳眉倒竖,以手揪住思厚不放,说:“你真是对得起我,还我命来!”身体是刘氏,说出的话却是郑夫人的声音,吓得韩思厚连忙求饶。正争执不下,忽然友人前来探望思厚,连忙上前帮忙拉开。思厚趁机逃脱,立刻派人请来朱法师。法师见了刘氏,就说:“我一定让他做场大功德超度与你。你如果坚持报 仇,必会冒犯天条!”郑氏见法师这样说,只好退了。为了除根此事,韩思厚听从法师的主意,将埋在钟山的郑氏遗骨,扔到长江中去。从此以后,刘氏没有再出过状况。绍兴十一年,皇帝再次南迁钱塘,众官和百姓全都随驾前往。船走到江心,忽然,江中风浪突起,巨兽掀波,就见水中一人从波心冲出,头顶万字巾,用手揪住刘氏头发,扔入水中。侍女高声喊到:“不好了,夫人落水了!”连忙呼唤韩思厚来救人,哪里还救得起来?又见一个女子,项缠罗帕,双眼圆睁,从水中浮起用手拽住思厚,拉入江心而死。船家想要救人也无 能为力,只好惆怅而归。@乔安姑娘故事警示着我们在婚姻之中,不要忘记曾经为对方许过的承诺,向对方保持忠诚与关爱,婚姻才能长长久久。不要存有侥幸心态,后果往往得不偿失啊。对此,你的看法如何,欢迎分享。关注我,带你阅读书中的故事,在书中探索生活的无限可能。#藏靖康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