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雅士都是如何优雅的介绍自己是哪里人的呢?仔细看完这张图你就明白了。我喜欢山东人的雅称:“齐鲁人士”,还有广东人自称:“南粤人士”,有气质。
2、文人人物介绍卡海派文人林微音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并不是十分突出,之所以现在仍被屡屡提起,大多是由于新月才女林徽因的缘故。林徽因原名林徽音,据说名字是其祖父、前清翰林林孝恂所起。“徽音”一词出自《诗经 · 大雅 · 思齐》:“思齐大任,父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林徽音与林微音只差了一个字,读音大抵相同且字形十分相近,所以当时常常有读者将两人混淆。1931年10月5日,林徽因在徐志摩主编的《诗刊》第3期发表诗作,徐志摩特地在该期《叙言》中说:“附带声明一件事:本刊的作者林徽音,是一位女士,‘声色’与以前的‘绿’的作者林微音,是一位男士(现在广州新月分店主任),他们二位的名字是太容易相混了,常常有人错认,排印亦常有错误,例如上期林徽音即被刊如‘林薇音’,所以特为声明!”但林徽因似乎对徐志摩这份声明的份量还嫌不够,后来干脆将名字改作“林徽因”,以摆脱无谓的误会,并且专门作了说明:“我倒不怕别人把我的作品当成了他的作品,我只怕别人把他的作品当成了我的。”新月才女的口吻虽然俏皮,但听她的弦外之音,似乎有些不屑被林微音“沾染”的意思。这个林微音究竟何许人也,竟令林徽因如此地避之不及?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施蛰存先生在1991年曾写过一篇名为《林微音其人》的短文,文章开篇写道:“一九二八年,一个酷热的大清早,戴望舒和杜衡登上葛岭顶上的初阳台,在亭子里看见一个青年正在焚烧一堆废纸,很好奇,前去搭话,才知道这个青年是上海人,来杭州游西湖,烧掉的是他的许多文稿,都是退稿。这个赤鼻子的青年,姓林,名微音,诗人,银行小职员。”施蛰存笔下这个伤心的文学青年就是后来的海派作家林微音,因为西湖边上的这次“奇遇”,林微音与戴望舒、施蛰存等人成为朋友。据施蛰存回忆:“我们办刊物,办出版社,林微音常来,我们也给他发表了一些诗文。”1933年,林微音与夏莱蒂、朱维基等人在上海成立了“绿社”,同年11月创办了《诗篇》月刊,大力提倡唯美主义,他所创作的作品,也无不体现唯美主义的风格。林微音的主要作品有小说集《白蔷薇》、《舞》、《西泠的黄昏》,中篇小说《花厅夫人》及散文集《夜步抄》、《阑珊吟》等,他在文学上的主要成就在于小说,其小说的题材及叙述风格与“五四”以来的许多女作家如凌叔华、陈衡哲、冯沅君都十分接近,林徽因的小说风格亦是如此,这也是后来读者常将二人混淆的一个重要原因。林微音与有文坛“孟尝君”之称的新月诗人兼出版家邵洵美关系密切,1931年邵洵美出任新月书店经理后忙不过来,就让林微音来代理一些工作,曾长期主持新月书店实际工作的谢家崧在《新月社始末我见》中说:“(林微音)1932年虽曾由邵洵美的介绍在新月书店任过几个月的经理,但他不是新月社的成员。”与林微音同时期的沪上作家章克标也在其《世纪挥手》一书中说:“1931年4月,邵洵美受任了新月书店经理的职位,这是事实,虽然实际上是他委托了林微音去做实际工作,代他到书店坐班的。”林微音在新月书店当经理,难免要和新月派的一些成员接触,这就更加剧了人们的误会,以为林微音就是新月诗人林徽因。后来由于一些事情上的不如意,林微音染上鸦片瘾,本来他在经济上就比较拮据,此时更加困窘起来。施蛰存回忆说:“一九三三年,我住在玉佛寺附近,他住在静安寺。总有七八次,他在夜晚到我家里来,要我借给他两三块钱。初,使我很吃惊,怎么会这么穷?后来发觉他吸上了鸦片,瞒着他妻子,急于要进‘燕子窠’(上海的地下烟铺,众烟客对面直躺,如燕子偃息窠中,故名)。”吸上鸦片后的林微音为赚些稿费度日,刚开始还写些粗劣的小说投稿,后来竟慢慢销声匿迹不知所终了。施蛰存在《林微音其人》一文中说:“从一九三七年以后,直到上海解放,我没有见过他。一九五一年,又遇见过几次,他没有工作,要我为他介绍一个英语教师的职业,介绍翻译工作,我都无法帮助他。后来听说他常常到市委去要工作,后听说他已被拘押在第一看守所,罪名是‘无理取闹’。这以后,我就不知他的行踪。”生活没有着落的林微音无奈之下给昔日的朋友、当时的文艺界负责人周扬写了一封信,著名作家兼翻译家胡山源在其回忆录《文坛管窥》中曾提及此事:“有一天,他(林微音)欣然告诉我,他的困难已得到暂时的解决了。周扬给了他一封信,他将信给我看。信上说:已接到他的信;能认识以往的错误,总是好的;可向某出版社去预支稿费三百元云云。”1956年12月6日,上海《新民报晚刊》发表了一篇题为《“孺子牛”的初笔》的短文,作者署名“魏殷”,有人考证此人即是林微音,这条小小的史料说明林微音当时仍未搁笔。但此后林微音的下落就不为人知了,据说是故于1982年。与一生都沐浴在诗情画意里的林徽因相比,林微音是不幸的,且不说其他,仅仅是因为名字的关系,林微音便“无意”中成了衬托这位京华才女的一片绿叶,生前如此,身后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3、文人介绍大全讲解谭延闿,与陈三立、谭嗣同并称为“湖湘三公子”。他曾经担任过两广督军,三次出任过湖南督军和湖南省长,既是国民d的元老级人物,也是常常活跃于文坛的文人。值得一提的是,蒋介石和宋美龄能够结婚,其实也是谭延闿从中介绍的。1930年9月22日,谭延闿病逝于南京,民国政府为其举行了国葬。
4、古代文人介绍卡也说对联今天给大家介绍清初文人龚正谦的一幅对联《熙春山憇亭对联》,“放开眼孔,看晓日才上,夜月正圆,山雨欲来,溪云初起;洗净耳根,听林鸟争啼,寺钟响答,渔歌唱晚,牧笛催归”上联用眼,下联用耳。取景虽然常见,构思别具一格。可谓看一眼皆是景,听一耳即是音。#文人简介卡#
5、文人全体图鄂州纪事录鄂州地处武汉市的东南方的,这里出现了很的文人义士的今天介绍一下彭楚潘的了,彭楚潘烈土是鄂州市华容区的人,辛亥革命的先锋,著名的首义三英烈他是其中之一,为了响应孙中山先生的唱导率领革命新军在武昌举行了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随后遭遇了反动派的疯狂镇压,在首义广场英勇就义,但唤醒了中国人的斗志,随后孙中山先生带头推翻了封建的清政府,带领人民走向了共和的。
6、文人简介模板淘书小记(426):《延安集》丁玲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4年)作者介绍:丁玲(1904年10月12日~1986年3月4日),女,原名蒋伟,字冰之,湖南临澧人,毕业于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中共d员,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1936年11月,丁玲到达陕北保安,是第一个到延安的文人。丁玲的到来,给陕甘宁抗日根据地原本力量薄弱的文艺运动增添了新鲜的血液。她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作出过无法取代的贡献。代表著作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本书收录的11篇文章,都是作者在延安时创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