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经典简介(曹丕事迹)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28 17:43:19 浏览
1、曹丕事迹

学习札记评点二十四史:魏文帝本纪-卷2 夫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从前尧让位于舜,舜又让位于禹,上天的意旨并不固定不变,有德望的人统治天下。曹丕说:从前孔子有大圣人的才能,怀有帝王的度量,但他处在周朝末期,没有受天命的机运。不可绝世的大圣人,万代师表。如果限制年龄选取人才,那么姜子牙,周太子就不会有显赫的业绩了。妇人干预政治,祸乱的原因。先王制定礼仪制度,祭祀祖先,显示孝道。重要的是祭祀天地,日月星三辰,金木水火土五行及各地的名山大川。袁绍传袁绍这个人多端寡要,多谋难断,见事迟,得计迟。袁绍的失败。主要他的优柔寡断,不会用人,见事迟,得计迟。---志大才疏,办事不抓重点。曹操就多谋善断,做领导的必须克服见事迟,得计迟,养成明察要点,当机立断的工作作风,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各项工作。袁绍仪表堂堂,能够放下架子去结交有识之士,有识之士大多都投奔他。田丰劝告袁绍说:曹操善于用兵,变化无常,军队少却不能小看,不如和他长久对峙。袁绍的为人,外表宽厚文雅,很有气度,喜怒不形于色,但内心却十分猜忌,多疑。刘表传虚有其表,相貌堂堂。优柔寡断,胸无大志,毫无英雄之气,名副其实。曹操携天子以令诸侯,并不急于称帝,东征西跑,不断进取,完成了一代伟业,其政治眼光和进取之心都远远高于刘表。张鲁传在看来,国历史是一部阶级斗争史。认为一穷二白,是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持续不断的重要社会原因,因为穷就要革命,就要造反。极端的贫苦农民广大阶级梦想,平等,自由,摆脱贫困,丰衣足食。一脉相承,绵绵不断。五斗米道郭嘉传三国曹操的重要谋士,他才华横溢,多谋善断,在其运筹策划下,曹操擒吕布,破袁绍。北伐乌桓,统一北方。平定天下,谋功为高。郭加既多谋又善断,而且谋断都十分正确,所以对他十分欣赏。1959年很多重要场合提到郭嘉,希望广大干部向郭嘉学习。国乱思良将,家贫思贤妻。世上没有先知先觉,没有什么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的刘伯温。无非是多谋善断,留有余地。在介绍郭嘉传:让广大共产d干部要多谋善断,要当机立断,不要优柔寡断。应根据形式的变化来改变计划。明智的人对考察核选自己为之效命的君主一事,十分谨慎,因而一百次行动,就能有一百次成功,功名可以成就。曹操召见郭嘉,纵论天下大事。曹操说:使我成就天下大业的,必定是这个人了。郭嘉深思熟虑,有智有谋,通达世事。曹操说:只有奉孝能够了解我的心境。平定天下,数他的功勋高#曹丕经典简介#

2、曹丕励志一生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三。我们接着介绍曹操的龟虽寿。作为建安文化的代表作之一,建安文学龟虽寿更可追溯到时代。它开辟了一个诗歌的新吃法。自从汉武帝当政后罢百家独,把汉代人的思想禁锢了几百年,和没完没了人不会写诗,只会写那些文章的注释。儒家经书真正有感情、有个性的文蝶。到了东汉末,年天下分崩,军阀制据混乱,给人民造成章的曹操逐渐崭露头。在政治文化、内兴文学、新的方针,成为了自由活跃的空气。他外定武功,身边聚集了建安七子等一大批文人。他们都是天,生活在久径战乱的时代,思想感情常常表现的慷慨激昂。他们的作品也反映了时代的精神,动乱的社会现实,开创了诗歌的辉煌。建安七子集,又称建安风景,曹操与儿子三曹,誉为建安文,而曹操也被文者学的开创者。我们后面还会陆续介绍,他们其他的代表作品,这些诗词都收录在我策划、大会学术,总预问命题,专家组组长李定广教授的词,提不中国话选。我的橱窗有折典藏版中。谢谢大家。

3、曹丕的经典形象

第二期:大名鼎鼎的辛宪英虽然说三国是男人的世界,但是有些女人仍然凭着自己的智慧在这个时期扬名立万。昨天给大家介绍了智勇双全的徐夫人为夫报仇的故事,今天讲下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辛宪英。辛宪英,乃曹魏侍中辛毗之女,泰山羊士、卫尉羊耽之妻。关于她的故事,可以分为四个部分来讲。一,预测曹魏之不昌。曹丕争得世子之位,竟然抱着辛毗的脖子告诉他喜悦的心情,二十多岁的辛宪英得知这个消息就说,在世子之位上应诚惶诚恐,像他这样,怎么能够让曹魏政权得以长久呢?二,劝弟辛敞尽忠。高平陵之变发生后,大将军骑马鲁芝招为大将军参军的辛敞一同去找大将军曹爽。辛敞一时不知如何去做,便请教辛宪英,辛宪英说,曹爽独断专行,司马懿主要目的是诛灭曹爽,必能成事。而你为曹爽做事,不去是为不忠,去是你的本份,职责所在。后来,司马懿果然诛灭了曹爽,辛敞也被放过。他曾感慨地说,我不谋于姊,几不获于义。三,预判钟会反志。钟会被委任镇西将军,辛宪英得知后告诉从侄羊祜说,钟会处事恣意放肆,不是长久的为人做下属的样子,我认为他必然有异志。后来攻取西蜀后。钟会果然与降将姜维一起谋反被诛杀。四,告诫儿子恪守正道。钟会西征,要求辛宪英的儿子羊琇当参军,羊琇极力推辞,司马昭不允。辛宪英只好交代羊琇(请辞之事估计也是她的主意)说,你现在只有处处小心行事了。在位守节,要恪守职责,慎思自己的立场,抱着仁恕的态度,谨慎留意。后来,羊琇虽然经钟会之乱,仍能全身而退。辛宪英,以其过人的智慧,算无遗策,保家族兴旺,长盛不衰,真是巾帼不输须眉也!品三国故事,学古人智慧,我是山高人为峰,让我们一起学习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每天成长一点点。

4、曹丕概述

公元207年,洞房花烛夜,一脸娇羞的蔡文姬被丈夫董祀一把推开,“你这不要脸的老女人,离我远点,太恶心人了”。曹操要杀董祀时,蔡文姬却苦苦哀求:“饶了他,他是我的依靠。”蔡文姬是名门之后,她的父亲是汉朝末年的大学者蔡邕,受父亲的影响,蔡文姬从小博学多才。她六岁时,蔡邕在客厅里弹琴,弦弹断了,在房间里玩耍的蔡文姬跑出来对父亲说:“你第一根琴弦断了”。父亲很惊讶,故意将第四根琴弦弄断,蔡文姬说:“这次是第四根琴弦断了。”童年的蔡文姬过得开心幸福的,但幸福的生活因为父亲的去世和婚姻的不幸戛然而止。蔡邕虽然才华横溢,但他淡薄名利只想作诗吟赋,专心看书,和妻女过平淡的小日子。可惜他名声在外,求才若渴的当权者董卓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三番五次地请蔡邕出来做官。蔡邕不答应。董卓就说:“你来,我封你为侯,不来的话,我就杀你全家。”无奈之下,蔡邕答应了董卓,做了高阳侯。蔡文姬长大以后,才色双全,求婚者纷至沓来,她后来嫁给了门当户对的卫仲道。婚后小俩口如胶似漆,相敬如宾,但不幸的是,结婚不到一年,卫仲道就去世了,没有留下孩子,婆家人不给她好脸色,受不了责难的她回了娘家父亲有学问又是当官的,家境不错,被赶回娘家的蔡文姬并没有受到父母的冷落,依然享受她以前的大小姐生活。公元192年,司徒王允设计杀死了董卓,汉臣都很高兴,唯独蔡邕有些难过,毕竟董卓对他曾有知遇之恩。司徙王允认为蔡邕是念旧主,大发雷霆,就把蔡邕送进大牢,后死在牢中,不久母亲因悲伤过度也离她而去。短时间内蔡文姬就失去了三位至亲,但这还只是她不幸命运的开始。公元195年,董卓的旧部发动叛乱,导致京城一派混乱,胡人趁乱进城哄抢,蔡文姬被掳到了南匈奴,成了左贤王的小妾。异国他乡,孤苦伶仃,她在抑郁的生活里饱受凌辱,并在12年间为左贤王生下两个儿子,苦难的生活,一点点磨平她的意志,催老她的容颜,十二年间她从肤白貌美的中原女子变成了肤色黝黑,不修边幅的中年塞外妇女!她不喜欢大漠里粗鲁野蛮的生活,怀念中原的儒雅客气。曹操统一中原后得知恩师去世,女儿被掳走,很难过,便派使者出使匈奴,让人用璧玉一对,黄金千两从左贤王手里赎回了蔡文姬。回到中原的蔡文姬已经35岁了,父母离世,的妹妹也早已嫁人,曾经其乐融融的一家人如今早已分崩离析,满腹心酸的蔡文姬忍不住伤心落泪。曹操很同情她的遭遇,看她现在一个人孤苦无依的,就说我给你找个人成个家吧。这个人就是蔡文姬的同乡董祀。董祀一听说曹操给自己介绍的女人,不仅比自己大十几岁,还嫁过两个老公,生过两个儿子,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丞相,这不行,我父母不会同意的。”曹操说,蔡文姬确实比你大了些,但是有才华又知书达理,你父母一定会喜欢上她的,只要你同意了,你父母那边的工作我来做。话都说到这份上,董祀只得硬着头皮答应了这门婚事。洞房花烛夜,一脸娇羞的蔡文姬坐在床边等待与董祀开启新的生活。董祀一把推开她:“你这个老女人,离我远点,太让人恶心了。”自己已是残花败柳,而董祀还风华正茂,蔡文姬理解董祀的出言不逊,默默地起身离开。后来董祀犯了事,被定了死罪,当时正值深秋时节,得知消息的蔡文姬赤着脚,披头散发地穿着白色薄衫一路跪到丞相府,请求曹操饶他一命。蔡文姬哭诉:“您好心将我赎回中原,可物是人非,家已不复存在,董祀现在是我的依靠啊,他要被处死了,我也没法活了。”曹操说:“治罪的公文都下发下去了,也没有办法了。”蔡文姬说:“你养了那么多的勇士和马匹,还舍不得快马加鞭去救一人性命吗?”曹操被感动了,就让人骑着快马将治罪的公文给追了回来。为感激曹操的救命之恩,蔡文姬后来凭着记忆将家中原有的四百篇藏书复写出来送给了曹操。董祀听说是蔡文姬救了自己一命,也感激,觉得自己以前对不住她,发誓以后会好好爱她。后来他们夫妻二人厌倦了尘世复杂,归隐山林过起了隐居生活。蔡文姬出身名门,才色双全,却命运坎坷,她顽强地活了下来,留下了至今广为流传的作品:《悲愤诗》、《胡笳十八拍》,她也是属于那个时代坚强女子的楷模!

5、曹丕篡汉立魏故事简介

建安二十二年,四十一岁的王粲病死。在他的葬礼上,曹丕对宾客们下了个奇怪的命令,他说:王仲宣(王粲的字)喜欢听驴叫,你们每个人学驴叫一声,送他一程吧。考虑到这是即将成为魏国世子的大人物,宾客们只好乖乖地从命了,于是王粲的葬礼现场变成了此起彼伏的驴鸣演奏会。如果不是文学或历史专业的人,对“建安七子”的印象一般不会太深刻,甚至不如“竹林七贤”,或者要么把两者搞混,于是当然也就不容易知道,王粲是建安七子里文学的佼佼者。《文心雕龙》在评价其才略时忍不住惊呼:其七子之冠冕乎?王粲的才华第一次被专业人士认可,可以追溯到十四岁那年。那年,董卓逼迫献帝迁长安,洛阳城被大火烧毁,王粲失去了住所,不得不也迁徙到西都。在那里,他得到了蔡邕的隆重接见。比起蔡邕,普通人可能更熟悉他的女儿:蔡文姬,一名名垂青史的才女。蔡文姬文学和音乐上的才华,显然来自于家学。事实上,蔡邕本人就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和音乐家。不仅如此,董卓对蔡邕礼敬有加,更给了他政治话语权上的加持。“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门。”——《三国志》王粲得到这样一位大人物的高度认可,自然名声大振。据说,蔡邕听到王粲在门口求见,飞奔出去迎接,连鞋穿反了都不顾上。蔡邕同时对家中的客人介绍:这位少年是王公的孙子,有异世之才,我自愧不如,我要把家里的书籍文章统统传给他。客人的反应是:一坐皆惊。客人夸张的反应并不单纯,除了蔡邕的高评价令人意外,王粲的貌不惊人也起到了很好的反衬效果。“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三国志》“容状短小”已经是很客气的评价,毕竟王粲此时还是个小孩子。裴松之引的一句话则更直接:“仲宣伤于肥戆。”也就是说,王粲长着长着,从一个相貌平平的少年,变成了一个痴肥中年。千万不要以为古人只重视男人的才华,实际上,长相出众的男子一样占尽优势,而奇形怪状的叔叔则同样备受歧视。在董卓被杀,中原大乱后,王粲与堂兄王凯一起避乱到了荆州依附刘表。之所以做这样的选择,因为刘表是他祖父王畅(即蔡邕所说的“王公”)的学生,又是同乡。而且刘表其人,虽然没有什么大的才能,却特别重视文学和教育。当时的荆州,闻名而来的各地学者文人有上千名。王粲自己也凭着“工文章”,成为了刘表得力的笔杆子。然而除了信任他的文字能力,刘表却并不太喜欢王粲,原因之一就是因为长得丑。“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侻,不甚重也。”——《三国志》不仅是拿不出手的脸,还有那多愁多病的身,的确很难让人喜欢得起来。所以,刘表在决定女儿终身大事时,思考再三,还是放弃了王粲,选择了风度翩翩的堂兄王凯。“刘表欲以女妻粲,而嫌其行陋而用率,以凯有风貌,乃以妻凯。”——裴松之引《博物记》长得不好看之外,王粲另一个为人诟病处是:“燥竞”。大概意思是:急躁、好胜心强,有些功利。在刘表的儿子投降曹操后,王粲就与和洽、杜袭等人成为了曹氏的亲信宠臣。但偏偏王粲的被宠信程度又不及另两人,不知道是不是又与长相有些关系。杜袭曾经被曹操深夜约谈。出来后,王粲颇意难平,问:魏公找你说了些什么?杜袭笑笑:你白天伺候好就行了,天下事那么多你管得过来吗。就是这样丑陋、多病、急躁的一具身体,却有着超强的记忆和敏捷的才思。王粲强记默识,与人共行,读道边碑,人问曰:“卿能暗诵乎?”曰:“能。”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观人围棋,局坏,粲为覆之。棋者不信,以帊盖局,使更以他局为之,用相比校,不误一道。——《三国志》在王粲十七岁离开中原避难荆州的途中,写下了代表作《七哀诗》:“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无论是在哪个政权,王粲都以灿烂的文章为人称颂,可惜他的文章、辞赋、诗作大多数都已亡佚了,让我们今天再来谈“建安七子”之首,很难以充足数量的作品来感性体会,更多地只能以生活的边角料来勉强拼凑充数。回到文章开头,曹丕在让众人以驴鸣送别死去的王粲后,仅仅两年,就因魏讽谋反一案牵连诛杀了王粲的两个儿子,让人猜不透这位未来的篡位者究竟对文学家是什么样的感情。远征中的曹操听说此事后,委婉地表达了批评:“孤若在,不使仲宣无后。”可能正是因为孟德这句话,曹丕终把王凯——就是那位风度翩翩的堂兄——的儿子过继给了王粲,这样一来,王粲终于在死后曲线娶到了刘表的女儿,兴许还改变了这一支外貌不扬的基因,不知道算不算因祸得福呢。而王粲从蔡邕那里继承的大量书籍,也传给了这名过继的儿子。而这名儿子的儿子,名叫王弼,因此少年博学,开启下一个时代魏晋玄学的重任,即将交到这名少年的手中。

6、曹丕简介及人物特点

“周不疑必须杀,如果他不除,你的天下将会坐不稳啊。”公元208年,曹冲去世后,神童周不疑上门拜访,说了几句话之后便离开了。众所周知,曹冲在世时,一直都是被父亲曹操视为继承人培养,而曹冲确实有这个本事,他从小聪明绝顶,智力超群,被人称作是天才。在曹冲还小的时候,曹操获得一位大将。此人名叫周不疑,与曹冲的年龄不相上下。不仅如此,他的才能也足以和曹冲相互媲美。周不疑是刘先的侄子,幼时便展现过自己过目不忘的本领。刘先觉得周不疑是个好苗子,索性将其介绍给好友刘巴,希望刘巴可以多加辅导周不疑。刘巴此人也是当时的大才子,曾担任过蜀汉的尚书令,就连蜀汉的法律法令编制也有他的份。这么有才华的人,居然表示自己教不了周不疑,更是直言:“周不疑比老夫强太多。”曹操听到此话后,便命人将周不疑带来。他想要把周不疑招入麾下,不惜提出条件:“我愿意把女儿嫁给你。”但没想到周不疑居然拒绝了,虽然被拒,可曹操却没有生气,更没有想要杀了周不疑。曹操依旧让周不疑待在自己的身边辅佐自己,他相信终有一天周不疑会被自己的才华所折服。但令曹操没有想到的是,没等周不疑被他的才华所折服,曹操就先被周不疑的才华折服了。有一次曹操带着周不疑出征乌桓的柳城,曹操用尽了办法也没有把柳城攻下来。此时周不疑主动说出了10条攻城方案。曹操听后心下一动,只用了其中的3个方法,就很顺利的把柳城给拿了下来。经此一事,曹操就更不打算把周不疑放走了。他不管走到哪里都会带着周不疑,直到攻入荆州后,周不疑和自己的舅舅刘先这才归顺曹操。自从周不疑归顺曹操后,曹操就安排他和自己的儿子曹冲在一起。一方面曹操知道周不疑肯定不是诚心归顺自己,但如果他能效忠自己的儿子,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另一方面,曹操认为自己虽然才华也不低,但比起周不疑来说,多少还差点。不过自己的儿子曹冲却可以和周不疑旗鼓相当,如果这两个人联手,何愁天下不稳?就这样,周不疑与曹冲日夜相伴,两个人的感情确实很好,上到天文地理,下到市井小事,这两个人都可以津津有味的聊半天,简直就是百年难遇的知己。如果就这样下去,估计曹冲继位后,周不疑真的能够用心辅佐他。可惜的是,公元208年,13岁的曹冲突然暴毙而亡。痛失爱子的曹操每日都在以泪洗面,不明白自己中意的儿子怎么就这样走了呢?但日子总要过下去,曹冲去世后,曹操就开始培养曹丕当自己的继承人。一天曹操和曹丕在商议事情,周不疑突然求见。等到周不疑走后,曹操突然说了句:“此人必须要除。”曹丕早就领略过周不疑的才华,惜才的他不舍得就这样毁掉周不疑,所以曹丕立马就反驳道:“父亲,周不疑的才华天下无双,将他留在孩儿身边不是更好吗?”曹操却说:“正是因为他的才华天下无双,所以你才驾驭不了他。与其日后被他给毁了,倒不如现在先毁了他。你必须要杀了他,不然你会后悔的。”听了父亲的话,曹丕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遵从父命,当晚就派人除掉了周不疑。可怜周不疑空有一身抱负,后却无用武之地,只能永埋地下。#曹丕经典简介#

7、汉曹丕简介

公元226年,曹丕病逝后,太子曹睿继位,他立马让曹洪官复原职,曹洪听到后感恩涕零,而后又哈哈大笑说:“曹丕小儿死了好啊,老夫差点命丧你手,如今看你有何颜面去见你父亲!”曹洪此人在才能算得上曹氏家族真正有钱的官二代。史载其“家盈产业,骏马成群”。曹操被徐荣打败后,也是借着曹洪的关系,才从扬州刺史陈温那里募得庐江上甲二千,丹杨兵数千。生活豪富的曹家公子,在曹操兵败遇险时,果断地将自己坐骑宝马“白鹄”让出,还说出名言“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君”。曹操迎汉献帝时,曹洪为先锋,被董承、苌奴据险阻止,未能突破。建安二年,曹操二攻张绣时,曹洪在舞阳、阴叶、堵阳、博望等地击破刘表部将。受封为厉锋将军。介绍了这么多,主要是想说,曹丕和叔叔曹洪之间的“恩怨情仇”。曹丕在历史上的评价是过于“小肚鸡肠”,这也和曹洪有一定的关系,在曹丕去世之前,他曾经问曹洪借过钱,被拒绝了。于是曹丕怀恨在心,正好趁着曹洪的门客犯法,下令要斩杀曹洪。曹洪好歹也算得上是魏国的开国功臣,也不是想杀就能杀的,一时间群臣说情,但曹丕都不肯听。连曹丕的母亲卞太后也劝说道当初如果不是曹洪在梁、沛之间的功劳,哪里有曹家的今天。为了保住曹洪的性命,卞太后还威胁曹丕的妻子郭皇后,意思是,保不住曹洪的命,你这个皇后也不用当了。终,在老母亲和妻子的劝说下,曹丕放过了曹洪,仅是下令将其官爵剥夺。但是,这件事不能用寻常思维考虑,毕竟此时的曹丕是皇帝,他做事肯定会有政治考虑的。曹丕借钱被拒,发生在他当皇帝之前,但是曹洪被剥夺爵位,发生在他当了皇帝第六年。根据曹丕的性格,他刚刚称帝的时候,就将和自己有仇的丁仪全家都杀干净了,要是真的记恨曹洪,也不会让其多活六年。那么,他的做法肯定是出于当时的政局考虑,而且处罚也很轻,仅是剥夺官爵,财产都没没收。曹丕处罚曹洪在黄初七年正月,他逝世于黄初七年五月,所以这件事是曹丕为自己儿子曹叡铺的一条路。曹洪是曹操时期的功臣,曹丕在位期间尚能把握住,但是新帝登基,又如何能震慑住这个爷爷辈的大功臣,新帝威望何在?曹洪被贬之后,写了悔过书,这样的做法不仅可以达到敲山震虎的目的,还能让其它功高盖主的大臣彻底收敛。新帝登基之后,很快就将曹洪官复原职,这也让曹洪对这个新的统治者感激涕零,这是父子俩合伙演了一出“打一巴掌,给个枣吃”的大戏。不过,即使曹丕算计的再到位,给儿子解决了各种难题,也忽略了另外一个人,司马懿。

8、曹丕简介和后人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说的是谁呢,又是谁说的呢?曹操年少时恣意顽劣,但有人却很欣赏他,谁呢,桥玄。桥玄,自公祖,是当时的名士,他以刚毅”严谨著称,曾担任太尉,位列三公。桥玄看好曹操,感觉就是穿过他顽劣的表象看到了他的内心。说,天下就要大乱,能力挽狂澜的就应该是曹操了。当然我们无从考证他为什么这么看好曹操,甚至把身后事都托付给他,吾老矣,原以妻子为託。后来,桥玄又把曹操介绍给许劭,许劭是谁呀,许劭 字子将,是当时著名的人物评论人,我理解就好像现在的影评家这样的吧,许劭和他的哥哥许虔都是当时有名的人物,谁要是在他们那里获得好评,那就会声名鹊起。曹操找到许劭,许劭接待了他,这下曹操的名气也大了起来。曹操问许劭自己是怎样的人,许劭开始不说,禁不住曹操反复追问,才说出来那句著名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