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文人简介(诗人韩愈简介)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28 17:57:50 浏览
1、诗人韩愈简介

为往圣继绝学,忌讳添加“自己的观点”徐爱问王阳明他如何看待韩愈和王通这两个人。王阳明答道:“退之,文人之雄耳;文中子,贤儒也。后人徒以文词之故,推尊退之,其实退之去文中子远甚。”意思翻译过来就是韩愈是文人中的雄者,王通是贤德的儒者。人们推崇韩愈是因为他复兴儒学做的贡献。但就学术的贡献而言,王通大于韩愈。徐爱认为王通模仿6经写出了自己的王氏6经是为了名利的行为。儒生仿作六经是为了传播。王阳明觉得为往圣继绝学,忌讳添加“自己的观点”。仿做是东施效颦。而王氏则是根据自己理解结合当时情况创作六经属于明道。这让我想到我们很多时候追求批判性思维,当我们向外传递书籍内容时,要区分我的理解和书籍描述。人的理解难免会有偏差,如果不加分辨,随着一传十,十传百,可能慢慢的书籍的原意就丢失了。阅读和学习的时候,需谦卑在前,创新在后。 我是桃子,爱阅读,爱手帐。

2、韩愈诗人资料简介

17.韩愈:字退之,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我们学过他的《马说》(八上)18.岑参:唐代边塞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其边塞诗尤多佳作,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9.王湾:号为德,唐代诗人。现存诗10首,其中出名的是《次北固山下》(七上)20.崔颢:盛唐诗人,与王昌龄、高适、孟浩然齐名。现存诗仅42首,其中出名的是《黄鹤楼》(八上)。传李白登黄鹤楼见其诗,也感慨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21.苏轼:别称苏东坡、苏仙,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诗清新豪健,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宋四家”。我们学过他的《记承天寺夜游》(八上)《水调歌头》(九上)《江城子·密州出猎》(九下)22.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我们学过她的《渔家傲》(八上)23.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世称王文公。名列“唐宋八大家”,我们学过他的《登飞来峰》(七下)24.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师从王安石,是历史上勤勉的爱国诗人,存诗9700多首,《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书愤》《示儿》《游山西村》(七下)25.辛弃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我们学过他的《破阵子·登京口北古亭有怀》(九下)。26.文天祥: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道号浮休道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我们学过他的《过零丁洋》(九下)。27.周敦颐:字茂叔,世称濂溪先生,与邵雍、张载、程颢、程颐合称“北宋五子”,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我们学过他的《爱莲说》。28.范仲淹:字希文,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教育家,我们学过他的《岳阳楼记》(九上)、《渔家傲·秋思》(九下)29.晏殊:字同叔,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与其第七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我们学过他的《浣溪沙》。30.马致远:字千里(一说字致远),号东篱,中国元代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被誉为“秋思之祖”。著有杂剧15种,以《汉宫秋》为出名,我们学过他的《天净沙·秋思》(七上)31.纪昀:字晓岚,别字春帆,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孤石老人,清朝政治家、文学家。我们学过他的《河中石兽》(七下)32.龚自珍:字璱人,号定盦、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我们学过他的《己亥杂诗》(七下)。33.秋瑾:字竞雄,号鉴湖女侠,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我们学过她的《满江红

3、韩愈是怎样的文人

晨读历史:唐代诗人、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韩愈[hán yù](接续35)潮州有座山,叫笔架山,韩愈来了之后,就成了韩山;潮州还有条江,叫鳄溪,韩愈来了之后,就成了韩江。这是因为韩愈被贬潮州后,干了不少好事,比如办学育才、兴修水利等。当然,著名的非《讨鳄鱼檄》莫属。当时,潮州有很多鳄鱼,它们就像强盗一样,肆无忌惮地吞噬当地人的牛羊。韩愈得知后,怒了,他要为民除害,要向鳄鱼宣战。先礼后兵,他专门写了一篇讨伐鳄鱼的檄文,投诸江中。“今天子嗣唐位,神圣慈武。四海之外,六合之内,皆抚而有之。”先强调,四海之内,莫非王土。“不可与刺史杂处此土也!”朝廷派我来做官,本刺史守土有责。鳄鱼啊,你们非法侵犯领土,限你们七日之内撤离。“刺史则选材技吏民,操强弓毒矢,以与鳄鱼从事,必尽杀乃之。其无悔!”鳄鱼啊,如果你们执意不挪窝,那就甭怪本刺史手下无情了!檄文一出,鳄鱼真的撤离了。韩愈在潮州仅待了短短八个月,好事却做了一箩筐。后人赞曰:到官才八月,潮平鳄渚,于今香火遍瀛洲。10公元820年,韩愈奉召回京,担任国子监祭酒,相当于大学校长。任职期间,有一位博学的教授其貌不扬,受到排挤。韩愈没有以貌取人,故意安排这位教授共进餐。学生们见到校长韩愈与之亲近,便不再疏远这位教授。韩愈的文名也日盛,稿费水涨船高。“长安中争为碑志,若市买然”,这意思是,长安城内的大户人家,不惜重金请他撰写墓志铭。润笔费多高呢?刘禹锡曾形容是“一字之价,辇金如山”,据说韩愈曾写过一篇值“绢五百匹”的墓志铭。绢五百匹,相当于400贯钱,是当时普通公务员月薪的16倍!衣食无忧的韩愈本该安心养老了,但他仍然心忧社稷。忽闻成德节度使词条田弘正为部将王廷凑所杀,王廷凑自立为节度使,朝廷无力镇压,只得予以承认并招安。那么,招安特使谁来当呢?朝堂上顿时喑了,群臣们纷纷低头。“我来!”韩愈挺身而出。韩愈年过半百,已是须发皆白、满面风霜的老人,但他毅然决然地肩负起前往宣抚叛军的重任。元稹 就是写“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那位,听到韩愈要去,急了,立刻向皇帝进谏:“韩愈身为文章巨公,陛下却让他深入虎狼之穴,大唐今后又少一位人才了!”皇帝听后,觉得不无道理,便下旨追回韩愈。当元稹气喘吁吁地追上韩愈时,韩愈不顾劝阻,只撂下一句“安有受君命而滞留自顾”,便不回头地走下去。韩愈当然知道此行危险,极可能有去无回。但他走得更快了,“日迟三百自嫌迟”、“恨不身先去鸟飞”,唯恐误了时间,误了苍生黎民。迟则生变,倘若王廷凑觉得朝廷怠慢,万一反悔,没准儿又是一场“安史之乱”。所以,韩愈才日夜兼程、马不停蹄地赶。当他赶到王廷凑的军营时,发现大帐里刀剑明晃晃,只待“摔杯为号”。远有关云长单刀赴会,近有郭子仪孤身闯营。但关云长、郭子仪都是武将,而韩愈身为一介文士,却也做到了神色自若。当听到韩愈平静地向自己述说朝廷的招安意向时,王廷凑突然决定息事宁人。不为朝廷的招安文书,那不过是一张纸;只为韩愈的谜之淡定,那才是所敬畏的。11两百多年后,韩愈有位叫苏轼的粉丝被贬惠州。惠州离韩愈当年的流放之地潮州不算远,所以,苏轼常去玩。客寓潮州期间,苏轼特地去拜访了韩公祠。他伫立在韩愈的雕像前,凝视良久,喟然叹曰: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韩愈写春天的一首名篇,蕴含人生哲理,读完受益良多,耐人寻味“天地间绽放着尊贵的生命,也绽放着平凡的生命。比如伟人和芸芸众生,比如牡丹和苔花、杨花、榆荚。但是,每一个生命都有自己的风采,无论顺境还是逆境,都要用一颗坚强的心,把自己美的一面,毫无保留地绽放给这个世界。”春天,没有夏的酷热和浮躁;没有秋的萧瑟和寂寥;没有冬的严寒和衰败。春是草长莺飞,欣欣向荣的,它充满着希望,充满着活力。所以,每到暮春时节,多情的文人墨客都会伤感,于是就有了"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和"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的伤春之句,寄托诗人惜春的情思和情怀。今天我们就来欣赏"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的中唐诗人——韩愈的名篇《晚春》,看看一代文豪,一位出色的政治家笔下的暮春景象及惜春感悟。晚春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词条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暮春时分,花草树木都想法设法留住春天,一时间万紫千红,争奇斗艳。可怜的杨花和榆钱儿虽然没有姿色,却也只顾像雪花一样漫天飞舞。这是一首描绘晚春景色的小诗。但是却一反传统的落红满地,水流花谢的迟暮伤感情调,而以万物积极参加"留春"的行动,变被动感受为主动参与,告诉人们"无才思"并不可怕,但是一定要珍惜光阴,抓住时机,不负春光不负自己。精神达观,手法新颖,构思精巧。(待续36)#韩愈文人简介#

4、文学家韩愈简介

历史上的文臣武将,你喜欢谁?韩愈:古文运动领袖,用散文振兴中华韩愈,字退之,河南河内人,唐朝中期著名文学家,古文运动的领导者。他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的散文被誉为“韩文”,影响了后世无数文人。他用散文振兴了中华文化,表达了中国人追求正道和进步的心志。韩愈是一个不畏强暴的士人,他高风亮节,忠于国家,一生遭受多次贬谪,为理想而奋斗。他的文章品至今仍然像“韩退之”一样广为流传。他的散文充满了刚正和理智,让人感受到他对道德和学问的尊重。韩愈代表了中国人刚直清廉的品格与博大精深的学识。岳飞:忠烈英雄,用生命守卫家国岳飞,字鹏举,别号梦余,宋朝著名的军事英才和爱国将领。在抗金战争中,岳飞率领宋军连战连捷,屡建战功,几乎收复了被金兵占领的土地。然而因秦桧的阴谋与宋高宗的昏庸,岳飞终遭到杀害。岳飞以身殉国,忠君爱民,代表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高境界。岳飞是一个忠贞不渝的英雄,他的一生都在为国家和民族而战,他的背上刺有“精忠报国”四个大字,显示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岳飞是宋朝杰出的军事家之一,他曾经率领十万精兵,在黄河流域连续击败金军十余次,创造了中国历史上辉煌的反攻战绩。岳飞的名字和事迹,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心中。韩愈和岳飞,一个用散文振兴中华,一个用生命守卫家国。他们具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崇高的理想,代表了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和精神力量。两位文臣武将,在我心中同样高大,他们的名字和事迹,激励着每位中国人的国魂。

5、了解一下韩愈这个古代文人

曾巩可以入选“唐宋八大家”,写下《岳阳楼记》的范仲淹为什么没有入选?范文正公!何需一个八大家的“虚名”![微风]明初时,文人官员学士朱右,将“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辙、苏轼”八位散文家的文章编辑成《八先生文集》,开启了“唐宋八大家”这一称呼的先河。“唐宋八大家”是主持唐宋古文运动的中心人物,他们提倡散文,反对骈文,给当时和后世的文坛起到了深远的影响。[微风]骈文是什么呢?就是古时用字句两两相对组成的文章。整篇文章都是以双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这样说,大家也许觉得有些晦涩,但如果提到千古第一骈文——王勃的《滕王阁序》,大家就会理解得更加清晰。“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节选)这篇将“事、景、情”融于一体的、辞藻富丽华美的骈文,描写了滕王阁的壮丽景色,辽阔壮美的山川秋色,同时又抒发了自己愤懑悲凉、不甘沉沦的情感。确实不愧为“千古第一骈文”。[微风]在“唐宋八大家”中,这八位都是反对浮靡雕琢、追求形式的骈文,极力推广散文,提倡简而有法、流畅自然的风格,同时这八位文学家的文学馆店也比较接近,在散文创作上也取得了斐然的成就。明人在标举“唐宋八大家”时,没有把范仲淹标举其中,在很多人看来,也许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大遗憾。他的道德文章至少要超过八大家中的苏洵、苏辙、曾巩。是什么让明人的双眼被遮蔽了呢?也许是因为范仲淹——范文正公,他自身的光芒太过耀眼,他在各方面取得的成就,同他的散文相比,更容易让人记住他![微风]这位北宋继寇准之后的又一位将相兼容的国士,青年时刻苦读书,留下了“划粥断齑”的成语;执教兴学,在官办学府应天府担任教务,修改校训为“天下为己任”,造就了大量学界、政界的精英,甚至以应天府为平台,开启了宋学,奠定了宋代学术基础;以文驭武,戎边西北,屯兵筑寨,修建防御工事,有他在,连宋仁宗都说“若仲淹出援,吾无忧矣”,终迫使一直对北宋骚扰的西夏李元昊向北宋称臣;推出十项改革主张,开展“庆历新政”变法,尽管仁宗这位左右摇摆的老人釜底抽薪,使变法无疾而终,但范仲淹锐意进取,强兵富国的“天下为己任”的目标始终未变;在文学创作上,古代哲人争取自由的“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灵乌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岳阳楼记》,“浊酒一杯家,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渔家傲》)[微风]在中国历史上,自从唐代以后,文人做官,梦寐以求的一件事就是死后得到皇帝给的一个谥号——文正。文正是什么意思呢?《周书·谥法解》中对文正的解读第一句即是:“经纬天地曰文,内外宾服曰正”。范仲淹去世后,宋仁宗哀悼许久,下葬后,亲题墓碑“褒贤之碑”, 加赠兵部尚书,谥号“文正”。后经屡次加赠为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追封楚国公。纵观唐、宋、元、明、清五朝,死后获此殊荣的人一共只有30位,比如:魏征、宋景、司马光、方孝孺、曾国藩.......可以说,范仲淹一生更耀眼的光芒是以其他方式焕发的,堂堂范文正公,何需一个“唐宋八大家”的虚名!?

6、了解古代文人韩愈

唐宪宗时期有几个重要的文学家,同时又是朝中大臣。白居易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元稹任东台御史。韩愈任刑部侍郎。这些文学家不但文采了得,而且都极具文臣风骨,敢言直谏,匡正君王得失。白居易反对宦官吐突承璀挂帅出征,主张国家征战应该由将帅统帅。元稹任御史时纠劾不法,不惧宦官势力。韩愈则劝谏宪宗停止迎佛骨、宠幸佛教。除了上面三位,柳宗元在唐宪宗即位后就因为立储时没有拥戴宪宗皇帝被贬到了永州任司马,没有机会在朝堂上发光发热。柳宗元、白居易、元稹、韩愈四位,是我们初中、高中课本上的常客,虽然他们在官场上的历史地位没有文坛历史地位高,但也都位高权重,都参与了中唐历史的创建。

7、古代文人韩愈介绍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号文公,是中国唐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之一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出生在今天的河南省河南府洛阳县,(今洛阳市东),一生经历了唐朝晚期的动荡和变革时期。韩愈在文学上提倡经典主义和古文运动,主张恢复古代文风,追求文笔的严谨和精练。他的作品通常表达了他对社会问题和道德伦理的关注,以及对时事和政治的批判。他的文风朴实,严谨,语言凝练,思想深邃,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韩愈的代表作品包括《师说》、《进学解》、《石钟山记》等。其中《师说》是他著名的文章之一,提出了"以经为宗以史为诚,以文为范"的观点,主张通过学习经典和古代文献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的文章常常富有思想性和教育意义,对当时的社会和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除了文学成就,韩愈还积极参与政治,曾担任官职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主张,力图改良社会和政治状况。他主张依法治国、以德治国,注重人才选拔和教育,致力于国家的治理和社会的进步。韩愈的文学才华和政治见解使他成为唐代文化思想的重要代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被广泛传播和研究,他的文学理论和政治主张也为后世的文人和政治家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他的形象和思想被赋予了崇高的地位,成为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

8、韩愈名人简介

晨读历史:唐代诗人、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韩愈[hán yù](接续31)全诗熔叙事、写景、抒情为一炉,笔势纵横,境界雄阔。是老韩七律中的上品。诚如后人俞陛云所评:昌黎文章气节震铄有唐,即以此诗论,义烈之气,掷地有声,唐贤集中所绝无仅有。(《诗境浅说》)11所谓“文死谏,武死战”。毕生以复兴儒学,重振大唐为己任的韩愈,付出的努力远不止以上。看似一介文人的他,还曾在平定藩镇叛军方面,立下赫赫战功!元和九年,淮西节度使吴元济反叛。次年,宰相裴度以相位出征讨伐,韩愈任行军司马,相当于高统帅部参谋长。可以说是很拉风了,那么天天以笔为枪、各种打文字仗的老韩到了真正的战场上,还能一展从前的锐利风采吗?终结果是:这次出征平叛表现劲的乃是裴度帐下的一员武将,名为李愬。他雪夜奇袭,攻敌不备,一举生擒吴元济,淮西之乱就此平定!但是,重点来了。在李愬向宰相报备此作战计划前,我们老韩也曾向裴度提出请求,希望能亲率精兵奇袭蔡州!看出来了没,人家老韩也完全洞察到了这个出奇制胜的机遇。只可惜过往无带兵经验,故裴度权衡之下,终将此任务交给了后来提出相同战术的武将李愬。虽未能亲自带兵擒贼,但由此侧面,老韩的勇气与韬略已可见一斑。如果你觉得以上还不足够有说服力,那我们接着再来看看老韩人生的后一次壮举:奉诏宣抚镇州。那是实打实的独闯虎穴!事情是这样的,淮西之战五年后,又有藩镇发生兵变。而当时朝廷力有不逮,讨伐并无胜算。便委派已从潮州下放归来、正任兵部侍郎的韩愈前去安抚,类似所谓的“招安”。当时局势异常复杂,兵变成功的藩镇将领气焰嚣张到了极点,老韩此行的危险系数相当高。在其出发后,白居易的好哥们元稹曾搓着手,贱兮兮地在皇帝跟前说:哎呀呀,派韩愈去好可惜哦!意思是老韩此去大概率得挂。唐穆宗听了也有些后悔,于是便派人追上韩愈说:在边境转悠一圈意思下得了,不用真的进去,太危险啦!结果老韩霸气回曰:止,君之仁;死,臣之义,安有受君命而滞留自顾?于是,噌噌噌,策马而入。凭着自己的滔滔辩才与强大气场,终老韩居然兵不血刃,圆满完成任务!既照顾了朝廷的面子,又使万千民众免于战火涂炭。可记一大功矣。12当然,除了在政治舞台一往无前、为人生理想各种火力全开外,文学创作上,人家老韩也是遍地开花,妥妥的宗师级人物。有道是“韩柳文章李杜诗”。散文方面,除了前文提到的《马说》、《师说》,其笔下还有序文、碑志、祭文、状、表、杂文等各类体裁,且均有佳作。至于其散文水平到底达到了何等高度,我们来看看后世几个同组合成员的评价,即可了然于胸——苏洵有评:韩子之文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鱼鼋蛟龙,万怪遑惑,而抑绝蔽掩,不使自露,而人望见其渊然之光,苍然之色,亦自畏避,不敢迫视。曾巩《杂诗》曰:韩公缀文辞,笔力天乃授,并驱六经中,独立千载后。后我们再来看看某个重量级真爱粉是怎么说的:欧阳文忠公尝谓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一篇而已。余亦以谓唐无文章,惟韩退之《送李愿归盘谷》一篇而已。平生愿效此作一篇,每执笔辄罢,因自笑曰:不若且放,教退之独步。——苏轼《跋退之送李愿序》把五千年第一全才苏东坡都吓到不敢动笔PK,老韩的散文到底有多牛,大家完全可以自行想象了。(话说老苏也是很自恋了,明明没把握赢过人家,还非得傲娇地说:算了,我也不写了,就叫你做第一吧……您说您这是夸别人呢,还是夸自己呢……)散文牛到“文起八代之衰”,诗歌自然也不落人后,比如以下两首清新可人的小诗,平淡雅丽,不输盛唐风致:《春雪》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这首绝句构思新颖,联想奇妙,明明是诗人在翘首盼春,却以“却嫌”、“故穿”两句将白雪拟人化,亦庄亦谐,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另一首则以细腻笔触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早春丽景图:《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全诗明白如话,平淡却不简单,一句“草色遥看近却无”堪称绝妙,对早春时节的特点观察之细致,描摹之精准,实令人拍案叫绝。此诗写于镇州宣抚之后,此时韩愈正站在个人仕途顶峰,文学方面早已堪称一代文宗,复兴儒学之大业亦卓有建树。故虽年近花甲,却不因岁月如流而悲伤,而是兴致盎然地感受春之欣悦。次年,57岁的韩愈在长安辞世,高官至吏部侍郎,光辉一生落下帷幕。13例行的后评价。坦诚讲,从前我并不太喜欢韩愈,总觉得他一副正襟危坐的道统先生面孔:古板又说教,无趣的很。还有他开拓的“以文为诗”和“奇崛险怪”的诗风,我也不是很喜欢。感觉都是想找新路子,但明显李贺更成功。(待续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