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谋臣简介(东吴谋臣与鲁肃)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28 18:01:03 浏览
1、东吴谋臣与鲁肃

三国凤雏:庞统。庞统,字士元,号凤雏,荆州襄阳人。他是东汉末年刘备帐下重要谋士,与诸葛亮同拜为军师中郎将。庞统才华横溢,其经历与加入刘备集团前有关。在加入刘备集团之前,庞统曾效力于东吴,并在周瑜的麾下担任要职。周瑜去世后,庞统为其吊丧至东吴,并与陆绩、顾劭、全琮等人结交。后来,他南郡借给刘备后,成为刘备的谋士,并与诸葛亮一起被称为卧龙凤雏,庞统的才干出众。刘备用之甚重,他曾与刘备一同入川。在刘备与刘璋决裂时,庞统献上了上中下三条计策。刘备用其中计,在进围维县时,庞统率众攻城,不幸中流失而亡。年仅三十六岁,刘备十分痛惜,追赐庞统为关内候,是曰靖侯。庞统的为人如何呢?以下两个小故事可以说明他的性格特点。·首先庞统在成为刘备的谋士后,被任命为从事。然而在耒阳县的时候,他因为不治理公务而被免职。虽然被免职,但庞统并没有灰心丧气。相反,他以一种积极的态度面对失败,并在鲁肃和诸葛亮的推荐下,得到了刘备的重用。·其次庞统在加入刘备集团后,与诸葛亮一起被称为卧龙凤雏。然而庞统并不因此而自满。相反,他在团队中谦虚,尊重诸葛亮和其他人,他与诸葛亮的合作无间,为刘备的谋略和决策提供了强大的支持。总之庞统是一位才华横溢,为人谦虚、有进取心的谋士。他的故事和成就不仅展示了他的个性和才干,也反映了刘备集团的强大和魅力。

2、东吴谋臣有多厉害

胡锡进的中美博奕论,让人想起了“三国时代”,曹操兵锋赤壁,东吴谋士张昭“食君禄,临战怯”的不耻行径。如今的中国与美国的力量对比可比当时的东吴与曹魏力量对比强太多,仍让一些人想挂免战牌、避战牌。问题是,敌人入侵,我们还能怎么退?还能退哪里?中美之战就是“保家卫国”的反侵略之战,建国初期中国已打过一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争,现在再打一场“统一台湾保家卫国”战争,这是当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使命,也是中国人民的“荣誉之战”!

3、东吴有哪些谋臣

三国:谋略强的五大谋士在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被认为是一个谋略斗争激烈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聪明智慧的谋士,他们以其卓越的智慧和谋略为各自的主公立下了赫赫战功。以下是被认为是三国时期谋略强的五大谋士:1. 诸葛亮:诸葛亮是刘备的谋士,被誉为“卧龙”。他智勇双全,善于谋略和治国安邦。他提出了“空城计”、“草船借箭”等经典计谋,在关羽丧命和刘备入蜀的时刻,为刘备保住了一席之地,使得刘备能够在蜀地树立起强大的势力。2. 司马懿:司马懿是曹魏的谋士,他是一个杰出的战略家和政治家。他在曹魏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使用了许多巧妙的计策,如“火烧赤壁”、“连环计”等,使得曹魏能够在曹操逝世后保持稳定,并继续扩大势力。3. 周瑜:周瑜是东吴的谋士,他是一个出色的统帅和谋略家。他以其独特的智慧和机智而闻名,成功地利用了“连环计”对抗曹魏,并在赤壁之战中获得了胜利。他的谋略和军事才能使得东吴能够在三国时期保持独立和发展。4. 荀彧:荀彧是曹魏的谋士,他以其深思熟虑和谋略高超而闻名。他对政务和军事都有独到的见解,为曹魏的治理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提出了“外交计”、“用人计”等重要的谋略,帮助曹魏在困难的时期保持稳定。5. 陈寿:陈寿是《三国志》的作者,虽然他本人并没有参与到具体的战争和谋略中,但他通过他的著作对三国时期的历史和谋略进行了全面的整理和记录。他的著作为后世研究三国时期的人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和参考。以上是被认为是三国时期谋略强的五大谋士。他们以其卓越的智慧和谋略为各自的主公立下了赫赫战功,对三国时期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的谋略和智慧成为后世人们学习和研究的对象,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教训和启示。#东吴谋臣简介#

4、东吴谋臣排名

孙权和东吴四大家族。大家好,我是短视频创作者野史小周。今天我们来聊一下中国古代历史中的一个故事:孙权和东吴四大家族。·孙权是中国三国时期的一个著名的政治家和将领,他建立了东吴政权,推动了当时中国南方地区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在孙权统治东吴的时期,有四个家族在政治和经济方面拥有了巨大的影响力。·这四个家族分别是:陆逊家族、张昭家族、顾雍家族和全琮家族。→陆逊家族是孙权的谋士和将领、陆逊的家族,他们在东吴政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张昭家族则是孙权的另一位重要谋士张昭的家族,他们也在东吴政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顾雍家族和全琮家族则是孙权的贤。→顾雍是一位著名的学者和政治家,他的孙子顾承则成为了东吴的宰相。→全琮则是东吴的一位重要将领,曾经多次出征北方,为东吴争取了大量的土地和资源。这四个家族虽然在东吴政治和经济中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但是他们并没有垄断权力,而是与其他的政治家族一起合作,共同建立了一个稳定和繁荣的政权。正是这种合作和共赢的精神才让东吴在孙权的统治下长期稳定、繁荣。同时,这也告诉我们在政治和社会中团结合作才是重要的。这就是今天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孙权和东吴四大家族的历史故事。希望大家喜欢这个故事,同时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到更多的团结合作的精神。

5、东吴众谋臣武将

三国谋士分为五档,司马懿位列第三档。第五档:许攸、李肃、徐庶、李儒、逢纪、田丰许攸与袁绍、曹操都是发小。许攸在袁绍麾下时,不受重视,地位一般,屡次进言都被袁绍驳回。许攸一气之下投靠了曹老板,还给曹老板提供了奇袭乌巢的计策,从而决定了官渡之战的胜负。李肃是董卓帐下参军,同时也是吕布的同乡。满宠说降了徐晃,李恢说降了马超,而李肃却以引人入彀的演技和口才,说降了头号猛将吕布!诸葛亮在出山前,一共有三个好朋友,分别是徐庶,石韬、孟建。能够跟诸葛亮成为知己,徐庶肯定不是第五档的实力,可惜他为了心中的信仰,放弃了本该灿烂的人生。李儒堪称是董卓麾下头号谋臣,他在董卓阵营的地位,不亚于诸葛亮在刘备阵营。三国前期,董卓摧枯拉朽,大有吞吐宇内之势。这关键就是出于李儒的步步谋划。逢纪和田丰都是袁绍麾下的谋士,也是袁绍麾下难得的良臣。田丰出谋划策,帮助袁绍击败公孙瓒。官渡决战时,田丰则明知袁绍的性格,多次冒死恳谏,真正以袁家存亡为己任。袁尚生病不出兵时,还以杖击地。田丰的智谋和能力与逢纪在伯仲之间,更加敢于进谏。第四档:程昱、刘晔、阚泽、蒋琬、姜维、邓艾、陈登程昱、刘晔算是曹老板麾下谋士的中流砥柱。他们俩虽然没有奇谋,但在内政、战事方面有独当一面的能力。看人准,行事果断狠绝是程昱的作风。程昱劝曹操早点除掉刘备,可惜曹操没听进去。阚泽是东吴谋士,智勇双全,阚泽识破了周瑜、黄盖的苦肉计,然后主动请缨去曹老板那里送诈降书。曹老板是何许人也?想要骗过他,难度可想而知。如果失败了,下场也是很惨的。诸葛亮死后,蒋琬担任丞相十二年。诸葛亮夸赞蒋琬说:“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以安民为本,不以脩事为先,愿主公重加察之。”在诸葛亮里中,蒋琬就是蜀汉的定海神针。姜维和邓艾,后期耀眼的两颗将星,能文能武,颇有“大都督”的风格。两人在蜀汉和曹魏边界,互相交手十一次,互有胜负。以结果论,邓艾赢了,奇袭阴平,直捣成都。但这能说明姜维不如邓艾吗?姜维的斗志和雄心,令人肃然起敬。大厦倾颓之时,姜维一计害三贤!陶谦时代,陈登父子备受器重;刘备时代,陈登被聘请为幕僚;在吕布袭取徐州后,陈登看出吕布并非雄略之主,就假意拜在吕布的帐下,然后与曹操、刘备暗中勾结,此后屡次用计,把吕布、陈宫耍的团团转,帮助曹操攻下徐州和小沛。第三档:司马懿、沮授、鲁肃、法正、陈宫司马懿排在第三档?估计会有很多读者不服气!现如今贬低诸葛亮,抬高司马懿,似乎成了一种潮流。司马老贼有什么好吹的?不忠不义的卑鄙小人,拿着七八倍的资源,被诸葛亮一直压着打。如果官渡之战时,袁绍听从沮授的意见,说不定曹操赢不了。其次,沮授“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想法,袁绍居然也不听!曹操很敬重沮授这个人,沮授实际也很认可曹操的才略和作为,但是世事无常,良臣跟雄主之间还是难有交集。吕布全面崩溃之后,陈宫和吕布都成了阶下囚。吕布贪生怕死,再三求降,希图苟且求活。陈宫毫不惧怯,傲然不屈,宁死不屈的气节和从容赴死的凛然风度令人肃然起敬。陈宫如果跟随刘备或者曹操,会有更大的成就。法正是出了名的“善奇谋”,就《亮剑》的台词来说,法正打仗鬼点子多,出招让人摸不着头脑。汉中之战时,法正屡出奇谋,黄忠才斩了曹魏大将夏侯渊。鲁肃是一个被《三国演义》黑得体无完肤的“憨厚人”。《三国演义》里面,鲁肃的智谋被直线拉低。就凭他联蜀抗曹的战略眼光,东吴有几人比得上?第二档:贾诩、庞统、陆逊、荀攸、郭嘉在网络小说的衬托下,郭嘉俨然成了三国头号谋士。其实郭嘉的强处不在谋略, 而在于分析情报和对情报的利用。从郭嘉的计策可以看出,全都是情报的影子,而不是荀攸那种高明的战术。十胜十败论,只是一种口号,一种鼓舞士气的口号,哪里是什么高明战术?曹魏将士把十胜十败论背下来,就能打赢袁绍吗?扯!荀攸是曹操的“谋主”,在战术层面,荀攸可以远远超过郭嘉。庞统和陆逊应该是在一个水平线上的。如果庞统没死,刘备带着庞统去打东吴,结局肯定会大为改观。陆逊参与谋划夺取荆州,指挥夷陵之战、石亭之战,大败蜀军、魏军,堪称周瑜之后东吴扛把子。贾诩洞察人心,善于拿捏人性的阴暗面。如果让贾诩分析地形,排兵布阵,他也许不太在行。但是是让贾诩算计算计别人心里想什么,怎么阴他一把,贾诩算是祖师级人物。第一档:诸葛亮、周瑜、荀彧这三人,是魏蜀吴三国的第一谋士。正史的诸葛亮,比《三国演义》里面的诸葛亮,更强更猛更全能。我不明白,有人专门黑诸葛亮,脑子是不是被驴踢过?武庙十哲里面,诸葛亮跟白起、孙武、韩信平起平坐,你黑他不能打?司马懿和郭嘉,为何不能跟白起、韩信平起平坐?一句话,没有周瑜的赤壁之战,就没有三国,曹魏就横扫天下了。荀彧是曹操的首席谋士,地位碾压郭嘉、司马懿。荀彧被曹操视为师长,有些事,如果荀彧不在身边,曹操就写信去问。

6、东吴谋臣张昭

诸葛亮在舌战群儒时,力排众议,为联盟孙权抗击曹操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三国演义》第43回中,鲁肃也展现出了卓越的智慧,力排众议,为孙权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消灭了许多军阀,但刘备和孙权仍然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曹操知道要一口吞并这两股势力并不容易,于是他派人去了东吴,希望能够与孙权联手消灭刘备。在这个过程中,孙权的谋士大多主张投降曹操,只有鲁肃主张联合刘备对抗曹操。鲁肃知道自己无法说服孙权和其他文臣,于是请诸葛亮来当说客。鲁肃带诸葛亮见了东吴的一群谋士,这些人都是有学问的人。东吴的第一大谋士张昭首先发难,他说:“听说刘备到你家三次才请你出山。你以为有了你就像鱼得水,想夺取荆襄九郡做根据地,但荆襄已经被曹操得到了。你还有什么好主意吗?”诸葛亮知道,如果不先难倒张昭,就无法说服孙权联刘抗曹。诸葛亮说:“刘备夺取荆襄这块地盘容易,只是不忍心夺取同宗的基业,才被曹操捡了便宜。现在他屯兵江夏,有更大的计划。一般人哪懂得国家大事和社稷安危?只有那些真正有才华的人才能提出好的建议,而那些只会夸夸其谈的人只会被别人耻笑。”诸葛亮的话让张昭无言以对。接下来,一个谋士问曹操有百万大军,你不怕吗?诸葛亮回答:“刘备退守夏口是在等待时机,而东吴兵精粮足,还有长江天险可守,却都劝孙权降曹。”“你这个人真是丢人,”东吴的谋士一个接一个地向诸葛亮发难,但都被诸葛亮反驳得体无完肤。

7、东吴谋臣扮演者

三国里面东吴四大都督谁的贡献大?江东子弟多才俊,哪怕是在人才辈出的三国时代,东吴也出现了多位战将和谋臣,说到这,便不得不提到东吴的历届大都督了。这个职位是东吴地区战时的高军事指挥官,自然有着极大的权柄。担任过大都督的周瑜、鲁肃、吕蒙、陆逊,都曾为东吴立下过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唐人评选的三国七大名将之中,周瑜、吕蒙、陆逊也都全部上榜,而被人忽略的鲁肃其实也是一位不输于荀彧、诸葛亮的战略家。那么问题来了,这四位大都督对东吴的贡献,到底孰高孰低?如果以战绩论排名,这四人又该怎样安排呢?

8、东吴谋臣元叹

公元215年,刘备和孙权联合抗曹,刘备派诸葛亮到东吴去帮助他。孙权想让诸葛亮担任自己的谋士,但诸葛亮婉言谢绝了。孙权又派鲁肃到刘备那里去,请他帮助自己共同对付曹操。鲁肃到了刘备那里,发现刘备有大量的军资物资,可就是缺谋士。诸葛亮是个奇才,于是呢鲁肃就建议他借船、军器和士兵,去长江上游向曹操的营地借箭。鲁肃借到了船和箭,回江东后告诉了周瑜。周瑜十分高兴,他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不如他。”于是就派周瑜和鲁肃一起去曹营借箭。第一次交锋时,周瑜让军士们穿上白衣白帽,头戴纶巾、口诵反诗,显得十分潇洒。曹操看到了,就相信了他们是来借东风的。到了第二次交锋时,周瑜让军士们换上黑色的衣服和帽子,并让他们拿着火把去曹营擂鼓助威。曹操以为对方是来偷袭的,于是就在曹营门边放箭。可是让曹操没有想到的是,箭像下雨一样射在了草船上。鲁肃告诉曹操说:“他们不是来偷袭的,而是来借箭的。”曹操这才恍然大悟。于是周瑜又派人回去告诉曹军说:“诸葛亮请他们来射箭的时候有雾,不能去!”曹操以为自己上当了,就把这些人都杀了。就这样,周瑜借箭成功了。《三国演义》中有一段关于“曹军不放箭”的故事,就是鲁肃告诉曹操说,诸葛亮请他来射箭的时候有雾,他不能去。曹操也想测试一下诸葛亮,所以就让鲁肃去找诸葛亮。诸葛亮的住所离曹操的军营不远,于是鲁肃就来到了曹营。曹营里静悄悄的,什么也没有,只有一群正在睡觉的士兵。鲁肃对曹操说:“我是来向你借箭的,但是现在雾很大,不能放箭。”曹操听了鲁肃的话,觉得奇怪。他问鲁肃:“为什么雾这么大还不能放箭?”鲁肃解释说:“这是因为雾有两个作用,第一个作用是用来遮蔽视线的,第二个作用是用来阻碍箭矢射出。如果让箭矢射出来,那就会射到雾里去,那么曹操就无法看清自己军队的情况了。”曹操听了鲁肃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他便同意了鲁肃借箭给他。不过他又说:“我不会让你空手回去的。”于是就派出一支军队去追诸葛亮。周瑜和诸葛亮这对“老冤家”,经过三次的较量,诸葛亮的智谋终于超过了周瑜。周瑜自叹不如诸葛亮。曹操也因为周瑜的计谋,终被诸葛亮气死了。曹操死后,孙权接替了他的位置。孙权十分想要打败曹操,又怕刘备成为曹操的下一个目标。于是他就想出了一个计谋来对付刘备。孙权先派鲁肃去找刘备,说要联合他一起对抗曹操。鲁肃和刘备见面后,就告诉了刘备曹操的虚实。刘备听后,就开始寻找合适的人才一起对抗曹操。当诸葛亮得知刘备要去找周瑜时,就主动找到了周瑜,说明自己要和他一起对抗曹操。周瑜一听诸葛亮来找自己,就知道诸葛亮肯定有什么计谋要对付自己了。于是他就找来鲁肃,想要除掉诸葛亮这个大隐患。诸葛亮是一个聪明机智的人,他既不会盲目地去听别人的话,也不会盲目地去判断对方说的话,而是根据对方说的话来判断对方说的话是否正确。周瑜借箭也是一样,他不能轻信诸葛亮的鬼话,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诸葛亮所说的话是否正确。当周瑜面对诸葛亮时,他也没有完全听信诸葛亮的话,而是想了一个办法来应对诸葛亮。首先他派人去请诸葛亮到船上来,然后又派人在路上拦住了诸葛亮,然后再派人去告诉周瑜说:“如果你再向我借箭,我就不把箭借给你。”这几次的表现都显示出了周瑜十分机智、聪明、灵活,他并不是盲目地去听别人的话,而是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对方说的话是否正确。诸葛亮不是让人把所有的木头都绑在船上,而是只把木板围成一个圆圈。他让那些有经验的船手们一边向里面装箭,一边用号筒吹号。因为船一开动就会发出响声,曹操就不敢轻易出击。诸葛亮就利用了这个有利时机,让船上的人大声喊叫,并且用力把船头向后倾斜,这样曹操就以为前面有很多人在用箭射他们,因此而不敢轻易出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