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食方:调理脾胃——山药茯苓粥出自《小中药大养生》材料:人参3g,茯苓15g,山药30g,小米、大米各15g做法:将人参、茯苓、山药洗净,焙干,研成细粉备用;小米、大米淘洗干净。锅置火上,加适量清水,放入小米、大米,加入人参粉、茯苓粉、山药粉,用小火炖至米烂成粥即可。效果:这个养生粥膳具有益气补虚、健脾养胃的作用,可以调理气虚引起的脾胃不足、倦怠无力等各种不适。注意事项:1、这个粥食用时,不宜吃白萝卜与饮茶。而且人参还反藜芦,畏五灵脂,恶莱服子、皂荚,均不能通用。2、邪实而正不虚忌服,湿盛中满者不宜服。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
2、为什么有两种皂荚子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有几种很好用的外用药,用着用着就买不到了[微笑],比如这几种外用药1.海普林软膏 海普林软膏含低分子肝素钠,透明质酸钠,对湿疹、浅静脉炎和皮肤溃疡效果好。2.多塞平软膏 多塞平乳膏有抗组胺与镇静等多重作用,止痒效果好。3.阿莫罗芬软膏 阿莫罗芬软膏对由皮肤真菌引起的皮肤真菌病、足癣、体癣等刺激性小,疗效显著。4.儿肤康搽剂 儿肤康搽剂成份:芦荟、苦参、白芷、白鲜皮、苍耳子、地肤子、黄柏、艾叶、石菖蒲、当归、皂荚。作用:清热除湿,祛风止痒。用于儿童湿疹、热痱、荨麻疹。5.洁悠神 洁悠神用于微生物感染创面或未感染创面,以杀灭和隔离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调节和预防感染。大家觉得这几中外用药是不是找不到了呢?如果和我感觉一样,大家一起讨论讨论是什么原因呢?
3、皂荚子有什么用一味祛风消肿的良药:皂角米,可治淋巴结核、肠风下血。皂角米,有个好听的名称叫雪莲子,这是因其剥皮后色白莹润。皂仁、皂荚子、皂角精也是它的叫法。是皂荚去掉外壳后的种子。皂荚是有名的搜痰药,直接捣烂有黏稠的汁液流出,是无洗发水年代的天然洗发水,故名字带皂。而这个黏稠如胶的汁液,更多来自皂角米,有补充胶原蛋白,甚至和血润肠之功。加上其性味辛行温通,还可用于祛风消肿。价格大概是普通米的十倍以上。放水加热膨胀,皂角米的胶质更明显,若在粥或汤中加入,可增加黏稠感。将皂角米煮熟,加糖浸渍食用,可疏导五脏风热壅滞。云南菜"冰糖皂仁",取干皂仁置碗内,加入60度白酒拌匀,点燃,边烧边搅,烧1分钟后再加入清水泡发2小时以上,到全部发好,捞入碗内蒸20分钟。再下入冰糖汁锅内煮两分钟即成,成菜清爽透亮,皂仁糯烂鲜甜。枸杞冰糖皂角仁,是钓鱼台的一道国宴。清爽透亮、香糯鲜甜、口感细腻幼滑。是宴会上的营养保健甜品。入药选方:1、治肠风下血:皂荚子、槐实。用粘谷糠炒香,去糠,制作为细末,每次用陈粟米饮。(《圣惠方》散)肠风下血,是肠胃有风,气虚挟热。血得热则妄行,渗入肠间,导致下血。皂荚子可润肠祛风通便,皂槐米性寒、味苦,凉血止血、清肝明目。二味相配,一寒一温,一苦一辛,是治肠风下血的佳配。2、治气毒结成淋巴结核,肿硬如石,疼痛:皂荚子(烧灰),槲白皮末。同研细,每次于食前以温酒调下。(《圣惠方》)槲白皮苦涩平,解毒消肿,是治恶疮,瘰疬等之佳药。3、治一切疔肿:皂荚子取仁作末敷。而若取本品淘净,放入保温瓶中,注入开水,上好瓶塞,三个小时后加糖食用。可治牙痛、咽喉痛、解酒毒等。以上就是皂角米入药选方。对了,因其特有的粘稠感以及细腻肌肤之功,皂角米还有植物燕窝之称。提醒提醒:每个人身体情况不同,文章所提供的方子,宜根据情况辨证加减,建议找专业医生指导。关注@老中医说甲乳,我就是你身边的中医朋友[心]#皂荚子简介#
4、皂荚子处理方法介绍什么是年味?记忆中小时候过的传统年有年味。今天,就是除夕。回想小时候,每年的今天,是一家人忙的时候,也是一家人快乐的时候。母亲、嫂子和姐姐会忙着和面、剁菜,蒸包子,炸虾皮,炸麻叶。我们家里有八口人,我们要蒸四大锅包子,少说也得二百多个吧。那个时候没有牛肉,没有鱼,更不要说什么高档水果,蔬菜以萝卜、白菜为主菜。两个哥哥会把自家养了一年的肥猪宰杀,卖掉一些肉,剩下的用我们家的头号大锅煮熟。肉刚煮熟时,一揭开锅那肉香味便充斥着家里的每一个角落。不管谁揭开锅,这第一块骨头非我莫属。我用手拿着肉骨头,蘸一点盐,美美地啃上一口,嘴角流油。一家人都看着我难看的吃相,哈哈大笑。蒸完包子,煮完肉,母亲会领着一家人包好大年初一早上要吃的饺子。我们会给饺子里包上一分或二分的硬币,说是谁吃到包有硬币的饺子,谁就有福气。一切准备就绪,我们就开始了三十晚上的守夜。虽然母亲嘴上会说:“干了一天活都累了,早点睡觉”。其实,天还没有黑,她早就把炕烧热了。于是,一家人围坐在母亲的热炕头,听母亲讲那我们已经听了好多遍的陈年往事;看着两个哥哥互相掰扯,一会脸红脖子粗,一会又哈哈大笑;听姐姐和嫂子八卦一些村里的见闻和家长里短。如果有一个人说饿了,要吃包子,嫂子就会热一笸箩包子,大家就着油泼辣子,不知不觉,那一堆包子就被消灭完了。到十二点,两个哥哥放完炮,母亲就会催促大家休息。初一早上,母亲会把自己卖鸡蛋攒下的钱,给我们兄弟姐妹和嫂子一人两块。虽然不多,但每个人都会兴高采烈。初二,我们开始走亲戚,一般到初五结束。走亲戚不能太迟,因为去那家晚,怕亲戚说我们把他们没放心上,不重视他。那时家穷,没有自行车,再远的亲戚,我们都是走着去。给长辈,我们拿的是两个油包子(食用油和面粉合在一起,加点葱花,盐和调料做馅儿);给平辈拿的是两个菜包子。我有一个表哥,离我家有十多里路。我记得每一年到他家去,等我把那菜包子用黄书包背到他家时,那白菜、粉条早已从包子里跳了出来,洒落在书包的角角落落。还有一回,我独自一人去一个表姑家,把门认错了。我把那油包子,都放到人家柜盖上了,左看右看不见表姑,于是,我把那两个油包子又装进黄书包一溜烟似的跑了。初一到初四这几天,妇女不做针线活,过了初五,才可以点起灯做针线活。我们把初五叫“破五”,“破五”这天,亲戚就走完了,我就进入更快乐的时光了。白天,我会跟着母亲和嫂子到附近一所中学看大戏,听那《张连卖布》“你把咱那皂荚树卖钱做了啥,我嫌它不结啥,光招老邬;你把咱的风箱卖钱做了啥,我嫌它烧起火来噼里啪啦....... ”;看《十五贯》、《三滴血》、听那《下河东》、《三娘教子》、《周仁回府》等。大戏从正月初六一直演到正月十三左右,乡亲们扶老携幼,带着小板凳,免费去看艺术家的表演。因为年年都看这些,虽然内容不一定懂,艺术性我更无从谈起,但有些经典台词:“做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至今记忆犹新。晚上,我会打着母亲为我制做的灯笼,满村子转,找小伙伴玩,一直到十六晚上,小伙伴们故意把灯笼碰在一起,看着它燃尽为止,我们把这叫“破灯”。然后一群小伙伴才依依不舍回家,家里大人没有人督促孩子们回家,我们像散养的羊一样,尽情撒欢。到了初十,人们就又准备过元宵节了,每个生产队抽些有特长的人,然后由大队组织,一个大队一个大队排练自己的拿手节目,到了正月十三左右就陆续有各大队到我们街道来表演。平时并不繁华的街道,此时到处热热闹闹。大街上有走高跷的,有舞狮子,有耍龙灯的,有扭秧歌的。我们小孩子就跟在后面学学这个,看看那个,高兴得跑前跑后。似乎贫穷与我们无关,只有快乐与我们相随!过了正月十五,我们又盼着二月二龙抬头。母亲会为我们烙油馍,炒“气死豆”(棋子豆)。那微黄的油馍、软软的气死豆的香味,简直让人陶醉!过了二月二,年就过完了。于是,小小的心又会盼望下一个年的来临,因为我们想穿新衣,吃包子,盼着圈里的小猪快长大,到过年一杀,美美地吃一顿肉,更想快快长大!
5、皂荚名称由来小故事陕西道地药材之皂角刺梁·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载皂荚“生雍州川谷及鲁邹县,如猪牙者良……今处处有”。唐·孙思邈《千金翼方》、苏敬《新修本草》中均载皂荚“生雍州川谷及鲁邹县”。宋·苏颂《图经本草》载“皂荚,出雍州川谷及鲁邹县,今所在有之”。明·朱橚《救荒本草》载“皂角树,生雍州川谷及鲁之邹县,今处处有之”。雍州为《禹贡》所载“九州”之一,包括今陕西、宁夏全境及青海、甘肃、新疆、内蒙部分地区。民国·陈仁山《药物出产辨》载“皂角,陕西兴安府、汉中府、四川、湖北省均有出产”。《陕西中药志》载皂角(附皂刺、皂角子)“各地均有栽培或野生”。《陕西中草药》中载猪牙皂“生于山坡或崖头上,产安康、汉中地区”。《陕西中药名录》载皂角刺“本省各地均产”。《中华本草》载皂角“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宁夏、甘肃……等地”。《中药大辞典》中载皂角分布地区含陕西。据文献记载,陕西为皂角刺的道地产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