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精品字画欣赏08北宋郭熙山水图绢本中堂年份: 1068年 尺寸: 1.01米,高:2.05米, 18.6平尺。北宋画家郭熙,擅长画山水。此画为夏季城外山水绢本画,画工满笔益壮,胸臆自放,炉火纯青,山石用的是 “卷云”和“鬼脸”手法,水墨明洁,视觉上无论远看、深看、平看都有不同的效果。远看山高云绕;深看山耸天际;近看山石奇异;平看房前屋后,树绿叶茂,似人间仙境、世外桃源。山中亭台楼阁错落有致,瀑布从山谷中顺势而下,大有头枕山间流水,脚踏清泉而过之美境,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右中有作者本人落款及印章,左上角有宋徽宗瘦金体御览落款和印章,中间和右上有清代乾隆皇帝题诗及赞叹之笔,并印有皇印,足以证明此画意境及艺术造诣之高。
2、宋代人物介绍北宋对藩镇的防备和抑制达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程度。大家都知道宋朝重文轻武,抑制藩镇,加强中央集权,但是具体到了什么程度,却没有一个具体的概念。今天读到宋史纪事本末的“蜀盗之平”,宋真宗咸平六年,濮州知州和监军家居然被盗贼给霍霍了,猛一看是盗贼太猖狂了,但是下面有一位守黄州的官员给皇帝上疏,提到为什么盗贼如此猖狂,从这篇上疏里,我们看到了令人震惊的情况。里面写到,太祖太宗统一天下后,当时朝廷议论,把江,淮地区城隍都毁掉,收兵甲,撤武备,搞了二十多年,一个州的知州都是书生,大一点的郡给二十个人,小的减5人,充当知州的跟班。名义上是郡城,实际上荡若平地。州里的弓箭弩机,十损四五,都是因为不敢擅自修缮。(毁了就毁了,反正没人追究,你自己擅自修了,反而被追责,防备武人居然到如此令人发指的地步)看到这里,我第一次知道北宋防备武人竟如此厚颜无耻,知州家被盗贼光顾也就不奇怪了,再后来中原大地被金兵长驱直入,北宋灭亡也是咎由自取了。
3、北宋南宋历史简介宋朝之平行世界亚洲篇那时的日本处于平安时代。公元935年∽940年,平将门、藤原纯友引发承平天庆之乱。公元946年,日本第62代天皇村上天皇即位。村上帝文武兼备,其在位期间,平安文化大放异彩。政治方面吏治清明,法令严明,史上号称“天历之治"。那时的朝鲜,公元936年,高丽太祖王建吞并新罗,扫荡后百济,统一了朝鲜半岛南部。公元943年王建去世,他的三个儿子相继继位。其间30余年的时间,宋辽两国在河北、山西一带长期对峙,高丽趁机继续扩张,接连打败半岛北部的女真族人。到公元980年左右,其国境线推进到了鸭绿江流域,朝鲜的疆域基本形成。那时的越南,公元968年,荡平“十二使君之乱”的丁部领建立了安南丁氏王朝,定国号大瞿越,年号太平,后世尊称其为丁先皇。太平成为越南历史上第一个年号。公元973年,宋太祖册封丁部领为交趾郡王。自此,中国不再将安南视为本国领土,而是视为列藩。#宋代平简介#
4、宋代简介中国丞相(十七)“半部论语治天下”——北宋开国功臣赵普赵普(922——992年),字则平,幽州蓟县(今北京大兴)人。显德七年(960年)策划发动陈桥兵变,帮助赵匡胤推翻后周,建立宋朝。因拥戴太祖有功,乾德二年(964年)居宰相高位,为相十余年。赵普为相,刚毅果断,能以天下为己任,但性情深沉多虑,缺乏雄才大略。开宝六年因专断、以权谋私被罢相降职。太平兴国六年(981年)参与“金匮之盟”,游说杜太后命赵光义(太宗)即位,得以复相。淳化三年(992能)病死,谥忠献,追封真定王。赵普虽然读书少,但喜观《论语》。其“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对后世影响很大,成为以儒学治国的名言。#宋代平简介#
5、宋代介绍据《东都事略·徽宗纪》等历史书的记载,宋江投降是方腊被剿灭后(宣和三年四月底,方腊被俘虏,比宋江略早),而宋代名将折可存的《折可存墓志》也显示,折可存在平方腊之后,参与平宋江的战斗。由此可见,宋江并未参与镇压方腊的行动,这是后代小说家之言。[爆竹][爆竹][爆竹]
6、宋朝简介图扬志出生于,北宋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绰号,青面兽,民族,汉,职业,殿帅府制使,大名府管军提辖使,包打,报复平,为民除害,得罪了官府,逼上梁山冲军。
7、自贡市委组织部宋代平北宋张元年轻时才气纵横,但是赵官家有眼不识货,在殿试时黜落张元。张元意气难平,便跑到西夏,决心在异国一展所学。在张元的一手策划之下,李元昊发起了一系列攻宋战争。终让李元昊取得脱宋自立的成功,在事实上和宋辽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直至“靖康之耻”发生之时,西夏都是宋朝西北边疆的劲敌。后来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提拔张元做了中书令。张元也不负李元昊的知遇之恩,在好水川之战中大败宋军,斩杀一万多人。望着满地的宋军尸体,张元作了一首诗:夏竦何曾耸,韩琦未足奇。满川龙虎撵,犹自说兵机。意思就是,所谓的宋朝成功人士也不过如此,就你们这几块料,有什么资格妄言天下事。李元昊脱宋自立的成功,被宋朝君臣看成是天大的耻辱。正因如此,宋仁宗和他的臣僚们都意识到一点,那些在千军万马中一路杀进殿试的读书人,都是潜在的治国之才,任何一个都不能错过。因为张元,宋朝改革了殿试黜落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