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帖简介(南康帖解析)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28 21:18:34 浏览
1、南康帖解析

[笔歌砚语]人分南北,书亦有南北。其势雄强,合于康氏《广艺舟双楫》之论,谓之北碑,此乾嘉之兴,为时近之学;其韵瑰丽,合于“二王”笔致,谓之南帖,此主脉之学。碑虽为近兴,然所容非狭迩,形不入常人眼,而振其萎靡颓势非碑不能如也。然会心之书未可媚目,悦目之书未必维新。书之要眇本乎古雅,摹古奚以与之同?是以必融其南北,化其碑帖,取法乎上,溶其才性,庶几乎进于古雅矣。汉字之美 生活的一定是简与静#在自己的世界里独善其身

2、北碑南帖是什么

在书法界有“北碑南帖”说,吾一直不解的是为什么要“南北”之分?一个书法人,学碑、学帖,应该要都学也!这几天,认真读了《中国古代墓志铭》一书,对吾学习和提高书法鉴赏力帮助很大。因为,碑学派有碑学派的道理,帖学派有帜学派的道理……也!悟,才能融会贯通,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找到自己学习的坐标。#南帖简介#

3、南帖北碑指什么

學書者,宜先守正,而後知變,正為法,為正大之氣象,法正氣象純。南帖恣意縱橫,北碑氣象渾穆,實乃法分陰陽、本無二致。佛曰:不二法門。後學不明就里,霧裏看花,臨窗窺月,難見本來面目。當心地澄明,意與古會,可入道矣!

4、北碑南帖正确写法

西安农民挖出一块墓志,距今1000多年,据专家考证:这是欧楷的“祖师爷”!比印刷体好太多了在1999年,西安市长安县,一农民挖出一块墓志,经文物专家考证,这是隋代的石碑,很快被西安碑林博物馆收藏。后来,很多书法名家前去考证,其中也包括了启功老先生,经过大家讨论和认证,并把这个墓志命名为《解方保墓志》,与隋代墓志精品《董美人墓志》、《苏慈墓志》媲美。据专家考证,《解方保墓志》结体平止宽博,婉丽清疏,上承六朝碑石之馀意,追锺繇之遗风,下开唐楷之先声,点画劲挺,笔力凝聚,初唐欧阳询楷书的峻严方正与其有着相似之处,可以说是欧楷的“祖师爷”!隋楷,是书法领域一颗明珠,它续魏碑遗韵,开唐楷先河,初唐楷书四大家,无不受其影响。尤其是这部《解方保墓志》,可谓是楷法成熟,已经具备南帖之绵丽和北碑之峻整,既有魏碑的雄劲,又有南方帖学的秀丽,风格与后来的欧楷极其相似,比印刷体好太多了!《解方保墓志》极其讲究,结字谨严,用笔劲利,神采飞动,提按顿挫明显,笔法滋润,特别适合学习。今天特别向大家推荐这部《解方保墓志》的高清复制品,采用博物馆的复制技术,宣纸材质,期待您的喜欢。

5、北碑南帖高清图片

碑帖结合,算算私生子,混血儿?所谓的“碑帖结合”主要是指以二王为主的帖学与北碑的结合,我们讲南帖北碑,区别不仅是地理上的,甚至还有民族与文化上的。于是,从某种意义而言,碑帖结合好比是:两个不同民族甚至是国度的男女通婚结合。而他们所诞生的后代,在医学上被称为混血!混血儿的多见,是源于开放国门后,中外交流增加所致。而碑帖结合的兴起,也正是源于清代以来对金石碑刻的发掘见多,考据、研究兴盛所致。混血儿的外貌大多都很漂亮。而“碑帖结合”的作品也多给人以新奇面貌,这对见惯帖学书风而审美疲劳的晚清民国书家而言,当然是大开眼界,“碑帖结合”一度泛滥,书法言必称碑帖结合!这其中有两个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包世臣与康有为!而作为二王帖学的衣钵者的白蕉当然是不能忍受:六代离乱之际,书法乖谬,不学的书家与不识字的石工、陶匠所凿的字,正好比是一只生毛桃,而且是被虫蛀的毛桃。包、康两人去拜服他们合作的书法,那是他们爱吃虫蛀的生毛桃,我总以为是他们的奇嗜。白蕉对于宝、康拜服北碑的讥讽,明显带有个人的情绪。实则他们对北碑的看重是时代的使然!,黄敦先生把“碑帖结合”比作是一种“不平等外交”!缘由是当时碑的力量很大,而帖学则处在一个弱的时代。这样比喻的很有意思!因为这与晚清民国的国家命运很为类似!晚清名儒文廷式说:翰墨小事,而亦与文章同关气运也!通过书法或者是文章,竟是可以感知国家之气运的!#南帖简介#

6、南帖与北碑的区别

欧颜柳赵算什么?河南出土的这件墓志,才是楷书“天花板”,成为唐楷的奠基之作!楷书在唐代达到巅峰之后,基本再没有大的突破,宋元明清的楷书,都处在唐楷精细巧妙的余韵中。要论楷书风格的异彩纷呈,还是要往唐代之前看。魏晋南北朝就是一个书体驳杂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楷书从初的浑厚古质,慢慢走向后期的精细严谨,呈现出丰富多样的艺术风格。比如劲健雄俊的《张猛龙碑》;秀逸灵动的《张黑女墓志》;肃穆庄重的《郑文公碑》。在众多精彩纷呈的魏碑楷书作品当中,有一件当之无愧的天花板:《元思墓志》。《元思墓志》出土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这位元思是北魏的镇北大将军,恭宗景穆皇帝之孙。因为元思出身高贵,这件作品几乎代表了当时魏碑书写和摹刻的高水平,并且因为常年埋在地下,免受风雨侵蚀,被保存得相当完好。从艺术风格上来说,这件《元思墓志》整体凝重端丽,它携带着北方碑学的浑厚雄健,与秦汉隶书的古雅肃穆,同时文字结体与点画都甚为严谨精细。其中的用笔以方笔为主,间以圆笔。方笔转折处骨气峻整,劲力十足,点画的转折间楷法已经完备。圆转的地方也相当流利,转化自然。看见这件作品你就会感慨,原来“欧颜柳赵”也不算是巅峰。《元思墓志》法度完备,端庄严整的艺术特质,决定了它对唐楷的奠基性意义。从东晋以后,书法从南北地域上分,分为北碑与南帖。北碑偏于雄厚峻拔,南帖偏于妍美流利。唐代的楷书大家,除了欧阳询与颜真卿,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都是“二王”帖学一脉的延续。魏碑“上可窥秦汉旧范,下能查隋唐习风”。《元思墓志》作为北方魏碑楷书的代表,是唐代精细化、唐代以后流利化书风的重要补充。其中的庄严肃穆的古雅风气,让它成为我们练习楷书,避免流俗的重要学习范本。我们将这件作品进行了1:1超高清的复刻,与原作别无二致,您感兴趣可以点击文章下方商品链接一观。

7、南帖代表作品

临池闲话学书有南帖北碑之分。帖未必都是墨迹,也有很多是为了更好的流传把帖刻下来。像《淳化阁帖》《大观帖》等。也都是帖学的一部分。由于时代久远,且经过很多次反复的刻拓与刻工对书法的理解,我们很难去经过刻帖上的字迹笔划来寻找毛笔书写时的留下的一些痕迹。并且版本众多,很多面貌差距都的大。比如要学王羲之的草书,一方面从唐人双勾的一些零碎的墨迹入手,一方面是从孙过庭或智永、赵孟頫去入手。有说孙是大王笔法的好继承者,也有说智永更好,也有人说赵更好的。那要看你如何理解了,孙点划精到,用笔果断流畅,但总觉着有点气象不足精巧有余。孙气息与大王相差还是很大的。智永气象很足,但结字中规中矩,却少了王字纵横挥洒之畅意。赵字因熟生出一些俗来,精到之处却略显有油滑之感。附图王羲之《手札》

8、南帖北碑书法视频

明天就是每年一度的中秋佳节了,祝朋友们中秋快乐。今天我们来说说王献之的《中秋帖》 。王献之(344年-386年),字子敬,小名官奴,琅玡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官员、书法家、画家、诗人,右军将军王羲之第七子、晋简文帝司马昱女婿、晋安帝司马德宗的岳父。王献之精习书法,以行书及草书闻名,在楷书和隶书上有深厚功底。在书法史上与王羲之并称“二王”,有“小圣”之称。又与张芝、钟繇、王羲之并称“书中四贤”。“北碑”和“南帖”的由来。中国南北朝时期南北分裂,书法也分为两个派别。汉之后是魏,接着是晋,传承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称为南帖,基本是模仿书写在纸上的书法,传到南朝而成南帖;另一方面,北朝的北魏发展至刻在碑上的碑文,成为北碑。乾隆皇帝数不尽的珍藏品中,有三件号称“名品中的名品”,就是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王珣的《伯远帖》,称之“三希”,鉴赏名品的房间就命名为“三希堂”。《中秋帖》后由清宫流入香港,1951年在总理亲自关怀下,有关部门以重金收回,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连同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唐代韩滉的《五牛图》、五代十国时代南唐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等,都是在一九四九年之后进入北京故宫的。三贴中除了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现在也收藏在北京故宫。《中秋帖》全文,“十二月割知不中秋不复不得相未复还恸理反即甚省如何然胜人何庆等大军。”。译文:十二日,月亮似被割过,都知不到中秋不会复圆得不到全貌,月未圆满而不开心,反向理解下即明瞭,理解后怎样呢,然后可以明白一些人生的问题并超越它,是何等庆幸,于等待大军途中。八月十五月儿圆,王献之在十二那天赏月,月不够圆,初见残月稍憾,复联想起生命中,不圆满才是常态,有所顿悟。明天的中秋夜晚月圆之时,你有什么感慨,顿悟,思念的人不妨在评论区写一写,不妨大家一起来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