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巾起义其实是一场很复杂的起义,就当下留存的各种资料来看,黄巾起义绝不是一场简单的农民起义,其组织之精密、规模之庞大、对官场渗透之深入,古往今来都实属罕见。首先张角传教十余年,他所创立的太平道以当时流行的太平经(又称太平清领书)为教义,这本书至今仍有保存,共170卷,二十多万字。在印刷术尚未发明,甚至造纸术也未普及,竹简仍在大量使用的时代,拥有并能理解太平经的张角出身不会普通。张角信徒遍布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占全国三分之二的地区,徒众达数十万人,连东汉皇帝的老家南阳和富庶的颍川都成了传教的核心区域。起义前夕,张角派弟子马元义去洛阳联络中常侍封谞和徐奉为内应,中常侍是比二千石的宦官,负责传达诏令和掌理文书,等同于皇帝的私人秘书,权力极大。事后灵帝下令在皇宫和洛阳搜查信奉太平道的人,当场抓出一千多个,豫州刺史王允在平定黄巾的过程中还发现了黄巾军和张让宾客联络的书信。连皇城脚下皇帝身边都有这么多张角的信徒,地方是什么样子可想而知。
2、封谞是谁十常侍,是指张让、赵忠、封谞、段珪、曹节、侯览、蹇硕、程旷、夏恽、郭胜,这十人朋比为奸,号为“十常侍”。帝尊信张让,呼为“阿父”。在《三国演义》里,东汉末年的动荡混乱和三国局势的形成,就是从“十常侍之乱”开始的。“十常侍”之类之所以有这么巨大的权力和影响,这是汉朝体制的产物。皇帝年幼即位,需要外戚辅政,外戚做大;皇帝长大要亲政,需要培养自己的力量打压外戚,宦官做大。大汉王朝的大厦就是被“外戚宦官”轮流专权给扯得支离破碎的。参考资料:[1]罗贯中《三国演义》(天津出版传媒集团)
3、历史上有封谞这个人吗东汉末年,皇帝昏聩,以十常侍[1]为首的宦官集团把持朝政。他们结d营私,卖官鬻爵,排除异己,惑乱朝纲。大将军何进想诛杀宦官,被其妹妹何太后所阻止。袁绍向何进建议,可发诏,传檄文,号令诸侯领兵进京,以诛阉竖。何进欣然同意。收到朝廷檄文,西凉刺史董卓立刻整军,马不停蹄朝京城洛阳进发。董卓进京后,僭越专权,欺天罔地,欲废少帝刘辩,改立陈留王刘协。谋士李儒劝董卓先在宴会上探探口风,然后再酌情定夺。在宴会上,董卓试探着提废立之事,荆州刺史丁原和中军校尉袁绍便站出来硬怼,这把董卓气得不轻,已生杀心。曹操不同于丁原和袁绍,没有做这种“无谓的抗争”,而是选择“更实用的”方案,“屈身事董,以待时机”。司徒王允假借做寿之名聚集同僚,试探情况,商量计策。王允没敢邀请曹操,但曹操不请自来。宴会进行正酣,王允突然掩面大哭。众人惊讶,问道:“司徒过寿应是喜庆,何故悲痛?”王允说:“今日并非我过寿,只是想和诸位聚聚,担心董卓怀疑,因此假借过寿之名。董卓欺主弄权,社稷危在旦夕。想当年,高祖皇帝诛秦灭楚,才有天下,谁曾想到传至今日,就要丧在董卓的手中。一想到这,我就悲痛难当。”听罢,众人也跟着悲痛起来。此时,坐席中有一人鼓掌大笑,说:“满朝公卿,从早哭到晚,从晚哭到早,还能把董卓哭死不成?”大家一看,原来是骁骑校尉曹操。曹操的话虽难听,但实在。王允听后,大怒,说:“你祖宗也食汉朝俸禄,你如今不思报效国家,反而在此耻笑,是何居心?”曹操说:“我不是嘲笑别的事,只是嘲笑众位没有谁能想出一个计策可以杀死董卓而已。我虽不才,但可以随即就取董卓的头颅,悬挂在都城门上。”见曹操说得如此信誓旦旦,王允立席,带曹操到私密处,说:“孟德有何高见?”曹操说:“近些日子,我屈身事董卓,实际上是想趁机刺杀他。现如今,董卓是很信任我的,因此,我可以接近董卓。听闻司徒家有七宝刀一口,希望能借给我入相府,刺杀董卓,虽死无恨。”王允欣然答应,取刀给曹操。次日,曹操佩着宝刀来到相府,问从人:“丞相在哪里?”从人说:“在小阁中。”曹操进入小阁,见董卓坐在床上,吕布正侍立在旁。董卓说:“孟德为何来迟了?”之前应该是约好了,不然无此一问。曹操说:“马太羸弱了,行动迟缓,所以来迟了。”曹操来迟,怕是在权衡行刺之事,只是这个借口恰恰创造了支开吕布的机会。董卓回头看吕布,说:“我们有西凉进来的好马,奉先可以亲自去挑选一匹上好的,赐给孟德。”这也应证之前曹操说的,董卓信任曹操。吕布领命而出。曹操暗自思忖:“此贼合当死。”随即就想拔刀刺杀,因担心董卓力大,所以,不敢轻举妄动。董卓肥胖,不耐久坐,没多久就倒身而卧,转面向内。曹操又暗自思忖:“此贼当死矣!”曹操上前急掏出宝刀,正准备行刺,不想董卓仰面看依镜中,照见曹操在背后拔刀,急忙回身问:“孟德这是要干什么?”此时,吕布正牵马来,已到小阁外,形势千钧一发。曹操惶恐,乃持刀跪下,说:“我有宝刀一口,特献上恩相。”董卓一时被宝刀所吸引[2],顾着欣赏,暂时忘了这茬,还没反应过来。曹操见行刺失败,机智地变行刺为献刀,这才侥幸蒙混过关,但此地不宜久留,等董卓反应过来,怕是难以活命。曹操借机试马,一出相府,扬鞭策马,连家都不回,直奔东门而去。这就是孟德献刀。——思考:曹操行刺失败后,董卓为什么没有杀王允?曹操是拿着七星刀行刺董卓的,七星刀是司徒王允的家传宝物,连曹操都知道,说明这并不是什么大的秘密。董卓只要派人一查,就知道刀是司徒王允的,而且曹操在行刺前夜参加了司徒王允假借作之名寿举行的私人会议。把这些信息联系起来,这个局是否就清楚了?而司徒王允能妥善解决七星刀的问题,使董卓不追究他,说明王允的谋略也不会太差。董卓要是杀了司徒王允,也就没有后面王允一“许”以“献”貂蝉,行“连环计”的故事了。注:[1]十常侍,是指张让、赵忠、封谞、段珪、曹节、侯览、蹇硕、程旷、夏恽、郭胜,这十人朋比为奸,号为“十常侍”;[2]七星刀,长尺余,七宝嵌饰,极其锋利,司徒王允宝物。参考资料:[1]罗贯中《三国演义》
4、封谞是个人名吗所有的故事都有起因,为什么好好的东汉会变成三国鼎立的局面?答案:因为东汉政权的腐败和没落,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朝中十常侍作乱。所谓“十常侍”,其实就是十个太监。不过,真实历史上并不是十个,而是十二个。常侍,本身是简称,全称叫“中常侍”。“十常侍”是指十个做中常侍的太监。小说《三国演义》里,张让、赵忠、封谞、段珪、曹节、侯览、蹇硕、程旷、夏恽、郭胜十个人朋比为奸,号称“十常侍”。
5、封谞什么意思已经是权势熏天的中常侍为何会和张角等人勾结?他们到底想干什么呢?作为东汉末年的中常侍,如封谞、徐奉以及张让等人皆和张角所领导黄巾有所勾连,他们在东汉朝廷内外已经是炙手可热的人物,无论是权力还是金钱,几乎无可匹敌,可是令人疑惑的是他们和造反派张角搞在一起,特别是封谞、徐奉等人居然打算和马元义来个内应外合,一举推翻东汉朝廷?这番操作确实令人费解,他们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更高的权势?可是他们已经从汉灵帝那里获得了;更多的钱财?可是他们已经是富可敌国,到处都是他们的庄园田地,那么他们到底是在图啥呢?难不成做皇帝?这个应该是不可能吧,自古以来就没有太监做皇帝,难道他们想突破历史局限?似乎也不可能,那么算来算去,就只有一个理由,那就是理想。封谞、徐奉等人虽然是宦官,不是正常的男人,可是只要是人,就有理想,这个理想可以权力,也可以金钱,但是当权力和金钱可以毫不费力的获得,甚至达到顶峰的时候,那么就有可能去追求更高的精神方面的需求。那么封谞、徐奉等人想追求什么呢?这个就得从张角宣扬的事情来探究。张角以已经存在黄老学说为基础,创造性地把黄天当做至上神,开创性地认为黄神开天辟地,创造出人类, 他宣扬黄帝时的天下是一个人人享有平等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人平等,不存在所谓的剥削压迫,更不存在所谓的饥寒交迫的事情,人人都享有幸福生活。通过不停地演化和宣传,张角提出了“致太平”理想,张角的理想在东汉末年那个疾疫流行,土地兼并严重,名不聊生的的时代极具诱惑性。那些权势熏天的宦官们绝大部分都是来自底层百姓,正是活不下去的缘故才不得已通过净身的方式进入宫廷,可是在宫廷内部又充满了尔虞我诈,嫉妒压迫的现实情况,一些人很容易受到张角所宣扬的思想感染,从而愿意成为张角的一份子。为了实现他们心中的理想,不再只是为了权势,也不再为了所谓的金钱,纯粹就是为了理想,这个大概就是封谞、徐奉等人勾结张角的主要缘故吧。
6、封谞三国演义人物:张让、徐奉、封谞。东汉末年,徐奉、封谞私下结交起义军,事发后,二人惊悚不安,担心朝廷知道后被杀,于是给张让送重礼,求他代为周旋。三人都是宫里的中常侍。
7、封谞的意思是什么张让、赵忠、封谞、段珪、曹节、侯览、蹇硕、程旷、夏恽、郭胜十人朋比为奸,号为“十常侍”。——《三国演义(全二册)》#封谞简介#
8、封谞怎么读张让、赵忠、封谞、段珪、曹节、侯览、蹇硕、程旷、夏恽、郭胜——《三国演义》